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导致小鼠舌组织中增殖细胞和味觉细胞损伤与放射模式的关系。方法对成年C57/bl小鼠头颈部分别进行1、2、3次8 Gy放射,分别在照后第2、4、7、14天处死;取舌轮廓乳头组织,4 μm厚度冷冻切片,使用不同特异标记分子行免疫组化法标记舌上皮细胞。观察小鼠受照后的增殖细胞、Ⅱ型味觉细胞数量在不同放射模式下不同时间的变化情况,探讨不同放射剂量模式对味觉细胞的影响。结果增殖细胞数量在照射后第2天明显下降,第4天迅速回升至正常水平,与剂量模式无关。Ⅱ型味觉细胞数量在8 Gy 1次照射后第2天出现低谷,8 Gy 2次、8 Gy 3次照射后第4天降至最低,第7天缓慢回升。结论放射可使增殖细胞先降后快速恢复正常,可使Ⅱ型味觉细胞损伤后缓慢修复。高剂量放射后由于具有增殖功能的前体细胞的减少,导致味觉功能细胞数量的同步下降,可能是放疗后味觉功能障碍长久不能恢复的原因。

  • 标签: 味觉细胞/放射性损伤 放射模式 小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肺癌患者胸部定位CT图像进行筛选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相关的放射组学特征,构建机器学习模型,探讨放射组学在预测放射性肺炎发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根治性调强放疗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6例,通过随访影像学资料及临床信息将其进行放射性肺炎分级,并收集其定位CT图像。将全肺作为感兴趣体积进行放射组学特征的提取,分析与发生放射性肺炎有关的放射组学特征及临床、剂量学特征。利用支持向量机进行模型构建,通过五折验证方式检测模型预测性能。结果提取出放射组学特征1029个,通过方差分析及LASSO方法共得到与发生放射性肺炎有关的放射组学特征5个。单纯利用放射组学特征构建模型的测试集曲线下面积(AUC)=0.67,利用放射组学特征结合临床、剂量参数构建模型的测试集AUC=0.71。结论在通过利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定位CT图像进行构建的放射组学模型有预测放射性肺炎发生的潜能,加入临床及剂量参数后可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

  • 标签: 肺肿瘤/放射治疗 放射组学 放射性肺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该篇继续教育对PET用放射性金属核素进行概述,介绍了基于其制备的放射性示踪剂的应用,重点阐述最常用的PET放射性金属核素68Ga、89Zr和64Cu及其优缺点。

  • 标签: 68Ga 89Zr 64Cu PET放射性金属核素 诊疗一体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三甲综合医院X线放射检查中陪检者穿戴防护用品的情况,为降低陪检者的受照剂量提供技术依据和解决方案。方法于2019年11月,选择2018年6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某三甲综合医院放射放射检查(X线和CT检查)过程中在检查机房内陪护的陪检者6 535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被提醒及指导分为未被提醒组(A组)2 126人次,被提醒穿戴组(B组)2 181人次,被提醒并指导穿戴组(C组)2 228人次,对防护用品穿戴情况(是否穿戴、穿戴是否完整)和不穿戴原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A、B、C组陪检者防护用品的穿戴率分别为35.00%(744/2 126)、85.19%(1 858/2 181)、91.02%(2 028/2 228);完整穿戴率分别为15.00%(319/2 126)、54.79%(1 195/2 181)、88.00% (1 960/2 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969.06,P<0.01)。急诊、门诊、住院患者陪检者放射防护用品不规范穿戴的分别占47.39%(1 450/3 060)、28.63%(876/3 060)、23.99%(734/3 060)。拒绝穿戴防护用品的陪检者523人次,原因主要为担心患者病情情绪激动(33.8%,177/523)、病人病情紧急来不及穿戴(32.5%,170/523)。结论放射工作人员的干预可以有效提高陪检者放射防护用品正确穿戴率,可减少陪检人群放射照射量。

  • 标签: 放射诊疗 医疗照射 放射防护
  • 简介:摘要2018版美国放射学院、儿科放射学会和骨骼放射学会发布了定量CT(QCT)扫描的应用指南,内容包括QCT应用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操作人员的资格及职责、检查和报告的规范、辐射安全、设备的质量控制等。该指南对我国QCT在骨密度测量和骨质疏松症的预防、诊疗及监测工作中的应用具有指导性意义。本文对QCT应用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检查和报告的规范、在肌肉减少症中的应用、设备的质量控制等内容进行解读。

  • 标签: 骨质疏松 定量CT 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贝伐珠单抗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后出现放射性脑坏死(RN)疗效的放射剂量学及临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2019年在我科治疗的SRS后诊断为RN的脑转移患者40例临床资料患者,SRS组15例,SRS+WBRT组25例。患者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并在不同时间点使用MRI随访6个月。回顾性分析剂量学等临床特征与影像改变等变量之间的关系。χ2检验差异,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从放疗结束到发生RN的中位间隔时间为11个月(7~35个月)。SRS+WBRT比SRS治疗发生RN时水肿体积大(P<0.05)。单位病灶体积接受生物学剂量(BED/GTV)与激素减量时间呈正相关(r2=0.13, P<0.05),与潜伏期(RN发展的时间)呈负相关(r2=0.21, P<0.01)。BED×GTV可用于RN风险分层分析。不同贝伐珠单抗治疗方案在减轻脑水肿效果上相近(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是脑转移瘤患者SRS后出现RN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治疗方法。RN的发展与生物学剂量和肿瘤体积密切相关。建议使用低剂量、少疗程数的贝伐珠单抗治疗RN。

  • 标签: 放射性脑坏死/贝伐珠单疗法 肿瘤转移,脑/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与常规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治疗科收治的80例行乳腺癌保乳术的女性患者,年龄(49.18±9.27)岁,年龄范围为35~75岁。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与调强治疗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剂量分布均匀性指数(HI)、计划靶区剂量体积比及危及器官剂量体积。结果调强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在V115%剂量下的计划靶区剂量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强治疗组在V95%[(99.28±0.40)%]剂量下的计划靶区剂量体积高于常规治疗组[(98.30±1.30)%],调强治疗组在V107%[(3.25±0.75)%]、V110%[(0.02±0.05)%]剂量下的计划靶区剂量体积低于常规治疗组[(10.85±8.80)%、(2.95±5.82)%];调强治疗组的剂量分布HI[(1.07±0.01)%]低于常规治疗组[(1.98±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强治疗组心脏与健侧乳腺在V5、V30剂量下的受照剂量体积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强治疗组在肺V10[(18.55±2.75)%]、V20[(13.05±2.85)%]、V30[(10.02±3.05)%]、V40[(6.40±2.55)%]的计划靶区剂量体积低于常规治疗组[(19.28±3.01)%、(13.18±3.00)%、(11.05±3.05)%、(7.80±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保乳术患者实施积极的术后调强放射治疗,能让放射视野内的剂量分布更加均匀,降低肺的剂量体积比,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 标签: 乳腺癌保乳术 调强放射治疗 常规放射治疗 均匀性指数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来,放射诊断成像为疾病的诊断和演变过程判断提供了有价值的影像学支持。放射工作人员尤其是放射技师位于疫情防控的第一线,直接面对患者,面临感染防控和放射防护的双重责任和压力。多个相关专业的专家制定了本共识,明确了放射工作人员感染防控、放射诊断设备和场所的消毒、放射卫生防护3个方面的实施细则,以进一步规范放射工作人员的临床操作流程,降低被感染风险,特别是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辐射风险。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放射诊断检查 感染控制 放射防护
  • 简介:摘要放射性皮炎又称辐射性皮炎,是由各种类型电离辐射(如α、β、γ、X射线等)照射皮肤黏膜引起的急性或慢性损伤,也是肿瘤局部放射治疗时最常见的并发症。国内对放射性皮炎的预防及诊断缺乏统一认识,现有治疗手段的合理性、有效性需更多循证医学证据来证实。为更好地指导中国放射性皮炎的规范化诊疗,通过参考大量的国内外文献,经专家反复研讨,制定中国放射性皮炎诊疗专家共识,供临床医师借鉴参考。

  • 标签: 放射性皮炎 诊断 治疗 专家共识
  • 作者: 甘洪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4-16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8期
  • 机构:四川省大竹县人民医院,四川达州 635100
  • 简介: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医疗技术的发展,影像检查技术水平越来越高,能够诊断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医生诊治病情所运用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目前的影像检查技术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单一器官的诊断,还实现了动态化、数字化、多参数化以及三维显示的技术提升。影像检查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实现诊断与治疗的充分结合。

  • 标签: 放射科;检查
  • 简介:摘要放射性肺损伤(RILI)是胸部肿瘤放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在数月后往往发展成为放射性肺纤维化。近年来,研究者对RILI的发生发展机制开展了大量探索,其中调节性T细胞(Treg)在RILI进展中的免疫学机制尤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期重点号刊登了几篇Treg与RILI方面的文章,这些文章从Treg在肺组织内的数量改变和免疫调节机制等方面报道了Treg参与RILI发生发展的研究成果,为RILI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

  • 标签: 辐射,电离 T淋巴细胞,调节性 放射性肺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对90Y树脂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过程进行放射防护检测和剂量评估,为放射防护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90Y树脂微球介入手术治疗各操作环节和患者体表的外照射水平进行检测,估算相关人员的受照剂量水平。结果90Y树脂微球分装及转运过程的剂量率水平为1.12~454 μSv/h,手术操作过程为2.06~58.2 μSv/h;3名患者术后0.5 h,体表5 cm和1 m处的剂量率分别为22.7~64.1和0.82~2.55 μSv/h。按照每年200例患者的工作量,90Y树脂微球药物操作对工作人员年个人有效剂量贡献为0.12~1.03 mSv/年,术后患者对公众、家属及陪护志愿者的个人有效剂量贡献为0.02~0.24 mSv/年。结论在患者治疗、护理和出院过程中,工作人员、陪护志愿者和公众的照射剂量均低于(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的剂量限值和医疗机构设定的管理目标值。

  • 标签: 90Y 树脂微球 内放射治疗 放射防护
  • 作者: 于佳琦 张臻 任凯 王伟 刘颖 李倩 叶兆祥 赵路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1年第11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300060 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放射肿瘤学系放射肿瘤科(Maastro),马斯特里赫特 6229ET,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放射科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30006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肺癌和食管癌易患放射性肺炎(RP)患者的放射组学共同特征,建立能够同时预测两种肿瘤放疗后发生RP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根治性放疗的Ⅲ期肺癌和Ⅲ期食管癌各100例,依据随访影像学资料及临床信息进行RP分级,并收集其定位CT图像,将全肺作为感兴趣区域进行放射组学特征的提取,分析与RP相关的放射组学特征及临床、剂量学特征,利用机器学习进行模型构建。结果提取出放射组学特征1691个,肺癌和食管癌患者经过方差分析、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降维后与RP相关的放射组学特征分别为8个和6个,其中相同的参数为5个。使用随机森林构建预测模型,将肺癌和食管癌分别交替作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食管癌和肺癌作为独立验证集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2和0.645。结论构建肺癌和食管癌患者发生RP的共同预测模型是可行的,但还需进一步扩充样本量,并且纳入临床和剂量学参数增加其准确度、稳定性和泛化能力。

  • 标签: 肺肿瘤 食管肿瘤 放射组学 放射性肺炎
  • 简介:摘要经过包括放疗在内的多学科治疗,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中位生存期始终停留在1年左右。胶质瘤干细胞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的异质性是影响预后的根本原因,依据蛋白质组学制定针对关键放射抗拒蛋白的增敏研究有望改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预后。本文通过Pubmed等数据库查阅了近十年来的相关文献,系统地讨论了各种常用蛋白质定量技术、用于数据处理的工具及其在胶质瘤干细胞放射抗拒和放射增敏中的进展。

  • 标签: 胶质瘤干细胞 放射敏感性 蛋白质组学
  • 简介:摘要利用放射将具有细胞毒性的电离辐射作用到病灶处的方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起源于镭的发现及其能够产生的生理作用。α核素在放射治疗应用于临床肿瘤学领域中备受关注。该综述的第一部分探讨了基本的放射化学、高细胞杀伤效力和α核素的可应用性,以及存在于放射性标记方法和子核再分布的阻碍。该综述的第二部分将概述α核素在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中最有希望和最新的用途。

  • 标签: 放射治疗 α核素 放射化学 临床试验
  • 简介:内容摘要本文是关于医用数字摄影(CR、DR)系统X射线辐射源检定结果的不确定度做出讨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体暴露于电离辐射后会引发各个组织器官的损伤,其中,皮肤是人体最先暴露于射线的器官,其损伤的机制和治疗是研究的热点。放射性皮肤损伤(RISI)最常见于放疗后,还可见于核工业生产、放射性实验室和工业探伤等意外核事故。RISI形成后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严重者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RISI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笔者回顾性归纳总结了RISI的治疗方法,旨在为临床治疗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辐射损伤 皮肤 放射性皮炎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测量碳离子束的微剂量谱并计算其相对生物学效应(RBE)分布,为放射治疗微剂量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使用绝缘体上硅(SOI)微剂量计对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提供的260 MeV/u的12C离子束流进行微剂量谱测量,测量所得的脉冲幅度谱经转化得到剂量分布,通过摆放不同厚度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组合,实现不同PMMA深度微剂量谱及RBE值的测量。结果测量得到不同PMMA深度下260 MeV/u的12C离子束的微剂量谱,以及剂量线能yD与RBE随PMMA深度的变化关系。PMMA深度为116.5 mm处,RBE值达到2.6的峰值,并在布拉格峰位后迅速下降,但在拖尾处RBE值仍有1.3约为坪区入口处的2倍。结论本文为碳离子束微剂量谱提供基础数据,12C离子束的RBE值随着PMMA深度增加逐渐上升并达到峰值,布拉格峰位后迅速下降但在拖尾处的生物效应不可忽略。同时体现了不同线能区间处的导致的剂量份额,为评估重离子治疗中继发癌症的风险提供参考。

  • 标签: 碳离子束 微剂量谱 SOI硅微剂量计 相对生物学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