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作为一个拥有成熟公民社会的发达国家,日本在海外有着为数众多、分布广泛的非政府组织(NGO)。其中,东南亚是日本NGO进入时间最早、活跃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在东南亚地区的日本NGO与日本政府通过一系列合作机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资金、智力等方面受到日本政府的大力支持。日本NGO在东南亚地区的活动不仅对当地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影响,还在一定程度上对日本的东南亚外交起到了推动作用。日本的这一案例也能从一定程度上为中国的NGO外交提供借鉴。

  • 标签: 非政府组织 日本外交 东南亚 中国
  • 简介: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政府借助大众文化、对外宣传和ODA等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开展了公共外交攻势。除上述日本惯用的公共外交手法之外,近年来,日本公共外交政策出现的调整也值得关注。为充分开展公共外交,日本政府在其内阁官房设立协调政府外宣的"内阁对外宣传室",此外,日本外务省内还设有二级局机构"广报文化交流部",专门负责开展对外宣传和相关公共外交工作。为进一步增强日本

  • 标签: 公共外交 对外宣传 内阁官房 外交攻势 政策调整 文化交流
  • 简介:2012年9月,日本野田佳彦政府将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下同)进行“国有化”以来,中日关系跌至冰点.中日两国都积极通过国际传播等公共外交方式,向国际社会展示各自领土主张的正当性.本文在提及中国相关情况的同时,试图考察日本围绕钓鱼岛展开的国际宣传战略、实践与日本国内舆论的态度.

  • 标签: 日本 舆论 国内 领土 国际传播 外交方式
  • 简介:7月12日,由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所谓'南海仲裁案'对主权属于中国的南海诸岛以及海岸线等问题作出了所谓'最终裁决'。中国政府多次郑重声明,菲律宾单方面提起仲裁违背国际法,仲裁庭对此案没有管辖权。仲裁庭裁决是非法无效的,中国不接受、不承认。日本媒体对'南海仲裁案'予以高度关注。本文尝试通过对《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产经新闻》四家日本媒体的报道内容进行分析评述,解读日本媒体视野下的'南海仲裁案'。

  • 标签: 《朝日新闻》 《每日新闻》 《产经新闻》 仲裁庭 最终裁决 《读卖新闻》
  • 简介:在奥巴马政府时期,公共外交成为维护美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和全球霸权地位的重要手段.为此,奥巴马政府领导人高度重视和亲自实践公共外交;美国务院牵头,制定并实施面向21世纪的美公共外交战略和配套举措;美国务院、白宫国安会和国防部等涉外部门之间加强协作.但是,美国政府骨子里不改变恃强凌弱的本性,不放弃强权外交,其公共外交成效恐怕总是有限度的.

  • 标签: 奥巴马政府 公共外交 政府领导人 国家利益 霸权地位 国家安全
  • 简介:从官方层面和中国驻外外交官的个体角度来看,政府公共外交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娴熟的语言能力、把握国情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现代传播知识和媒体应对能力、项目执行能力以及自信和主动六个方面.应当通过培训、交流与实践,不断提升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努力培养造就一支训练有素、行之有效、谙熟国际惯例、懂得对方习惯、了解中国国情、熟悉本国政策的公共外交人才队伍.

  • 标签: 能力要素 公共外交 政府 跨文化交流能力 中国国情 国际惯例
  • 简介:最近几年,中日关系十分不稳定,但民间交流并未中断.越是官方外交困难的时期,民间交流就显得越重要,更值得重视.小岛康誉原本是日本一名珠宝富商,阴差阳错喜欢上新疆并削发为僧.30多年来,他为新疆发展投入几乎所有的财力和精力,被《人民日报》称为“当代的阿倍仲麻吕”.他积极在日本推介新疆,成为新疆的老朋友,中国的国际友人.他的经历,就是一部精彩的公共外交个人史,对当前的公共外交工作有启发意义.

  • 标签: 日本 中国 情怀 僧侣 《人民日报》 民间交流
  • 简介:随着国际形势发生变化,公共外交在外交全局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已大大提升,已经成为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在日本八年的执教效果明显,有利于传播中国文化和培育新一代年轻人之间的相互友好.期待今后在新形势下能有其他更多的退休外交官走向外国大学讲堂,从事公共外交,大力宣讲中国,并取得更大成果.

  • 标签: 中国形象 中国文化 日本大学 传播 公共外交 国际形势
  • 简介:自2014年下半年至今,日本主流媒体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进行了跟踪报道和分析。相关报道认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上台执政后,中国领导集体将中国打造成超级大国战略意图的具体表现。中国推行这一战略有在亚太地区牵制甚至抗衡美国之意。安倍内阁始终从如何将日本打造成为政治军事大国,由此获得新的身份认同价值这一视角来分析中国对外战略意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相继成立后,日本各界就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领域是否应与中国合作的问题,出现了与安倍政府不同的态度和立场。但社会舆论对日本政府的影响有限,安倍内阁随即操控了局面,推出与"一带一路"倡议针锋相对的政策。

  • 标签: “一带一路”日本主流媒体 安倍内阁
  • 简介:在当今信息时代,政治不再局限于军事与经济层面,也与赢得人心的“故事”有关.在传统的认识中,公共外交被简单地等同为宣传和政策的创可贴,集中化的大众传媒是主要手段.非政府组织及其网络的兴起标志着“新公共外交”的崛起.新公共外交强调双向对话,将公众视为意义的共同创造者与信息的共同传递者,是“巧实力”武库中的重要工具.

  • 标签: 非政府组织 公共外交 网络 信息时代 经济层面 大众传媒
  • 简介:二战后,日本由于其特殊的“战败国”身份,所以在外交上特别注重国家形象的重新建构.在整个冷战时期,日本外务省的公共外交与战后日本的国家复兴战略和经济大国战略相配合.冷战结束后,日本为了保持和提升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特别注重国家“软实力”和“品牌国家”的建设,加大了对公共外交的投入和动员.但是,由于日本经济的停滞不前与政局的动荡不定,日本外务省的公共外交面临巨大的挑战.

  • 标签: 日本外务省 公共外交 二战后 国家形象 日本经济 “软实力”
  • 简介:本文梳理了战后日本学界关于现代中国研究的演变与特点,特别对冷战结束后日本学界对于现代中国研究的机构、议题扣群体进行了深入剖析。本文认为日本学界研究的新特点反映了日本对华认知的改变与重塑,中国的快速崛起给日本学界的研究带来了新的课题与挑战。

  • 标签: 战后 日本学界 现代中国研究
  • 简介: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是世界上重要的铀矿出口国。日本作为核电大国,为了保证铀资源供给,推进能源进口多元化,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对中亚铀资源进行多角度的研究,且成果丰富。更为重要的是,日本搭建的'海外矿物资源确保体制'不仅为中亚的铀资源研究提供了制度性保障,而且保障了日本矿产资源供应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在维护能源安全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中国应该借鉴日本经验,在加强对中亚国家铀矿资源信息搜集研究的同时整合国内各机构功能,推出稳定海外铀矿进口渠道的'顶层设计',从制度上确保对海外铀资源的研究和稳定进口。

  • 标签: 日本 中亚 铀资源研究
  • 简介:大型博物馆作为一类公共文化交流平台,使公共外交主体和客体之间能够进行直接接触.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日本展厅通过长期积累和公关策划,形成了其传统与现代交融、注重在实物展览的同时与公众互动的风格,在展室布置上也有可资借鉴之处.这些细微和具体的公共文化外交工作能够使公众留下深刻印象,对于中国在海外大型博物馆的布展工作也有借鉴意义.

  • 标签: 大都会博物馆 借鉴 展厅 日本 纽约 经验
  • 简介:侨务公共外交自2011年正式提出以来,即备受侨务与外交研究领域的重视,但大多数研究以中央政府为实施主体,部分忽视了地方政府实施侨务公共外交的能动性。本文以厦门市集美区为例,概述地方政府在侨务公共外交领域或许具有更大的自主性与灵活性。展现集美区侨务公共外交工作的实践经验、特色理念及相应所取得的成效,并进一步提供可操作化建议。

  • 标签: 公共外交 集美区 外交实践 侨务工作 百年校庆 集美学校
  • 简介:随着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外交中日益受到重视,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外交中有三种身份:作为工具、对象或主体.三种身份的非政府组织正从外交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央,影响主权国家的外交议程,构建主权国家的国际形象,使主权国家的外交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挑战.

  • 标签: 非政府组织 公共外交 主权国家 国际形象
  • 简介:2010年元月,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代表团访问日本.在有限的时间内,代表团成员访问了日本国会议员、政府官员、大学和企业,就广泛的话题,在轻松的氛围中,实现了深入的交流,真正体现了公共外交的特点和优势,加深了中日之间的了解和互信.

  • 标签: 公共外交 全国政协 代表团 日本 2010年 国会议员
  • 简介:日本和吉尔吉斯斯坦建交后,公共外交成为日本对吉外交的主要方式。日本主要通过大使馆、官方发展援助、日本国际合作署、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等机构协调配合实施对吉公共外交。日本按照公共外交国家品牌模式主要通过出口、文化、人员等三个方面努力提升日本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国家形象,并力求籍此强化自己在政治和经济问题上对吉尔吉斯斯

  • 标签: 吉尔吉斯斯坦关系 外交理论 日本吉尔吉斯斯坦
  • 简介: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成立日本工农学校,教育并转化了数百名日本俘虏.这些人成为抗战时期中共对日军事宣传的重要力量.他们在反战与和平思想的指导下,成立反战同盟等组织,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对日宣传、瓦解日军的工作.这段历史中反战与和平思想对当前的军事公共外交和中日关系依然有现实意义.

  • 标签: 军事宣传 抗战时期 日本人 中共 抗日 日本工农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