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公共外交虽然主要针对的是外国民众,但是当外国民众对中国亲切感提高之后,又可以反过来影响中国的普通民众,这种双向互动关系将使普通民众更加深刻理解公共外交的含义,从而积极践行公共外交.公共外交的教育、说服、引导和规范四大功能,将促进成熟国民心态的形成,也有助于增进国内外国民的亲切感.

  • 标签: 公共外交 国民心态 成熟 普通民众 责任 培养
  • 简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新亚洲安全观,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印度等国共同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延续和发展,其内核是中国的“和”文化。在新时代维护安全需要有新观念,新安全观是在与冷战思维斗争中发展的,它应作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之一。亚洲新安全观是对和谐世界理论的发展,也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重大宣示。坚持和丰富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观是亚洲新安全观的基础。和平与发展为主题时代为实现亚洲新安全观提供了现实条件。

  • 标签: 亚洲 新安全观 中国
  • 简介:《贝鲁特75》是叙利亚著名女作家嘉黛·萨曼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品预言了黎巴嫩内战的爆发,是作家长期从事短篇小说创作后的结晶,也是其小说叙事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及对身份认同重新整理和界定的分水岭,是她正视过去、反省自我的开始,也是她逐渐开始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结合、明确主体意识并试图建构身份认同之路的第一步.

  • 标签: 嘉黛·萨曼 女性写作 主体 客体 身份认同
  • 简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胜利召开,这是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主场外交。本文作者在会场聆听了习近平主席在高峰论坛开幕式的主旨演讲、开幕辞以及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辞后,结合其任职的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的特点,与读者分享自己的几点体会。

  • 标签: 一带中国 中国方法论
  • 简介:随着美国在中国周边地区变得更加积极以及中国的利益变得具有全球特征,中国以开放的"经济联盟"策略,通过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实现欧亚大陆与世界大洋的互联互通,具有重大意义。"一带一路"的提出标志着习近平新的外交构想已经初具雏形,预示着中国的地区与全球战略出现新的变革。从地缘政治上看,中国"一带一路"的目标是"稳疆兴疆"、建立"命运共同体"、推动"南南合作"、构筑"新型国际关系"。"一带一路"面临巨大挑战与风险,成败盛衰取决于地缘政治环境与经济现实需要相互作用的结果。既不能"一带一路"建设的风险停滞不前,也不能无限夸大"一带一路"的价值及作用。

  • 标签: “一带一路” 战略内涵 风险 前景 新型国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