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水平开始放缓,中国经济增速下滑但仍然能够保持稳步增长,这和危机前FDI对中国本土经济的影响分不开。本文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数据对在华FDI的特征事实和发展动态进行归纳,分析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其中FDI本地配套水平的提高和FDI向产业链上游延伸是促进中国本土经济发展的重要机制。

  • 标签: FDI 技术溢出 本地配套 产业链
  • 简介:中国自贸区法律制度现已初步形成,但国家层面立法至今依然缺位,过于偏重地方性立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内制度创新与日常管理的办事效率,自贸区管委会授权立法与管理权限较为有限影响到其作为自贸区"一线"管理者参与区内立法与运营管理的积极性,自贸区自由开放与自主创新的优势特性受到羁绊,区内市场活力无法得到充分释放发挥。应当借鉴域外先进自贸区历史经验,遵循"法治先行"原则尽快制定出台国家层面《中国自贸区法》引领指导中国自贸区整体建设,适当减少自贸区所在地政府对区内事务的过度干预,合理限定自贸区地方性立法权限范畴,授权自贸区管委会更多权能,激发自贸区管委会与区内市场主体参与自贸区立法与管理的主观能动性,自贸区法律制度与管理模式需要逐步由三层级过渡升级为双层级,从而适应自贸区制度创新与经贸自由的功能作用并符合其自由开放的内在属性,推进中国自贸区战略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 标签: 中国自贸区 法律制度构造 域外经验
  • 简介:通过研究股东在公司发展过程中采取的策略分析我国公司治理,包括采用二级市场的股权投资操作、行使投票权、诉讼权、私下协商或者公开表态、递交提案等形式。公司治理需要内部组织架构完整,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通过三权分立相互制约;外部需要借助消费者或者投资者、媒体和公众监督,完善企业管理;企业要避免人治风险,还需法律制度进行规范和引导。

  • 标签: 公司治理 股权投资 投票权 股东行为
  • 简介:2007年中国提交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的首份出价,经过与参加方的多轮谈判,至今已提交了6份出价,但谈判仍未结束。对于参加方而言,中国蕴含着巨大的政府采购市场;对于中国而言,GPA意味着可以开拓的国际政府采购市场。政府采购具有节约政府支出和实现政策目标的功效,加入GPA是事关国家利益的重要问题,因此谈判历时9年之久,中国和参加方都未轻易妥协。本文梳理了中国6份出价和谈判焦点,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对中国加入GPA谈判做出分析。

  • 标签: GPA出价 GPA谈判 政府采购 国家利益
  • 简介:P2P网贷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民间借贷模式,作为传统银行借贷的一个补充,P2P网贷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投资者信任的基础上。该文首先基于P2P网贷的现状和信任理论建立P2P网贷的信任模型。然后遴选国内105家网贷平台的1072条网络借贷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P2P网贷的投资者对网络借贷的信任首先是基于对平台的信任,其次才是对借款人的信任。平台的背景、资本实力、上线时间和抵押担保方式等均显著影响利率。借款人身份、借款期限、借款金额等对借款利率也产生影响。

  • 标签: P2P网贷 网贷平台 信任模型
  • 简介:以2011—2015年中国企业300强为样本,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了不同所有制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差异性。研究发现,在责任管理、市场责任、社会责任、环境责任及综合得分上,国有企业显著高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但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间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考虑到非"竞争中立"环境下差异化的监管体制、考核制度、政府干预和过度补偿可能是催生国企与非国企社会责任水平显著差距的主要原因,建议明确企业社会责任的层次位阶,针对国企与非国企、公益性企业与竞争性企业采用差异化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南,引入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促进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提高。

  • 标签: 竞争中立 企业社会责任 外资企业 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
  • 简介: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与中东欧的关系越来越重要。加强双方文化交流不仅能进一步促进双方经济合作,也能促进双方文化共同发展,推动世界文化大繁荣。双方文化由于历史、地理及现实等原因具有很大的差异,但双方文化并非水火不容,而是可以兼容并蓄的。双方文化的传播是不同文化碰撞的过程,双方需要在这一过程中选择最优策略,这就是一场博弈。本文从文化传播源、文化传播途径与渠道和文化受众层面对中国和中东欧文化传播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博弈论的视角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改进措施,争取实现双方收益最大化。

  • 标签: 中国与中东欧 文化传播 一带一路 博弈论
  • 简介:1994~2014年间,印度对中国反倾销案件数量不断增加,中国已经成为印度最大的反倾销国家,在这样的情况下,与印度有贸易往来的中国企业应该如何应对?本文通过研究中国企业对印度市场的进入战略选择问题,运用博弈模型分析了在印度政府对中国反倾销现状和印度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优势的条件下,处于特定行业的中国企业应该选择对印度直接投资而不是价格承诺的决策过程.此结论将为中国企业进入印度市场的战略选择提出指导意见.

  • 标签: 反倾销 直接投资 中印博弈
  • 简介:在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分析框架基础上,利用2000—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实证分析进出口贸易对工资收入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出口或进口行为都显著地提高了员工的工资收入,然而企业的双向进出口行为对员工的收入水平却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通过改变核心变量的定义以及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企业性质的分样本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与基准回归一致。

  • 标签: 进出口 工资 收入效应
  • 简介:本文以中国高铁技术创新实践为例,分析一种由政府主导的,既合作又竞争的技术创新模式。笔者在原有发展型国家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引入新经济社会学制度和认知两大变量,指出是制度环境和认知框架建构出不同的产业政策范式,从而影响不同创新模式的形成。在创新的不同阶段,既有的认知框架决定了技术发展路径的选择,既存的制度环境又规制着技术创新的组织形式,塑造了不同时期创新的理性选择。在不同产业政策范式的指引下,原铁道部在打造政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同时,构建寡占竞争格局,通过合作与竞争双重机制推动了中国高铁技术实现创新。

  • 标签: 高铁 制度 认知 政策范式 社会建构
  • 简介:人类进入了主权国家关注人类安全的时代。人们更加关注安全以及安全获得的方式。中国走出去的企业与公民亦是如此。不论海外利益和公民安全处于多么深重的危险境地,仅分析他们所处的危险程度是不够的,务必回归到动用强力手段切实保护安全的方法和路径问题的探讨上。挖掘并利用一带一路主要国家的私人安保资源,这是保护中国在中亚地区利益和公民安全的重要方法之一。安南曾呼吁的"免于恐惧的诉求"的最好方法是预防。预防犯罪重于打击犯罪,目前,预防途径更加多元化。外交保护、领事保护、执法保护已不能穷尽全部途径。海外私人武装安保作为次于国家垄断的武装力量的非国家行为,将预防起点再度前移,成效价值必将凸显。

  • 标签: 一带一路 私人安保 中亚 国际合作
  • 简介:当前世贸组织("WTO")多边体制下,区域贸易安排("RTAs")和优惠贸易安排("PTAs")持续激增的态势,已成为国际贸易格局中越来越鲜明的特征。与此同时,RTAs与WTO在争议解决机制管辖权问题上的冲突在实践中也日益显现。2004年美国诉至WTO的"墨西哥软饮案(WT/DS308)"引发了对"是否存在可以阻却WTO对诉至其处的案件行使管辖权的合法事由"的探讨,由此得出的"WTO具有强制性管辖权"的关键性结论促使人们去寻求诸如对《争议解决谅解》("DSU")第24条进行扩大解释、借助国际法原则等解决两者冲突的合理路径。中国现有的自贸协定("FTAs")中相关条款未能突破窠臼,其仍将面临类似于北美自贸协定("NAFTA")所经历过的困境,为此,本文力图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紧扣中国FTAs的实践,为其提供分析预测及可行性建议。

  • 标签: WTO 区域贸易安排 争议解决机制 管辖权冲突 法律阻却
  • 简介:跨境电商新型贸易方式的诞生,为大中小企业冲破国家之间贸易障碍,拓宽进入国际市场的路径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伴随我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批准建立,园区管理和企业经营方面在先行先试中涌现出许多经验。基于分析目前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以广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发展为典型案例,从中总结推广经验和发展对策。

  • 标签: 跨境电商 综合试验区 发展经验
  • 简介:“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放发展的重大举措。本文致力于探索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质量的影响。利用2003年到2014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和差分GMM方法,本文发现:第一,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强度对东道国的“腐败控制”、“政府效能”、“政治稳定”、“规制质量”和“法治水平”存在显著的正效应,不但能在短期内改善东道国的制度质量,还能在长期中提高制度质量的均衡水平。第二,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对于资源较丰裕国家的制度正效应更为强劲,特别是在“政府效能”、“规制质量”和“法治水平”三个领域,从而有助于资源型国家摆脱“资源诅咒”。本文的研究对于理解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制度效应,评估“一带一路”建设的绩效和发展前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对外直接投资 “一带一路” 制度效应 差分矩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