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首先选择衡量财政收支平衡程度的不同指标,通过对美国、中国、日本和德国这四个世界最大经济体20余年的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分析,对比了测定财政平衡程度各指标间的优点和缺陷,从理论和实证都得出财政平衡度(率)(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是度量财政平衡程度的相对有效指标。文章对比了四国财政平衡度1991年以来的均值和离散程度,其中,德国财政平衡度的均值最高、日本最低,平衡度波动范围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美、日、中、德,同时四国财政平衡度表现出相似的波动趋势和周期性。最后对财政平衡度的应用,即经济安全指标应用、横向比较应用和纵向比较应用等三方面做了探讨。

  • 标签: 财政赤字 财政平衡度(率) 指标分析 经济安全
  • 简介:根据汉斯·摩根索的理论,由人口而形成的国家力量。必须包括人口的数量和质量。

  • 标签: 人口大国 国家力量 摩根索
  • 简介: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一个极其重要而科学的战略判断.这个判断是建立在对我国国内情况的科学分析和把握的基础上,也是基于对国际战略形势的充分估量与清醒认识而作出的.本文主要从大国关系形势方面谈谈为什么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 标签: 中国 2000-2020年 中美关系 国际形势 大国关系 战略机遇期
  • 简介:出于对自身优势的过分自信和未来前景的焦虑,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正在成为一种过度反应,这种过度反应有着夸大中美权力转移所带来危险的倾向。美国不肯承认中国在亚太地区应有的安全需求和影响力,直接或间接地鼓动其亚太盟友挑战中国,试探中国捍卫自身利益的决心。中美要走向新型大国关系的轨道,双方首先需要防止中美关系因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而溢出'非敌非友'的框架。

  • 标签: 亚太“再平衡”战略 中美关系 新型大国关系 防御性现实主义
  • 简介:美国汽车市场三大零部件生产供应商之一的美国舍勒公司没有想到,一家中国乡镇农民办的企业,后来竟然成为自己的东家。回想当年曾向这家中国企业提出独家代理垄断性要求的往事,舍勒公司的老板既觉得不可思议,又感到由衷佩服。

  • 标签: 中国 对外经济战略 思想政治课 中学 教学参考
  • 简介:垦利地处黄河入海口、胜利油田腹地,是东营中心城的'北城区',总面积2331平方公里,黄河穿境118公里注入渤海,拥有海岸线142.78公里,在黄蓝两大经济区规划中,处于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主战场的最前沿和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节点,是典型的两大战略叠加、黄蓝经济交汇,位置重要,责任重大。面对新机遇、新形势、新任

  • 标签:
  • 简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浙江经济的一大亮点。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省委、省政府站在全局的高度,作出“八八战略”决策部署,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并把山海协作工程作为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

  • 标签: 山海协作 国家战略 工程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欠发达地区 构建和谐社会
  • 简介:现代国家治理拥有一套复杂而严密的体系。它要求科学治理,即通过建立一套体现科学理念、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具有科学规划、科学规则、科学运作的治理体系,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治理。它要求民主治理,即在治理过程中,充分体现民主决策、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它要求法治治理,即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它要求善于治理,既要善于向历史学习,汲取中国传统中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智慧,也要向国外经验学习,只有善于治理,才能实现有效治理。

  • 标签: 现代科学技术 国家治理 科学治理 治理体系 法治国家 历史学习
  • 简介:编者按: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分别于3月3日和3月5日在北京开幕。民进会员中现有全国政协委员79人,全国人大代表55人,他们在两会期间继续履行神圣职责。本刊特别策划两会专题,内容包括民进中央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的大会发言,民进代表委员参会情况综述,部分民进中央提案、民进代表委员议案提案等内容,敬请关注。

  • 标签: 农民工 全国政协委员 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技工 全国人大代表 代表委员
  • 简介:东海争端主要是中日两国围绕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土主权归属争议。伴随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推进,美国已成为影响中日东海争端解决的关键因素。美国的介入是加剧东海争端的导火索。应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国需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妥善应对。合理解决东海争端,中国应正确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及时评估美国特朗普政府的亚洲政策对中日东海争端的影响。

  • 标签: 美国 亚太再平衡 中日东海争端
  • 简介:“全国人代会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的目光l”这是多年参与两会报道的记者们的一致感受。从人代会直播内容不断拓展、参与报道的记者人数持续攀升,到新闻发布会、记者会、开放团组等集体采访活动花样不断翻新、内容提量;从创新报道方式,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兴媒体扩大宣传力度,到开启并不断升级“部长通道”“代表通道”,对百姓关注予以积极回应……开放,已然成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鲜明品格。

  • 标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自信 新闻发布会 两会报道 采访活动 报道方式
  • 简介:中美领导人就共同探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达成重要共识,双方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密切沟通。需要注意的是,美、日等国对我国快速发展的焦虑感显著上升,在继续同我国合作的同时,明显加大对我国的防范和牵制力度。——摘自2013年上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 标签: 大国关系 中美 “形势与政策”教育 教学要点 领导人 焦虑感
  • 简介:五百年来,风云激荡。世界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葡、西、荷、英、法、德、日、俄、美这九个国家各领风骚,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同时也给其他国家和民族带来过不同程度的伤痛。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当全球市场把世界紧紧联结在一起,大国之间的互动、合作和依存关系开始增强,具有历史眼光和战略智慧的国家开始做出理性的判断:无论是崛起为大国还是维持大国地位,不可能再走那种依靠战争打破原有国际体系,依靠集团对抗来争夺霸权的老路。沿用传统大国的思维方式来构造今天的世界,将是一种时代的错位。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沿着这条路,我们应当寻求新的答案:当今世界,究竟什么样的国家才称得上是大国?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大国?

  • 标签: 世界舞台 中国责任论 历史眼光 大国崛起 “中国威胁论” 历史时期
  • 简介:“全球性大国”是个极具存在盛的名词,但这种荣耀不是自我加封,而是来源于实力,且只能来源于实力。德国历史学家兰克在1833年发表的《列强论》一文中提出了“大国”的判断标准,即“必须能够与其他所有联合起来的大国相抗衡”的能力。此后的世界历史也反复在证明,全球性大国,不是任何势力或势力集团赏封的称号,

  • 标签: 全球性 兴衰 历史学家 世界历史 实力 兰克
  • 简介:胡思远说:“无陆地不足以立足,无海洋不利于发展。”对于中国这样的濒海国家,辽阔的陆地能为其提供相对充足的资源、人口和生存空间,海洋则便于发展海外贸易、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所以,只有坚持陆海兼顾原则,迈开大步走向海洋,才能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

  • 标签: 海洋资源 大国崛起 经略 海外贸易 开发利用 兼顾原则
  • 简介:高层说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习近平。

  • 标签: 网络 信息化服务 互联网发展 五中全会 应用成本 信息服务
  • 简介:为更好地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本刊约请中纪委驻文化部纪检组组长、部党组成员、部直属机关党委书记,中国政研会副会长李洪峰同志撰写此文,并分3期连载。

  • 标签: 文化准备 大国崛起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体制改革 中共中央 六中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