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绕开死刑既有学说抽象层面的存废之争,在现有的司法运作体制下,探究如何从实体法层面有效限制死刑适用无疑是务实性的做法。定位于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视角,先把犯罪行为人置于主体性地位审视再作死刑适用与否的判断,不仅与我国刑法对死刑限制性适用的初衷相契合,而且与刑罚思潮的主流价值相一致。人身危险性理论可以对死刑的司法适用进行双重限制,即一方面侵犯生命权为坐标从死刑的外延上限制死刑的罪名种类,另一方面则以司法裁量中的量刑基准作为参照系予以死刑适用的限缩。

  • 标签: 人身危险性 死刑 控制 司法适用
  • 简介:为防范错案而起的“审判为中心”从学理上讲,审判中心主义有两层含义:一是在整个刑事诉讼程序中,审判程序是中心;二是在审判程序中,一审是中心。审判中心主义有调整诉讼构造的内涵。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目的在于‘促使办案人员增强责任意识,通过法庭审判的程序公正实现案件裁判的实体公正,有效防范冤假错案产生”。因为反思以往的冤假错案,

  • 标签: 审判中心主义 证据裁判原则 刑事诉讼程序 诉讼制度改革 冤假错案 审判程序
  • 简介:确立审判为中心的司法理念,首先需要明确其内涵本质,需要对传统的侦查为中心、案卷中心主义加以批判反思,需要与以法院为中心庭审为中心加以区别对待,更需要根据中国的刑事司法实践区别于审判中心主义。唯有此才能构建符合中国实践要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刑事司法体系。

  • 标签: 审判中心主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内涵 界定 刑事司法实践 刑事司法体系
  • 简介:'复制'在数字时代遭遇了法律尴尬。临时复制、私人复制、搜索性数字图书馆复制等三类复制行为对版权法提出了挑战。通过一些特定条款的修改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将来可能出现的新的复制问题。传统的理论多是从合理使用的角度试图为这些复制行为进行辩解,寻求正当性。本文却换一个视角,直接从根本上讨论版权保护基本理念的改革,认为在信息网络时代版权保护的中心应该从复制权转变为传播权,从而构建传播权为中心的版权保护制度。

  • 标签: 数字版权 复制权 传播权 版权保护
  • 简介:<正>引言我国地大物博,出产众多特色产品,其中许多产品产地的地理名称冠名,其品质与该地的自然、人文环境密切相关。大家都能举出一些耳熟能详的例子:杭州西湖龙井、江西景德镇瓷器等,一般说来这类产品的标识蕴含着较大的经济价值。现实中。许多著名的土特产品被假冒仿制,声誉受到极大损害,甚至成为某种商品的通用名称,如原产于云南大理的大理石如今已

  • 标签: 地理标志 原产地名称 通用名称 商标保护 地理名称 集体商标
  • 简介:提到浦东的川沙检察室,来过这里的老百姓没有一个不竖起大拇指的。为啥呢?因为这里有老百姓信任的检察官,帮助他们拨乱反正、讨薪追债,有老百姓佩服的检察官,感化矫正人员用真心回报社会,还有老百姓喜欢的普法课——“老王说法”,擦亮他们的眼睛,捂紧他们的荷包。下面,我就给大家来讲讲这同一个圆的故事。

  • 标签: 检察处 矫正人员 诈骗案 不告不理 立案监督 犯罪预防工作
  • 简介:美国公平就业机会委员会(EEOC)是美国执行反职场歧视法律的联邦机构。EEOC将调解程序融入行政性的就业歧视控诉处理机制。EEOC从调解利用者即当事人选择纠纷解决方式的立场来践行"调解优先",并提供程序化、专业化、规范化的调解服务。借鉴EEOC的经验,我国行政权应该切实履行法律职责,迈向行政程序法治,并附设职权领域的调解机制,提供规范而高效的调解服务。

  • 标签: eeoc 行政程序 调解
  • 简介:2016年10月11日,两高三部发布并实施《关于推进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21项改革意见,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改革任务。本文改革意见为基础,探讨控辩关系的新形势。一、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立了四个地位:(一)确立了审判权的权威地位“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不得确定有罪。”以前的庭审过分依赖侦查证据,如果侦查机关“起点错”、检察机关就会“跟着错”、法院“将错就错”,冤假错案便大量出现。

  • 标签: 控辩关系 审判权 诉讼制度改革 人民法院 改革任务 权威地位
  • 简介:从一个人权为中心的视角探讨宪法修改与宪政发展及其实践方式问题。主要从时事观察:修宪反映了什么;"改革宪法":"修不修与修什么"的前提性命题;历史的对照:百年立宪在人权上的缺失与背反对宪政建设的启示;中国语境下的宪政之路:护宪(政)运动及实践积累四个部分展开论述,阐明"修宪,抑或护宪"这样一个命题的并非选择性的认识。

  • 标签: 修宪 人权 实践积累
  • 简介:善意取得在法律上的逻辑依据在于占有与登记的公信力。分析占有为表征方式的动产物权和登记为表征且登记具有公信力的不动产物权以及证券化的债权皆为善意取得之客体。论述在中国《海商法》下船舶物权登记不具有公信力,不存在船舶物权的善意取得。

  • 标签: 善意取得 船舶物权 公信力
  • 简介:随着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侦查中心主义的思维以及传统的“侦查为中心”的刑事诉讼机制面临着巨大冲击。侦查阶段作为刑事诉讼活动中的重要阶段,必然要围绕“审判为中心”进行思维和工作机制的调整和变革。在调整、变革的过程中,也必然会遇到诸多问题。

  • 标签: 诉讼制度改革 收集策略 审判 刑事诉讼活动 书证 侦查阶段
  • 简介:审判为中心",是我国刑事诉讼改革的必然方向。"审判为中心",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构架,其与审判中心主义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作为追诉方,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的追诉行为要得到审判的确认,就必须审判为标准和方向,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必定会影响到侦诉关系。在"审判为中心"的背景下,检察机关既要与公安机关加强协作,又要强化对侦查行为的约束,构建新型侦诉关系,是应对诉讼制度改革的必然。

  • 标签: 以审判为中心 侦诉关系 协作 监督
  • 简介:庭前会议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时常面临被形式化的困境。在庭前会议中,"法官"或以主动缺席或以被动缺席的方式导致庭前会议失效,证明了没有法官的独立审判权的运行,庭前会议召开等于司法资源的浪费。法官权力运行失效根本在于法官审判权威被行政化的管理模式所剥夺。追求公正审判为目标的"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的改革核心,应是"以法官为中心"即以法官的独立审判权的权威发挥为落脚点。

  • 标签: 庭前会议 审判 法官 以审判为中心
  • 简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要求侦查、起诉和辩护等各个环节都要围绕审判展开,判决结果的形成完全依赖于法庭。这有利于保障被告人的权利,有利于维护司法公正及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的全面发展。但侦查机关具有绝对优势地位和侦控审一体化司法体制的现实语境下,推动“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存在许多困境,有很多未完成的课题需要探讨和解决。

  • 标签: 审判 课题 诉讼制度改革 社会公平正义 侦查机关 判决结果
  • 简介:审判为中心是从诉讼构造的高度来厘清侦诉审的法律地位及相互关系,强调刑事诉讼活动应围绕着审判活动进行,形成审判为中心的诉讼构造。而庭审实质化是审判活动的中心,真正发挥司法公正的职能。审判为中心下的庭审实质化要求:在纵向侦诉审结构下,审前程序服务于审判程序并且接受司法审查;在横向审判阶段中,要贯彻起诉书一本主义、直接言词原则、证据裁判规则、诉权制约原则和法官独立原则。

  • 标签: 审判 中心 庭审实质化 诉讼构造
  • 简介:包含了诸多公案故事的《水浒传》既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可以视为一部"政治"或"犯罪"小说,可以对其进行法律文化意义上的解读。《水浒传》所载梁山人物"替天行道"的政治主张与其"不反皇帝"的政治许诺之间存在着逻辑冲突,其行侠仗义的话语渲染与时常打家劫舍的实际行动之间也存在着实践上的背离。《水浒传》揭示出中国传统的法制和权力生态存在复杂性,是"庙堂之上"、"民间社会""江湖之远"三个场域之间的三边互动关系。这种状况要求传统中国法律史研究在考察宫廷文化的同时也要关注村野文化、市井文化和草莽文化,也要求在对传统中国法律进行社会史研究时不能脱离相关的政治史的研究。

  • 标签: 替天行道 江湖世界 水浒传
  • 简介:审判为中心的制度建设必须符合"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司法规律。同时,需要一套切实可行、高屋建瓴、协调一致的规则,以及全面的动态规制。没有对司法规律的准确认识,制定出的规则与规制行动就难以保证准确的方向;即使认识到了司法规律的本质,也有强大意愿,如果缺乏规制的行动力,再好的规则也会沦为"纸上的法"。"规律·规则·规制"是将以审判为中心的主观意识化为客观行动的递进过程,只有相互结合才能稳健、有效、可行,从而促进公、检、律与法院的联动改革,实现司法正当程序、做到严格司法、公正司法,在此基础上兼顾效率。

  • 标签: 规律 规则 规制 以审判为中心 制度建设
  • 简介:卷宗移送制度构成了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与当事入主义诉讼模式的重区别。在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下,实行卷宗移送制度便于法官在庭前对案件作实体性审查,从而发现事实真相。但是,卷宗移送制度会导致法官在庭前形成预断或偏见,妨碍公平审判原则的实现。推进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需改革卷宗移送制度,淡化书面卷宗对庭审的影响。鉴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实行起诉书一本主义不切实际,双重卷宗制度是较为合理的选择。

  • 标签: 以审判为中心 卷宗移送主义 起诉书一本主义 双重卷宗制度
  • 简介: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实质是要确立庭审为中心。然而我国的案卷移送方式历经二次修改,都未能使法官摆脱卷宗审理的困境。案卷移送制度的设计应当阻断法官预断、实现司法公正为核心目标,在此基础上才能考虑效率问题。中国的刑事案件案卷移送制度改革,应当实现"案卷移送主义+预审法官形式审查"为制度设计导向。在当前司法国情下,我们可以保留全部案卷移送方式,由检察机关向法院的立案庭移送全部案卷材料。立案庭对案件进行程序审查后,向庭审法官移交言辞证据材料以外的案卷材料。未来待时机成熟,可以设置独立的庭前预审机制。此外,案卷移送方式的改革还应辅之审判为中心各项配套制度的贯彻落实。只有这样,法官才可能逐步摆脱卷宗审理,走向庭审实质审理。

  • 标签: 审判中心 卷宗审理 案卷移送制度 实质审理
  • 简介:公司的社会责任的边界是研究公司社会责任问题的基础,含混不清的公司社会责任边界论将有碍于其在实践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基于对公司效率内涵演进的分析,文章指出其边界理应囿于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之内。虽然在这一边界内有着数量众多并且可以准确描述的具体地社会责任需要公司去履行,但不能要求所有的公司都承担同样的社会责任,应针对不同公司的具体情况提出有针对性并且有操作性的社会责任要求。

  • 标签: 公司社会责任 边界 动态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