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3 个结果
  • 简介:寺院是藏传佛教僧尼集体生活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开展宗教教育、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自古以来,藏传佛教就比较重视对僧尼言行的规制,尤其重视寺院集体生活中个人言行的规制。藏传佛教寺院的行为规范包括戒律、仪轨、寺规和国法。其中,戒律和仪轨是对宗教行为的规制;对世俗生活的规制则采用僧规或寺规,辅之于国法。无论是针对个人宗教行为的戒律和仪轨,还是面向集体生活的寺规或僧规,无疑都是宗教行业自治、自律的基本手段,其研究价值,不言而喻。

  • 标签: 藏传佛教 寺院 集体生活 自律
  • 简介:藏传佛教的僧帽作为藏族服饰文化的一部分,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产生的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的一种文化符号。它不仅包含着人们对藏传佛教教理教义的阐释,而且也从各个层面表现出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藏传佛教僧帽的历史渊源和外形特点的研究来试图对其特点和文化内涵进行更为全面的阐释。

  • 标签: 藏传佛教 僧帽 研究
  • 简介:藏传佛教具有严格尊崇教证传承(lung-rgyun),依循完善的道次第来进行学修、追求证悟的传统。教证传承与实修次第的有机结合,是藏传佛教的生命力所在。修行者如果没有得到教证(lung-dng-rtogs-p)教理经典传授和修行证悟指导的清净传承,就不可能获得对佛理的准确理解,次第圆满的闻思修也就无从谈起。使清净传承代代相续加持绵延不断的稳固链条是上师善知识。因此,在各教派的修行次第中,依止上师善知识这一条,永远放在首位。可见,对佛法修行者来说,获得清净的正法传承,依止具德的上师善知识,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前提。本文尝试探讨教证清净传承与具德上师善知识之间的关系。

  • 标签: 藏传佛教 上师善知识 传承
  • 简介:摘要:佛教自印度诞生以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尤其在传入中国后,更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展示了它无限的生命力。它是我国现有的五大宗教中影响最为深厚、传播较为广泛的一个宗教。由于文化传播的结果,佛教虽然诞生自印度,但其在中国完成了华丽的蜕变,佛教的成熟和发展都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养分,同时又在反作用于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注入了自己的色彩。当今中国佛教主要分为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本文将在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的概述基础上,着重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为了解中国佛教贡献绵薄之力。

  • 标签: 藏传佛教 汉传佛教 佛教发展
  • 简介:建筑装饰是文化的产物,是人类艺术意志的体现.藏传佛教寺院建筑是藏式建筑的精华,其装饰艺术是藏区宗教、文化艺术和建筑艺术的综合体现,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的装饰文化展示了藏民族宗教热情和审美情趣,反映了藏民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是藏族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藏传佛教 寺院建筑 装饰 文化内涵
  • 简介:本文介绍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各级立法和行政机关关于藏传佛教事务的法律规制,内容涉及藏传佛教团体、寺院、佛事活动、僧人管理等方面。这些法律规制以“政治统一、信教自由、政教分离”为原则,以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目标,以改革传统藏传佛教在藏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特殊权力为特点,将藏传佛教整合到国家对宗教事务治理的总体框架内,在此基础上,建构藏传佛教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新型关系。这些制度化建设型塑了今天藏传佛教的面貌。

  • 标签: 藏传佛教 事务 法律规制
  • 简介:摘要:自明朝建立之初起,有藏族僧人到南京为新兴的明中央王朝效力。迁都北京后,来京藏族僧人逐渐增多,在明朝廷的支持下,在北京兴建和重修了诸多藏传佛教寺院,因此明一代北京地区出现了一批与藏传佛教僧人或寺院有关的碑文,本文中统一称“藏传佛教碑文”。在北京明朝时期的藏传佛教碑文数量不多,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明中央政府治藏政策、汉藏佛教文化交流等多方面的信息。本文在全面搜集北京地区明朝时期的藏传佛教碑文,对碑文和拓片现存情况、各碑文的体例和内容做了初步探讨。

  • 标签: 北京 明代 藏传佛教碑文
  • 简介:以藏语康方言为使用区域的康巴藏族所创立的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活动及其产品属于康藏文化的内容,其中藏传佛教对康藏文化的传播、继承、发展和丰富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康藏文化有浓厚的藏传佛教特点,二者关系密切.但是不能误认为康藏文化就是藏传佛教文化,二者不是等同的关系.

  • 标签: 康藏文化 藏传佛教 关系
  • 简介:藏传佛教唐卡中的礼器文化作为藏族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衍化的一种独特的存在方式,它始终与藏传佛教这一主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等方式对藏传佛教唐卡中礼器文化的历史渊源、种类、文化内涵、功能、特点等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刻地了解藏传佛教中的唐卡文化。

  • 标签: 藏传佛教 唐卡 礼器 浅析
  • 简介:现代学校教育体系传播的是现代人的价值观和主流文化意识的知识体系。寺院教育传播的是宗教内容和世界观、价值观。尽管如此,藏传佛教寺院曾是藏区主要的教育机构和形式,在历史上为传承和保护藏族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藏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藏传佛教寺院教育内容广泛、制度完备、方法独特,考试和教学评价方式公平,颇有现代教育可借鉴之处。藏传佛教寺院教学的模式,各有特色。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文化日益被人们所重视的今天,当现代藏族教育遇到困惑时,藏族教育何去何从,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大的问题。这时的藏族的传统寺院教育,成为重新架构藏族现代教育的重要参照系数,二者的对比,对全面、准确的认识和定位藏族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就藏传佛教寺院的教学方法及特点作一简要的归纳和论述。

  • 标签: 藏传佛教 寺院教育 学科传承 方法 特点
  • 简介:道孚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是康巴藏区的一个重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藏传佛教传入道孚地区以后,由于历代封建领主的支持,藏传佛教格鲁派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成为道孚地区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道孚地区宗教格局、藏传佛教格鲁派传入道孚的社会历史背景、格鲁派寺院——灵雀寺在道孚的创建以及格鲁派对道孚社会的影响等诸多方面探讨了藏传佛教格鲁派在道孚地区的传播和影响。

  • 标签: 藏传佛教 格鲁派 道孚
  • 简介:本文主要从藏传佛教中的生态理念以及在其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生态实践等几个部分系统的分析了青藏高原这种特定的生态环境所孕育出的特定的人文环境,从生态人类学的角度发掘与利用有史以来藏民族的地方性生态智慧与技能,使之能为全人类所共享,能在生态安全维护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对于构建青藏高原乃至整个人类的生态文化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 标签: 藏传佛教 生态理念 生态实践
  • 简介:文章就辛亥革命到2011年百年间的青海藏传佛教研究(包括对青海藏传佛教的研究和青海籍学人对藏传佛教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归类和简述。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简述了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前的青海藏传佛教研究状况。第二部分简述了从1949年到2011年间的青海藏传佛教研究状况。

  • 标签: 百年 青海 藏传佛教 研究
  • 简介:本篇论文以"传播"、"公认"和"发展"的框架来试探藏传佛教的开端并试图划分已经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藏传佛教,并且概括地梳理藏传佛教之重要特征,从而得出菩提道次第是藏传佛教核心思想的结论。

  • 标签: 藏传佛教 历史分期 菩提道次第思想
  • 简介:生活习俗不仅是物质民俗的范畴,更重要的是其中积淀着浓厚的宗教内涵。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生活习俗与他们所信仰的宗教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笔者通过对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的藏族服饰、饮食、住房等生活习俗的田野调查,去探讨藏传佛教对谊地区藏族人的生活习俗的影响,这无疑对藏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有着重要而深刻的意义。

  • 标签: 天祝藏族 藏传佛教 生活习俗
  • 简介:准确掌握藏传佛教的历史发展脉络及其文化内涵,是全面认识藏传佛教的基础。藏传佛教的发展,主要经过了“前弘期”和“后弘期”两个历史阶段,前者是佛教初级引入阶段,后者是佛教的地方化或本土化的阶段,也是“下路弘法”与“上路弘法”的形成阶段。厘清藏传佛教的内涵边界,首先要理解藏传佛教文化内涵的三个维度,即思想基础层面、历史发展层面、组织文化层面。同时,还要对藏传佛教的各主要教派有所掌握。在藏传佛教千余年的发展中,在不同时期形成了数十个派别和支系,其中以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等最具代表性。最后,本文从历史渊源、教派文化与社会影响等方面,分析了藏传佛教的文化表征。

  • 标签: 藏传佛教 历史演变 内涵边界 文化表征
  • 简介:生态环境是当今世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也是全人类关注的重要问题。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这一切环境问题都是人类活动的结果,是人类只关注自身利益所至。然而,人的行为均受其思想的支配,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思想,必然有利于环境保护;摧残生命、破坏环境的思想,只会带来环境问题。藏传佛教的思想体系中,不乏积极的生态思想,这些思想可以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无疑都有利于生态保护。梳理和提炼这些思想资源,不仅有利于我们弘扬民族文化,而且也为我们解决环境问题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本文基于这样的思考,就藏传佛教的生态思想及其社会影响,做一简要阐述与分析。

  • 标签: 藏传佛教 生态 环境 社会影响
  • 简介:地处洮、岷地区的卓尼藏区,既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又是藏、汉、回等民族走廊和藏传佛教传播的重要地区。同时也是进入藏区的门户,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曾几何时,藏传佛教在这一地区广泛传播,尤其自禅定寺建立后,逐步形成了浓郁的藏传佛教文化,给这方土地注入了神奇的文化色彩,逐步成为安多藏区文化中心之一。文章简要阐述了卓尼境内藏传佛教的传播与发展。

  • 标签: 藏传佛教 卓尼 禅定寺 卓尼版《大藏经》
  • 简介:忏悔是佛教极其重要的修持内容。藏传佛教以金刚萨缍、三十五佛以及其他佛本尊名号、心咒、经论为依止的忏悔修法,强调以上师的窍诀传授和引导为前提,以四种对治力为要点,以菩提心及正见相摄持,具有特殊的净化人心效果,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藏传佛教 忏悔 四对治力
  • 简介:藏传佛教美术的当代发展以传统美术为根基和资源,以现代美术为参照和营养,借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思想的影响,寻找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在美术作品题材、技巧、审美各方面都尝试获得新内容,努力确立着当代藏传佛教美术自身的面貌和特质。

  • 标签: 当代发展 藏传佛教绘画 建筑 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