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当前学者对土地财政的功过是非有一个共同认识:土地财政是一个利弊共存的制度安排。学者之间的分歧则在于,多数学者主张弊大于利,应当及时废除土地财政,少数学者则主张利大于弊,应当暂缓废除土地财政,在没有找到合适的替代性制度之前,不能轻言废弃土地财政。主张暂缓废除土地财政的理由值得商榷。直接税为主的税收财政的实施与“革命”没有直接关系,我国当前的城市化建设可以不依赖土地财政,土地财政并没有消灭土地食利阶层。事实上,土地财政不仅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积累了严重的经济风险,导致了贫富差距,而且与我国当前的根本发展方向相违背,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延缓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妨碍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应当及时废除。

  • 标签: 土地财政 土地征收权 税收权 法治国家 国家治理
  • 简介:在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中,如何对待法传统,这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长期以来,人们为此争论不休。肯定者认为,中国的法制现代化不能抛弃法律文化传统,中国法传统可以成为中国法治社会的文化资源;否定者则认为,中国法传统与法治文明格格不入,它不但不能为法治社会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而且会阻碍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它是必须被抛弃的文化糟粕。

  • 标签: 法律文化传统 中国法 法制现代化 法治社会 法制建设 当代中国
  • 简介:自20世纪60年代马普案以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开始适用于各州。然而,在美国,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歇。而且,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判例法发展,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不仅在理论基础方面发生了实质性变化,该规则的适用范围也在不断受到限缩。近年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关于哈德逊案、赫尔英案以及戴维斯案的判决尽管都是针对具体问题的判决,但是,这些判决不仅进一步限缩了排除规则的适用范围,而且,其论证逻辑也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命运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 标签: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善意例外 成本-威慑收益
  • 简介:清末立宪是传统中国尝试现代化转型的第一次政治预演。1908年底,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武昌兵变后,又紧急抛出《重大信条十九条》。接连出台的《宪法大纲》和“十九信条”,企图以宪法的形式奠定二元君宪模式,来重新确立传统中国的新纲常。然而,初生的宪法与宪政改革,挡不住时代与政潮的迭起,挽救不了王朝覆灭的命运。这一场中国近代究政史上的首次试验,其试验的成功与失败,对于后世同样是有价值的。

  • 标签: 预备立宪 《钦定宪法大纲》 “十九信条” 儒教中国
  • 简介:作为法律职业者的基本思维形式和思维技术,司法三段论在法律思维的世界中一直长盛不衰,但其法治命运可谓跌宕起伏。纵观人类法律史,司法三段论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在形式主义法学时期受到了空前的礼遇,其后又遭遇了自由法运动和现实主义法运动的无情批判。对司法三段论,我们要做的不是抛弃,而是要对其进行结构重构,以克服其不足。司法三段论不仪应当坚持,而且应当强化,应当始终被置于法律适用过程的基石地位。

  • 标签: 司法三段论 批判 拯救
  • 简介:引子生命之树漫长却又短暂,茫茫人海之中,潮起潮落之际,有些人之间会宛若前赴后继扑上海岸的浪花,有瞬时交集,便又消逝于无痕。这种微妙的关联,或许是如小概率事件般无意之邂逅,但结合其时代背景与人生际遇,却又可以作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历史解读。有念于此,笔者不揣浅陋,试图以学术散文之笔法,挖掘法学圈外的两位广义的“法学家”——瞿同祖(1910—2008)和何炳棣(1917-)——梳理其生命中不为人所察觉的交集脉络,反思他们时代与学术、人生与人心问题。

  • 标签: 人生际遇 何炳 小概率事件 历史解读 法学家 生命
  • 简介:"法律与文学"是滥觞于美国的一种学术运动,近年来逐渐为国人所知晓,这多半归功于几年前译介过来的美国法学家波斯纳的《法律与文学》一书。[1]从文学的角度来研究法律的学者很多,但苏力的关注之所以特别引人注意,之所以能够获得一些有创见的成果,重要原因之一是他的分析采用的思想方法是异域的。其在七年前出版的《法律与文学:以中国传统戏剧为材料》一书,[2]又是他以"异域方法"来分析"本土资源"的积极尝试,期间、至今依然引起学术界的广泛讨论和争议。

  • 标签: 悲剧性命运 文学 法律 中国传统戏剧 导读 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