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影像和Dolphin软件转化头颅侧位片,研究Andrews要素Ⅱ目标前界线(goal anterior limit line, GALL)的可重复。方法选取57例患者CBCT影像导入Dolphin软件转化头颅侧位片,根据Andrews要素Ⅱ进行定点测量,得出临床前额平面与FALL线(forehead's anterior limit line)所成的角度及上颌中切牙FA(facial-axis point)点至GALL线的距离。由3名经软件测量培训的专业正畸医生执行。操作者分别测量2次,间隔1周。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同一操作者测量可重复,以及不同操作者对同一指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同一操作者测量上颌中切牙FA点与GALL线距离(a)及临床前额平面与FALL线所成的角度(b),ICC检验结果表明每一位操作者对该测量方法的掌握度和可重复好。不同操作者之间采用该测量方法测量a和b,ICC分别为0.965和0.912表明可靠性高且一致性好。结论Andrews要素Ⅱ的GALL线测量,运用CBCT影像结合Dolphin软件转化头颅侧位片及相应的测量设计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可重复,可应用于临床正畸。

  • 标签: 锥体束容积断层技术 目标前界线 CBCT转化头颅侧位片 要素Ⅱ 可重复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体检人群中应用定量CT(QCT)技术测量肝脏脂肪含量的可重复进行评估,为QCT应用于临床肝脏脂肪含量测量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4—7月,连续抽取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科行QCT检查的291例体检者,男性214例(73.5%),女性77例(26.5%),年龄(48.7±11.0)岁。采用QCT工作站测量体检者的肝脏脂肪含量,由3位测量者(A、B、C)在QCT工作站上独立测量肝脏脂肪含量,测量者A在2周后重复测量1次,测量者A两次测量结果取均值作为其最终测量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量资料,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测量结果的可重复。结果测量者A的第1次测量结果为(10.46±5.55)%,第2次为(10.66±5.59)%,最终结果为(10.56±5.51)%;测量者B、C测量结果分别为(10.70±5.45)%、(10.86±5.77)%。测量者A、B、C之间肝脏脂肪测量结果的ICC=0.960(95%CI:0.951~0.967,P<0.001)。测量者A的2次肝脏脂肪测量结果ICC=0.953(95%CI:0.941~0.962,P<0.001)。均ICC>0.75,一致性均较好。结论在测量方法一致的前提下,采用QCT工作站测得的肝脏脂肪含量结果在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都具有良好的重复,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定量CT 脂肪肝 结果可重复性
  • 简介:摘要影像组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肺肿瘤性病变中应用广泛,该学科定量分析的前提是图像特征具有较高的可重复。多数研究表明组学特征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颇多,胸部生理运动更增加了病灶图像特征应用价值的不确定性。本文旨在对原发性肺癌影像组学在CT、MRI及PET-CT中的可重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影像组学 可重复性 原发性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测量儿童膈肌前、中、后部运动的可重复和差异性。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入住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患儿30例。患儿取平卧位,使用5 MHz超声探头,置于右锁骨中线与肋下缘交点,用M型超声记录随呼吸运动的膈肌前、中、后部的移动度和收缩速度,重复测量两次。采用ICC系数表示膈肌移动度和收缩速度两次测量的可重复。采用方差分析探讨不同部位膈肌移动度和收缩速度的差异性。结果膈肌各部位移动度两次测量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ICC前膈肌=0.89、ICC中膈肌=0.95、ICC后膈肌=0.90,膈肌各部位收缩速度两次测量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ICC前膈肌=0.90、ICC中膈肌=0.94、ICC后膈肌=0.95,膈肌各部位移动度和收缩速度的测量均显示出良好的可重复。膈肌前、中、后部移动度分别为[(8.1±3.1)mm]、[(7.4±3.0)mm]、[(5.5±2.3)mm],膈肌前、中、后部收缩速度分别为[(12.5±4.8)mm/s]、[(11.5±6.3)mm/s]、[(8.9±4.0)mm/s],膈肌前、中、后部位间的移动度和收缩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超声测量儿童膈肌前、中、后各部位运动具有较高的可重复,儿童膈肌前、中、后部的移动度和收缩速度具有差异性,单纯某一部位的膈肌运动不能代表整体膈肌的运动功能。

  • 标签: 机械通气相关性膈肌功能障碍 膈肌 超声 重症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资医生应用卵巢-附件报告和数据系统(O-RADS)评估附件肿物风险等级的重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超声检查发现的附件肿物患者48例(48个肿物),所有肿物结果均由病理或手术证实。4名观察者分为2名高年资医生(医生1和医生2)和2名低年资医生(医生3和医生4),分别在系统培训前和培训后使用超声O-RADS独立评估附件肿物2次,2次评估间隔为60 d。分析培训前后不同年资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的一致性。结果高年资医生(1,2)培训前后观察者间一致性均较好(Kappa值:0.833和0.802,一致性百分比:83.3%和81.3%),而低年资医生(3,4)在培训前后观察者间一致性存在差异(Kappa值:0.399和0.824,一致性百分比:50.0%和77.1%)。培训后,低年资医生间的一致性可显著提高,且与高年资医生的一致性相当(Kappa值:0.824比0.802,一致性百分比:77.1%比81.3% )。同一医生在系统培训前后,高年资医生观察者内的一致性均优于低年资者(Kappa值:0.882和0.843比0.440和0.605;一致性百分比:87.5%和83.3%比58.3%和54.2%)。结论对于不同年资医生来讲,超声O-RADS风险分类系统是一种重复很好的方法。但对低年资医生来讲,临床应用前的系统培训是必要且有效的。

  • 标签: 超声检查 附件肿物 卵巢-附件报告和数据系统 重复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常子宫肌层ADC值测量的观察者内、观察者间的一致性以及可重复。材料与方法采用3.0 T磁共振仪对34名健康女性(增殖期18名,分泌期16名)进行2次盆腔MR扫描,前后两次扫描间隔一个月经周期(28~32 d)。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对子宫肌层ADC值行双盲法测量,每一次扫描同一名医师间隔一周进行两次测量,分析正常子宫肌层ADC值测量的观察者内的一致性、观察者间的一致性以及两次扫描在增殖期和分泌期的可重复。结果两次MRI扫描两名医师测得到的子宫肌层ADC值的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一致性均较好,其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均>0.75。两名医师测量的子宫肌层ADC值在分泌期均大于增殖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增殖期和分泌期的子宫肌层ADC值在前后两次检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进一步进行Bland-Altman分析发现两名医师测量得到的子宫肌层ADC值在增殖期95%的置信区间分别为:-14.3%~13.6%和-11.5%~12.8%,在分泌期95%的置信区间分别为:-7.6%~7.0%和-7.7%~7.8%,因此分泌期的可重复相对于增殖期较好。结论正常子宫肌层ADC值测量的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一致性较好,为正常子宫肌层ADC值的临床应用提供了证据,但正常子宫肌层ADC值可重复在分泌期较增殖期好。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子宫肌层 可重复性
  • 简介:摘要脑卒中后抑郁在脑卒中患者约占约三分之一,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重复经颅磁刺激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方面疗效显著,本综述旨在对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方法和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智能视力表投影仪在视力检查中的可重复及其与传统视力表测量结果的比较。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22年1月4—22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眼部不适患者60例(120眼)。先通过智能视力表投影仪(LSJ-IVAC-6000A)对患者进行3次视力检测,并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3次测量结果之间的可重复;再用传统灯箱的国家标准视力表测量1次,并分别采用ICC和Bland-Altman图表法分析智能视力表投影仪与传统视力表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同一受检者右眼、左眼使用智能视力表投影仪测量3次的ICC值分别为0.830和0.868,双眼的ICC值均>0.8(P<0.001);同一受检者右眼、左眼使用智能视力表投影仪和传统灯箱的国家标准视力表测量的ICC值分别为0.846和0.873,双眼的ICC值均>0.8(P<0.001)。右眼、左眼使用智能视力表投影仪和传统灯箱的国家标准视力表测量差值的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0.25~0.20和-0.24~0.17。结论:智能视力表投影仪的可重复较好,与传统灯箱的国家标准视力表的测量结果相比一致性较强,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可提高视力筛查的效率并节省人力和物力。

  • 标签: 智能视力表投影仪 可重复性 一致性 视力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iCare iC100回弹式眼压计(iC100)和Corvis ST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ST)测量眼压的重复和一致性,分析iC100测量的眼压与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关系。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本研究于2020年6─10月在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职工或白内障患者中招募志愿者50例(50眼),其中健康眼23例(23眼),白内障患者27例(27眼)。分别使用CST、iC100和Goldmann压平眼压计(GAT)测量眼压,每只眼睛连续测量3次,各眼压计测量眼压值分别记为bIOP、IOPiC100和IOPGAT。角膜生物力学特征参数和中央角膜厚度(CCT)采用CST进行测量。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眼压计的重复;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Bland-Altman分析比较眼压计的一致性;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及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各眼压计与CCT的关系,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或非参数Spearman分析角膜生物力学参数与3种眼压计测量值的关系,使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iC100测量值与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关系。结果:bIOP、IOPGAT和IOPiC100分别为(14.79±1.73)、(14.46±2.00)、(14.18±2.80)mmHg,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ST、GAT和iC100的眼压测量值可重复较好(ICC=0.729、0.973、0.923,P<0.001)。Bland-Altman分析表明,IOPiC100和bIOP、IOPGAT和IOPiC100、IOPGAT和bIOP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IOPGAT、IOPiC100与CCT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2=0.122,P=0.013;R2=0.183,P=0.002),bIOP与CCT无相关性。bIOP、IOPGAT与IOPiC100均与第1次压平时间(TA1)、第1次压平时的硬度参数(SP-A1)、第2次压平长度(LA2)、第2次压平速度(VA2)呈正相关(均P<0.05);与第1次压平速度(VA1)、第2次压平时间(TA2)、最大压陷时的变形幅度(HC-DA)、形变比例(DAR)、综合半径(IR)呈负相关(均P<0.05);与最大压陷的时间(HC-time)不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F=26.177,P<0.001,调整R2=0.507),纳入模型的2个自变量DAR、TA2对IOPiC100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t=-4.341,P<0.001;t=-2.080,P=0.043)。结论:iC100的眼压测量值重复良好,与GAT及Corvis ST眼压测量值之间的一致性良好,并且受CCT影响。但与CCT相比,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对iC100的眼压测量值影响更大。

  • 标签: 眼压 回弹式眼压计 角膜生物力学特性 重复性 一致性
  • 简介:摘要目的在Go/Nogo实验范式下应用事件相关电位(ERP)评估重复亚脑震荡拳击运动员的反应抑制功能。方法选择29例来自武汉体育学院的拳击运动员纳入亚脑震荡组,28例来自武汉晴川学院的大学生纳入健康对照组。采用64导联电极弹性帽记录头皮脑电数据的同时完成可视化的Go/Nogo实验范式。E-prime2.0软件记录行为学数据。提取脑电数据中ERP成分,对两组ERP中P3成分的振幅、潜伏期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Nogo-N2成分和行为学数据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在Go刺激下亚脑震荡组P3平均振幅低于健康对照组[(6.327±0.497) μV比(8.007±0.505) μV,F=5.622,P<0.05],Nogo刺激下亚脑震荡组P3平均振幅低于健康对照组[(6.741±0.559) μV比(9.962±0.569) μV,F=16.297,P<0.01];在Nogo刺激下亚脑震荡组N2潜伏期时间长于健康对照组[(275.714±50.943) ms比(252.571±33.201) ms,t=-2.014,P<0.05]。行为学表现中,Go刺激下亚脑震荡组正确率低于健康对照组[(97.3±1.9)%比(98.3±1.1)%,t=-2.476,P<0.05];Nogo刺激下亚脑震荡组正确率低于健康对照组[(90.0± 6.6)%比(92.8± 3.3)%,t=-2.036,P<0.05]。结论重复亚脑震荡拳击运动员可能存在与冲突检测和反应抑制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

  • 标签: Go/Nogo 亚脑震荡 事件相关电位 反应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弹性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graphy, MRE)肝脏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LS)在慢性肝病(chronic liver disease, CLD)背景下的可重复及稳定性。材料与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进行同一天2次肝脏MRE检查的60例CLD患者病例,由2名观测者测量LS值。应用多回波Dixon序列检测横向弛豫率(R2*)值及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roton density fat fraction, PDFF),评估患者有无肝铁过载或脂肪变性。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BMI≥25 kg/m2为高BMI。根据患者是/否肝铁过载、脂肪变性或高BMI进行分组,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及Bland-Altman法评估各组LS值的观察者内、观察者间及短期复查的可重复及稳定性。结果LS值的观察者内、观察者间及短期复查的ICC分别为:肝铁过载组0.987、0.981、0.982;脂肪变性组0.994、0.990、0.987;高BMI组0.958、0.948、0.926。Bland-Altman图示观察者内、观察者间及短期复查的LS差值大部分在95%一致性界限内,差值的均值(上限,下限)分别为:肝铁过载组0.02(-0.10,0.13)、0.00(-0.14,0.15)、0.04(-0.09,0.16);脂肪变性组0.01(-0.09,0.11)、0.00(-0.13,0.13)、0.04(-0.10,0.17);高BMI组0.00(-0.10,0.11)、-0.01(-0.13,0.11)、0.03(-0.09,0.16)。剔除潜在混杂因素后,LS值的观察者内、观察者间及短期复查ICC分别为:肝铁过载组0.978、0.984、0.918;脂肪变性组0.996、0.996、0.990;高BMI组0.907、0.968、0.957。结论在CLD患者的肝铁过载、脂肪变性或高BMI背景下,MRE-LS值具有极高的可重复及稳定性。

  • 标签: 慢性肝病 铁过载 脂肪变性 磁共振弹性成像 可重复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特征追踪技术(CT-FT)评估左心室整体心肌应变的可重复,及与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STE)测量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1月阜外医院门诊因疑诊冠心病在1周内完成全心动周期冠状动脉CTA(CCTA)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30例。使用CT-FT、STE技术分别分析CT及超声图像的左心室容积和心肌应变,包括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射血分数(EF)、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和整体周向应变(GCS),其中GLS包括心内膜下整体纵向应变(EndoGLS)和心肌整体纵向应变(MyoGLS),GCS包括心内膜下整体周向应变(EndoGCS)和心肌整体周向应变(MyoGCS)。采用ICC评估CT-FT测量参数的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CT-FT与STE不同模式间测量参数的差异,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CT-FT、STE测量结果的相关性,Bland-Altman法分析CT-FT、STE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CT-FT测量的EDV、ESV、EF、EndoGLS、MyoGLS、GRS、EndoGCS和MyoGCS,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测量结果一致性较好(ICC为0.775~0.964,P均<0.001)。CT-FT和STE测量的EF分别为(60.27±8.70)%和(61.22±5.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7,P=0.443)。CT-FT测量的EndoGLS、MyoGLS、GRS和MyoGCS分别为(-20.47±4.01)%、(-18.06±3.75)%、(73.90±20.58)%和(-18.48±3.65)%;STE测量的EndoGLS、MyoGLS、GRS和MyoGCS分别为(-18.97±3.33)%、(-16.49±2.60)%、(18.56±3.06)%和(-20.26±4.4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67、-2.945、12.161、2.459,P均<0.05),而CT-FT和STE测量的EndoGCS分别为(-27.78±6.66)%和(-29.18±7.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6,P=0.223)。两种成像模式测量的EndoGLS、MyoGLS、GRS、EndoGCS、MyoGCS呈中等-强相关,r值分别为0.566、0.629、0.509、0.606、0.539(P均<0.05)。CT-FT与STE测量的EndoGLS、MyoGLS、GRS、EndoGCS、MyoGCS的差值分别为-1.5%、-1.6%、55.3%、1.4%、1.8%、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8.3%~5.3%、-7.3%~4.2%、18.1%~92.5%、-10.7%~13.6%、-6.0%~9.5%。结论CT-FT评估左心室心肌应变具有可行性,与STE结果一致性好,但两种方法间测量结果不能通用。声窗差或有MRI检查禁忌证的患者,可选择CT“一站式”评估心脏解剖与功能。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特征追踪 心肌应变 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新型眼前节扫频光相干断层扫描仪CASIA2测量扩瞳前后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和人工晶状体(IOL)偏心和倾斜的重复及相关性。方法采用诊断性试验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3—7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白内障手术的单纯性白内障患者109例157眼。由同一检查者应用CASIA2于白内障术前和术后1周对患者质量分数0.5%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扩瞳前后晶状体或IOL的偏心量和倾斜度分别进行3次测量,采用组内标准差、重测试重复(TRT)、变异系数(CoV)、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测量重复;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双眼晶状体和IOL扩瞳前与扩瞳后偏心量和倾斜度的相关性。结果CASIA2测量白内障患者扩瞳前和扩瞳后晶状体偏心量分别为(0.217±0.112)mm和(0.220±0.110)mm,倾斜度分别为(5.017±1.422)°和(5.310±1.645)°,扩瞳前和扩瞳后IOL偏心量分别为(0.245±0.136)mm和(0.250±0.145)mm,倾斜度分别为(5.144±1.345)°和(5.437±1.64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扩瞳前及扩瞳后双眼晶状体均向颞下方偏心和倾斜;右眼IOL均向下方偏心,向颞下方倾斜,左眼IOL均向颞下方偏心和倾斜。除晶状体偏心量外,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倾斜度、IOL偏心量和倾斜度在扩瞳前后的测量重复均较好,ICC值范围0.815~0.984,均TRT的百分比<50%,均CoV≤14.840%。对不同眼别进行分析显示,除晶状体偏心量测量重复较差,双眼晶状体扩瞳前后偏心轴向、倾斜度、倾斜轴向,IOL扩瞳前后偏心量和倾斜度的测量重复均较好,ICC值范围为0.757~0.998,均TRT的百分比<50%,均CoV≤17.763%。各眼别晶状体和IOL扩瞳前与扩瞳后偏心量、偏心轴向、倾斜度和倾斜轴向的相关性均较好(r≥0.679,均P<0.01)。结论扩瞳前后CASIA2测量晶状体和IOL的倾斜度、偏心轴向、倾斜轴向及IOL偏心量的重复均较好,扩瞳前与扩瞳后各测量值相关性较好。

  • 标签: 扫频光相干断层扫描 诊断试验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偏心 倾斜 重复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心与靶容积平衡稳态自由进动(bSSFP)无对比剂冠状动脉MR血管成像(CMRA)显示冠状动脉主干的可重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1年2月至9月共58名受试者,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2次全心与靶容积无对比剂CMRA扫描。分析2次扫描的主观评分、血管-心肌相对信号比(VMR)、血管-脂肪相对信号比(VFR)和信噪比(SNR),并分割提取冠状动脉坐标。通过组内相关系数(ICC)、Bland-Altman法、Hausdorff距离(HD)和Dice系数(DSC)评价观察者间、观察者内和重复扫描一致性。结果全心和靶容积冠状动脉主干图像的主观评分、VMR和VFR的观察者间、观察者内一致性均非常好(ICC>0.76,P均<0.001)。重复扫描除全心CMRA的RCA、LM、LCX的VFR一致性一般外(ICC分别为0.235、0.264、0.380,P均<0.05),余可重复尚可(ICC均>0.49,P均<0.001)。Bland-Altman法显示全心和靶容积冠状动脉成像的VMR、VFR及SNR大部分位于95%一致性界限以内。全心CMRA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HD为1.79(1.35,3.25)、1.68(1.09,4.10),DSC为0.96±0.04、0.97±0.03;靶容积CMRA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HD为1.74(1.63,3.11)、1.74(1.63,1.98),DSC为0.91±0.10、0.95±0.05。靶容积CMRA冠状动脉主干原始图像总体的主观评分[3.86(3.68,4.00)和3.80(3.58,3.96)]、VMR[1.45(1.27,1.58)和1.22(1.13,1.41)]、VFR[7.36(6.44,8.60)和5.97(4.97,6.64)]均优于全心CMRA(P均<0.05);全心CMRA冠状动脉主干曲面重组总体主观评分优于靶容积CMRA[3.75(3.57,3.88)和3.63(3.44,3.71)](P<0.001)。结论全心与靶容积bSSFP无对比剂CMRA在受试者冠状动脉主干的显示均具有较好的可重复和图像质量。二者各有优势、相互补充。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冠状动脉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OPD-Scan Ⅲ测量角膜屈光力及散光的可重复及其与Pentacam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采用诊断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8月于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就诊的屈光不正患者50例100眼,采用主觉验光测量受检者球镜度数、散光度数及轴位。分别采用OPD-ScanⅢ和Pentacam行角膜生物测量且连续测量3次,记录平坦轴角膜曲率(K1)、陡峭轴角膜曲率(K2)、散光度数、散光轴位、散光矢量参数J0(0°或180°轴位的Jackson交叉柱镜值)、J45(45°轴位的Jackson交叉柱镜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2种仪器测量数据的可重复。分别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和Bland-Altman图表法分析2种仪器测量数据的差异、相关性及一致性。结果OPD-Scan Ⅲ测得K1、K2、散光度数及轴位、J0以及J45的ICC均>0.900;Pentacam测得散光度数的ICC为0.896,其余测量数据均ICC>0.900。OPD-Scan Ⅲ测量K2、散光度数、J0及J45值明显高于Pentacam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PD-Scan Ⅲ测量K1、K2、散光度数及轴位、J0和J45值与Pentacam的测量值均呈正相关(rs=0.981、0.982、0.900、0.737、0.921、0.703,均P<0.01)。OPD-Scan Ⅲ与Pentacam测量K1、K2、散光度数及轴位、J0及J45差值的95%一致性界限(LOA)分别为-0.52~0.50 D、-0.39~0.59 D、-0.37~0.48 D、-17.29°~20.38°、-0.12~0.24 D和-0.22~0.28 D。结论OPD-Scan Ⅲ在测量高度角膜散光患者的角膜屈光力及角膜散光度数时具有较好的可重复和准确性,其测量散光轴位的95% LOA较大,不能被临床所接受。

  • 标签: 角膜屈光力 角膜散光 OPD-Scan Ⅲ 可重复性 一致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胸腰椎AO脊柱损伤评分(TLAOSIS)和胸腰椎损伤分型及评分系统(TLICS)在指导胸腰椎骨折手术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探讨影响分型评分系统一致性的原因。方法选取6名医师,根据术前正侧位X线片、CT、MRI影像,分别用TLAOSIS和TLICS对2018年1月— 2018年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5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独立分型。对同一例患者,6名医师在一次分型中只要有1名医师分型不同即认定为不一致。4周后,打乱资料顺序再次分型。全部资料均不含与分型有关的任何标记。用加权Cohen's Kappa系数从骨折形态、神经功能状态、后纵韧带复合体(PLC)损伤等方面评价观察者间可信度和观察者内可重复,用Kappa系数观察各研究者内前后测量的一致性。结果两种分型评分系统均具有良好的可信度和可重复。TLAOSIS: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对于骨折形态分型Kappa值分别为0.806和0.667;神经功能状态分型Kappa值分别为0.937和0.891;PLC损伤分型Kappa值分别为0.873和0.779;最终建议手术与否的Kappa值分别为0.816和0.764。TLICS: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对于骨折形态分型的Kappa值分别为0.878和0.788;神经功能状态分型Kappa值分别为0.936和0.888;PLC损伤分型Kappa值分别为0.809和0.691;最终建议手术与否Kappa值分别为0.811和0.705。两种分型评分系统在骨折形态和PLC损伤分型方面,无论是可信度分析还是可重复分析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神经功能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AOSIS和TLICS在指导手术方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可重复,其中骨折形态和PLC损伤情况是影响两种分型评分系统对手术指导一致性的影响因素。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一致性分析
  • 简介:摘要机器学习(ML)、人工智能(AI)和其他现代统计方法正为利用先前尚未开发且极速增长的数据资源提供新的机会,以期让患者获益。尽管目前正在进行许多有前景的研究,特别是在图像方面,但就文献整体而言还缺乏透明度、对可重复清晰的阐述、对潜在伦理问题的探究,以及对有效性的明确验证。这些问题的存在有许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为此我们提供了初步解决方案)就是当前缺乏针对ML和AI的最佳实践指南。我们认为从事研究的跨学科团队和应用ML/AI影响健康的项目,将因解决有关透明度、可重复、伦理和有效性(TREE)的一系列问题而受益。这里提出的20个关键问题为研究团队提供了一个研究设计、实施和报告框架;帮助编辑和同行评审专家评估文献的贡献;让患者、临床医生和政策制定者评估新发现可能会给患者带来的获益。

  • 标签:
  • 简介:摘要结肠重复畸形是一种极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占整个消化道重复畸形的6%~7%,且绝大多数2岁之前确诊。本文介绍1例17岁结肠重复畸形患者的腹腔镜下诊治过程。

  • 标签: 结肠重复畸形 临床表现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