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收集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标本并进行细菌培养鉴定、精液质量分析,了解不育症患者精液细菌感染率、菌群分布特征及对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408例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就诊的经临床诊断为男性不育症患者的精液进行细菌培养鉴定,病原菌经VITEK 2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鉴定仪、VITEK MS质谱仪鉴定,并采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对精液质量常规进行分析。结果408份不育症精液标本共分离出195株细菌,分离率为47.79%。其中革兰阳性菌占68.21%(133株),以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占28.71%(55株),以肠杆菌目细菌为主,分离率较高的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各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精子存活率、正常精子形态、畸形指数、总活力、前向百分率及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细菌培养以革兰阳性球菌分离率较高,超过大肠埃希菌的分离率,其中无乳链球菌分离率最高;阴道加德纳菌分离率也占很大比例;各主要细菌感染组中无乳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阴道加德纳菌、解葡萄糖苷棒状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精液质量常规各主要参数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应该加以关注。

  • 标签: 不育症 细菌感染 精液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用热释光剂量计(TLD)和放射性免冲洗胶片(Film)测量调强放射治疗(IMRT)靶体积(PTV)、危及器官(OAR)剂量和二维剂量分布质量核查方法,为我国IMRT剂量质量应用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中国参加国际放射治疗多中心研究。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提供调强放射治疗聚苯乙烯固体模体,经CT扫描,影像传给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勾画靶体积处方剂量,剂量限制在400 cGy,勾画危及器官剂量,剂量限制在200 cGy,静态机架,能量6 MV X射线,对IMRT固体模体,实施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照射后的TLD和胶片邮寄至IAEA剂量学实验室测量和估算。选择加速器多,物理师水平较高的江苏、湖北、河南和四川参与验证方法研究,治疗计划的创建、勾画、照射TLD和胶片的程序与国际放射治疗多中心相同。照射后TLD和胶片邮寄至外部核查组(EAG)测量和估算。结果按IAEA要求,靶体积和危及器官剂量,TLD测量与TPS计划处方剂量相对偏差为±7.0%。参加国际放射治疗多中心研究结果:靶体积上段和下段,TLD测量与TPS计划处方剂量相对偏差分别为-0.2%和0.8%,符合要求。危及器官上段和下段,TLD测量与TPS计划处方剂量相对偏差分别为-0.6%和-1.0%,符合要求。江苏、湖北、河南和四川参与验证方法研究结果:靶体积上段和下段,危及器官上段和下段,TLD测量与TPS计划处方剂量相对偏差分别在0~10.6%和-0.6%~20.9%范围内。按IAEA要求,二维剂量分布3 mm /3%通过率应≥90%。参加国际放射治疗多中心研究结果为100%,结果优秀。江苏、湖北、河南和四川参加IAEA验证方法研究结果:胶片测量与TPS计划二维剂量分布通过率在45.0%~100.0%范围内。结论TLD用于调强放射治疗靶体积和危及器官剂量质量核查,胶片用于调强放射治疗二维剂量分布通过率质量核查,方法科学适用,可操作性强,便于邮寄,数据准确可靠,适合在我国放射治疗机构大范围开展质量保证核查。

  • 标签: 调强放射治疗 免冲洗胶片 靶体积 危及器官 二维剂量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人体掌骨的显微硬度,对比分析不同解剖部位之间的硬度值,探索人体掌骨显微硬度的分布特征。方法取3具新鲜健康冰冻尸体的掌骨标本,将右侧掌骨软组织剥离,用慢速锯在掌骨基底、掌骨干和掌骨头处垂直其长轴进行切割,切取厚度为3 mm的骨组织标本。应用维氏方法测量标本掌、背、内、外侧不同区域的硬度值,采用50 g力加载50 s、维持12 s标准操作方法测定。硬度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切取45个骨组织切片,测量900个位点。研究发现掌骨总体硬度为(38.23±7.15) HV,其中第三掌骨硬度最大(41.04±6.75) HV,依次是第二掌骨(39.62±7.64) HV、第一掌骨(37.83±6.52) HV、第五掌骨(36.69±7.30) HV、第四掌骨(35.97±6.28) HV。掌骨干硬度(43.45±6.35) HV高于掌骨基底(35.82±6.17) HV和掌骨头(35.43±5.85) HV(F=16.415,P<0.01),而掌骨掌侧硬度(37.58±7.35) HV、背侧(38.93±7.08) HV、内侧(38.26±7.00) HV、外侧(38.15±7.14) HV,四部位硬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52,P=0.256)。结论本研究结果加深了对掌骨微观生物力学性能的理解,可指导掌骨骨折术中内固定物的放置位置、置入方向和数量,并为3D打印人工掌指关节用于治疗掌骨粉碎性骨折或缺损提供了数据支持。

  • 标签: 掌骨 生物力学 维氏硬度 显微硬度
  • 简介:19世纪,欧洲的比较学派研究了世界上近一百种语言,发现有些语言的某些语音、词汇、语法规则之间有对应关系,有些相似之处,他们便把这些语言归为一类,称为同族语言;本文主要介绍世界上几大语系及其特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测量并分析胸椎椎骨T1~T10的显微骨硬度的分布特征及意义。方法3具新鲜尸体标本(62岁男,45岁女性,58岁男性)T1~T10椎骨部分,分为椎体区和附件区。使用高精慢速锯精确切取若干厚约3 mm的标本,并选取11个测量区域,其中皮质骨标为1~9,松质骨标为10和11。应用维氏显微硬度测量仪测量标本表面硬度,记录并分析胸椎显微硬度分布规律。结果胸椎30块椎骨合计测量330个测量区域,每个区域随机选取5个有效压痕硬度值,共获得1 650个测量值。3具尸体标本胸椎段总体皮质骨平均硬度值分别为(30.55±5.44)HV、(29.94±4.86)HV、(29.55±4.36)HV,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80,P=0.009);总体松质骨平均硬度值分别为(27.93±5.61)HV、(28.21±4.96)HV、(27.98±3.94)HV,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91,P=0.913)。3具尸体标本各自的附件区皮质骨与椎体区皮质骨硬度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67、4.750、6.621,均P<0.001);3具尸体标本各自的附件区松质骨硬度值均高于椎体区松质骨硬度值(t=1.785、3.159、3.103,P=0.077、0.002、0.003)。3具尸体标本11个测量区域显微硬度的分布规律相似:皮质骨硬度较高的区域均为椎弓根、椎板和下终板皮质(1、2、7);皮质骨硬度值较低区域均为上终板和外周皮质(6、8、9)。3具尸体标本T1~T10不同节段的显微硬度分布规律相似:硬度值自上而下逐渐加大,其中皮质骨硬度值最大的椎骨均是T8;松质骨硬度最大的椎骨分别是T7、T7、T6。结论上终板和外周皮质骨硬度较小,可以分散负重以保护内在较为脆弱的松质骨,椎体区向后部结构移行的椎弓根区域硬度值最大。胸椎皮质骨硬度高于松质骨,并且不同节段的硬度值自上而下逐渐加大,T6~T8呈现"小高峰"可能与胸椎节段生理解剖形态、自上而下承受肌肉力和身体自身重量的载荷逐步增加有关。

  • 标签: 胸椎 硬度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苯酚烧伤后大鼠体内的毒物分布及代谢情况。方法于2019年2月,将SPF级健康SD雄性大鼠按6 mg/kg苯酚经皮染毒制作大鼠5%体表面积烧伤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0.25、0.75、2、4、8、16和32 h后大鼠血浆和肾脏组织内苯酚含量。通过DAS 2.0软件计算苯酚代谢动力学参数,并对其肾脏靶向性进行评价。结果大鼠苯酚烧伤后0-8 h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8)为(28.741±6.485) μg/ml·h,0至无限时间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为(30.354±6.424) μg/ml·h,半衰期(t1/2)为(2.111±0.632) h,峰浓度(Cmax)为(16.287±4.870) μg/ml,平均滞留时间(MRT)为(1.854±0.148) h;大鼠肾脏的靶向效率(DTE)为2.91。结论苯酚烧伤大鼠苯酚经皮肤吸收快,消除快,并且清除率高、MRT短、物质蓄积性弱,苯酚对肾脏具有相对明显的选择性。

  • 标签: 苯酚 烧伤 大鼠 色谱法,高效液相 毒动学,毒物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和分析我国医师队伍的科室分布和工作负荷,推进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医师队伍。方法利用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对"十三五"时期我国医师的科室分布及诊疗工作负荷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十三五"时期,全国临床、口腔、中医3个类别的医师数量年均增长6.11%,其中医疗美容、康复医学等科室医师数年均增长率均超过10%,传染科医师数量不增反降。医师日均担负诊疗服务量总体上年均递减4.67%,住院负担年均减少4.14%,其中传染科、预防保健、肿瘤科等科室的医师诊疗人次数总体递增,医疗美容、口腔等科室的医师住院负担降幅最大。结论应遵循"一定服务效率下、与医疗服务需求相匹配"的原则,优化医师专业结构和科室分布,更好满足群众医疗服务需求。

  • 标签: 医师 医院科室 分布 工作负荷 供需匹配
  • 简介:摘要骨组织作为非均质其各部分的硬度也不相同。本实验中取三具新鲜冰冻标本的骶骨,按Denis分型将骶骨分为Ⅰ、Ⅱ、Ⅲ区,每区三份,行骨硬度测定。旨在通过对骶骨骨硬度的测定明确骶骨骨硬度分布特征,为梯度弹性模量人工骶骨的3D打印、更符合骶骨骨硬度特点的移植物的研发及后续生物力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制作出更符合人类骶骨梯度弹性模量的人工骨及移植物,以有效避免因后期受力不均而造成的人工骨或移植物的断裂、塌陷。

  • 标签: 骶骨 骨折 骨硬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瞳孔为中心2、4、6 mm直径区域的角膜曲率分布特点及随年龄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潍坊眼科医院并行Pentacam检查的门诊患者138例(254眼),其中20~39岁51例(102眼)作为A组;40~59岁41例(73眼)作为B组;60岁及以上46例(79眼)作为C组。分别收集以瞳孔为中心2、4、6 mm直径区域的模拟角膜曲率(Simk)和全角膜屈光力(TCRP)数值。采用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Simk和TCRP差异,并使用Bland-Altman散点图描述Simk与TCRP之间的一致性。角膜曲率随年龄的变化趋势采用回归分析,不同直径区域的Simk与TCRP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以瞳孔为中心2、4 mm区域Simk与对应区域T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0,P=0.002;t=4.44,P=0.001);而以瞳孔为中心6 mm区域的Simk和T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以瞳孔为中心2 mm区域下,3组间Simk、TCRP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66,P=0.010;F=3.87,P=0.022),其中A组与B组、C组Simk和T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以瞳孔为中心4 mm区域下,3组间Simk、TCRP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85,P=0.001;F=6.07,P=0.003),其中A组与B组、C组Simk和T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以瞳孔为中心6 mm区域下,3组间的Simk、TCRP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91,P<0.001;F=10.15,P<0.001),其中A组与B组、C组Simk和T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瞳孔为中心不同直径区域的模拟角膜曲率与全角膜屈光力的变化及随年龄变化趋势应在人工晶状体计算及屈光手术中引起重视。Simk与TCRP数值均随年龄增加逐渐变陡峭,40岁之后趋于稳定。

  • 标签: 区域 年龄 模拟角膜曲率 全角膜屈光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体腕骨显微骨硬度的分布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3具新鲜冰冻成人尸体标本(62岁男性、58岁男性、45岁女性),将右侧腕骨软组织剥离后,用慢速锯分别在舟骨、月骨、头状骨、钩骨、大多角骨和小多角骨切取厚3 mm的骨组织标本。舟骨选取舟骨结节、腰部内外侧和舟骨体部,月骨选取腕关节面、掌侧面、背侧面和远端,头状骨、钩骨、大多角骨和小多角骨选取外层皮质不同区域,应用德国KB-5型显微维氏硬度仪测试标本不同区域的硬度值,采用50 gf力加载50 s、维持12 s的标准操作方法进行硬度值测定,每个区域选取5个有效值,全体有效值的平均值作为该部位的骨硬度值。观察不同骨骼间及骨骼内部不同区域的骨硬度值差异。结果3具标本中共取得舟骨、月骨、头状骨、钩骨、大多角骨和小多角骨标本切片18片,测量位点255个。腕骨不同骨骼骨硬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钩状骨(39.04±5.79)HV、头状骨(38.98±6.17)HV、舟骨(37.72±5.85)HV、大多角骨(35.89±4.75)HV、月骨(33.65±5.42)HV及小多角骨(31.82±5.54)HV,不同骨骼间总体骨硬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83,P<0.01)。舟骨、月骨内部不同区域骨硬度分布近似,舟骨结节、腰部外侧、腰部内侧和舟骨体部骨硬度分别为(37.07±5.77)、(37.51±6.39)、(40.00±5.64)、(36.31±5.47)HV,其中腰部内侧骨硬度最大,舟骨体部骨硬度最小,4部位间骨硬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29,P>0.05)。月骨腕关节面、掌侧面、背侧面和远端骨硬度分别为(33.57±3.61)、(34.58±6.04)、(35.47±5.24)、(30.97±5.88)HV,其中背侧骨硬度最大,远端骨硬度最小,4个部位间骨硬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40,P>0.05)。结论健康人腕骨不同骨骼间硬度各有不同,舟骨和月骨内部各部位骨硬度分布均匀一致。测量腕骨显微骨硬度值,了解其分布特征,有助于了解腕骨微观生物力学性能,亦可指导腕骨骨折内固定方法的选择,设计制作更加符合人体生理状态下的腕部骨骼假体及建立腕部肌骨组织的有限元模型。临床试验注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号为ChiCTR-BPR-17010818。

  • 标签: 腕骨 维氏硬度 显微硬度 舟骨 月骨 头状骨 钩骨 大多角骨 小多角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腺形态学变化和异位胸腺确切分布,为胸腺扩大切除手术提供理论支持。方法2008年9月至2018年3月期间行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非胸腺瘤)150例,其中男64例,女86例;年龄14~75岁,中位年龄43岁;病程3个月~8年,中位病程17个月。合并甲亢37例,视神经炎3例,抗AchR抗体>2.99 μmol/L 138例,<2.99 μmol/L 12例。本组研究将颈根和前纵隔脂肪组织分为12组,术中利用胸腔镜、纵隔镜完整切除胸腺组织,清除颈部和前纵隔各组脂肪组织和异位胸腺。结果全组无死亡,均在电视胸腔镜下完成经右胸入路手术。术后病理诊断胸腺增生126例(84.0%),萎缩胸腺17例(11.3%),正常胸腺7例(4.7%)。术后胸腺为双极上52例(34.7%),多头上极98例(65.3%)。颈部和前纵隔脂肪组织内发现异位胸腺59例(39.3%),1~12组纵隔脂肪内异位胸腺发生率分别为7.8%、10.0%、8.8%、3.8%、3.0%、2.5%、0、0、0.7%、13.3%、12.3%和9.1%。剥净脂肪组织的纵隔胸膜上未发现胸腺滤泡增生。术后随访2~12年,随访率88.0%(132/150),完全缓解率44.7%(59/132),有效率89.4%(118/132)。结论研究胸腺形态学和异位胸腺确切分布,对胸腺扩大切除术切除范围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重症肌无力治疗效果。术中应注意保护单侧纵隔胸膜,实现真正意义的微创胸腺扩大切除手术。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胸腺 异位胸腺
  • 简介:摘要本文基于三层防护服背景及热传导过程,对三层防护服的隔热能力及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运用热传导理论,解得不同织物材料的温度分布,建立专用服装热传导模型,再针对题目中的条件,进一步得出隔热层的最优厚度设计。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深度学习在图像处理上的优势与放疗结合是否会使放疗过程更加智能化。方法生成对抗网络(GAN)是一种利用神经网络的生成模型,输入相关特征可生成高质量剂量分布图像。先使用随机无条件GAN进行模拟分布数据的验证,再使用条件GAN(cGAN)训练肿瘤病例的DICOMRT数据,利用靶区和器官轮廓信息直接生成剂量分布图。结果对于理想数据验证,GAN生成模拟分布效果优良,通过提取靶区轮廓和真实剂量切片数据使用cGAN训练,得到病例计划靶体积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结构中预测值与真实剂量之间最大值和平均值的绝对误差评价表现为[3.57%,3.37%](计划靶体积)、[2.63%,2.87%](脑)、[1.50%,2.70%](临床靶体积)、[3.87%,1.79%](大体肿瘤体积)、[3.60%,3.23%](危及器官-1)、[4.40%,3.13%](危及器官-2)。结论利用GAN模型可以生成模拟分布数据,同时结合先验知识的cGAN模型可以建立靶区和器官信息与剂量分布之间的关系。通过输入靶区和器官轮廓信息直接快速生成对应的剂量分布,是剂量预测的一种有效尝试。

  • 标签: 放疗剂量分布 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 条件生成对抗网络
  • 简介:摘要本文基于三层防护服背景及热传导过程,对三层防护服的隔热能力及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运用热传导理论,解得不同织物材料的温度分布,建立专用服装热传导模型,再针对题目中的条件,进一步得出隔热层的最优厚度设计。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疼痛水平、疼痛自我管理阶段分布情况及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德州市中医院收治的64例冠心病患者,采用横断面研究调查与疼痛阶段问卷、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对患者人口学及临床学资料进行收集,并采取Pearson分析患者疼痛水平、疼痛自我管理阶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64例患者中,19例(29.69%)处于思考前期,25例(39.06%)处于思考期,13例(20.31%)处于行动期,7例(10.94%)处于维持期。以上各组身体受限程度和疾病认知程度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动期组身体受限程度和疾病认知程度评分均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疼痛自我管理阶段与疼痛水平呈负相关(P<0.05)。疼痛自我管理阶段与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程度呈正相关(P<0.05);疼痛水平与生活质量各维度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疼痛自我管理阶段及疼痛水平均与生活质量有关,需要进行针对性护理。

  • 标签: 冠心病 疼痛水平 疼痛自我管理阶段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中国双生子登记系统(CNTR)成年双生子BMI的分布特征,探索BMI在双生子人群中的特殊分布规律,为超重及肥胖高危因素分析和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线索和基础资料。方法选自CNTR中2010-2018年完成问卷调查的双生子对,纳入≥18岁具有完整双生子对登记信息,且身高、体重等关键变量无缺失或异常者进行分析,共计32 725对成年双生子。描述CNTR项目成年双生子BMI的人群、地区分布特征及双生子对内成员BMI差异的分布现况。结果研究对象年龄(34.6±12.4)岁,同性别双生子对79.7%。研究对象平均BMI为22.5 kg/m2,超重率为23.7%,肥胖率为4.9%。男性、50~59岁组、北方地区、低文化程度者、在婚者的双生子超重率和肥胖率相对更高(P<0.001)。同卵和异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先出生的双生子超重和肥胖率略高于后出生者(P<0.05)。同性别双生子对内分析发现,对内BMI差异与年龄呈正相关(趋势性检验P<0.001),异卵差异高于同卵,且卵型间差异随年龄增长发生变化。BMI一致率存在卵型差异(P<0.05),同卵高于异卵。结论本研究的双生子人群BMI的分布存在人群和地区差异;BMI为可遗传的性状,且遗传作用可能随年龄而变化。

  • 标签: 体质指数 双生子 肥胖/超重 分布现况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中国双生子登记系统(CNTR)成年双生子冠心病的分布特征,探索我国双生子人群中冠心病的分布规律,为遗传和环境对于冠心病的作用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基于2010-2018年在CNTR进行登记的双生子,纳入≥18岁34 583对双生子进行分析,描述冠心病的人群、地区分布特征,分别计算同卵双生子(MZ)和异卵双生子(DZ)的冠心病同病率,估算遗传度。结果研究对象年龄(34.2±12.4)岁,本研究双生子冠心病患病率为0.7%,女性、年龄较高、北方、肥胖者中冠心病患病率更高。同性别双生子对内分析发现,MZ冠心病同病率为25.3%,DZ为7.4%,MZ高于DZ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冠心病的遗传度为19.3%(95%CI:11.8%~26.8%)。在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分层中,均有MZ的冠心病同病率大于DZ的趋势,女性、北方、18~30岁人群和≥60岁人群中,冠心病的遗传度更高。结论本研究双生子人群冠心病的分布存在人群和地区差异,冠心病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但在不同特征的人群中遗传效应大小可能不同。

  • 标签: 冠心病 双生子研究 遗传 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中国双生子登记系统(CNTR)成年双生子饮茶行为的分布特征,探索饮茶行为在双生子人群中的分布规律,为探究遗传和环境因素对饮茶行为的影响提供线索。方法样本选自2010-2018年在CNTR进行登记的双生子,纳入≥18岁且具有饮茶信息的双生子共25 264对进行分析,描述双生子中饮茶行为的人群、地区分布特征,以及不同卵型双生子饮茶行为一致率和对内饮茶量差异分布情况。结果研究对象年龄(35.38±12.45)岁,每周饮茶者占比17.0%,饮茶量(3.36±2.44)杯/d。男性、50~59岁、南方、城镇、文化程度高、双生子中先出生的个体中每周饮茶者比例较高(P<0.05),未婚者中比例较低(P<0.001)。双生子对内分析发现同卵饮茶行为一致率均大于异卵,饮茶遗传度为13.45%(11.38%~15.51%),除女性亚组外,不同性别、年龄、地区间饮茶一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据性别、年龄、地区分层后仅男性同卵一致率始终呈大于异卵趋势。同性别双生子对内饮茶量差异在男性中呈现同卵小于异卵的特征(P<0.05),而女性中差异不明显。结论本研究双生子人群饮茶行为的分布存在人群和地区差异,饮茶行为主要受环境因素影响,遗传因素影响较弱,且遗传效应大小在不同性别、年龄、地区间不尽相同,性别可修饰这一遗传作用。

  • 标签: 饮茶 双生子 遗传 环境
  • 简介:摘要利用2001—2005年新疆14个探空站逐日08时和20时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计算了比湿、可降水量、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降水强度。分析表明新疆93%的水汽集中在500hPa以下,比湿由东北向西南逐步递增,夏季最大;新疆整层水汽通量值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夏季最强;夏季水汽辐合强度远高于其它季节,水汽辐合范围在700hPa上比较大,但辐合强度仍然是近地层最大;北疆降水强度大于南疆,夏季降水强度最大,降水强度的季节差异比实际降水量要小。

  • 标签: 比湿 可降水量 水汽通量 水汽通量散度 降水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