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情景预防的英文表述为“SituationalCrimePrevention”。Situation在英文中指:“(1)Position:位置;场所。(2)condition,stateofaffairs,espatacertaintime:状况;情势;事态。(3)work,employment:工作;职业。”在此我们所说的显然是第二种意思,即状况;情势;事态。

  • 标签: 情景预防 犯罪预防 犯罪学 犯罪情景 环境犯罪学
  • 简介:目的刑论和折衷刑论都认为刑罚具有预防犯罪的目的。刑罚具有预防犯罪的目的有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根据,但刑罚预防犯罪是有限的。刑罚并非为预防犯罪的唯一手段。刑罚的效用在于其必定性、及时性、平等性和合理性。刑罚预防犯罪并非是要使用重刑、过分依赖监禁刑。刑罚应当和其他手段一起共同承担预防犯罪的作用。

  • 标签: 刑罚目的 犯罪预防 一般预防 特殊预防
  • 简介:近十年来,随着预防犯罪研究的深入,加害人与被害人互动关系的规律被应用到预防犯罪研究中,开辟了从被害人角度研究预防犯罪的新途径,即被害预防。被害预防的主旨是克服被害人自身存在的不良状态,增强抗御犯罪的能力,从而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发生,它关系到潜在被害人切身利益,是潜在被害人的自我防范活动,可根据本人条件因时因地灵活进行,不需要国家和社会投资,具有经济价值。被害预防的研究目前尚处于探索各类被害的具体举措上,本体论述较少,某些观点还存有较大分歧。本文拟对被害预防的概念、特征和普通刑事犯罪被害预防的一般举措作一阐述。一被害预防的概念犯罪被害预防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起步较晚,又介于犯罪被害人学和预防犯罪学

  • 标签: 被害预防 潜在被害人 预防犯罪 犯罪被害人 潜在犯罪人 不良状态
  • 简介:自从产生国家与法之后,犯罪一直被视为有害于社会的“恶”,对犯罪原因的追究与对预防犯罪策略的探寻始终没有停止过,并且随着对犯罪原因认识斩不断演化,预防犯罪的策略也不断丰富,从刑罚威慑、社会改良到宗教感召等,情景预防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环境犯罪学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预防犯罪方略,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当代犯罪学家杰弗利,他在其著作《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一书中倡导,只要建设一种不利于进行犯罪学习和实施犯罪行为的环境就可以有效地预防犯罪,情景预防是通过管理、设计等方式,建立一种特定的预防犯罪环境,在犯罪易发区或高发区,通过减少犯罪之机会而预防犯罪。实践证明,情景预防在欧美国家的运用已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在我国,虽然情景预防的提法并不多见,但在社会治安的维护和治理中,情景预防的思路和措施也并不鲜见,本文并不打算对情景预防作实证意义上的考察,而是旨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对情景预防理论作一疏理。

  • 标签: 犯罪 情景预防 犯罪预防 犯罪原因论 反社会性 犯罪动机
  • 简介:本文以经济学中的价格市场理论和外部性理论为工具,从预防角度考察民事责任(以损害赔偿为主)的社会功能,并指出为达到最佳预防目的,在两种不同的情况下,致害人应负损害赔偿额的原理与计算方法。

  • 标签: 民事责任 预防功能 补偿性赔偿 惩罚性赔偿 民法
  • 简介:<正>在我国,随着老龄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老年问题的增多与复杂化,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重视。老年人由于其身体素质、心理机能、社会交往、生活能力等各方面的特殊性,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中往往处于弱者地位,其合法权益很容易受到损害和剥夺。然而,他们在家庭或社会中的境遇,往往会给其他社会成员形成“涟漪效应”,这种效应会给人们的观念和心理产生长远的影响,从而影响一代人或整个社会心态。因此,探讨老年人作为现实的或潜在的被害人所面

  • 标签: 老年人 犯罪被害人 合法权益 家庭养老 社会交往 社会行为规范
  • 简介:明朝初年,国家虽然基本统一,但是天下动荡,明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值此乱世,开国皇帝朱元璋不得不“惩元纵驰之后,刑用重典”。不过朱元璋治平乱世并非单纯依靠重刑主义,在他施政治国的过程中还注重加强对犯罪的预防

  • 标签: 犯罪预防 重刑主义 朱元璋 略论 明朝初年 施政
  • 简介:在犯罪场中研究犯罪人和被害人的互动,通过预防被害来控制犯罪,无疑是预防犯罪的一条有益的路径。在对传统犯罪场理论批判的基础上,对犯罪场进行重构,主张建立以犯罪人和被害人双向互动为中心的犯罪场,并用系统论的方法分析犯罪场中的基本要素,探讨犯罪场中各子系统内部的运动规律和各子系统相互间的运动规律,针对这些规律,提出了在犯罪场中预防被害的建议。

  • 标签: 犯罪场 重构 运动规律 被害预防
  • 简介:<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商品经济的日益发达,社会上出现了人、财、物大流动。从而,使一些违法犯罪分子,尤其是盗窃、抢劫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加上广东毗邻港、澳,流窜犯罪和境外人员入境犯罪的案件不断增多,案犯作案时间短,逃离现场快,给广东的社会治安和刑侦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如何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刑事案件,特别是盗窃、抢劫案件的发生,及时抓获和打击现行犯罪分子,这是当前刑侦部门急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技术预防的概念及其在刑

  • 标签: 预防犯罪 预防工作 技防工作 犯罪分子 技术方法 公安机关
  • 简介:<正>脱逃罪是罪犯在羁押、服刑期间最常见的一种又犯罪。它不仅直接破坏监管机关的拘禁活动,而且罪犯跑到社会上之后又会重新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因此,研究脱逃犯罪的原因,探讨预防其发生的措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标签: 脱逃犯罪 防逃措施 脱逃动机 防逃工作 无期徒刑犯 客观因素
  • 简介:职务犯罪作为智能型犯罪的特殊类型,犯罪人在绝对权力欲、人格结构某些因素的偏离、自我评价系统的偏差、社会浮躁心理的助长等社会文化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形成了职务犯罪行为发生的犯罪心理品质(变型的价值观念、明显而强烈的贪利性动机、极端的意志两极性特征、隐蔽性与深刻体验性的情绪情感、消极的职业人格特征等方面);职务犯罪心理的形成以其犯罪动机为核心经历旁观刺激、价值观念动摇、犯罪决意、强化等四阶段.相应地在进行职务犯罪预防时可以采取健康人格塑造策略、自我调节机制、心理监测、咨询与矫治手段等方面的预防、警示、惩戒与惩治相结合、心理--社会文化的综合治理模式.

  • 标签: 犯罪心理 职务犯罪行为 文化心理因素 职务犯罪预防 自我调节机制 综合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