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卒中后痴呆(post-stroke dementia, PSD)包括卒中后发生的所有类型痴呆,可能是脑血管病变、阿尔茨海默病变和脑白质改变累积效应的结果。PSD的发病和患病很高,其危险因素主要是血管危险因素,例如高血压、心房颤动和糖尿病;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脑小血管病影像学表型,例如脑白质高信号、脑微出血、脑萎缩等。PSD的临床评价应在卒中发病后至少3~6个月时进行。对PSD的预防应着眼于控制血管危险因素和预防卒中。

  • 标签: 卒中 痴呆 痴呆,血管性 阿尔茨海默病 发病率 患病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碘海醇血浆清除测定肾小球滤过(mGFR)与临床常用方法评估估算肾小球滤过(eGFR)的准确性比较。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自愿参加测试的145例研究对象,根据eGFR值进行分组:1期[eGFR≥90 mL·(min·1.73 m2)-1,37例]、2期[eGFR 60~90 mL·(min·1.73 m2)-1,39例]、3期[eGFR 30~60 mL·(min·1.73 m2)-1,47例]、4期[eGFR 15~30 mL·(min·1.73 m2)-1,17例]、5期[eGFR <15 mL·(min·1.73 m2)-1,5例],所有研究对象通过静脉注射碘海醇5 mL后,在注射后0、2 h和4~6 h间取血浆样本3次,测量血浆清除,进行肾功能评估,并与常用的肾功能评估公式[MDRD、内生肌酐清除(Ccr)、CKD-EPI、Cockcroft-Gault]进行比较。结果Ccr、MDRD公式计算eGFR值高于采用碘海醇血浆清除计算的mGFR值(均P<0.05),而Cockcroft-Gault、CKD-EPI公式与采用碘海醇血浆清除计算的mGFR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采用碘海醇血浆清除计算的mGFR值的相关性依次为CKD-EPI公式(r=0.923)、Cockcroft-Gault公式(r=0.832)、Ccr公式(r=0.798)、MDRD公式(r=0.738)。MDRD公式在1、2、3、4期中的eGFR值高于碘海醇血浆清除计算的mGFR值(均P<0.05);Cockcroft-Gault公式在1、2期中的eGFR值高于碘海醇血浆清除计算的mGFR值(均P<0.05);CKD-EPI公式在3期中的eGFR值高于碘海醇血浆清除计算的mGFR值(P<0.05);Ccr公式在3、4期中的eGFR值高于采用碘海醇血浆清除计算的mGFR值(均P<0.05)。在1~3期中,CKD-EPI公式与碘海醇血浆清除计算mGFR值的相关性最高(P<0.001)。CKD-EPI公式有相对较好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偏差中位数及偏差四分位间距均较少,P20和P30符合相对较高。结论CKD-EPI公式与碘海醇血浆清除公式计算的mGFR具有相关性,准确性高,其次为Cockcroft-Gault公式,而Ccr、MDRD公式在本研究中的相关性及准确性较差,在mGFR≤30 mL·(min·1.73 m2)-1中,各公式可能均与碘海醇血浆清除计算的mGFR的相关性较差。

  • 标签: 肾小球滤过率 碘海醇 肌酐 代谢清除率
  • 作者: 何明光 王宁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眼科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州 51006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730
  • 简介:摘要实现全民健康覆盖是世界卫生组织的优先战略事项。眼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估全球范围内眼健康服务的使用和质量,有助于更好地监测全民健康覆盖总体进展。世界卫生组织在第 74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建议将以人群为基础的有效白内障手术覆盖(eCSC)和有效屈光不正矫正覆盖(eREC)作为新的眼健康指标,并通过决议将指标的目标设定为2030年各国的eCSC增加30%,eREC增加40%。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将这2个指标纳入《“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中。本文将解读这2个指标的定义、计算、考量因素以及实际收集和报告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助力眼健康服务监测工作高质量开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这是一项伦敦的13年单中心研究,比较患与未患先天性心脏病(CHD)的早产儿,住院期间病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败血症、脑室内出血(IVH)发生及有创通气时间的差异。方法于2004年5月至2017年5月,进行为期13年的单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研究纳入247例CHD早产儿,494例未患CHD早产儿作为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CHD患儿在院期间死亡风险显著增加(OR值7.39,95%CI:4.37~12.5;P<0.001)。CHD早产儿患NEC(OR值2.42,95%CI:1.32~4.45;P=0.005),败血症(OR值1.68,95%CI:1.23~2.28;P=0.001)及有创通气时间≥28天(OR值2.34,95%CI:1.19~4.58; P=0.017)风险较高,而IVH风险较低(OR值0.22,95%CI:0.11~0.42;P=0.0001)。结论与对照组相比,CHD早产儿有着较高的院内病死,NEC、败血症发病风险增加及有创通气时间延长,但IVH发生较低。患CHD的中晚期早产儿院内病死仍较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比例和的含义多重而交叉,这模糊了其概念的准确性。本文围绕事件的发生和状态的存在及其测量过程,首先指出了二者的计数有统一的基础——状态,提出了“时点状态累积数”的概念。基于数学上“”的一般含义,结合指标计算元素的单位,提出了“时点状态累积数的变化量”即通常认为的“(观察期)事件发生数”或“绝对”,并建立了相对和比例。比例有3种类型:时点(或型)构成比例、时期发生比例及由前二者综合而成的时期构成比例。相对和时期比例的区别在于观察期是否被视为一个观察单位并移位,与时点比例的来源人群均为观察期起点人群。由此本文建立人群分类资料基本指标——比、比例和统一的识别路线。这些论述同样地适用于关闭队列、固定队列或动态人群。本文旨在明确指标的内涵及可行的认识路线,供人群研究工作者参考。

  • 标签: 事件 比例 时点 时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12年间胎龄小于24周早产儿的存活和患病。方法获取瑞典国家出生队列中2007年至2018年间出生、胎龄小于24周的早产儿医疗数据,按时间顺序进行评估。结果2007年至2018年间,共出生胎龄22周活产儿282例,23周460例。活产儿(胎龄22、23周)出院时存活分别从20%升至38%(P=0.006)、从45%升至67%(P<0.001)。胎龄22周婴儿剖宫产比例从12%升至22%(P=0.038)。活产儿矫正胎龄40周(n=399)时的总体患病保持不变,而胎龄22周早产儿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从0升至33%(P=0.017),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在男婴中更常见,男女发生分别为90%和82%(P=0.044)。总体来看,存活至矫正胎龄40周的婴儿数量较前翻倍。结论出生胎龄小于24周的婴儿存活提高,导致未成熟儿数量增加、新生儿患病增加,可能对远期预后有负面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目前急诊急性心力衰竭单元在国内逐渐开展,分析急诊急性心衰单元对于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 AHF)出院后6个月内的病死和再入院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和心内科收治的AHF病例,排除合并恶性肿瘤者、慢性肾脏疾病分期4~5期、自动出院及病史资料不全的患者,从基线资料、既往病史、入院病情、辅助检查等方面收集资料,患者出院后通过临床数据中心门诊就诊病历或电话咨询等方式收集出院口服药物、再入院及死亡信息。根据患者治疗地点不同分为接受急诊急性心衰单元治疗的(急诊AHFU组)、接受急诊常规诊疗的(急诊AHFU外组)和接受心内科治疗的心内科组。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入选238例AHF患者,院内死亡28例,随访出院患者共210例。排除随访过程中发生恶性肿瘤患者4例,失访6例。纳入急诊AHFU组40例,急诊AHFU外组67例,心内科组93例,根据患者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83例,预后良好组145例。入院时急诊AHFU组与急诊AHFU外组患者年龄、性别、生命体征、心功能基本一致,治疗时AHFU组患者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比例更高(52.5% vs. 32.8%,P<0.05);出院后急诊AHFU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口服药物使用率更高;患者的随诊也更规律(95.0% vs. 79.1%,P<0.05);患者6个月内再入院(15.0% vs. 40.3%,P<0.05),急诊AHFU组患者6个月内再入院和病死复合结果(17.5% vs. 43.3%,P<0.05)。通过COX回归分析发现急诊AHFU诊疗组较急诊AHFU外组治疗后患者的再入院减低(OR=2.882, 95%CI:1.267~6.611, P=0.12)。AHFU组与心内科相比收缩压更高、心率更快、NT-proBNP水平、心功能NYHA Ⅳ级、Killip Ⅲ级的比例也更高(均P<0.05);治疗上急诊AHFU组无创机械通气的比例高于心内科治疗组(52.5% vs. 30.1%,P<0.05)。出院后两组患者口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后6个月的再入院和病死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通过COX回归分析发现急诊AHFU组与心内科组治疗对患者的再入院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AHF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急诊AHFU外组、高龄、女性、患冠心病、BUN峰值。结论急诊急性心衰单元是急性心力衰竭的独立保护因素,可以降低患者6个月内再入院以及再入院和病死复合结果。高龄、女性、患冠心病、BUN峰值升高均是影响AHF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早期识别并采取预防措施。

  • 标签: 急性心力衰竭 急诊心衰单元 再入院率 病死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翻转课堂式警示教育对新护士护理风险识别和防范措施正确的影响。方法将清远市中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职的护士15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安全警示教育,对照组以传统的课堂讲授法教学。比较两组护士对警示教育内容的知晓情况、对安全事件的风险识别和防范措施正确情况及对教学方法的支持等。结果观察组对警示教育内容的知晓情况、安全事件风险识别和防范措施正确、教学方法支持情况等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护士安全警示教育,可明显提高新护士警示教育的教学成效,对增强护士对医疗、护理风险的识别与规避能力具有明显作用,同时还提升了护士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 标签: 翻转课堂 新护士 安全 警示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子形态异常对受精影响的原因,为畸形精子症患者受精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于深圳市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首次进行常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的助孕周期,根据精子正常形态(normal sperm morphology rate,NSMR)分为4组,A组:IVF精子形态正常(NSMR≥4%,750个周期),B组:IVF轻度畸形精子症(2%≤NSMR<4%,277个周期),C组:IVF中度畸形精子症(1%≤NSMR<2%,110个周期),D组:IVF重度畸形精子症(0%≤NSMR<1%,49个周期),比较各组的正常受精、受精失败(受精<30%)、完全受精失败(受精=0)以及受精功能相关指标:2 h酪氨酸磷酸化、透明质酸结合试验(hyaluronan-binding assay,HBA)阳性、顶体酶含量、自发顶体反应、诱发顶体反应。结果①D组IVF正常受精[52.4%(18.3%,69.0%)]显著低于A组[60.0%(45.5%,75.0%),P=0.008]和B组[60.0%(42.9%,75.0%),P=0.028)];IVF受精失败[22.4%(11/49)]显著高于A组[5.5%(41/750),P<0.001]和B组[8.3%(23/277),P=0.018];IVF完全受精失败[14.3%(7/49)]显著高于A组[2.7%(20/750),P=0.006]。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也显示D组 IVF正常受精显著低于A组(OR=0.433,P=0.008),受精失败风险(OR=5.426,P<0.001)、完全受精失败风险(OR=8.194,P<0.001)显著高于A组。②B、C、D组HBA阳性[75.0%(62.3%,83.0%),71.0%(58.0%,81.0%),68.0%(48.0%,76.5%)]均显著低于A组[80.0%(71.0%,85.0%),均P<0.001];C、D组诱发顶体反应[32.3%(26.5%,40.8%),28.8%(24.2%,43.0%)]均显著低于A组[37.8%(30.5%,46.8%),P<0.001,P=0.009]。③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精子正常形态与HBA阳性(r=0.259,P<0.001)和诱发顶体反应(r=0.202,P<0.001)正相关。④以精子HBA阳性、诱发顶体反应、NSMR为自变量,对NSMR<4%的IVF周期受精(IVF受精<30%)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HBA阳性的截断值是73.5%,敏感度为51.4%,特异度为73.8%,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95% CI)=0.643(0.559~0.726),P=0.002;诱发顶体反应的截断值是28.9%,敏感度为72.1%,特异度为50%,AUC(95% CI)=0.599(0.497~0.700),P=0.036;正常形态的截断值是1.45,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42.9%,AUC(95% CI)=0.605(0.509~0.701),P=0.025。结论畸形精子可能通过影响受精功能指标HBA阳性、诱发顶体反应从而影响IVF受精,建议对于畸形精子症患者,尤其重度畸形精子症(0%≤NSMR<1%)患者,进入促排卵周期后,男方行精子受精功能检测,包括HBA阳性、诱发顶体反应,如果取卵当日处理后精液符合常规IVF受精的要求,但前期受精功能检测HBA阳性<73.5%,诱发顶体反应<28.9%,建议行短时受精观察、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或half-ICSI,以降低IVF受精失败的风险。

  • 标签: 顶体反应 透明质酸结合试验 精子正常形态率 受精,体外 受精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疆地区儿童腹股沟斜疝发病、手术及自然治愈情况。方法调查对象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个市、3个县24所幼儿园、18所小学和9所初中4~14岁儿童。基线流行病学调查时间为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采用回顾性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对儿童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和对儿童进行现场体格检查。观察指标:(1)问卷调查结果。(2)参与调查儿童患病与治疗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对象为问卷调查时已确诊未手术治疗患儿,随访内容为5年疾病进展及治疗情况。如随访时症状已消失,嘱家长陪同患儿至医院行体格检查和B超检查,明确诊断后再次电话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1月。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计算比值比及95%可信区间(95%CI)。结果(1)问卷调查结果。共发放19 132份问卷,收回完整有效问卷19 132份。参与调查的儿童19 132例,其中男9 670例,女9 462例。(2)参与调查儿童患病与治疗情况。①患儿不同性别发病情况:19 132例儿童中,确诊腹股沟斜疝498例,男童腹股沟斜疝368例,患病为3.806%(368/9 670);女童腹股沟斜疝130例,患病为1.374%(130/9 462);男女童患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11.54,P<0.05)。腹股沟斜疝发病情况男童占比73.896%(368/498);女童占比26.104%(130/498),男女童发病之比为2.8∶1。男童患病高于女童(比值比=2.84,95%CI为2.32~3.48)。②患儿首次发病年龄情况:498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首次发病年龄为1~4岁59例(男54例、女5例),5~8岁264例(男196例、女68例),9~12岁148例(男104例、女44例),13~14岁27例(男14例、女13例),男童和女童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7.33,P<0.05)。③患儿腹股沟斜疝诱发因素情况。498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中,家族史和啼哭史完整457例,41例缺失。家族史:457例腹股沟斜疝家族史完整患儿中,有家族史175例,无家族史282例;同期调查健康儿童478例中,有家族史25例,无家族史453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15.89,P<0.05)。啼哭史:457例腹股沟斜疝啼哭史完整患儿中,有明显啼哭史194例,无明显哭啼史263例;同期调查健康儿童496例中,有明显啼哭史99例,无明显哭啼史397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6.51,P<0.05)。④手术治疗情况:498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中,233例施行手术治疗(男童217例、女童16例);265例未行手术治疗(男童151例、女童114例),行随访观察。男童和女童腹股沟斜疝手术分别为58.967%(217/368)和12.308%(16/1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84.01,P<0.05);男女童手术之比为13.6∶1。男童手术高于女童(比值比=10.24,95%CI为5.83~17.98)。(3)随访情况。265例未行手术治疗的腹股沟斜疝患儿,均获得5年随访。随访期间,151例男性患儿中,施行手术治疗142例,未行手术治疗9例,无自然治愈患儿;114例女性患儿中,施行手术治疗27例,未行手术治疗87例(自然治愈55例、腹股沟斜疝仍存在32例);两者自然治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43.79,P<0.05)。结论新疆地区女童腹股沟斜疝发病和手术均低于男童,自然治愈高于男童。

  • 标签: 腹股沟斜疝 手术率 自然治愈率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儿科急诊入院患儿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和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特征。方法该项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采集2020年4月-7月入院患儿的鼻咽拭子,采用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及其他呼吸道病毒,明确新型冠状病毒及其他呼吸道病毒的流行特征以及阳性结果相关的高危因素。结果共纳入924例儿童(年龄中位数[四分位数]:4岁[1~9];男孩占55%),908例(98.3%)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检测,3份样本检测结果为阳性(0.3%,95%可信区间:0.1~1),均无新冠肺炎的临床症状。836份样本(90%)进行其他呼吸道病毒检测,其中129份(15.4%)为阳性(主要为鼻病毒)。呼吸道病毒感染在年幼儿及呼吸道症状伴发热的儿童中更加常见。结论急诊入院患儿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低。相反,即使保持社交距离和采取相关防护措施,其他呼吸道病毒的感染仍居高不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口服左旋甲状腺素片对甲状腺功能正常伴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hyroid peroxidase-antibody,TPO-Ab)阳性[即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thyroid autoimmunity,TAI)]孕妇流产及早产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维普、万方等中英文数据库,系统性搜索口服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TAI孕妇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8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本研究最终纳入6篇文献,均为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研究,共计1427例患者;②与对照组相比,口服左旋甲状腺素片不能降低TAI孕妇的早产和流产;③进一步按照受孕方式将数据进行亚组分析后显示,自然妊娠的TAI孕妇口服左旋甲状腺素片可有效降低早产(RR=0.54,95% CI=0.31~0.95,P=0.03),但不能降低孕妇流产(RR=0.86,95% CI=0.69~1.06,P=0.15)。辅助生殖受孕的TAI孕妇口服左旋甲状腺素片不能降低流产(RR=0.80,95% CI=0.47~1.36,P=0.41)。结论口服左旋甲状腺素片不能降低TAI孕妇的流产,但可以降低自然受孕的TAI孕妇早产的风险,无法评价是否能降低辅助生殖受孕的TAI孕妇早产。因此自然受孕的TAI妇女孕期可以起始予25~50 μg/d的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而辅助生殖受孕的TAI妇女口服左旋甲状腺素片不能获益。建议临床上将两组患者分开管理,并告知患者治疗的局限性,避免过高的期望值。

  • 标签: 碘化物过氧化物酶 自身抗体 流产 早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9年至2019年我国不同地区、医疗机构和人群住院变化情况,为国家制定相关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从我国历年卫生统计年鉴数据中获取2009年至2019年我国住院的相关数据,分析不同地区和不同医疗机构的住院和每百门急诊入院人数、不同人群住院及不同病种住院变化情况。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和频数分析。结果我国住院持续升高,从2009年的9.95%升至2019年的19.03%。其中,东、中、西部地区住院分别由9.7%、9.9%、10.8%升至17.0%、19.3%、21.5%,年平均增速分别为5.8%、6.9%和7.1%。公立医院住院量增加了1.2倍,民营医院增加了4.5倍;三级、二级、一级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住院量分别增长292.9%、80.8%、166.4%、4.5%; 2009年至2018年,医院每百门急诊入院人数从4.5人增至5.7人,2019年下降至5.6人。城市居民住院增长幅度小于农村居民;0~4岁和≥55岁居民住院增速最快。近年来出院疾病以肺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糖尿病、高血压等常见病、慢性病和多发病为主。结论医改十年间我国住院持续上升,整体趋势合理。我国城乡间、区域间、人群间住院变化存在明显差异。

  • 标签: 住院 新医改 住院率 分析
  • 简介:摘要6岁前近视被定义为学龄前近视,其发展为高度近视及继发相关不可逆致盲并发症的风险更高。与6岁以上学龄期儿童近视相比,学龄前儿童近视相对较少,其患病为0.42%~11%。不同种族间学龄前近视患病存在较大差异,非西班牙裔白人儿童低于西班牙裔和亚洲裔美国儿童,且亚洲儿童常较高。父母近视常被认为会增加学龄前儿童近视的可能。与学龄期近视不太相同,学龄前近视患病呈现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性别间不存在差异,与近距离用眼是否具有相关性仍存在异议。(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216-221)

  • 标签: 近视 学龄前近视 学龄期近视 患病率 相关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静脉移植物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的通畅及其危险因素,为进一步优化血管通路选择、提高透析质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新建AVG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AVG通畅,使用Cox回归模型分析AVG通畅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AVG 381例次,年龄为(55.5±11.8)岁,男性154例次(40.4%),糖尿病140例次(36.7%)。AVG中位一期通畅时间为377.00(95%CI 314.26~439.74)d,术后1年、2年和3年一期通畅分别为51.0%、30.7%和15.4%。中位一期辅助通畅时间为839.00(95%CI 668.89~1 009.11)d,术后1年、2年和3年一期辅助通畅分别为78.3%、56.4%和39.1%。术后1年、2年和3年二期通畅分别为96.7%、90.1%和78.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吻合静脉为贵要静脉和头静脉(以肘正中静脉为参照,HR=1.869,95%CI 1.124~3.107,P=0.016;HR=2.110,95%CI 1.176~3.786,P=0.012)及吻合静脉术前内径<3.5 mm(HR=1.411,95%CI 1.020~1.952,P=0.037)为AVG一期通畅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男性(HR=1.680,95%CI 1.127~2.503,P=0.011)、平均动脉压<70 mmHg(HR=3.228,95%CI 1.109~9.394,P=0.032)、Acuseal移植物类型(以Intering为参照,HR=1.884,95%CI 1.185~2.994,P=0.007)、吻合静脉为头静脉(以肘正中静脉为参照,HR=2.817,95%CI 1.328~5.977,P=0.007)、吻合静脉术前内径<3.5 mm(HR=1.555,95%CI 1.048~2.306,P=0.028)、血磷≤1.78 mmol/L(血磷1.13~1.78 mmol/L />1.78 mmol/L,HR=1.737,95%CI 1.111~2.716,P=0.015;血磷<1.13 mmol/L />1.78 mmol/L,HR=2.162,95%CI 1.072~4.362,P=0.031)以及铁蛋白<200 μg/L(HR=1.850,95%CI 1.231~2.780,P=0.003)为AVG一期辅助通畅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血清白蛋白<40 g/L(HR=2.165,95%CI 1.096~4.275,P=0.026)为AVG二期通畅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AVG术后1年、2年和3年一期通畅分别为51.0%、30.7%和15.4%。AVG术后1年、2年和3年二期通畅分别为96.7%、90.1%和78.5%。吻合静脉为头静脉和贵要静脉及内径<3.5 mm是AVG一期通畅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吻合静脉为头静脉及内径<3.5 mm是一期辅助通畅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白蛋白<40 g/L为二期通畅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系统评估以及患者良好的营养状态对于维持AVG的长期通畅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肾透析 动静脉瘘 危险因素 通畅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的活产相关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行IUI治疗的9077例患者共15 740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分析年龄、不孕年限、不孕类型、不孕因素、周期方案、周期次数、授精时机、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浓度、排卵数等方面对活产的影响。分析促排卵周期中不同排卵数的活产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5 740个IUI周期,临床妊娠为11.3%(1784/15 740),活产为8.5%(1339/15 740)。在单因素分析中:年龄因素中 <30岁活产[10.62%(462/4349)]与0~35岁及>35岁的活产[8.27%(748/9048)、5.51%(129/2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孕因素中女性因素在IUI治疗后活产[11.51%(357/3101)],与男性因素、双方因素及不明原因的活产[8.14%(337/4142)、8.09%(216/2670)、7.36%(429/5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周期方案中促排卵周期活产[10.19%(850/8343)]与自然周期[6.61%(489/7397)]活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排卵个数组中排卵数≥3时活产[11.80%(19/161)],与排卵数为1及2的活产[8.31%(1233/14 837)、11.73%(8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不同的不孕类型、授精时机、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浓度、不孕年限、授精次数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0.766,95% CI=0.700~0.838)、不孕因素(男方因素OR=0.762,95% CI=0.649~0.893;双方因素OR=0.759,95% CI=0.634~0.909;不明原因OR=0.708,95% CI=0.608~0.824)、周期方案(OR=1.421,95% CI=1.260~1.604)、排卵数(OR=1.206,95% CI=1.018~1.430)是IUI活产的独立影响因素。促排卵周期中不同排卵数的活产差异比较,排卵数为2的活产[13.45%(83/617)]高于排卵数为1及3以上的活产[9.89%(750/7582)、11.81%(17/144),P=0.016]。结论女方年龄、不孕因素、周期方案、排卵数是IUI活产的独立影响因素。女方年龄在30岁以下、周期方案为促排卵周期、促排卵周期中排卵数为2时活产最高。

  • 标签: 授精,人工(丈夫供体) 不育,女性 活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