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吴燕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2-06-16
  • 出处:《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2年第6期
  • 机构:[摘要]本文将单亲家庭和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结合起来,采取个案访谈的方式对单亲家庭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状况进行研究,并采用心理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对访谈文本进行分析,以此探索大学生的主体性在家庭因素和自我同一性的二者关系中的作用。
  • 作者: 吴卫芳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5-08-18
  • 出处:《教育研究》 2015年第8期
  • 机构: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促进幼儿学习、发展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能,不在于他的课程计划,不在于他的讲授和演示如何精彩,而在于教师对幼儿有没有真正的爱。州州是我班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他的不同之处是不管老师说什么,他都置之不理,不管发生什么事好象都与他无关似的,而且我行我素。作为教师,尊重、热爱幼儿是最基本的品质,只有爱才能打开幼儿的心扉,使幼儿信赖教师,用爱真心呵护每位幼儿,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1.引言  在目前的大学外语教学中,尽管教学理念已从教师如何教转到学生如何学来开展教学,但大部分教师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如何把语言知识传授给学生.……

  • 标签: 反思性教学 外语教师 大学外语
  • 简介:自我"的诞生是人类在自然界生存的唯利器。这利器通过文化使人类超越、融合又回归自然界。而自我教育就是文化传承与创新中最内在的自然推动机制,在人类历史的社会进化中,它深深扎根在生物细胞自我复制的生存原则中,生出自我教育最本质的功能与意义,即自我平衡、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其作用只有个,那就是传承文化。

  • 标签: 自我 自我教育 传承文化
  • 简介:教师自我需要的价值取向,是指教师对个体需要本质的特定认识,以及能够满足那些个体需要的行为方式及其相应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对自我需要的审视和自我意识的养成,意味着教师对个体存在与发展的意识觉醒和对有意义的职业生活的追求,有利于教师规划个体教学实践的完美流程和个体教学人生的生命图景。

  • 标签: 教师自我意识 自我需要 价值取向 职业生活
  • 简介:〔摘要〕数学运用最基本的知识理论与进行实践化的指导,灵活运用和掌握知识,通过举反三的方式做到思维能力的提升,进行自我的内化与印象的加深。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之中,我们要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提倡自我的思考和运用,加强实践的操作。这就要求教师抛弃满堂灌的方式,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提倡自我思考,这样就能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

  • 标签: 〔〕数学创新思考引导
  • 作者: 吕红艳张丽君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2-12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2期
  • 机构:〔摘要〕在语文的学习当中,说的能力比其他的能力锻炼的机会要少,而且在课堂中,我们往往重视“听读写”,教师的讲课,学生的听,学习的自我朗读,作文的写作和试卷的考试等,给予我们说的机会又是少之又少。而语文是语文和文字的合体,我们往往需要通过书面语和口语的双重方式来体现我们的能力,而且达到有效表达和交流的目的,课堂中应将口语提升融入到其中去,达到“自我思索有效表达,立足课文有效交流”的目的。
  • 简介:探究基于萨提亚模式的心理健康课程对初学生自我评价及情感的影响,将60名初学生分成实验组(n=24)和对照组(n=36)。对实验组实施萨提亚心理健康课程干预,对照组不干预。使用《自我评价量表》《积极/消极情感量表》对两组被试的自我评价和情感改变进行前后测。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被试的自我评价水平和积极情感水平明显提高,消极情感水平明显降低;心理健康课程干预带来的自我评价提升可有效预测初中生积极情感水平的增加,但不能预测消极情感水平的减少。结果显示,萨提亚模式的心理健康课程能够提高初学生的自我评价水平,并提高其积极情感水平,降低消极情感水平。

  • 标签: 萨提亚模式 心理健康课程 自我评价 积极/消极情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学校变革要求教师发展,教师发展的本质在于自我超越,教师要实现自我超越,应主要做到"三个超越":超越"职业境界",努力在工作中活出生命精彩;超越"思维方式",努力在思维转变中体会生命变化;超越"实践方式",努力在研究变革实践中实现自我超越。

  • 标签: 教师自我超越 职业境界 思维方式 实践方式
  • 简介:新教材是体现课程改革最直观、最直接的载体。面对新教材。我们常常昕到这样的声音:“教材编排单元偏多,系统不强,犹如蜻蜓点水,为后续学习带来困难。”“教材内容需要调整,教材在编排上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旧教材双基知识编排呈螺旋式上升,循序渐进:而新教材呈波浪型,忽高忽低。特别是新增加的领域.教材把握起来有困难。从教师实践视角看,系统不强,知识点分散。”由此可见,教师在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障碍之,是来自教材层面的问题。我们知道,个连教材都没吃透的教师是适应不了新课堂的!实践证明。借助于教材研读活动,通过自读自悟、同伴合作与专家引领,提升教材解读与实施能力.能较好地化解教材变化与教学经验之间的矛盾。由此进步悟到:深入教材解读,是教师教学自我解困的根本途径。

  • 标签: 教师教学 解困 教材编排 课程改革 教材解读 新教材
  • 作者: 刘兵勇,李书华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1-06-16
  •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6期
  • 机构:摘要:学生党支部和大学生政治学院是院系学生党建的两个轮子,她们在党委领导和教师引导下,发挥协同效用,其核心是学生自主自创。大学生政治学院目标定位在于三个阵地----理论学习的阵地、党性锻炼的阵地、素质拓展的阵地。其推行以学员为中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暨教学互动,分类培养的办学模式,同院系党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党建带团建等六大功能。学生党支部的长效机制建设核心是要尊重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关键是强化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培养。强化党支部的自身建设,要厘清学生支部的基本功能和任务,加强组织设置的创新性,加强支部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组织生活是发挥学生党员自主性的重要部分。
  • 简介:〔摘要〕初中数学是门实践强于理论的课程,在教学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数学的学习实践,加强自主学习,能够融会贯通数学知识,达到应用的状态,这就需要知识的自主内化过程。

  • 标签: 〔〕数学反思总结思考
  • 简介: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具有促进作用。利用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对上海市实验示范高中X校高139名学生进行自我效能感测量,并从自我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控效能感三个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高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自我效能感离散程度较大,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有:学业压力较大,自我规划能力尚待提高。

  • 标签: 高中生 自我效能感 调查 测量
  • 简介:〔摘要〕英语的阅读教学本质,是将单词句型或者片段,通过连缀或者阅读的形式展开学习,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将繁琐复杂变为简单,学生通过有效而简单的方式,将课文有效的感知与反思。学生通过有效的合作交流,将问题变的通过沟通而解决,达到加深课文有效理解的目的。英语的教学当中,我们要通过有效的合作沟通,将问题进行深化认知。

  • 标签: 〔〕英语阅读情境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