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北宋末成书、南宋初刊行的《佛国禅师文殊指南图》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图像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但通行的《大正藏》本《图》第11、14两参的插图发生了颠倒。参核图像特征和《华严经》可知,《图》的另外11幅插图也发生了错位。以《图》为底本绘制的明初太原崇善寺壁画的作者意识到了插图存在问题,但并未意识到问题不在插图本身,而在插图顺序错位,因而仅做了有限的修订。插图错位是由于编印过程中编辑者对各善知识的形象认识不够深入而造成的。元至明初《图》曾十分流行,但到明末清初时仅有文字部分流传,插图可能于此时在国内失传。

  • 标签: 《佛国禅师文殊指南图赞》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太原崇善寺
  • 简介:法师(1908—1984)著名的爱国高僧、佛学家,也是一位佛教改革家、佛教教育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太虚大师的佛教改革思想,积极倡导“新佛教”,是继太虚大师之后,中国佛教革新运动最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巨法师与杭州佛教关系密切。他在杭州灵隐寺出家,撰写过《灵隐小志》,曾任浙江省佛教会和杭州市佛教会的秘书长。他还是武林佛学院(今杭州佛学院的前身)的创办人之一,并担任第二任院长。本文通过对巨法师与武林佛学院创建过程的考辨,梳理巨法师在主持武林佛学院期间的佛教教育实践,旨在说明巨法师对现代中国佛教教育的重要贡献。

  • 标签: 杭州佛学院 法师 中国佛教 太虚大师 杭州市 改革思想
  • 简介:佛教文物是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巨法师一生对佛教教育、佛教学术研究、佛教改革及佛教文化交流等方面倾注了毕生心血,同时也对佛教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提出了“以保文化而维圣教”的理念和呼吁,并撰文对佛教文物保护现状表达出较多的担忧,同时也有自己的保护研究理念。本文摘举《巨法师文集》(以下简称《文集》)二篇文稿事例,以解读巨法师对我国佛教文物的保护理念。

  • 标签: 佛教文物 法师 护理 解读 文化遗产 佛教文化交流
  • 简介:照明学派的进路以上所陈述的东方学家的观点,即认为阿拉语哲学终结于阿威罗伊,导致阿威罗伊之后的哲学家被忽视。这当然是事实,但这一忽视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原因大多和昂利·科尔班有关,但如我所述,他却是"在阿威罗伊之后伊斯兰哲学依然绵延不绝"这一观点强有力的拥护者。

  • 标签: 阿拉伯语 哲学研究 史学论文 二十世纪 伊斯兰哲学 哲学终结
  • 简介: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对于中国和沿途各国人民而言,是一件大事。新背景下,研究丝绸之路沿线交通变化、地理变迁、风土人情,就显得十分重要。对中国学者而言,丝绸之路是抹不去的古老记忆,国内相关的研究已有很多,但多为帕米尔以东的研究成果,以西的成果并不多。

  • 标签: 历史地理研究 丝绸之路 美索不达米亚 阿拉伯帝国 变迁 帖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