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将讨论目前比较政治研究领域的一些前沿的研究方法。在理论发展方面,这一领域的研究者们在如何产生新假设、如何进行概念创新以及如何确定同质案例的样本群等方面尝试了一些新的方法。在理论检验方面,研究者尝试R时使用案例内方法和跨案例方法对提出的理论进行证实或证伪。案例内方法包括探寻中介机制和对理论的多种可观察暗示进行验证等,而跨案例方法则主要包括一组对假设的必要和充分原因进行评估的技术。总之,本文就研究方法对比较政治的独特意义和贡献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案例选择 理论形成 理论检验 因果推理
  • 简介:虚拟网络世界当中电子证据具有多样、无形、易被破坏和被篡改性的特点,恶意当事人可以将网络电子证据篡改成他们所需要的形态。所以.公证员在现场看到的一切未必是真的.即电子证据“眼见未必为实”。如果我们不掌握相关知识就有可能被恶意当事人钻了空子.或者如果我们因为不知晓相关恶意手段而未尽到相应的审查义务也有可能使已固定的证据不被法院等相关部门采信。

  • 标签: 证据保全公证 网络世界 技术性研究 操作 电子证据 审查义务
  • 简介:海盗赎金的理赔途径为何,关于此一问题,众说纷纭。藉助传统的共同海损或者海难救助费用分担制度来填补海盗赎金所造成的损失的方法,各有缺陷与弊端;尤其是在某些特定情形下的海盗赎金,无法透过共同海损和救助费用机制求偿。因此,似可经由施救费用的途径,解决海盗赎金的理赔问题。施救费用理论,立基于海上保险法的最大诚信原则、以及受害方所负有的施救义务与减损义务;而一定情形下施救费用的构成要件,与海盗赎金相吻合。同时,施救费用并不要求与承保风险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海盗赎金的支付既非必然违法,其本身也具有合理性,就上述各点来看,足以克服各种质疑。然而,国内保险公司的格式保险合同中对施救条款规定不全面,相关立法所规定的要件也相当模糊、存在很大的争议,这些问题均有待解决。

  • 标签: 海盗赎金 施救费用 共同海损 救助费用
  • 简介: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创造价值的一种方式,而法律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法律风险对商业银行风险总量的影响越来越大,商业银行应认识到法律风险管理的必要和重要。在对商业银行法律风险和法律风险管理进行定位的基础上,阐述了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管理的宏观原则,最后从微观角度提出了优化我国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管理的对策。

  • 标签: 商业银行 法律风险管理 定位
  • 简介:普通高校用指纹考勤强制晨读事件,可以按照目的与手段细分为强制晨读和指纹考勤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强制晨读涉及高校的教育管理权与大学生学习自由权的冲突。高校强制晨读,不仅超越了宪法所规定的学术自由,也构成了对学生生活的干涉与对人身自由的强制。因此,高校强制晨读缺乏合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指纹被运用到各种场合之中,公权力收集指纹和公民隐私权保障之间存在矛盾。我国在社会管理各领域存在关于收集指纹的规定,但并未有上位法授权普通高校对学生进行指纹提取。指纹机考勤不能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善意目的,也并非出于公共利益,且不具有现实紧迫。公民隐私权在位阶上高于学校管理权。普通高校不但没有强制收集指纹的主体资格,其强制晨读及指纹考勤也不符合比例原则,在手段必要和限制妥当方面均存在瑕疵。

  • 标签: 普通高校 指纹考勤 宪法 学习自由权 隐私权 比例原则
  • 简介:对互联网进行内容规制是一个世界的难题,尤其在中国互联网内容规制的效果十分有限。本文从信息外部的视角出发,结合针对互联网企业之间、互联网企业与规制者之间的博弈分析,探讨了中国互联网内容规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其可酌情采取的对策。本文认为,为了使互联网内容规制达到应有的效力,应着力加强对互联网企业发布违法和不良信息行为的监督和惩罚力度,并强化对互联网规制者的监督。

  • 标签: 互联网内容规制 信息外部性 规制博弈
  • 简介:<正>市场竞争机制有利于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世界各国立法大都采取较为严格的措施对其进行保护。竞争法研究表明,对市场竞争机制的伤害力量并非全部来自不遵守竞争法的企业,有时来自于政府不恰当的立法行为和管制行为更容易给竞争机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近年来,以国际竞争网络(InternationalCompetitionNet,ICN)等为代表的国

  • 标签: 评估制度 审批制度 竞争法 行政管理过程 反托拉斯 行政许可
  • 简介:正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即提高协调度。法律的协调功能可以降低冲突成本,促进市场参与者之间行为的一致。标准格式合同、服务商技术系统等自发形成的市场标准,通过提高协调性也使交易成本得到降低。但是,现代金融建立在非协调性假设之上。控制风险的基础工具均假设资产价格的随机变化,取决于个人独立的资产买卖行为。因此,传统风险管理的基石假设是投资经理的决策不会影响市场

  • 标签: 协调性 金融机构 金融市场 金融风险管理 市场标准 交易成本
  • 简介:法律资格纷争成为英美法理学传统的一道难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形成了不同法学流派。从法的合法判准的不同模式出发,证立整全不仅可以进入法的合法判准的行列,而且必然成为当下法的合法判准的最佳选择。这一必然的最佳选择基于整全在理论上符合法律的终极目的,即最高指令——人类"善"的生活,在法律实践中实现了平等尊重和普遍的人文关怀,只有这样的法律才是理想型的法律。如果这一论证结论确实可行,那么,我们就可以超越哈特与德沃金关于法律概念之争,终结和平息不同法学流派对法律资格的纷争。对于法律资格的回答将聚焦于法的合法和整全的关联考察,其对法理学的重述将开辟新的理论疆场。

  • 标签: 判准模式 合法性 整全性 关联性
  • 简介:<正>关于乡村司法的概念,学界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囿于本文的主旨,本文采狭义说,即仅指乡村人民法庭的司法活动。"人民法庭"这一称谓的正式出现可以追溯至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然而作为一项司法实践,其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便已萌芽。由于诞生于政治斗争异常激烈的革命年代,特殊的社会背景使其从一开始便带有极强的工具

  • 标签: 司法理论 现代法制 基层法院 人民陪审员制度 实务界人士 司法问题
  • 简介:频繁爆发的极端天气,使得全世界都意识到气候变化的异常,为此,大多数国家都主张应通过制定有约束力的全球性气候框架公约来应对气候变化。但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德班气候大会上与会各国并未实现这一愿望,相反,在国际贸易领域中,一些国家借保护环境为由,意欲推行碳关税以达到减轻自身承担减排义务的目的,而以WTO基本规则作为考量标准,碳关税的征收违反了国民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等重要规定,并且无法通过GATT第20条一般例外的审查,其本质为一种新型的贸易保护措施。

  • 标签: 气候变化 国际贸易 法律问题 碳关税
  • 简介:审判中如何最大程度地还原案件事实,是不同法系共同所要面对的问题,而如何理解证据相关,是正确评价证据可采的关键,同时也是发现案件事实真相的关键。将证据相关用贝叶斯概率方法进行刻画是一种有益的理性尝试,可以将证据相关进行量化比较,然而却存在着以封闭理论假设应对纷繁复杂外部环境的理论困难。本文对此理论困难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主观概率的选择困难来自于参考类的不当选取。针对案件事实发现的对话认知过程,从新论辩术理论的视角探讨了案件事实发现过程的对话类型,主张证据相关性具有论辩术维度,根据案件事实发现过程中多主体参与的说服论证特征,提出证据相关的理解还具有修辞学维度。

  • 标签: 相关性 贝叶斯概率 论辩术 修辞学
  • 简介:近日两则新闻让人瞠目结舌:一则是在温州苍南龙港瓯南大桥一带,杨某在此乞讨了几十年,新来的施某和纪某两个乞丐没把杨某放在眼里,与杨某争抢"地盘",被杨某残忍杀害。另一则是珠海段某在淘宝网向卖家深圳某电讯公司购买了一台三星手机,收到货后发现是水货便要求退货,与卖家多次交涉未果,段某就在淘宝网上给卖家"差"的评价。因为这个"差"评,卖方四人从深圳奔赴珠海将段某砍伤。

  • 标签: 图腾 狼性 社会 三星手机 电讯公司 淘宝网
  • 简介:法的数量当今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法,有时甚至一个国家内部同时实施着不同的法。某些非国家的团体也有它们的法:天主教会法,伊斯兰法,印度法,犹太法。还有国际法,其目的是在世界范围或地区范围内规定国家间的关系与国际贸易关系。

  • 标签: 多样性 当代 国际贸易关系 世界范围 伊斯兰法 国家
  • 简介:从国内有关行政法理论基础的讨论中,可以剥离出三大前置论题:"行政法"的具体指涉及其前缀、"理论基础"的涵义范畴及其判定标准、研究行政法理论基础的必要。基于国内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学界在前两个前置论题上尚存在较大争议。从现有研究中可以发现以下特点,即多数学者笔下的"行政法"指涉的是作为部门法实践的"行政法","行政法的理论基础"与"行政法学的理论基础"可以等同,并且"行政法"的前缀应该倾向于使用"中国"而非"世界",行政法的理论基础既要具备一定的前瞻,还要有足够的现实基础。在行政法理论基础判定标准这一问题上"四力"得到了广泛认同,反映了学者们大多从狭义论来理解理论基础的范畴,几乎都为理论基础的判定设定了非常高的标准。行政法理论基础的探讨并非我国行政法学科的独特现象,它有着重要的学术和现实价值。

  • 标签: 行政法 理论基础 前置性论题 共识
  • 简介:近年来,虐人为奴以及侵害中小学生等严重性犯罪案件时有发生,有的甚至成为了社会公共事件。一些地方对奴案的治理反映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诸多薄弱环节。这些案件警示我们,如何及早发现长期持续的严重犯罪是犯罪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对奴犯罪以及严重性犯罪案件可以借鉴境外的做法,尝试探索医疗矫治的治理方法。对奴案的被害人则要给予与更多的社会关怀。

  • 标签: 性奴案 治理 矫治 被奴者
  • 简介: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的必要进行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有关机关应当在十日以内将处理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

  • 标签: 羁押 审查 《刑事诉讼法》 人民检察院 制度 变更强制措施
  • 简介:近几年来,营救式刑讯的正当性问题一直在被德国刑法和宪法学界广泛讨论。"911"事件以后,美国社会也围绕着能否对恐怖分子使用营救式刑讯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探讨。本文从功利主义和道德绝对主义两个角度对刑讯的正当进行了分析。在功利主义伦理观下,随着犯罪嫌疑人的危害行为对公共安全的威胁程度的增大,营救式刑讯的正当不断增强。在恐怖活动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危害行为对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使用营救式刑讯是正当的在道德绝对主义伦理观下,无论刑讯的目的如何,刑讯作为一种酷刑应当在任何情形下被绝对禁止,因而营救式刑讯是不正当的。在恐怖活动这种极端情形之下,一旦社会秩序崩溃,所有的自由和道德观念就会完全土崩瓦解,道德绝对主义在这种情形下是缺乏说服力的。

  • 标签: 营救式刑讯 生命权 公共安全 功利主义 道德绝对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