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面对困顿生活世界,人类学家近年来更加关注人类社会生活中美好面向。福祉、希望、幸福一系列良善主题成为了研究焦点。在海南美孚黎案例中,作为文化表征,灵魂几乎是所有美好价值抽象集合。由于人人皆有灵魂,灵魂便借此复制了人与人之间血亲关系与姻亲关系。由于血亲关系代际延续意味着人类个体被归属于特定血亲集团,灵魂在血亲关系代际延续中也被归入特定血亲集团,这使得血亲关系成为占有灵魂文化实践形式;由于姻亲关系意味着血亲集团之间妇女交换,灵魂也被纳入到此一交换体系中。从整体上看,由于灵魂是美好价值文化表征,在亲属关系运作过程中,亲属关系成为占有与交换美好价值文化实践方式,亲属关系不仅在此过程中呈现出占有与交换结构,也呈现出自身存在意义:实现美好价值代际传递。

  • 标签: 美孚黎 灵魂信仰 亲属关系 美好生活
  • 简介:《佛地经论》法界说核心是清净法界。《佛地经论》通过"十种清净相"以及自性相、因相、果相、作业相、相应相、差别相之"六相",对清净法界进行了说明,前者意在阐明清净法界本性清净之原因所在,后者强调清净法界之本质体现为"返本还源",并且以"清净法界"和"四智"构造对"清净法界"向"如来三身"之转变进行了详细说明。《佛地经论》法界说具有将如来藏思想与唯识思想相杂糅特征,它处在新旧唯识思想转折点上,被后来中国华严宗思想家所吸收,成为华严宗法界思想重要来源之一。

  • 标签: 《佛地经论》 清净法界 本性清净 十清净相 六相 自性身
  • 简介:元认知是指认知个体对自身认知能力认知。侦查作为刑事司法活动中重要组成部分,其认知效果要求明显高于普通性认知行为。本研究以元认知为理论视角,通过对于侦查行为中元认知界定以及要素分析,力图探索侦查认知活劫过程中对于认知行为进行有效监控与调整元认知结构与运作模型,进而有效改善侦查认知效率与效度。

  • 标签: 元认知 侦查行为 侦查认知
  • 简介: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战略不断推进,越来越多贫困村逐步脱贫出列,村庄发展后发优势也不断显现,从而为从精准扶贫迈向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梳理分析近年来禄劝苗族贫困村在各种扶贫项目中,通过激活和重塑“道法自然”农耕文化、“天人合一”生态文化、守望相助共同体文化,逐步实现脱贫致富和村落可持续发展实践经验。立足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探索以脱贫村文化重塑与共同体重构为载体,促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基本路径。

  • 标签: 脱贫村 文化重塑 乡村振兴
  • 简介: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通过协同社会力量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是社会和谐有序运行基础,更是持续满足公众对公共服务和社会发展需求过程。理论上,学术界对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共治本土理论建构不充分使得社会共治理论有待提升。实践中,民族地区基层政府与社会组织良性互动,形成典型领导型网络治理。从信任、目标和能力三个要素考察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共治实践可见,需要在信任环境建设、网络目标一致性推进和网络参与能力强化等方面提升基层社会共治网络有效性,以推进民族地区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建构。

  • 标签: 民族地区 基层社会 社会共治 领导型网络治理
  • 简介:轻罪界定价值在于既完成了刑法理论对犯罪分层化研究,也实现了司法实践领域中诉讼程序分流。轻罪界定必须以法益界定为基础,符合基本法益要求行为才能被评价为轻罪,但是轻罪完全确立需要进行进一步形式标准与实质标准设置。实现在轻罪在刑事立法中明确与刑事司法中可操作性才应当是所有研究终极目标。

  • 标签: 轻罪 宣告可能刑 法益阶层
  • 简介:激发贫困群体内生脱贫动力一直是全球减贫领域共同面临、必须解决好难题。着力对精神贫困研究、脱贫攻坚内生动力不足主要挑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激发内生动力扶贫论述科学内涵和践行要求,进而通过典型案例总结分析了各地激发内生脱贫动力生动实践,提出了进一步激发内生脱贫动力对策建议。

  • 标签: 精准扶贫 精神贫困 内生脱贫动力
  • 简介:孔子将“孝弟”当作仁本。过去人们过分地重视“孝弟”行为性和规范性,而忽视了“孝弟”情感性,从而使得儒学发展走向教条化,逐渐背离了原始儒学本来面目。实际上,仁作为原始儒学核心,具有强烈情感性,它是一种敢爱敢恨情感。“孝弟”同样具有高度情感性,是人们对于父母兄弟爱敬之情。由于这种情感具有原初性、炽烈性等方面的特质,具有可推扩性,所以,它被看作仁本。由于原始儒学就是仁学,所以,“仁”与“孝弟”情感性,也就决定和反映了原始儒学情感性,历史上有关儒学冷漠无情判断都偏离了原始儒学本来面目。

  • 标签: 孝弟 原始儒学 情感性 《论语》 本体
  • 简介:近年来社会科学领域对日常生活研究议题出现了由"晦暗"到"美好"光明转向。文章通过系统梳理学界关于日常生活中美好现象和美好愿景研究,发现存在以下几种理论视角:第一,在社会道德层次上,重新激活先哲们对美好生活阐释本体论进路;第二,在想象意象层次上,集中转换文学家美好生活愿景先验论进路;第三,在社会意象层次上,中产阶级美好生活追求符号意向,以及增进社会边缘弱势群体基本福利期许意象型进路。美好生活研究实践议题具体体现在技术植入日常生活提升人们美好感知,以及相关政策红利供给对人们美好体验促进等方面。这些研究为中国美好生活建设提供了有益理论指导和实践方向,当然有中国智慧美好生活建设需要对此批判性地借鉴和创造性地吸收。

  • 标签: 美好生活 “晦暗人类学” “美好人类学” 光明转向 中国智慧
  • 简介:长期以来,中国城市发展存在着多元化、复杂化、碎片化现象,深刻地影响着城市公共空间资源有效整合。当今,街区制回归意味着城市空间格局重构,也面临着复杂利益矛盾。当代中国城市公共空间模式,是历史传统与现实因素交织演变结果,具有历史遗留、制度失范、安全需求、产权限定多重利益根源。推行街区制,既有城市公共空间拓展利益动力,也存在着城市空间格局重构中利益障碍,需要从多个层面探寻消解这些利益障碍,实现城市公共空间共享之路。

  • 标签: 街区制 城市公共空间 资源共享 利益困境
  • 简介:适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8年10月通过了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这为整体上从立法角度回顾与展望中国刑事诉讼制度建设提供了良好契机。纵观四十年四部刑事诉讼法,1979年刑诉法开创性意义值得充分肯定,1996年刑诉法鲜明改革性值得重视,2012年刑诉法意味着中国刑诉制度建设进入新平衡时代,2018年刑诉法对"试验性立法"肯定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立法技术某种转型,"技术时代"似乎到来。未来中国刑诉立法可能采取"修正案"模式,逐步实现立法者与理想主义者在价值取向上双向平衡与双向靠拢。

  • 标签: 改革开放四十年 刑事诉讼 立法 中国道路
  • 简介:基层社会自治具有特定法律含义。自然村是基层社会自治自然单元,必须培育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民族思维,创建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推动国家治理重心向农村基层下移。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存在主要问题是:村民委员会承担了过多政府事务,基层政府存在严重利益化趋势,基层社会组织治理作用发挥缺位,基层社会治理法律规范体系不完善。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法治举措是:构建适合农村基层社会实际社区治理体系,完善适合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实际政府治理体系,打造适合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实际社会组织体系,建设适合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实际法律规范体系。

  • 标签: 民族地区 社区治理 基层政府 社会组织 村民自治 法治体系
  • 简介:“飞地经济”是一种较新经济合作模式,也是助推当前脱贫攻坚有效途径之一。针对此模式应用推广,2017年5月国家发改委八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指导意见》。随后,各级政府不同程度地响应,取得一些进展和效果。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实施中普遍存在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到位、合作机制不够健全、扶持政策不完善问题;同时深深感知,“飞地经济”模式对我国深度贫困地区尤其是自然环境恶劣、资源禀赋差、产业发展落后深度贫困地区尤为适用,是解决我国当前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最为有效途径之一。为此,本文从脱贫攻坚角度出发,探析“飞地经济”模式在我国深度贫困地区应用现实意义及其适应性,并提出相应政策性建议。

  • 标签: 飞地经济 脱贫攻坚 深度贫困 十八洞村 对口帮扶
  • 简介:用益物权确权在城市更新土地法制保障中居于基础地位。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确权问题主要表现为届满续期和收回产生问题。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主要存在规划、颁证确权、缺乏管理细则问题。宅基地使用权在实践中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登记规则不够规范、收益权能缺失、取得、转让与收回规定不明。分层建设用地使用权是对空间利用权利,是建设用地使用权新形态,确权问题主要在于分层空间客体确定,以及其与其他权利关系处理。针对城市更新中的确权问题,完善法律制度应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关系;运用体系思维,实现城市更新土地法律制度系统性、整体性,进行土地产权权利化构造,平衡国家、集体、村民、非村民之间利益。

  • 标签: 城市更新 确权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 宅基地使用权
  • 简介:新形势下,博物馆功能日趋多元化,博物馆管理也远远超出文化文物系统传统概念,从重视博物馆收藏和研究功能逐步转向更加突出其文化传播、宣传教育功能。"保护与开放"矛盾、"传统建筑结构与新型运营系统"矛盾、观众数量持续增长因素,给博物馆带来保护、管理和运行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本文从博物馆行业当前风险评估工作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突发灾害类风险"、"渐发病害类风险"、"经营活动类风险"多维度风险分类方法,对风险九度分析模型进行了内涵准确性、覆盖全面型、测算可行性和结果支撑性四个方面的改进,提出了面向风险管控4A策略和优化后风险十一度分析模型,并以三个石窟博物馆为例进行了三种风险类型分析应用,旨在为博物馆管理者、博物馆所属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及博物馆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学术上参考。

  • 标签: 博物馆 风险九度分析模型 风险管控4A策略 管控优先级
  • 简介:本文主要基于文艺复兴时期斐奇诺哲学来还原毕达哥拉斯主义在文艺复兴时期理论复兴和理论遭际。指出其轮回观如何与基督教心向上帝之旅结合起来,灵魂轮回之旅如何成为向着上帝前行过程,以及成为柏拉图主义死后审判和死后生活理论补充,更贴合基督教教义。同时分析了毕达哥拉斯主义复兴时与其他理论关系,以及诸多教义主要内容,比如毕达哥拉斯与上帝唯一智慧关系,神圣数、星座与灵魂关系,毕达哥拉斯主义宇宙论和道德训诫。从而总体上论述了毕达哥拉斯主义在文艺复兴时期复兴原因和主要内容。

  • 标签: 毕达哥拉斯主义 文艺复兴哲学 柏拉图神学 斐奇诺
  • 简介:民族自治地方是我国资源税扩围重点地区。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民族自治地方资源税扩围可采取“法定+授权”立法方式,赋予扩围资源税立法权,完善税收管理权,保障税收收益权,实现资源税有序扩围。从现实路径看,要求正确定位资源税职能,“费改税”不宜一刀切,继续推进水资源税改革,将耕地作为资源税扩围对象。

  • 标签: 税收法定原则 民族自治地方 资源税扩围 费改税 资源税改革
  • 简介:从供给侧视角来说,民族地区依然面临贫困面较广、贫困程度较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约束因素。本文从资本、技术、劳动力、制度、土地、民族特色资源六大经济增长要素和贫困户、农村经济组织、企业、政府四大参与主体出发,分析了构建民族地区产业精准扶贫路径理论,探索了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民族地区产业精准扶贫路径,即贫困户、农村经济组织、企业和政府四位一体有机组合,四个主体承担了六大要素高质量供给。

  • 标签: 供给侧改革 民族地区 产业精准扶贫 脱贫攻坚 产业发展
  • 简介:柄谷行人《哲学起源》以交换样式为视角来理解前近代社会构成体历史,从而认定伊奥尼亚建城原则来自城邦诸个体间契约和同意。在柄氏看来,伊奥尼亚社会之所以如此超前和逾越常规,缘于移民属性使得个体之间关系自由而平等,正是这种无支配Isonomia土壤使得伊奥尼亚哲学得以萌生,哲学开始发端。以伊奥尼亚社会结构和致思取向为原点,柄谷行人认为古希腊哲学内部包含亚里士多德与伊奥尼亚、苏格拉底与柏拉图双重对立,正是借由毕达哥拉斯思想中介,可贵自然哲学探索开始转向唯理论哲学,并在基督教佑助下彻底掩盖伊奥尼亚思想锋芒。柄谷行人作品文笔晓畅,逻辑一贯,深入浅出,然而,就其根底而言,它不过是在尼采柏拉图主义批判和近代美国式自由民主制信仰预设前提下,借助修正后马克思主义框架粗暴解构古希腊哲学尝试,其外在于哲学逻辑社会历史分析方法和缺乏文本依据呓语意淫,与其说是来自灵感爆发,不如说是无原则底线错置想象。

  • 标签: 柄谷行人 古希腊哲学 毕达哥拉斯 柏拉图 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
  • 简介:牟宗三以现代主客二分认知论把朱熹“格物致知”诠释为“泛认知主义”,又认为朱熹以《大学》“格物致知”诠释《孟子》“尽心知性”,因而“尽心”是“认知地尽”,非孟子意。但事实上,朱熹“格物致知”之“知”是主客一体“德性之知”,并非主客二分认知论,而且朱熹把“格物致知”与“尽心知性”联系起来,主要是为了从语言结构次序上说明“格物”对应于“知性”而为先,“致知”对应于“尽心”而在后,并不是要用“格物致知”诠释“尽心知性”。从“格物致知”角度看,朱熹《孟子集注》解“尽心知性”可以被看作是格心之为物,而朱熹《大学章句》解“格物致知”,则是要求以格心之为物为中心,并进一步推展格“天下之物”。这样理解,不仅可以看到《孟子集注》解“尽心知性”对于《大学章句》解“格物致知”密切而互补关系,而且能够揭示出《大学章句》解“格物致知”真正内涵,又能避免把朱熹《孟子集注》解“尽心知性”看作“认知地尽”。

  • 标签: 朱熹 尽心知性 格物致知 牟宗三 主客二分 德性之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