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42年1月28鞋,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的决定》,确立减租减息三条基本原则:一、承认农民是抗日和生产的基本力量,因此要扶助农民,实行减租减息:二、承认大多数地主是要求抗日的,一部分开明士绅是赞成民主改革的,故应交租交息;

  • 标签: 中共中央政治局 土地政策 抗日根据地 减租减息 民主改革 开明士绅
  • 简介:1942年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的决定》,确立减租减息三条基本原则,承认农民是抗日和生产的基本力量.因此要扶助农民.实行减粗减息;二、承认大多数地主是要求抗日的,一部分开明士绅是赞成民主改革的.故应交租交息;

  • 标签: 中共中央政治局 土地政策 抗日根据地 减租减息 民主改革 开明士绅
  • 简介:在1921-1937年这长达17年的时间里,作为一个新成立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方面,历经种种曲折,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中国共产党充分调动了根据地的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使他们得到了其参加革命的唯一热盼——"耕者有其田"。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 “左”倾错误 土地政策
  • 简介: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变。文章论述了解放战争初期,以《五四指示》的发布为标志,党的土地从减租减息到实现耕者有其田的转变;以《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为标志,各解放区普遍彻底的平分土地运动,党的土地逐步系统化;以及以土地改革总路线的制定为标志的解放战争时期土地的完全成熟。

  • 标签: 解放战争时期 党的农村土地政策
  • 简介:<正>中国革命的实质是农民革命,农民土地问题的解决是革命胜利的关键。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湘鄂西苏区,是在“八七”会议精神推动下,于两湖秋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和整个中国革命进程相联系,湘鄂西的土地革命斗争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现分述如下:从1927年9月湘鄂西苏区开始创建到1929年12月鄂西党“三大”之前,这一时期为根据地的开创时期。土地革命在湘鄂西主要是打倒土豪劣绅,进行抗租、抗税、抗粮的斗争。基本上还没有深入到土地制度的改革。其所以如此,客观上是因为环境不允许,

  • 标签: 湘鄂西 土地政策 中央苏区 富农 土地问题 土地国有
  • 简介:摘要:我国人口中的大多数是农民,农民是受封建土地制度压迫最沉重的人群。农民问题是革命中的首要问题,土地就是农民的生命,土地生产关乎着全国人民的生死存亡,土地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所以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那刻起,就有意愿要搞好中国的土地问题。农民是工人阶级最坚实的同盟者,工农联盟是最坚固的联盟,中国共产党对农村土地的改革对不同时期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 标签: 土地政策 统一战线 作用
  • 简介: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96号),全国很多地区都施行了购买民办幼儿园教育服务的政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使民办园也能为老百姓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从而扩大了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有效缓解入园难和入园贵问题。笔者对东部沿海两个副省级计划单列市(简称为“A市”和“B市”)和一个西南部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简称为“C市”)等三个先行实施该项工作的地区开展实地调研。

  • 标签: 政府购买服务 民办幼儿园 服务政策 幼儿园教育 国务院办公厅 对比
  • 简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地方政府无论是举债还是偿债均对土地出让收入存在较大的依赖。在后土地财政时代,继续依靠土地财政的形式维持城镇化的建设是不可取的,同时要警惕地方政府债务转嫁。地方政府筹集资金的单一形式需要改变,其中地方政府共同发行债券是解决贫困地区融资难的重要手段,征收物业税则是保障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有效途径,将压力测试引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对风险防范有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地方政府债务 债务风险防范 共同发行债券 压力测试
  • 简介:摘要:土地问题在津巴布韦存在已久。独立后的津巴布韦政府一直试图维持白人与黑人贫民之间的平衡。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内经济形势的恶化使得土地问题再度尖锐化,并迫使政府通过土地改革来满足无地黑人的土地诉求。穆加贝政府试图通过强制性土地改革来缓解政治经济危机。但强制性的土地改革不仅未能解决问题,反而致使国内发生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 标签: 津巴布韦 强制性 土地改革 影响
  • 简介:摘要: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是乡村振兴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支点。离开了土地流转的适度规模,产业振兴无从谈起,乡村振兴就失去了重要的产业基础。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就是要推动农村土地从资源要素转变为资本要素,推动农村劳动力从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推动农村社会结构由传统农村社会结构转变为现代农村社会结构,从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农村的现代化。推动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关键在于积极、稳妥、有序、持续地推进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把握好法律和政策两个维度。重点在于建立健全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的保障支撑体系,为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营造环境。

  • 标签: 土地流转 规模 法律 政策
  • 简介:摘要:职业学校的办学目的是为国家培养社会性人才,填补国家某些特殊职业人才缺口,促进社会职业结构完善和进步。因此在职业学校的办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社会需求,顺应社会发展潮流,促进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社会流畅衔接。基于以上情况,当地政府应当对职业学校办学过程采取适当措施以促进其成功。本文从社会与企业需要角度出发,探究当地政府针对校企合作以及工匠精神宣传思潮应当践行怎样的培养措施。

  • 标签: 当地政府 校企合作 工匠精神 培养
  • 简介:<正>鼓励和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2005年12月8日召开,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周济在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把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作为2006年乃至今后较长一个时期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和核心工作。各地、各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做好“到基层去、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这篇大文章。

  • 标签: 毕业生规模 教育部党组 政治责任感 中共中央办公厅 高水平大学 国务院办公厅
  • 简介: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将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十一五”纲耍草案修改新增对教育乱收费说“不”;教育部:严格控制对中小学检查评估次数;公共安全教育将被纳入中小学校长考校指标;江苏:严控面向中小学生的学科类竞赛。

  • 标签: 中小学校长 政策 教育乱收费 “十一五” 免费教育 师范大学
  • 简介:中国共产党七大确定在抗战胜利后要以适当方式解决农村的土地问题,实现耕者有其田。《五四指示》为了适应战后复杂的政治形势,开始探索解决土地问题的新方式。1946年7月,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发行土地公债,征购地主土地政策。但这一政策没有在解放区普遍推行就于1947年5月被废止。在解放战争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最终放弃这一政策,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不应否定当时实施有偿赎买地主土地的合理内涵。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土地改革 有偿赎买 土地公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