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很多人认为揭帖是“明制,内阁直达皇帝的一种机密文件。其后使用渐广,凡公开的私人启事也称揭帖,其不具名而有揭发性质者称为匿名揭帖。”但实际上,“揭帖”作为一般文书名称使用的渊源很早,并不是明代以后由机密文件转化而来的。

  • 标签: 明清 揭帖 考证
  • 简介:从明代实行"开中制"后,晋商贩粮运盐靠贸易兴起,并在《恰克图条约》签订后,抓住俄方市场需求从事茶叶贸易,茶叶贸易是晋商从事的主要商品贸易,晋商从中获得了巨大收益。文章对晋商茶叶贸易情况进行概述,对晋商茶帮兴盛、衰落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没有国家为商人提供基本权益的保障,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晋商的衰落是一个无法避免的结局。

  • 标签: 商帮 恰克图 开中制 厘金
  • 简介:明清时期,清江浦镇作为水运枢纽,河工、漕运和关税重地,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漕署、船厂、河署及县署的先后之建,推动了各色人员的簇集,客观上刺激了清江浦镇的畸形繁荣和重商贸、重河工、轻农业的普遍心态。随着黄河北徙、运道淤浅及大批官、商、民、役的外迁,这种消费型的发展模式迅速瓦解,城镇亦由盛转衰。

  • 标签: 运河 黄河 淮河 清江浦镇 兴衰
  • 简介:在明朝初期官修地方志行为的推动下,明清时期的开封逐步筛选和形成了形态各异的“八景”。八景的形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该历史时期开封地区生态环境的发展状况。其发展变化也反映了当地生态环境的变迁,对开封地区环境史研究有一定的补充,同时也对现代古都旅游的深度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明清 汴京 八景 生态环境 变迁
  • 简介:<正>档案馆库建设对档案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封建历代王朝均十分重视对皇室档案的保护和保管,皇史宬就是其中的代表。明清时期,皇史宬成为皇家档案馆,它又称表章库,位于北京天安门东边的南池子大街南口,始建于明世宗嘉靖13年(1534年)7月,建成于嘉靖15年7月,占地846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0

  • 标签: 皇史宬 档案保护 明清档案 南池子 北京天安门 历代王朝
  • 简介:晋商,明清时期最为显赫的地域商帮。在其五百年的经营史上,他们创造了无数的商业奇迹。勤劳质朴而又极富商业智慧、政治智慧的山西人把握住了明初“开中制”的有利契机,凭借盐粮贸易迅速积累起大量财富,为晋商五百年的繁荣拉开序幕。从“挟轻资牵车走四方”的艰苦创业开始,男人们用辛劳混着思乡的苦楚,女人们用寂寞浸着无奈的闺思,成就了辉煌的晋商。一曲凄怨哀凉的《走西口》也伴着山西商人的日渐成功而日显大气磅礴:他们从最初的盐业贸易为主扩展到丝绸、棉布、木材、矿冶、中药材、茶叶、典当等商业的所有方面;他们把生意从北方做到了全国各地,并且开辟了北疆,使一些曾经荒凉的边陲小镇由于晋商的介入而繁荣,一跃成为那些地区的重要城市,内蒙古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青海有“先有晋益老,后有西宁城”之说;他们开始了最早的跨国贸易,他们的商庄票号越过蒙古大草原,深入俄罗斯腹地,远达莫斯科等欧洲的许多地方;他们开创了带给传统金融业巨大改变的票号经营模式,难以想象那些散布在山西平遥、太谷寻常街巷问不起眼的票号,曾经在长达一个世纪中左右着大清帝国的金融走向;他们聚集了惊人的财富,成为资本最雄厚的商人,明人沈思孝在《晋录》中说:山西“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据《清高宗实录》记载:“山西富户,百十万家资者,不一而足”(《清高宗实录》卷1257)……

  • 标签: 明清 晋商 伦理道德教育
  • 简介:明清以来潮汕地区的家训族规伴随着宗族的普及化得到了繁荣发展。家训族规所具有的传承文化、启裕后昆、秩序维护、社会教化功能对当今中国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 标签: 明清以来 潮汕地区 家训族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简介:作为历史的原始记录,档案在人类社会中起着极其作用的重要——“国步何由探轨迹,民情从以识端倪”。文学则是一种特定的精神现象,是经艺术的加工处理的、直接或间接反映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一种文化资源。从表面上看,两者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各行其道。但实际上,作为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档案与文学恰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并行不悖,交相辉映,协调发展。

  • 标签: 档案 文学 关系
  • 简介:在魏晋南北朝那个战乱纷纭、朝代更替频繁的特殊时期,颜之推历宦南北、辗转东西的复杂经历,使《颜氏家训》的成书渊源难尽考究。本文试图从文学思想、文章观、创作观以及文学思想形成原因、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方面,探讨《颜氏家训》中的文学思想及其成因,以期对全面研究《颜氏家训》有所裨益。

  • 标签: 颜之推 文学思想 影响
  • 简介:最近,江水县档案馆在该县征集到清光绪七年四月十六日形成的官文文书一件和明洪武十二年二月十九日的民间私家契书一件。官文书长48厘米,宽42厘米,内容是永州府

  • 标签: 永州府 江永县 明洪武 契书 明代档案 明清时代
  • 简介:面对数字技术的高歌猛进,缩微技术及其所拥有的产品优势越来越多被人们遗忘.尽管传统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似乎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自身的易损性与易逝性显然是其无法回避的致命难题.档案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只看重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而忽视档案信息资源自身的保护,无疑会给未来的档案工作带来灭顶之灾.西方国家的档案数字化工作走在世界的前列。

  • 标签: 档案缩微 胶片保存 有效对策 缩微胶片 档案信息资源 档案工作现代化
  • 简介:思基文学档案.是印江县档案馆近年收集的名人档案中数量最大、内容最完整、也最具使用价值的一份珍品。如何将这批文学档案编辑出版与读者见面.成为摆在印江自治县档案局(馆)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艰难的任务,也是一项新的课题。为了做好此项工作,编者响应中央关于在全国开展“五个一工程”的号召,本着在实践中摸索探讨编辑文学档案规律的精神,于1993年开始.历时一年半时间,完成了110余万字思基文学档案──《思基文集》的收集和编辑出版任务,受益匪浅。现综述如下,与档案界同行共勉。一、意义与作用思基,原名田儒壁,1920年4月26日出生于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罗场乡大官庄村,是一位资深的革命老作家和文艺评论家。19

  • 标签: 编辑出版 档案资源 文学艺术 文学作品 短篇小说 文艺评论家
  • 简介:梅光迪是文化保守主义的代表性人物,主张文学改良应立足于传统文化资源,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是必要的,但不可全盘替代本国文化。他与胡适都赞同文学革命,但区别在于,胡适以白话文为突破口,意在掀起思想界的改革,而梅光迪对思想的全盘革新不能完全认同。梅光迪的文学改良思路是面向知识精英的,改革的是文学本身,而胡适则以白话文作为革新思想之工具,面向平民阶层,意在超越文学范畴。

  • 标签: 梅光迪 文学改良 文学革命 文化保守主义
  • 简介:巴金是我国现代、当代著名作家,一位蜚声世界的文化巨匠。在他近70年文坛辛勤耕耘中写下了600万字的文学作品,对推动我国新文学的发展创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晚年的巴金,对档案工作十分重视和支持,对倡议和支持创建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五四”运动以来我国文学档案资料作出了卓越贡献。正如胡乔木同志在1985年3月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馆 当代著名作家 档案工作 档案资料 胡乔木同志 中国作家协会
  • 简介: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与30年代初期,潮籍华侨曾圣提、曾华丁、曾玉羊兄弟三人,是当时南洋文学的拓荒者,他们为新马华文文坛及新闻报业作出了卓著贡献,享受盛誉,当时被称为“南洋文坛三杰”。

  • 标签: 曾圣提 曾华丁 曾玉羊 马华文学 作品编目
  • 简介:欧化文学观念的广泛传播及文学史体例的引入,使得中国学者开始写作符合西方文学概念之下的文学史。以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为研究案例,分析《诗经》在“文学史”视野下的全新定位。《诗经》的文学再评价,代表了晚清民国以来,经学在面对西化文学的转变与消解,同时其中亦蕴含了文学评价机制的重要转变。

  • 标签: 郑振铎 “新文学” 文学史 《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