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8 个结果
  • 简介:忆念张春同志高振农张春同志因病逝世已有几年了,作为一名曾与他同在吕门下学习五年的老同学,我无时无刻不在怀念着他。想当年,我俩同在南京佛学研究班,受学于吕先生,五年之间,朝夕相叙,情谊甚笃。张春同志是吉林长春人。早年在家乡参加革命,对我国东北...

  • 标签: 佛学研究 中国哲学史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 中国佛学 一届三中全会 研究生
  • 简介:炎热的夏天,一位旅游者坐在一棵高大的橡树下乘凉,面前是一片瓜田。他忽然若有所思,不禁自言自语地说道:“人们都说天主安排得非常奥妙非常和谐,我看也未必。就拿眼前的现象来说吧,似乎就不大合适;为什么那么细小的瓜蔓,竟结下几十斤重的大西瓜;而这棵又粗又高的橡树,却只结着象弹球那么的橡子呢?……”正当他思考的时候,忽然刮来一阵风,一颗橡子落下来,恰巧打在他的头顶。他受到这个意外的撞击,脑袋并不感到疼痛,他立刻醒悟了,惊叫起来:“啊!天主安排得太好了!如果这个橡子跟西瓜一样大,那我的脑袋可就得搬家!”于是他领会到天

  • 标签: 瓜田
  • 简介:鲍维奥(Bovio)神父曾经讲述过这样一段故事:有一位度着荒淫无耻生活的名叫海伦(Hélène)的妇女一次进入圣堂,凑巧听到一位神父正在讲《玫瑰经》道理。她出堂后,买了一串念珠挂在身上,但她暗暗地掩藏在内衣里。不久,她开始念《玫瑰经》,起初只是有口无心,念得并不热心。可是童贞圣母玛利亚使她渐渐尝到念《玫瑰经》,的安慰和甜蜜,她就这样每天多次的诵念了。圣母玛利亚帮助她发了真诚

  • 标签: 玫瑰经 圣母玛利亚 圣堂 就这样 主耶稣 圣血
  • 简介:和西方“农夫与蛇”之类不同,我国先秦诸子中的寓言并非简单地属一种文学样式,而是藉隐喻作论说的手段,是一种高级的论说技巧。庄周所作后世道教尊为《南华经》的《庄子》一书,用寓言作论说的例子就特别多。他还专门撰有以《寓言》为题的文章,来申说此种手段:“寓言十九,藉外论之。”疏谓:“藉,假也,所以寄之也。人十言九信者,假托外人论说之也。”。既因为非以一己之主观论断,十言九信,说服力强,更因为往往非就某一具体问题展开,特别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兹以《庄子》寓言一则,识于下。

  • 标签: 《寓言》 《庄子》 文学样式 先秦诸子 主观论 说服力
  • 简介:净”。阿拉伯语“”的意译,波斯语叫“”(音译“阿布代斯特”),是伊斯兰教法术语之一,专指穆斯林在礼拜及履行有关功课之前必须清洁某些部位。(《古兰经》云:“信道的人们啊!当你们起身去礼拜的时候,你们当洗脸和手,洗至两肘,当摩头,当洗脚,洗至两踝。”(5:6),这段经文要求穆斯林在做礼拜之前必须做小净,正如穆圣说:“真主不接受你们不洁时的拜功,直到做了净”。

  • 标签: 解读 伊斯兰教法 《古兰经》 阿拉伯语 穆斯林 波斯语
  • 简介:哪吒是我国民众十分熟悉也十分喜爱的一位娃娃神,他脚踏风火轮,手持火尖枪,带着乾坤陶、混天绫、金砖三件法宝,一副雄纠纠气昂昂的英雄模样。哪吒闹海,剔骨还父,莲花化身,大战孙悟空,都是家喻户晓的哪吒故事。近年,随着52集动画片《哪吒传奇》的反复热播,哪吒也成为孩子们喜爱的一个艺术形象。

  • 标签: 莲花 《哪吒传奇》 艺术形象 孙悟空 动画片
  • 简介:常有朋友咨询,修仙学道初开始做什么工夫最宜?在修炼中如何调整自己的呼吸?如何才能达到胎息的境界?等等。对于最开始做什么工夫,我们在《入门静功》一文中略有谈及。然而受“修炼须意守”这种固有习惯的影响,很多人认为静功不依不守,做起来使人觉得无着无落。在这里我们就从呼吸及意

  • 标签: 呼吸方法 道教文化 胎息 修炼方法
  • 简介:1992年,我还是一个高中生时,曾在山西河曲县下乡实习,在河曲境内的黄河边有一座明代驻军箭楼改作的佛堂,当时有一位要去五台山朝圣的老僧借宿在那里。

  • 标签: 佛教 药师经法 《七佛经》 文法
  • 简介:尊俗姓温,河北深县人,一九○二年生。在俗时仅读小学三年,文化很低。一九一九年,因家境困难,到保定府学做皮鞋。因长时患病,学业无成,于一九二○年春末,厌世逃往五台山出家,投玉皇庙瑞普(法名觉祥)师座前落发,法名妙贵,字尊,即在庙随众劳动,早晚学习念诵功课。是年秋,大勇法师、玄义法师等路过本寺,遂请勇师讲开示,勇师即日略讲《八大人觉经》,次又讲《佛遗教经》,遂对听经发生兴趣。一九二一年春节,广济茅蓬打念佛七,

  • 标签: 法尊法师 佛遗教经 佛七 玄义 汉藏教理院 大勇法师
  • 简介:TheDhammapadaisacollectionof423Buddhistaphorismsorteachingsintendedtoprovideethicalguidance.ThepoeticandsometimesprofoundsayingsoftheDhammapada,whichcanbetranslatedas'WayofTruth,'areattributedtoBuddha,whofoundedBuddhisminIndiainthe6thcenturyBC.Thesewritings,partofthesacredSutraPitaka,illustratetheBuddhistdhamma,ormoralsystem.Thefollowingexcerptdealswiththehumanmindandtheconsequencesofimmoralactions.《句经》是由423段格言或者教训组成的集子,其用意在道德教诲。《句经》据说都是佛陀所说。佛陀是公元前6世纪时在印度创立佛教的人。《句经》的语句是诗意的,有时寓意很深刻。作为经藏的一部分,这些文字揭示了佛教的“”或者道德体系。下面的摘选谈的是人心和不善行为的结果。

  • 标签: 《法句经》 英译 佛教 道德体系 心品 恶品
  • 简介:敏为南北朝至唐初的三论宗大师,他上承茅山大明、东安道庄、高丽实公、印公等,下传慧明、融、聪、善伏等,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同时又创立二教说,丰富了判教学说。

  • 标签: 法敏 三论宗 一音寺 二教.
  • 简介:一行三昧是文殊禅,也是佛教的根本禅。它源于《大般若经》和《文殊般若经》。它既是一种顿悟禅。又是一种渐悟禅和念佛禅。至于自由三昧,也是源于这一根本禅。所以,它对后世禅学,特别是中国特色的禅宗产生了巨大影响。

  • 标签: 文殊菩萨 文殊说般若经 一行三昧 慧能
  • 简介: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据《华严经·菩萨住处品》载:东北方有山,名清凉山,佛祖释迦牟尼的左胁侍文殊菩萨及其眷属、诸菩萨众就住在这里,文殊于其中演说佛法。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人认为五台山即是清凉山,所以五台山古称清凉山。由于对文殊菩萨的崇奉,五台山很快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历代前来观睹圣迹、礼谒文殊的人络绎不绝。唐代佛陀利就是其中比较有名的一个,关于他朝圣五台山还有一段极其动人的故事。

  • 标签: 五台山 《宋高僧传》 佛陀 清凉山 陀罗尼经序 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