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急性胆红素脑病(ABE)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本院123例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总胆红素>342 μmol/L)患儿,根据是否发生ABE将其分为ABE组(28例)和非ABE组(95例),比较两组患儿围生期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ABE组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压积显著高于非ABE组;血清总胆红素值、住院时间及顺产、混合喂养、感染合并颅脑出血比例均显著高于非AB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红蛋白水平高(OR=1.032,95%CI 1.007~1.057)、住院时间长(OR=1.15,95%CI 1.007~1.312)是ABE的独立危险因素,母乳喂养是ABE的保护因素(OR=0.151,95%CI 0.028~0.821)。结论血红蛋白值高、住院时间长是ABE的独立危险因素,母乳喂养是ABE的保护因素。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危险因素 保护因素 急性胆红素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急性胆红素脑病(ABE)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本院123例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总胆红素>342 μmol/L)患儿,根据是否发生ABE将其分为ABE组(28例)和非ABE组(95例),比较两组患儿围生期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ABE组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压积显著高于非ABE组;血清总胆红素值、住院时间及顺产、混合喂养、感染合并颅脑出血比例均显著高于非AB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红蛋白水平高(OR=1.032,95%CI 1.007~1.057)、住院时间长(OR=1.15,95%CI 1.007~1.312)是ABE的独立危险因素,母乳喂养是ABE的保护因素(OR=0.151,95%CI 0.028~0.821)。结论血红蛋白值高、住院时间长是ABE的独立危险因素,母乳喂养是ABE的保护因素。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危险因素 保护因素 急性胆红素脑病
  • 简介:摘要高胆红素血症是导致新生儿期住院最为常见的疾病。高水平血清游离胆红素有着明显的神经毒性,最终可导致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游离胆红素研究的不断深入,检测游离胆红素的方法亦进一步丰富。本文拟在简述胆红素生理及毒性机制、早产儿胆红素脑损伤表现的基础上,对现有检测血清游离胆红素的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早产儿 胆红素脑损伤 游离胆红素 检测
  • 简介:摘要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最常见且需要评估和治疗的临床症状,高浓度的游离未结合胆红素已经被证实对神经组织有直接毒性并损害其功能,但对神经外器官或系统(如肾脏、心脏、肝脏、肠道、肺脏、凝血及免疫功能等)的影响尚存在较大争议。为了解不同浓度胆红素对新生儿肾脏的影响,现对近年来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肾脏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19年3月本院接受检查并治疗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轻度组(n=42)和重度组(n=58)。检测两组研究人员血清胆红素与尿酸,对比两组研究人员检测指标。结果观察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分别为(10.55±2.76) μmol/L、(4.31±0.86) μmol/L、(6.32±1.18) μmol/L,均低于对照组(18.01±3.14) μmol/L、(7.34±1.27) μmol/L、(10.11±2.16) μmol/L,尿酸水平为(381.65±26.15)μmol/L,高于对照组(266.54±18.12) 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病程的发展,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呈下降趋势,尿酸水平呈上升趋势;重度组总胆红数、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分别为(8.98±2.65) μmol/L、(3.57±0.84) μmol/L、(5.38±1.19) μmol/L,均低于轻度组(12.71±3.01) μmol/L、(5.32±0.89) μmol/L、(7.62±1.21)μmol/L,尿酸水平为(395.73±26.26) μmol/L,高于轻度组(362.21±25.31) 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检测其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水平,可以提升诊断符合率,了解冠心病患者病程,利于临床治疗中对症下药。

  • 标签: 冠心病 尿酸 血清胆红素
  • 简介:摘要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临床意义。研究发现DVT组的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BIL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浆D-二聚体(DD)以及患肢周径差均呈负相关(P<0.05),而DBIL仅和DD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BIL是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当TBIL诊断临界值为8.2 μmol/L时,诊断DVT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70%和65%。TBIL在DVT患者中明显下降,通过动态监测TBIL对于诊断DVT和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胆红素 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新生儿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12月我院NICU行血浆置换治疗的极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血浆置换前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血钠、血钾、血钙、血糖、凝血及治疗过程中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18例患儿,患儿治疗前总胆红素峰值为(571.2±113.3)μmol/L,治疗后总胆红素为(235.8±66.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红素换出率为(58.5±8.4)%;血浆置换前后患儿的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钠、血钾、血氯、血钙、血糖、白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儿血浆置换过程中无过敏反应、低血压、血浆分离器或管路凝血等不良反应。结论血浆置换能快速、有效、安全地清除血清胆红素,可能成为新生儿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血浆置换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
  • 简介:摘要吉尔伯特综合征是一种胆红素结合障碍的良性遗传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启动子中的纯合多态性A(TA)7TAA插入启动子UGT1A1*28中,使UGT活性降低至正常值的30%,不能将循环中的脂溶性间接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的结合胆红素,导致高间接胆红素血症。胆红素对红细胞膜磷脂有很强的亲和力,并且可以干扰膜的组成和动力学,使红细胞的脆性增加,容易破裂,存活时间逐渐缩短,但没有明显溶血或铁代谢异常的迹象,红细胞和骨髓形态保持正常。慢性少量的溶血,可能刺激髓外(骨髓形态保持正常)造血活跃,代偿性增加循环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量;高胆红素血症也有可能减弱胃肠动力,增加肠黏膜的跨上皮被动扩散吸收胆红素,使循环胆红素增加1.5~2.0倍,加重或恶化间接胆红素为主的高胆红素血症。由此可见,吉尔伯特综合征患者循环胆红素浓度与红细胞的快速周转和溶血的速度互为因果关系。有趣的是,胆红素还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抗诱变活性,轻度高胆红素血症潜在的保健作用,包括降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及相关危险因素)、一些癌症的患病率,以及心血管疾病和吉尔伯特综合征相关的全因死亡率。外源性胆红素和胆绿素补充剂可以被肠上皮细胞吸收,并可能增加这些抗氧化剂化合物的循环浓度。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希望提高对良性高胆红素血症潜在的有害和有益影响的认识,探索和开发有益的医疗干预措施。

  • 标签: 吉尔伯特综合征 高胆红素血症 有害 有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新生儿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12月我院NICU行血浆置换治疗的极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血浆置换前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血钠、血钾、血钙、血糖、凝血及治疗过程中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18例患儿,患儿治疗前总胆红素峰值为(571.2±113.3)μmol/L,治疗后总胆红素为(235.8±66.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红素换出率为(58.5±8.4)%;血浆置换前后患儿的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钠、血钾、血氯、血钙、血糖、白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儿血浆置换过程中无过敏反应、低血压、血浆分离器或管路凝血等不良反应。结论血浆置换能快速、有效、安全地清除血清胆红素,可能成为新生儿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血浆置换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时胆红素百分位列线图结合临床危险因素预测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风险的效能。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和上海市浦东医院出生新生儿的围产期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研究,产科出院前每天监测经皮胆红素值(tanscutaneous bilirubin,TcB),出院后进行门诊随访和28 d电话随访,根据是否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NHB)分为NHB组和非高胆红素血症(non-hyperbilirubinemia,Non-HB)组,进行临床危险因素分析。将产科出院前TcB所处小时胆红素百分位列线图区间和临床危险因素作为预测指标,结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ve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小时胆红素值百分位列线图结合临床危险因素预测新生儿发生NHB风险的效能。结果共8 664名新生儿纳入研究,发生NHB 1 196例,发生率13.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血型O型、胎膜早破、男性、胎龄35~37周、皮下瘀斑/头颅血肿、母乳喂养为新生儿发生NHB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小时胆红素百分位列线图、临床危险因素、小时胆红素百分位列线图结合临床危险因素预测NHB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4(95%CI 0.861~0.885)、0.664(95%CI 0.647~0.680)、0.891(95%CI 0.880~0.902),P均<0.05。结论小时胆红素百分位列线图结合临床危险因素能更好地预测新生儿发生NHB的风险,对于NHB的临床管理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危险因素 小时胆红素百分位列线图 风险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胆红素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AECOPD患者210例(AECOPD组),同时期于该院被诊断为COPD稳定期的患者108例(COPD组)和进行体检的健康者118名(健康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比较3组血清胆红素、炎症指标水平的差异。收集AECOPD患者相关资料并研究胆红素、C-反应蛋白(CRP)与各因素间的相关性。探索胆红素的临床意义。结果AECOPD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最低,健康对照组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AECOPD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NE)、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CRP水平最高,其次为CO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ECOPD患者TBIL与CRP呈负相关(r=-0.225,P<0.01)。间接胆红素与NE%、CR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呈负相关(r=-0.145、-0.333、-0.160,P值均<0.05),与氧合指数呈正相关(r=0.136,P=0.049)。CRP与NE、NE%、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住院天数呈正相关(r=0.347、0.313、0.145、0.185,P值均<0.05),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r=-0.146,P=0.0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BIL是COPD及AECOPD的独立保护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性别、吸烟状况、吸烟指数、TBIL、CRP、NE%多因素诊断COPD的曲线下面积为0.888(95%CI:0.845~0.932,P<0.001),TBIL单独诊断COPD的曲线下面积为0.663(95%CI:0.593~0.734,P<0.001)。TBIL、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NE%多因素诊断AECOPD的曲线下面积为0.975(95%CI:0.961~0.989,P<0.001),TBIL单独诊断AECOPD的曲线下面积为0.672(95%CI:0.611~0.732,P<0.001)。结论正常生理范围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在COPD患者中降低,在AECOPD患者中更低,与炎症指标相关,可能是COPD及AECOPD的独立保护因素,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胆红素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急性加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智能手机程序自动拍照检测胆红素(AIB)浓度在新生儿黄疸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至12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以下3种方法测新生儿胆红素浓度:①采集肘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SB)浓度;②采用经皮黄疸测试仪测定经皮胆红素(TcB)浓度;③采用智能手机程序AIB浓度。对其AIB与TSB浓度、TcB与TSB浓度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采用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对3种方法检测新生儿胆红素浓度的AIB与TSB浓度、TcB与TSB浓度一致性进行分析,再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对其中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本研究得到唐山市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第202002901),并且与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 300例患儿的TSB、TcB和AIB浓度分别为(192.2±66.5) μmol/L、(195.3±70.2) μmol/L和(198.7±52.6) μmol/L,其AIB和TSB浓度、TcB和TSB浓度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33、0.564,P=0.182、0.586)。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结果提示,检测新生儿AIB与TSB、TcB与TSB浓度均具有较强一致性[96.0%(288/300)、97.0%(291/300)]。新生儿AIB与TSB、TcB与TSB浓度均呈正相关关系(r=0.601、0.783,P=0.024、0.018)。②胎龄>35周患儿AIB和TcB与TSB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41、0.188,P=0.974、0.867);胎龄<35周患儿TcB与TSB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5,P=0.175),AIB和TSB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1,P=0.002)。不同胎龄、不同日龄新生儿AIB与TSB、TcB与TSB浓度均有较强的一致性。③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本组新生儿AIB、TcB浓度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3(95%CI:0.614~0.723,P=0.014)和0.690(95%CI:0.604~0.776,P=0.027)。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AIB浓度的最佳临界值为193.247 μmol/L时,对于诊断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敏感度为68.7%,特异度为67.4%;TcB浓度最佳临界值为189.348 μmol/L时,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71.2%。结论本组新生儿AIB和TcB与TSB浓度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对诊断新生儿黄疸具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智能手机程序因其无创,而更容易被出院后需进行胆红素浓度检测的随访患儿接受。

  • 标签: 黄疸,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诊断设备 Bland-Altman法 ROC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早期新生儿肾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35周且日龄≤7 d的新生儿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按照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记录患儿一般资料及尿量,测定入组后及光疗后血清总胆红素、血肌酐、血胱抑素C、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尿NGAL和肾损伤分子1。比较不同程度高胆红素血症对上述肾功能指标的影响。结果最终纳入轻度组53例、中度组52例和重度组49例。重度组尿NGAL高于中度组及轻度组[(1.36±0.24)μg/L比(1.22±0.19)μg/L、(1.16±0.1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度组与轻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其他肾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疗后重度组尿NGAL明显下降[(1.17±0.28)μg/L比(1.35±0.2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尿NGAL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正相关(r=0.575,P<0.001)。3组患儿血清肌酐和尿量均未达到新生儿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结论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可能会暂时性、可逆性损害足月及近足月早期新生儿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对肾小球滤过功能影响不大。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肾功能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导致足月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因素,制定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泰安市中心医院产科进行分娩的260例产妇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记录产妇围产期资料、分娩情况、新生儿情况,同时监测新生儿胆红素值,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足月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因素及制定护理对策的关系。结果本次研究足月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总发生率为33.8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妇围产期情况中分娩方式及胎儿窘迫均为足月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均P<0.05);新生儿情况中头颅血肿、开奶时间、母乳喂养频率、排尿次数、血型不合及胎便排出时间均为足月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儿窘迫、开奶时间、胎便排出时间及血型不合均为影响足月新生儿是否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OR>1,均P<0.05)。结论该院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偏高,还有很大的降低空间。导致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因素较多,其中,减少开奶时间、减少胎儿胎便排除时间、预防性诊断血型不合并及时治疗及加强围产期综合护理是降低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途径。

  • 标签: 足月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质量改进对减少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acute bilirubin encephalopathy,ABE)漏诊率的意义。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12家协作医院收治的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2018年1~12月收治的病例为改进前组,2019年1月开始实施质量改进措施,2019年1~12月为改进后组。主要观察指标为ABE检出率;次要观察指标为胆红素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bilirubin induced neurological dysfunction,BIND)评分实施情况,血清总胆红素(total serum bilirubin,TSB)最高值、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以及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 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等检查完成情况。应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 432例,改进前组689例,改进后组743例。改进后组诊断ABE比例[3.0%(22/743)比0.6%(4/689)]、BIND评分实施率 [76.6%(569/743)比19.9%(137/689)]、BAEP检查比例[55.7%(414/743)比32.2%(222/689)]和aEEG检查比例[18.0%(134/743)比11.9%(82/689)]均高于改进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IND评分等级分布、不同程度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分布及头颅MRI检查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改进项目可减少ABE漏诊率,为持续质量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质量改进 急性胆红素脑病 漏诊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性别血清总胆红素与眼底动脉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华东疗养院2018年体检数据,共纳入26 275人进行横断面研究。年龄18~86(47.7±11.1)岁。其中,男性15 244人(58.02%),女性11 031人(41.98%)。选取实验室检测项目包括空腹血糖、肌酐、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总胆红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其中,总胆红素浓度按照四分位数分为Q1~Q4组(总胆红素分别为<11.50、11.50~13.93、13.94~17.14和>17.14 μmol/L)纳入研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血清总胆红素与眼底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的方法研究总胆红素与眼底动脉硬化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在男性中,单因素分析显示,高水平总胆红素是眼底动脉硬化的保护因素(OR=0.87,95%CI 0.78~0.97,P=0.012);调整其他混杂因素后,多因素分析显示高水平总胆红素是眼底动脉硬化的独立保护因素(OR=0.86,95%CI 0.74~0.99,P=0.047);且存在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012)。女性中,单因素分析显示,高水平总胆红素与眼底动脉硬化间无相关性(OR=0.96,95%CI 0.80~1.17,P=0.709);调整其他混杂因素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总胆红素与眼底动脉硬化之间无相关性(OR=0.98,95%CI 0.76~1.27,P=0.888);且未发现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253)。结论总胆红素与眼底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存在性别差异。在男性中,高水平总胆红素与眼底动脉硬化存在相关性, 且存在显著的线性剂量反应关系;而在女性中总胆红素与眼底动脉硬化之间未发现相关性。

  • 标签: 胆红素 动脉硬化 剂量反应关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河北省因高胆红素血症接受换血治疗新生儿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换血技术相关问题。方法由河北省18家地市级三级医院组成多中心新生儿换血研究协作组,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间各协作医院收治的因高胆红素血症接受换血治疗的533例新生儿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日龄分为早期新生儿(<7 d组,n=387)和晚期新生儿(≥7 d组,n=146),应用Pearson χ2检验或秩和检验分析2组患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换血技术相关问题及并发症。结果纳入533例,患儿胎龄(38.5±1.7)周,其中464例(87.1%)为足月儿,胎龄34~36周+6者59例(11.1%),胎龄<34周10例(1.9%);男287例(53.8%);入院日龄4.5 d(2.0~7.0)d。533例纳入患儿共接受547次换血,早期新生儿(入院日龄<7 d)组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以免疫性溶血为主[64.6%(250/387)与31.5%(46/146)],而晚期新生儿(入院日龄≥7 d)组以不明原因[48.6%(71/146)与12.9%(50/387)]及非溶血性疾病[41.1%(60/146)与29.2%(113/387)]为主(χ2值分别为47.013,77.036,6.844,P值均<0.05)。纳入病例换血前血清总胆红素中位值为432.0 μmol/L(349.5~494.0 μmol/L),换血后下降为215.1 μmol/L(173.3~257.7 μmol/L)(Z=1.000,P<0.05),胆红素换出率中位值为47.5%。除1例患儿应用全血换血外,其余532例中,298例(56.0%)换血采用2~3∶1的球浆比例。401例(75.2%)患儿换血前常规应用了白蛋白,318例(59.7%)患儿换血过程中给予了葡萄糖酸钙输注。换血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血常规和生化检查异常,其中血小板减少症最为常见(43.7%,233/533),换血前中位血小板计数为[297(233~363)]×109/L,换血后为[105(82~140)]×109/L(Z=1 169.5,P<0.05);其他依次为高血糖、低钾血症、低钙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6.9%(37/533),以呼吸暂停为主,未观察到换血相关的死亡发生。共有241例(45.2%)诊断急性胆红素脑病。结论达到换血标准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早期与晚期新生儿的常见危险因素存在差异。换血可有效降低血中胆红素水平,但存在一定风险,应及时识别高危因素避免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发生,临床换血流程亟待规范。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交换输血,全血 回顾性研究 多中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 6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和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根据所有患者总胆红素三分位数分为Q1、Q2、Q3组,分析血清总胆红素与DR发生的相关性。结果DR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NDR组(P<0.05),DR组年龄、病程、收缩压、尿素氮及血尿酸较NDR组升高(P<0.05)。将两组间危险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血清总胆红素是DR的保护因素(OR:0.922,95% CI:0.893~0.952),病程、收缩压、尿素氮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当进一步将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为三分位,在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与位于第一分位相比,第三分位患者发生DR的OR值为0.455(95% CI:0.328~0.629)。结论血清总胆红素是DR的保护因素,血清总胆红素可能是预测DR发生的早期临床标志物。对于血清胆红素水平偏低的患者,应密切监测尿素氮、收缩压的水平,对DR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糖尿病,2型 胆红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 6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和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根据所有患者总胆红素三分位数分为Q1、Q2、Q3组,分析血清总胆红素与DR发生的相关性。结果DR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NDR组(P<0.05),DR组年龄、病程、收缩压、尿素氮及血尿酸较NDR组升高(P<0.05)。将两组间危险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血清总胆红素是DR的保护因素(OR:0.922,95% CI:0.893~0.952),病程、收缩压、尿素氮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当进一步将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为三分位,在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与位于第一分位相比,第三分位患者发生DR的OR值为0.455(95% CI:0.328~0.629)。结论血清总胆红素是DR的保护因素,血清总胆红素可能是预测DR发生的早期临床标志物。对于血清胆红素水平偏低的患者,应密切监测尿素氮、收缩压的水平,对DR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糖尿病,2型 胆红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