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民事权利义务规范的设定有行为本位和资源本位两种模式,民事责任规范作为民事规范的一种也不例外.传统的学说将民事责任界定为义务的违反显然是行为本位视角的产物,实际上民事责任的产生与当事人的义务违反没有必然联系.民事责任是为保护民事权利或者法益,基于特定的法律事实而对一定的民事主体产生的不利后果.根据民事规范的设定模式,可以把民事责任规范设定模式分为'义务(行为)--责任'模式和'权利(资源)--责任'模式两种,其中前者是行为本位视角的产物,后者是资源本位视角的产物.

  • 标签: 民事责任 行为本位 资源本位 排除侵害 损害赔偿 中国
  • 简介:按照中央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部署,探索建立突出检察官主体地位的办案责任制是新一轮检察改革重要内容之一。检察办案责任制旨在通过健全检察办案组织、厘定内部办案权限、完善办案责任体系,构建公正高效的检察权运行机制和公平合理的办案责任认定、追究机制,从而真正做到"谁办案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

  • 标签: 司法体制改革 追究机制 审查逮捕 改革重要 审查起诉 重大过失
  • 简介:在我国现行的刑法典中,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的立法摸式有三种:单位成员承担单位犯罪的全部刑事责任;单位成员承担与自然人犯该罪同等的刑事责任;单位成员承担单位犯罪的部分刑事责任。单位成员承担单位犯罪的部分刑事责任的立法模式应成为一个原则,并应在立法形式上进一步完善。在单位犯罪中,对单位成员配置死刑缺乏刑罚的正当根据,单位人格刑事责任的本质决定了在单位犯罪中不应对单位成员配置死刑。

  • 标签: 单位犯罪 刑事责任 立法模式
  • 简介:罗马法、日耳曼法到德国民法的责任理念,都是为了'担保'债权的实现而存在。物权和债权区分是民法典体系的主要体现。魏振瀛教授以法理学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理论作为上位概念,批判德国民法中'损害赔偿责任还是义务'、没有区分义务和责任的做法,坚持具有开放性的'民事责任后果说'更有利于保护财产性和非财产性(人格权)的权利,请求权也变更为原权利的请求权(只有债权)和救济权的请求权(请求责任人承担责任)。然而,非财产性的救济方法不足以否认德国民法的责任理念以及整个民法典体系,'民事责任后果说'反而压缩了请求权的行使阶段,淡化权利思维,以法理学的责任概念作为指导更是存在重大疑问;以这种理念为指导的民法典模式也就值得商榷。

  • 标签: 民事责任 后果说 民法典 权利本位 法理学
  • 简介:证明责任这一概念的使用存在诸多含混之处,亟须正本清源。在学理上,行政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存在三种模式:成文规则模式、个性化研究模式与利益衡量模式。行政诉讼的复杂性与当事人举证行为的灵活性决定了成文规则模式难以确保个案公平。而个性化研究模式与利益衡量模式亦因其个案性与事后评价而难以为当事人的举证提供有益指导。域外通行的规范理论因其客观性和科学性可以为矫正我国行政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规则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 标签: 行政诉讼 证明责任 个性化研究 利益衡量
  • 简介:公司是一个经济性组织,应始终将营利放在首位:公司的社会责任理论认识到在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公司也应兼顾对非股东的利益相关者承担的社会责任,但这仅构成公司的道德责任。公司法中有关公司社会责任的规定,为提倡性规范,即使违反,公司也不因此承担法律责任

  • 标签: 承担 公司法 法律责任 道德责任 公司社会责任 违反
  • 简介:<正>一、严格责任的内涵严格责任是英美法系中一种较为完全的无过错责任,意思是只要有法律规定应予防止的损害发生,不论当事人是否给予了注意和预防,责任都会产生的一种加重责任。而产品责任中的严格责任制度最早是以1963年的“格林曼规则”而确

  • 标签: 严格产品责任制度 严格责任制度 无过错责任 消费者 英美法系 表面瑕疵
  • 简介:在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问题上存在着"单一雇主"与"共同雇主"两种模式。《劳动合同法》采取了"单一雇主"的立法模式,规定劳务派遣单位是被派遣劳动者的雇主,体现了抑制劳务派遣业发展的立法意图。而新《侵权责任法》对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共同雇主"身份的立法认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一个劳动者只能形成一种劳动关系"的传统理念,顺应了劳动关系非标准化的发展趋势,也符合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应当借鉴国外经验,对基于"共同雇主"理论下的劳务派遣法律调整模式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劳务派遣的制度建设。

  • 标签: 劳务派遣 侵权责任法 共同雇主
  • 简介:日本从明治时代开始仿效德国,建立起了以大陆法系为特征的严密的法律体系,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受美国的影响,在刑事诉讼等程序法领域也导入了一些英美法系的原则和制度,进入21世纪后英美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但日本法律体系仍基本属于大陆法系。这集中体现在日本当今的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的相互界限上。

  • 标签: 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 行政责任 日本 责任界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简介:近日,印度推出了一部严格的公司责任法案,该法案既适用于国内公司,也适用于外国公司。该法案要求年利润7800万美元及以上公司,应至少将利润2%用于社会发展项目。如果公司不这么做,并没有给出可信的理由,将被罚款,主要责任人还会被判监禁。

  • 标签: 公司责任 主要责任人 国内公司 外国公司 社会发展 法案
  • 简介:本文根据作者在南京大学中德法学研究所所做的报告整理而成。全文共分4个部分,分别介绍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有限责任、透过法人的直索、自有资金的补充责任及危及存在之风险。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资本不足的分析,作者提出了实质上的资本不足应作为危及存在之风险之一种。作者最后指出:与危及存在之干涉一样,如果为实质意义上的资本不足情形下(的当事人)提供一个独立于(公司)法律形式的责任方式,对于欧洲法范围内公司的迁徙自由权而言也是更为合适的。

  • 标签: 有限责任公司 股东责任
  • 简介:举证责任及其分配在医疗侵权诉讼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的《侵权责任法》坚持了过错责任原则在医疗侵权损害赔偿中的主导地位,同时针对医疗侵权行为的特殊性,以附条件的过错推定原则为辅,但在因果关系与过错的认定举证责任分配上,我国现行的医疗损害举证责任分配制度仍存在一定不足,需要进一步制定举证责任缓和等具体规则,以及建立科学的医疗损害责任鉴定制度。

  • 标签: 医疗损害责任 举证责任 举证责任分配
  • 简介:从研究现状看,责任主义在我国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刊载该类论文的被引数反应了这些论文构成了关于责任主义的中国话语知识体系,研究过于侧重其应用,少有基础问题之界说。责任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团体责任到个人责任的转变。责任主义的内容主要包括归责责任和量刑责任,时至今日,在消极的意义上理解归责责任和量刑责任成为人权保障的需求。在风险社会下,传统的以结果为归责的责任主义无法适应刑法应提前规制的要求,责任主义应一定程度上向负责主义的意义上发生转变。

  • 标签: 责任主义 主观责任 归责责任 量刑责任
  • 简介:产品责任作为现代化大规模生产的产物,是现代社会所必然出现的一种法律现象,在许多国家的法律理论和法律实务上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和应用。因此,加强产品责任理论研究并将其应用于法律实践中,自是必要且亟需的任务。

  • 标签: 产品责任 法律实践 法律实务 法律现象 法律理论 国家
  • 简介:当清晨的第一颗露珠悄然滑落,新一天的曙光将喧嚣的城市唤醒,行色匆匆的人群中,有你匆匆的身影。走进熟悉的大门,换上深蓝的制服,当清晨的阳光辉映在胸前国徽的一刹那,熠熠生辉的闪亮提醒着你,我是一名检察官,平凡而光荣。

  • 标签: 《光荣与责任》 散文 文学 刘颖
  • 简介:概念是思维具体之网的纽结,概念的产生标志着人类思维开始从原始状态进入逻辑思维的阶段。法律概念可以被视为用来以一种的方式辨识那些具有相同或共同要素的典型情形的工作性工具。概念乃是解决法律问题所必需的和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限定严格的专门概念,我们便不能清楚地和理性地思考法律问题。

  • 标签: 法律概念 混合责任 法律问题 思维具体 逻辑思维 人类思维
  • 简介:<正>又到了快要交稿的时间了,各位编辑都在为文章作最后的校对。在稿件即将付梓的时候,重新回顾自己负责的论文,每位编辑的心中或许都会有一个声音在叩问自己:我负责的这篇稿件是所有来稿中最优秀的吗?我的学术判断是否真的会对学术思考有所贡献?

  • 标签: 法律评论 学术伦理 责任 编辑部 学术眼光 学术道德
  • 简介:<正>相对责任年龄人,是指仅对一定范围的犯罪负刑事责任的人。它是介于绝对负刑事责任和绝对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人之间的人。至于达到什么年龄才属相对责任年龄人,各国刑法规定不一。在我国,相对责任年龄人,是指已满14岁未满16岁的人。相对责任年龄人的刑事责任范围问题,历来是犯罪主体研究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很少有人作这方面的探讨,为起拾遗补缺之效,本文试就此问题作如下论述。

  • 标签: 相对刑事责任年龄 故意犯罪 责任范围 法定刑 刑事责任能力 行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