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部位鼓室骨瘤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干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2例不同部位鼓室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听力学及影像学检查、手术方案和随访结果,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的36例鼓室骨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研究收集的2例鼓室骨瘤患者病变分别来源于中鼓室的鼓岬和砧骨,均无明显的病因和诱因,鼓膜完整,听力学检查为传导性听力损失。鼓岬来源的骨瘤患者磨除骨瘤、听骨链完整保留并恢复活动,砧骨来源的骨瘤患者切除骨瘤、取出砧骨、置入人工听骨,2例患者术后气骨导差均基本消失。分析文献报道的36例(38耳)鼓室骨瘤患者发现,平均年龄26.5岁,源于鼓岬者最多,占39.5%(15/38),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听力下降、耳鸣和耳闷感。结论鼓室骨瘤患者以鼓膜完整的传导性听力损失为临床特征,病变最常见的来源为鼓岬,手术切除病灶、保持或重建听骨链可恢复或改善听力。

  • 标签: 骨瘤 中耳 听觉丧失,传导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不同运动模式下足底压力的受力特征,为步态识别和运动康复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F-scan鞋垫式足底压力测量系统采集10例健康男性裸足状态下不同运动模式(慢走、正常行走、奔跑、双脚跳跃、单脚跳跃)的足底受力数据,本研究均使用受试者的右足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ython和Excel 2010版数据分析软件处理本研究所得数据,分析足底受到的垂直压力、足底压强峰值、足底压力分布区域以及压力中心轨迹等。结果对比不同运动模式,慢走、正常行走、奔跑时,运动速率越快则压力中心轨迹变化越快,正常行走和慢走所受垂直力为体重的1.6倍,而奔跑则达到了体重的6倍;双脚跳跃时压力中心轨迹变化剧烈,单脚跳跃时的足底压强峰值最大。所有运动受力区域几乎都集中在足跟与前脚掌,脚趾中仅拇趾有明显受力。结论不同运动模式下,足底受力的各项指标均有各自的特征。奔跑运动时,足底所受垂直地面反作用力的差异最为显著,足内侧至足外侧的COP轨迹变化较为平稳;单脚跳跃和双脚跳跃时,垂直地面反作用力波形均有一定的起伏,呈现出"M"型双峰,双脚跳跃时,足跟侧至足趾侧的COP轨迹变化剧烈,单脚跳跃足底压强峰值的平均值最大,这些特征可为步态识别和运动康复等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足底受力 运动模式 速率 方式 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病理分型的乳腺黏液癌超声特征的异同。方法纳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经乳腺超声检查并病理证实为乳腺黏液癌患者105例(114个肿块)。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美国放射学会提供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2013版)超声诊断词典的超声特征及分类方法统计分析不同病理类型乳腺黏液癌超声特征。结果纳入105例患者共114个肿块,其中单纯型黏液癌84个,混合型黏液癌30个。单纯型黏液癌组年龄(55.56±14.12)岁,混合型黏液癌组年龄(57.40±14.99)岁。单纯型黏液癌与混合型黏液癌在形态、边缘、内部回声、方向、钙化及血流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纯型黏液癌中后方回声增强为73.8%(62/84),较混合型黏液癌40.0%(12/30)高,而后方回声衰减11.9%(10/84),低于混合型黏液癌23.3%(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型黏液癌较混合型黏液癌多表现为后方回声增强,超声对混合型黏液癌的诊断准确率较单纯型黏液癌高。

  • 标签: 单纯型乳腺黏液癌 混合型乳腺黏液癌 超声特征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成分肺结节的临床特征、病理类型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17年经本院就诊并经CT诊断为肺结节的111例患者相关资料。所有结节均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切除,并获得明确的病理结果。通过分析不同成分肺结节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类型,评价其临床预后。结果手术切除及获得病理的结节共计117个,其中纯磨玻璃结节37个,混合型磨玻璃结节64个以及实性结节16个,不同成分的结节均多见于女性,尤其是纯磨玻璃结节(pGGN)(83.8%,P=0.027),实性结节的直径显著大于混合型磨玻璃结节(mGGN)和pGGN(P<0.001),不同成分的结节均多位于右肺上叶。所有结节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0%(10/111)。不同成分的结节其病理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GN病理类型以原位腺癌(AIS)为主(51.4%,P<0.001),mGGN也以AIS为主(37.5%,P=0.001),而实性结节的病理类型主要为浸润性腺癌(IAC)及其他(P<0.001)。恶性肿瘤组结节成分以mGGN为主,良性病变组以pGGN为主,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恶性肿瘤组与良性病变组结节均好发于右肺上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6),且恶性肿瘤组与良性病变组在结节大小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节的成分与病理类型关系密切,随着结节内实性成分的增多、结节直径的增大,有可能发展为浸润性腺癌。肺结节的CT筛查有利于早期肺癌的诊断与治疗,从而改善临床预后。

  • 标签: 结节病,肺 胸外科手术,电视辅助 病理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工种煤工尘肺壹期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断为煤工尘肺壹期的347例患者资料。根据不同作业岗位将患者划分为采煤工、掘进工和混合工3类工种,分析不同工种患者的接尘工龄、开始接尘年龄、诊断年龄、潜伏期、X射线胸片小阴影形态及肺区分布。结果347例患者中采煤工216例(62.2%)、掘进工77例(22.2%)、混合工54例(15.6%)。采煤工、掘进工、混合工的接尘工龄分别为(14.5±7.0)、(16.3±8.2)、(19.0±8.8)年,不同工种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种患者的诊断年龄、开始接尘年龄和潜伏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煤工、掘进工、混合工X射线胸片表现为圆形小阴影者分别占50.9%(110/216)、96.1%(74/77)、96.3%(52/54)。48.1%(104/216)的采煤工和38.9%(21/54)的混合工X射线胸片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双中和双下4个肺区,48.1%(37/77)的掘进工小阴影分布范围为双下肺区;不同工种患者X射线胸片小阴影形态分布和肺区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工种煤工尘肺壹期患者的接尘工龄、X射线胸片小阴影形态和肺区分布范围存在差异。

  • 标签: 尘肺 煤工尘肺 工种 接尘工龄 X射线胸片 小阴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isfranc关节损伤不同检查方法的主要影像学表现以及分型,为临床提高Lisfranc关节损伤诊断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Lisfranc关节损伤238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损伤类型的不同按照Myerson分型和Nunley-Vertullo分型进行分型和统计分析,观察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的特征。结果238例患者中,Lisfranc关节骨折并脱位者175例,Myerson分型:Ⅰ型18例,Ⅱ型例149,Ⅲ型8例;Lisfranc关节损伤或扭伤63例,Nunley-Vertullo分型Ⅰ型14例,Ⅱ型45例,Ⅲ型4例。只做X线检查8例,只做CT检查10例,只做MRI17例;做X线和CT检查172例,做X线和MRI检查13例,做CT和MRI检查13例,三项检查均做5例。首次X线诊断正确率为85.35%(169/198),其中157例Myerson分型中诊断正确率为92.36%(145/157);41例Nunley-Vertullo分型中诊断正确率65.85%(27/4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5,P=0.024);CT检查患者中累及M2基底部占88.50%(177/200),累及M2~M4基底部占64.00%(128/200),M2存在外侧脱位占65.00%(130/200)。三维重建后背侧脱位或半脱位者占37.00%(74/200),跖侧脱位或半脱位者占7.50%(14/200)。MRI检查中I度损伤患者6例,表现为信号异常但无中断,Ⅱ度损伤患者24例,表现为韧带部分断裂,Ⅲ度损伤患者18例,表现为韧带完全断裂,图像中可见韧带信号中断或是消失。结论Lisfranc关节损伤的不同诊断方法中,X线检查存在一定漏诊的情况,对于临床中高度怀疑Lisfranc关节损伤且X线检查阴性的患者,需加做CT或是MRI检查。

  • 标签: 足损伤 跖趾关节 跗关节 X线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MRI及CT诊断对不同亚型肾细胞癌的特征进行分析,以提升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30例肾细胞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选取其中32例患者同时接受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肿瘤基本特征、平扫表现、强化方式、强化程度进行判定。结果平扫的CT亚型分布:透明细胞癌106例,乳头状癌10例,嫌色细胞癌7例,囊性癌5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癌2例。平扫的MRI亚型分布:透明细胞癌27例,乳头状癌3例,嫌色细胞癌2例。平扫的CT特征:大多数病灶形状为类圆形,小病灶多为等密度影,大病灶多为混合密度影;平扫的MRI特征:T1WI呈低、等信号影,T2FS呈高信号影,DWI呈混杂高信号影。增强扫描的CT和MRI特征:透明细胞癌、囊性癌及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癌强化方式为"快升快降"型,强化程度明显;乳头状癌、嫌色细胞癌强化方式为迟发性、持续性,强化程度轻微。结论不同亚型的肾细胞癌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与影像学表现。临床上应结合发病特点、症状体征、辅助检验,积极利用CT、MRI等影像学手段对肾细胞癌不同亚型进行精确分析,以针对性选用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预后水平。

  • 标签: 癌,肾细胞 核磁共振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 简介:摘要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可以探测到神经振荡信息,在全身麻醉过程中,大脑功能和有效的区域间连接、意识网络拓扑结构和区域间相互作用的时空动力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EEG结合功能影像学研究为探索麻醉药物机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文章回顾了3种静脉麻醉药[丙泊酚、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和氯胺酮]和3种吸入麻醉药(七氟醚、异氟醚、地氟醚)的神经药理学机制,分别总结了全身麻醉药物的脑电特征以及相应大脑功能的改变(如连通性下降、复杂度降低和空间网络改变等)。同时,麻醉药物的EEG特征研究对理解大脑觉醒环路的神经生理学机制提供帮助。

  • 标签: 麻醉药物 脑电图 意识 大脑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临床分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及肺部影像学特征,为新冠肺炎的诊治及病情评估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2月10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治疗的278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分组,比较不同临床分型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指标和胸部CT影像学特征的差异,分析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与疾病临床分型的关系。结果278例新冠肺炎患者中,男性130例(占46.8%),女性148例(占53.2%);20~69岁人群占88.8%(247/278);有238例(85.6%)患者合并1种及以上基础疾病;病例来源以输入性病例为主(201例,72.3%),其中武汉输入89例,占全部输入性病例的44.3%。随着病情加重,患者男性构成比、年龄和基础疾病数均逐渐增加,且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发热、干咳、畏寒或寒战、疲倦乏力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型及普通型患者。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与比例(NEU%)较轻型及普通型患者更高〔WBC(×109/L):5.7±3.1、6.5±2.4比5.4±1.7、4.9±1.6,NEU(×109/L):4.4±3.1、4.9±2.5比2.8±1.2、2.9±1.3,NEU%:0.72±0.13、0.73±0.14比0.51±0.12、0.59±0.11,均P<0.01〕,而淋巴细胞计数(LYM)与比例(LYM%)、血小板计数(PLT)较轻型及普通型患者更低〔LYM(×109/L):1.0±0.4、1.2±0.8比2.1±0.9、1.5±0.6,LYM%:0.21±0.11、0.20±0.12比0.40±0.11、0.32±0.11,PLT(×109/L):177.1±47.8、157.7±51.6比215.3±59.7、191.8±64.3,均P<0.05〕;危重型患者白蛋白(Alb)水平最低、总胆红素(TBil)水平最高,与轻型、普通型和重型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lb(g/L):33.0±5.8比42.8±4.4、39.6±5.1、34.4±4.2,TBil(μmol/L):20.1±12.8比12.0±8.7、10.9±6.3、12.2±8.3,均P<0.01〕;重型和危重型患者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I(cTnI)明显高于轻型及普通型患者〔LDH(μmol·s-1·L-1):5.6±2.2、5.0±2.9比2.8±0.9、3.3±1.2,cTnI(μg/L):0.010(0.006,0.012)、0.010(0.006,0.012)比0.005(0.003,0.006)、0.005(0.001,0.008),均P<0.01〕;重型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轻型、普通型和危重型患者更高〔mg/L:43.3(33.2,72.1)比22.1(16.2,25.7)、29.7(19.8,43.1)、25.8(23.0,36.7),P<0.01〕,重型和危重型患者降钙素原(PCT)水平较轻型及普通型患者更高〔μg/L:0.17(0.12,0.26)、0.13(0.09,0.24)比0.06(0.05,0.08)、0.05(0.04,0.09),P<0.01〕。典型的CT影像学特征为:普通型主要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磨玻璃影;重型主要表现为多发的磨玻璃影、浸润影或实变影,与普通型患者相比,其病灶增多,病灶范围扩大至双肺;危重型主要表现为双肺弥漫性实变伴多发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各叶可见多发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大部分呈磨玻璃样密度,个别显示部分肺实变。结论男性、高龄及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患者是新冠肺炎高危人群,应当密切关注其进展为重型或危重型的风险;CT影像学特征可作为临床诊治方案中判断患者处于重型和危重型的重要补充。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分型 临床特征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临床特征不同性别患者中的差异。方法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2005年1月至2021年1月因DILI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基础疾病、用药情况、入院后首次实验室检查结果、DILI临床表现和类型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性别将患者分为2组,比较不同性别患者DILI的临床特征。采用Cox回归方法分析DILI患者出现死亡/肝移植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分析的DILI患者共616例,男性139例(22.6%),女性477例(77.4%);中位年龄56(47,64)岁,范围18~80岁;致肝损伤药物为中药和/或保健品者345例(56.0%),西药者148例(24.0%),中药和/或保健品+西药者123例(20.0%);42例(6.8%)出现死亡/肝移植,其中肝移植3例,以肝病为直接死因者19例,死因与肝病无关者20例。与女性相比,男性患者尿色加深和腹胀发生率、重度肝损伤发生率和死亡/肝移植发生率均较高[71.9%(100/139)比60.0%(286/477),P=0.010;28.8%(40/139)比18.7%(89/477),P=0.010;46.8%(65/139)比40.5%(193/477),P<0.001;15.1%(21/477)比4.4%(21/139),P<0.001]。男性患者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女性,而前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血肌酐水平低于女性(均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较高、白蛋白低、总胆汁酸高、血肌酐高、国际标准化比值延长为DILI患者死亡/肝移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住院的不同性别DILI患者临床表现不同,男性DILI患者胆汁淤积更明显,病情严重程度更高,死亡/肝移植更常见。男性、年龄较高、白蛋白低、总胆汁酸高、血肌酐高、国际标准化比值升高者更易出现死亡/肝移植,临床应予重视。

  • 标签: 药物毒性 性别因素 疾病特征 药物性肝损伤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噪声接触对汽车制造业工人不同频率听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方法,于2018年4至7月以广州市某大型汽车制造企业4 723名噪声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0.5、1.0、2.0、3.0、4.0和6.0 kHz的纯音听阈测试,分析不同频率听力损失特征及其与噪声作业工龄的关系。结果噪声作业工人总体听力损失检出率为29.8%(1 406/4 723);其中,双侧听力损失检出率为21.2%(999/4 723),单侧听力损失检出率为8.6%(407/4 723)。单侧听力损失中,右侧检出率高于左侧(P<0.05),尤其是6.0 kHz(P<0.001);语频听阈提高检出率为1.9%(90/4 723),高频听阈提高检出率为28.9%(1 366/4 723)。左侧和右侧听阈提高的检出率均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加(P<0.001),均以6.0 kHz听阈提高的检出率最高。左侧0.5 kHz的听阈高于右侧相同频率听阈(P<0.05)。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随噪声作业工龄的增加而增加(P<0.001),且3.0、4.0和6.0 kHz听阈提高的检出率均随噪声作业工龄的增加而增加(P<0.001)。结论噪声作业工人听阈提高以6.0 kHz较为明显,右侧较左侧易受损,噪声作业工龄与高频段听力损失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 标签: 噪声 听力损失 频率 工龄 剂量效应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脑皮质结构特征差异。方法从美国儿童心理研究所健康大脑网络项目中获得412例样本数据,包括ADHD患儿288例(ADHD组),其中混合型151例(ADHD-C组)、多动冲动型20例(ADHD-H组)、注意缺陷型117例(ADHD-I组)以及对照儿童124名(对照组)。使用FreeSurfer软件对脑结构图像进行分析,获取受试者的脑皮质体积及皮质厚度、表面积数据,对三类脑结构特征组间比较分别进行方差分析以及事后简单效应分析。结果ADHD患者中3个亚组与对照组之间,左侧顶上回(Z=5.94)、颞上回(Z=5.49)皮质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蒙特卡洛校正,P<0.05)。与对照组比较,ADHD-H组在左侧顶上回皮质体积显著增大(Z=6.79),而ADHD-I组在左侧颞上回(Z=-5.12)及外侧枕叶皮质(Z=-6.40)体积显著减小,ADHD-C组在左侧外侧枕叶皮质(Z=-3.37)体积显著减小。ADHD患者中3个亚组间的比较显示,ADHD-I组(Z=-7.33,MNI坐标:x=-26.8,y=-60.6,z=45.4)及ADHD-C组(Z=-7.14,MNI坐标:x=-26.6,y=-60.2,z=45.4)的左侧顶上回皮质体积均小于ADHD-H组,而ADHD-I组及ADHD-C组之间的皮质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蒙特卡洛校正,P>0.05);进一步控制性分析显示,样本量、年龄、性别对结果无影响。对体积的来源即皮质厚度和表面积分析显示,ADHD亚型在皮质体积的异常主要受脑皮质表面积主导。结论顶上回脑皮质结构可能是区分ADHD不同亚型的主要脑结构特征,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探究ADHD的神经发育机制并指导临床更加精准及特异化的治疗。

  • 标签: 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 磁共振成像 皮质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特征的孤立性皮质下小梗死(SSSI)可能的病因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缺血性卒中数据库登记的患者。根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上病灶最低受累层面(LS)及受累的总层数(TNS),将SSSI分为近端型SSSI(pSSSI;LS≤2)、远端型且病灶较大的SSSI(dl-SSSI;LS>2,TNS>2)及远端型且病灶较小的SSSI(ds-SSSI;LS>2,TNS≤2),并采用χ2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和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比较3种不同梗死类型间临床特征及病因的差异。结果在ds-SSSI(205例)、dl-SSSI(157例)及pSSSI(166例)3组患者中,合并冠心病比例[分别为8.3%(17/205)、14.0%(22/157)、16.9%(28/166),χ²=6.44,P=0.040]、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别为18.01(13.54,25.56)、16.03(12.50,21.09)、14.72(11.12,19.14)μmol/L,H=19.36,P<0.001]、合并载体动脉病(PAD)比例[分别为10.7%(22/205)、19.1%(30/157)、42.8%(71/166),χ²=54.89,P<0.001]、合并重度脑白质高信号(sWMHs)比例[分别为58.0%(119/205)、43.3%(68/157)、41.0%(68/166),χ²=12.94,P<0.001]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为2(1,3)、3(1,4)、3(2,6)分,H=39.5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SSSI患者与dl-SSSI患者相比,合并PAD比例高(OR=3.12,95%CI 1.86~5.24,P<0.001)的患者其影像分型更接近pSSSI;ds-SSSI患者与dl-SSSI患者相比,血清Hcy水平高(OR=1.02,95%CI 1.00~1.04,P=0.046)或合并sWMHs比例高(OR=1.79,95%CI 1.12~2.86,P=0.015)的患者其影像分型更接近ds-SSSI,合并PAD比例高(OR=0.50,95%CI 0.27~0.93,P=0.029)或NIHSS评分高(OR=0.84,95%CI 0.77~0.92,P<0.001)的患者其影像分型更接近dl-SSSI。结论ds-SSSI的发病机制倾向于脑小血管病,pSSSI的发病机制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dl-SSSI具有pSSSI和ds-SSSI的中间特征,可能具有不稳定性。

  • 标签: 孤立性皮质下小梗死 载体动脉病 脑小血管病 脑白质高信号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冠状静脉(CV)不同部位心外膜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VA)的心电图特征。方法2009年10月31日至2021年9月30日,纳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VA患者有效靶点或"最早"激动点在CV的连续性病例,对CV不同部位起源VA的QRS波形态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共纳入173例,其中男102例,年龄(56.44±15.66)岁,年龄范围13~87岁。在邻近二尖瓣环心外膜组的171例中:①51例(92.73%,51/55)患者前室间静脉近端(pAIV)及左心室顶部穿间隔静脉(summit-CV)在V1导联有s波呈Rs、RS或rS型,而其他部位106例(91.40%,106/116)无s波呈R型(χ2=115.01,P<0.001);②V5~V6导联在邻近二尖瓣环后壁、侧壁及前侧壁的心大静脉远端(DGCV1)以近区域35例(81.40%,35/43)有s波呈Rs型,而DGCV2、summit-CV及pAIV118例(92.19%,118/128)呈R型,10例(7.81%,10/128)呈Rs型(χ2=89.88,P<0.001);③summit-CV及邻近二尖瓣环后侧壁在Ⅰ导联20例(74.07%,20/27)以正向波为主呈R、Rs及r型,其他区域140例(97.22%,140/144)以负向波为主呈rS、rs、qr、qs或QS型(χ2=95.79,P<0.001);④若以V1导联有s波呈Rs、RS或rS型,V5~V6导联有s波呈Rs型,I导联以正向波为主呈R、Rs或r型分别作为诊断pAIV及summit-CV,DGCV1及其以近,summit-CV及邻近二尖瓣环后侧壁起源的指标,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73%、91.40%、83.61%、96.36%;81.40%、92.19%、77.78%、93.65%;74.07%、97.22%、83.33%、95.24%。结论CV不同部位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亦不相同,熟悉这些心电图特征对初步判断其起源将有所裨益。

  • 标签: 导管消融术 室性心律失常 电生理学 心大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大小恶性实性肺结节(MSPNs)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成像特点及其随生长的变化规律。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树兰(杭州)医院行手术治疗且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患者150例共151枚MSPNs。根据结节大小,将结节分为4组:直径≤1.0 cm组(21枚结节)、1.0 cm<直径≤1.5 cm组(40枚结节)、1.5 cm<直径≤2.0 cm组(48枚结节)、2.0 cm<直径≤3.0 cm组(42枚结节)。分析、比较4组MSPN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结节的CT影像学特点。结果4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既往肿瘤史、肿瘤家族史、临床症状、肺癌组织病理学类型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MSPNs中,CT影像显示大多数结节位于两肺上叶,不靠近胸膜且瘤肺边界粗糙。随着MSPNs直径的增大,形状规则(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均匀、空气支气管征、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牵拉征的结节比例增加(P<0.05),4组间钙化、空泡征、空洞、晕征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大小的MSPNs在CT影像上的表现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些规律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恶性结节提供帮助。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 恶性实性肺结节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ilson病(Wilson disease,WD)患者不同状态-特质焦虑水平的注意偏向特征。方法采用情绪Stroop范式及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评估49例WD患者焦虑水平及注意偏向变化特点。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注意偏向反应时的影响因素。结果(1)WD患者高特质焦虑组分别在正性、负性及中性词刺激下测得的反应时[分别为(867.0±172.1)ms、(877.0±167.7)ms、(898.4±169.8)ms]明显高于低特质焦虑组[分别为(771.9±128.9)ms、(770.9±110.4)ms、(778.4±120.1)ms],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3,-2.605,-2.847,均P<0.05)。高状态焦虑组分别在正性、负性及中性词刺激下的反应时[分别为(866.9±171.9)ms、(867.8±173.8)ms、(889.8±173.5)ms]高于低状态焦虑组[分别为(771.9±129.2)ms、(780.4±109.3)ms、(787.3±123.0)ms],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7,-2.116,-2.378,均P<0.05)。(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特质焦虑总分(B=4.584、4.671、5.376,P=0.020、0.015、0.008)及年龄(B=9.314、7.864、7.505,P=0.002、0.008、0.014)是正性、负性情绪词及中性词刺激下反应时的影响因素。结论焦虑情绪会导致WD患者表现出更多的负性注意偏向,且特质焦虑能够显著预测注意偏向的特征

  • 标签: Wilson病 肝豆状核变性 注意偏向 情绪Stroop范式 状态-特质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吞咽任务时老年健康个体舌运动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方法招募56例健康老年受试者(男28例,女28例),要求其完成唾液吞咽、5 ml水吞咽以及15 ml水吞咽任务。通过B+M型超声采集受试者吞咽过程中舌运动特征,提取舌上升期(IIa期)的垂直运动幅度、速率和舌运动时长参数,对不同任务间和性别间的舌运动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唾液吞咽时的舌运动幅度显著低于5 ml水吞咽和15 ml水吞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 ml水吞咽时的舌运动幅度显著低于15 ml水吞咽,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5 ml和15 ml水吞咽时的舌运动速率显著快于唾液吞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完成3种吞咽任务时,IIa期男性的舌运动幅度均大于女性,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Ia期男性的舌运动速率均快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型超声成像的舌垂直运动幅度和速率可以反映老年人不同吞咽任务时舌运动学特征,并可能作为吞咽障碍临床超声检查中有意义的指标。

  • 标签: 吞咽 舌运动 超声 老年人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乳腺黏液癌(M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0例MB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学分型将患者分为单纯型组31例和混合型组19例。比较不同类型M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结合患者病理特征分析其预后情况。结果截止最后1次随访,单纯型组患者生存29例,死亡2例;混合型组患者生存15例,死亡4例。两组第1年生存率均为100%,单纯型组3年生存率(100%,31/31)、5年生存率(96.77%,30/31)均高于混合型组(89.47%,17/19;84.21%,16/19),但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型组与混合型组患者肿瘤长径、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位置、TNM分期、分子分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MBC患者预后的因素有TNM分期、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病理分型(P<0.05),与年龄、肿瘤长径、肿瘤位置、分子分型无关(P>0.05);TNM分期、淋巴结转移、ER、PR、Her-2、病理分型是影响MB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不同类型MBC的肿瘤长径、淋巴结转移情况差异较大,MBC患者中TNM分期较早、淋巴结转移少、ER阳性、PR阳性、Her-2阳性以及单纯型MBC预后较好。

  • 标签: 预后 乳腺黏液癌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淋巴瘤及其不同病理类型的超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病理证实为甲状腺淋巴瘤的患者30例。对其临床表现、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比较不同病理类型的淋巴瘤超声图像特征之间的差异。结果纳入分析的30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7例(56.7%),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8例(26.7%),滤泡性淋巴瘤3例(10.0%),灰区淋巴瘤1例(3.3%),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例(3.3%)。临床表现有短期内颈部肿大(60.0%),伴有压迫症状(46.7%),Ⅲ/Ⅳ区颈部淋巴结肿大(63.3%),甲状腺功能异常(10.0%),合并桥本甲状腺炎(63.3%)。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之间在病灶的纵径(P=0.036)、回声特征(P=0.036)以及病灶边缘(P=0.005)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侵袭性之间在回声特征(P=0.005)以及病灶边缘(P=0.020)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发现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短期内增大明显的甲状腺内极低回声肿块,且伴有颈部Ⅲ/Ⅳ区淋巴结肿大时,应怀疑甲状腺淋巴瘤发病。边缘不规则的极低回声病灶伴片状高回声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特征性表现,边缘规则的极低回声病灶伴网格状回声是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的特征性表现。

  • 标签: 超声检查 甲状腺 淋巴瘤 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