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自发性小脑出血约占所有脑出血病例的10%和所有小脑卒中病例的15%,30 d病死率在30%~50%之间。小脑出血患者可因血肿增大和(或)脑干受压而迅速恶化导致昏迷和死亡。因此,血肿清除术是自发性小脑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特别是血肿直径>3 cm以及伴有脑干受压或脑积水的小脑出血患者。

  • 标签: 脑出血 小脑疾病 小脑 血肿 神经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TDAVF)所致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报道1例2020年3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短期内先后发生双侧基底节区出血的TDAVF且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并对文献报道的TDAVF所致脑出血的病例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男性,33岁,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发现幕孔区存在动静脉瘘,由右侧脑膜垂体干、双侧脑膜中动脉、大脑后动脉供血,经瘘口形成由脑膜静脉-上矢状窦或乙状窦两条途径引流。对患者行栓塞手术治疗,术后DSA见瘘口消失。随访1年,患者临床好转且未再出现脑出血。总结2021年3月30日前国内外报道的有临床和影像详细资料且表现为脑实质出血的TDAVF患者共41例,平均发病年龄为57.2岁,男女比例约3∶1。脑出血发生于幕上的患者17例(41%),幕下24例(59%)。幕上脑出血部位多集中在枕叶和丘脑。DSA检查显示该组患者中有36例(88%)动静脉瘘属于Borden Ⅲ型或Cognard Ⅳ型。29例(71%)患者通过单一治疗方式达到瘘口闭合,另外12例(29%)患者采取多次介入或多种外科干预治疗。37例(90%)患者经DSA证实达到解剖治愈效果,39例(95%)患者病情好转预后良好。结论TDAVF可导致基底节区出血,应引起临床医生关注。伴有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出血的病因未必是高血压,需要积极筛查其他可能的病因,早期确诊和干预治疗对预防复发和改善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脑出血 动静脉瘘 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栓塞,治疗性
  • 简介:摘要脑出血是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的脑血管病。与缺血性卒中相比,对脑出血相关认知损害的研究较少。脑出血相关认知损害可分为脑出血前认知损害以及出血后急性期和远期认知损害。文章对脑出血相关认知损害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可能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脑出血 认知障碍 痴呆,血管性 认知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出血患者的残疾率和病死率极高,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改善患者转归。血肿的机械性压迫和毒性产物释放是导致脑出血患者出现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损伤的主要原因,而安全和有效地加速血肿消退是改善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关键策略。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是介导血肿清除的主要吞噬系统,主要极化为M1和M2表型。细胞表面受体以及可能存在的信号转导通路对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介导的内源性血肿消退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可能成为今后临床治疗脑出血并改善患者转归的新靶点。

  • 标签: 脑出血 血肿 小胶质细胞 巨噬细胞 吞噬作用
  • 作者: 李佳 冯如芝 梁素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07
  • 出处:《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广州 510515,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中心,神经创伤重症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脑血管病诊断与治疗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脑功能修复与再生重点实验室,广东神经外科研究所,广州 510282
  • 简介:摘要目的检索并总结脑出血患者血压管理的最佳证据,为脑出血患者的血压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IPOST模型构建循证问题,以"intracerebral hemorrhage/cerebral hemorrhage/ICH/HICH/stroke" AND "blood pressure/hypertension"为英文检索词,以"脑出血/颅内出血/脑卒中"+ "血压"为中文检索词检索美国指南网、UpToDat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国内外数据库及相关协会官方网站,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的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等进行质量评价并对文献进行证据提取。结果研究共纳入17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2篇,指南7篇,系统评价7篇,专家共识1篇。总结出最佳证据26条,包括降压时机与方法、降压获益与风险、药物选择及方式、脑卒中复发预防、注意事项等5个方面。结论积极的血压管理可以改善脑出血患者临床预后;在证据应用的过程中,要根据临床情景为患者制定合适的血压管理方案。

  • 标签: 脑出血 血压管理 证据总结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及分析幕上脑出血的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幕上脑出血手术患者共2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大骨瓣组(n=116)、常规骨瓣组(n=89)和立体定向组(n=55)。大骨瓣组行幕上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常规骨瓣组行常规骨瓣开颅手术,立体定向组行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手术。统计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肺部感染、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及术后随访6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并计算预后良好(GOS 4~5分)的比例。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结果大骨瓣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肺部感染、术后再出血分别为(193±24) min、(625±65) mL、(46±11) d、102例(87%)、9例(7.8%);常规骨瓣组分别为(124±17) min、(297±35) mL、(32±9) d、29例(33%)、4例(4.4%);立体定向组分别为(73±11) min、(53±15) mL、(21±4) d、10例(18%)、2例(3.6%)。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GOS评分,GOS 5分70例,4分95例,3分40例,2分38例,1分(死亡)17例,预后良好的患者(GOS 4~5分)165例(63.5%),其中大骨瓣组36例(31%),常规骨瓣组82例(93.2%),立体定向组47例(85.5%)。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减压充分,适用于严重威胁生命的血肿;常规骨瓣开颅术在继发性脑出血治疗中具有优势;立体定向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肺部感染发生率低等特点,在原发性脑出血的治疗中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出血 外科手术,选择性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骨瓣开颅 立体定向
  • 作者: 张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6期
  • 机构: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四川内江641000
  • 简介:急性脑出血是指由于脑内动脉或静脉破裂,导致脑组织内出血和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出血引起的脑组织损伤会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如肢体瘫痪、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急性脑出血是一种危急情况,需要紧急救治。

  • 标签: 急性脑出血;治疗方式
  • 简介:摘要自发性脑出血仍是所有卒中类型中病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早期诊断和积极救治有助于改善其临床转归。早期的血压管理、重症监护、识别病因、纠正凝血异常、外科治疗和控制并发症对其预后至关重要。临床医生需更多地关注脑出血的早期诊治。

  • 标签: 脑出血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血肿增大是脑出血后的一种常见有害事件,可导致神经功能恶化和转归不良,早期发现高危患者有助于预防血肿增大并改善患者转归。虽然血肿增大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多种影像学征象可能与血肿增大相关,例如斑点征、混合征、黑洞征、岛征等。文章主要从影像学角度对血肿增大的相关影像学预测因素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脑出血 血肿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CT血管造影术 磁共振成像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自发性脑出血的发病率占全部脑卒中的10%~15%,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较早的对脑出血患者临床转归进行评估,筛选出高危患者,积极有效地进行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从而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脑出血预后量表是通过对造成不良后果或良好结局的预测因子进行赋值后用于预测脑出血患者转归的临床评分工具。本文将对已经问世的部分自发性脑出血预后量表进行对比,探讨其研究现状。

  • 标签: 自发性脑出血 脑出血量表 研究现状
  • 作者: 朱丹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9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 200032
  • 简介:目的:探讨将急诊护理干预手段应用在脑出血昏迷患者中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128例脑出血昏迷患者进行对比实验,采取盲抽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两组,各64例患者,比较两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经实验结果来看,观察组在护理后GCS评分及血肿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及护理前,与此同时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于脑出血昏迷患者而言,在脑出血昏迷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手段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昏迷程度,减轻血肿,降低各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脑出血昏迷;急诊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早期小骨窗脑出血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氧化应激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4例)。观察组患者入院6 h内给予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对照组患者入院24~72 h内给予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氧化应激指标及预后。对不同组手术前后氧化应激指标采用t检验,预后指标采用秩和检验。结果两组手术前的脂质过氧化物(LPO)、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37.24±4.16、87.08±10.24、74.25±8.13、7.58±1.31;对照组:37.06±3.53、87.12±8.71、74.19±6.05、7.61±1.24,t=0.831、0.317、0.485、0.392,P>0.05);观察组手术7 d后的LPO、MPO、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25.71±6.93、68.46±6.49、108.34±8.47、3.98±0.25;对照组:32.47±5.27、76.28±7.15、89.26±7.33、5.07±0.37,t=8.315、8.924、15.428、5.156,P<0.05)。观察组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恢复良好25例,中度残疾12例,严重残疾5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0例;对照组:恢复良好10例,中度残疾20例,严重残疾12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0例,Z=14.301,P<0.05)。结论超早期小骨窗脑出血清除术能够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的氧化应激及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小骨窗脑出血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氧化应激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出血是重要的卒中类型之一,大多数脑出血存活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导致其转归较差。在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主要通过激活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损伤脑血管内膜,与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研究显示,CRP与脑出血患者的转归有关。文章对CRP在脑出血患者中的预测作用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脑出血 C反应蛋白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治疗结果 生物标志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出血后幸存者面临着出血复发和缺血性事件发生的双重风险,因此脑出血后血管性事件的预防常常存在治疗矛盾。目前临床实践中重点关注了脑出血的复发,而忽略了对缺血性事件的预防。如何权衡出血与缺血复发的风险、是否使用抗栓和他汀类药物以及何时启动治疗,是脑出血后二级预防的棘手问题。文中将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系统梳理脑出血后继发缺血性事件诊治中的关键问题,旨在促进临床医生和研究者对这一重要领域进行关注和探索。

  • 标签: 脑出血 缺血性事件 抗栓 他汀 预防
  • 简介:摘要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种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其中肺血栓栓塞为肺栓塞的最常见类型。肺栓塞合并脑梗死时需考虑卵圆孔未闭,并且在针对血栓的抗凝治疗过程中,容易继发颅内出血。本文通过对2例中高危肺栓塞患者在治疗肺栓塞过程中合并脑梗死、脑出血等情况的救治过程的展示,总结其经验教训,为今后更好地救治此类患者提供思路。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