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蜀汉时代佛教流传的状况,由于文献不足,一向所知不多,也为佛教史著所忽略。可是,蜀地近年出土了各种带佛教元素的文物,显示当地的佛教已发展至一定程度。搜寻相关的文献记载,以及列举这些佛教文物,并对佛教在蜀汉的流传形态以及周边问题做出一些推测,以补空白。

  • 标签: 蜀汉 佛教造像 崖墓 神树
  • 简介: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一派,传说为菩提达摩所创立,以慧能的《六祖坛经》为代表经典。它以禅定概括佛教全部修习,不读经,不礼佛,不立文字,“以无念为宗”,“即心是佛”。

  • 标签: 禅宗 不立文字 菩提达摩 慧能 中国佛教 《六祖坛经》
  • 简介:中国佛教自传入日本之日起,在日本得到了广泛、持久的流行和传播,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极为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首先,中国佛教迅速传入日本,导致日本“大化革新”的发生和完成,并且深刻地影响了世世代代日本国民的精神面貌。其次,中国佛教传入日本以后,又使日本佛教大体经历了初传时期、民族佛教形成时期、佛教世俗化时期。尔后,日本佛教经过江户时期与儒学的结合与分离,又经过明治维新之后与西方哲学及自然科学的某些知识的结合,一直生存、发展到今天。

  • 标签: 日本 中国佛教 天台宗 法相宗 佛教文化 圣德太子
  • 简介:在中国,宗教舞蹈向有传统。宗教舞蹈对舞蹈文化的发展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不仅从各个方面反映了民族、地区社会生活的侧面,其严谨的结构,丰富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更是直接影响了舞蹈艺术,特别是当代舞蹈的发展。宗教祭祀作为一种民间信仰习俗。其对民间舞蹈的作用和刺激,一直历史的存在着正面和负面二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宗教习俗的渗透刺激了舞蹈层面的提升。如民间舞蹈内容面的扩大,表演场所的更为普及,表演技巧的提高,以及内在精神的神化;另一方面,民间习俗的反弹又降落了舞蹈的品位,即娱乐和功能性上的萎缩,观赏和审美性的退化加上历史和地域的种种原因,这种正、负二面的影响,常常是相互迭加、复益和交溶的。这样,只要我们抽掉其中的消极意义,有意识地提升其积极意义,也就能使这部分舞蹈能为今天的社会服务。

  • 标签: 宗教舞蹈 民间舞蹈 舞蹈文化 舞蹈艺术 表演技巧 内在精神
  • 简介:《文殊说般若经》在般若类经典中特色鲜明,它在强调般若的同时,也强调禅定,主张“甚深般若”与“一行三昧”的结合,这与南北朝后期佛教界提倡“定慧双修”的新趋势非常契合,因此,此经译出后,逐渐受到佛教界的重视,与《摩诃般若》一起成为最流行的般若类经典。隋唐时期《金刚经》的流传更为普及,一些重要宗派的创始人都很重视《金刚经》,天台智、嘉祥吉藏、牛头法融都有《金刚经》注疏。特别是禅宗神会以《金刚般若经》取代《文殊说般若经》。神秀门下,也都适应这一趋势,以《金刚经》作为般若经的代表。此后,中国佛教主要笼罩在禅宗之下,《金刚经》便成为最为流行的般若类经典。

  • 标签: 《文殊说般若经》 甚深般若 一行三昧 《金刚般若经》
  • 简介:明清小说家中,明末邓志谟是一位有着特别经历的作家。他是江西安仁(今余江)人,字志南,号百拙生。年轻时家境富裕,读书之余喜游名胜。中年患病,父亲亡故,为谋生,赴福建建阳书林余氏,任塾师和编校,从此留在福建从事创作与编辑工作,是一个江西籍贯的福建作家。数十年耕耘,最终成为我国少有的集小说和戏剧创作、编辑、校对为一生的职业作家。道教小说(铁树记)是他的代表作品。

  • 标签: 邓志谟 《铁树记》 中国 道教 宗教信仰 文学题材
  • 简介:11月16日,英国政府与坎特伯雷大主教在兰柏斯宫举办英国宗教交流周宣誓会,主题为“互助合作造福大众”。坎特伯雷大主教表示,宗教交流周举办的目的就是要让各宗教能在相互交流中更了解,彼此更尊重;并希望各宗教不但彼此相互合作团结,更多协助政府为社会谋福利,为世界和平努力,同时也带动善良的信仰风气。

  • 标签: 英国政府 相互交流 宗教 互助合作 世界和平 主教
  • 简介:6月19日至21日,第三届亚欧会议不同信仰间对话会议在南京举行,来自亚欧两大洲的各国政府、宗教、学术界代表围绕“深化不同信仰对话,实现和平、发展与和谐”的主题,讨论了如何发挥不同信仰对话在应对全球化、维护和平、促进社会融合及发展、推动文化和教育合作等方面作用的议题。中国代表团由不同宗教年轻的代表人士为主体组成,他们与各国代表在讨论中直接对话, 

  • 标签: 对话 和谐 交流 中国代表团 亚欧会议 社会融合
  • 简介:近代高僧弘一大师出家前曾留学日本六年,三十九岁出家至六十三岁示寂,最后十四年基本住锡福建闽南。在闽期间,弘一大师在佛典方面与日本交流之频繁,为近代高僧所罕见。现择其要点评述如下。

  • 标签: 弘一大师 日本 佛典 文化交流
  • 简介:据《仙鉴》卷首各《序》和卷内文字可证赵道一号全阳,宋末元初隆兴府奉新县浮云山万年宫道士。赵道一精勤刻苦,对丹道玄学有深入理解,但不显于世,留存文献几乎未见任何专门记载。《仙鉴》除了常见的《正统道藏》本外还有多个版本,其中国家图书馆藏残3卷本很可能是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所著录的元刻本,但经过明初修版,确切来说应是元刊明修本。国家图书馆藏残7卷本可能与国图藏残3卷本同为元刻明修本。这两个版本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所有《仙鉴》版本分属两个系统,即"前卷后集"本系统和《正统道藏》改编本系统。"前卷后集"本即按照《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前卷》36卷、《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6卷的方式编纂,应是赵道一原刊的早期刊本;《正统道藏》改编本拆分了《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前卷》36卷,且存在不少误、脱、衍、乱的异文,偶有扞格难通的地方。青岛博物馆藏《正统道藏》未经后世修补,其所收《仙鉴》有重要的校勘价值。

  • 标签: 赵道一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仙鉴
  • 简介:今天,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法师、学者齐聚古都西安,以"祖德流芳,共续胜缘"为主题,尊崇祖师精神,弘扬祖庭文化,借鉴历史经验,推动交流合作。这是一件佛门盛事,意义深远。这次研讨会的承办地陕西省,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古代佛教文化中心。汉传佛教八大宗派,其中六大宗派的祖庭都在这里,并由此向东亚国家乃至世界其他国家传播。研讨会在这里举办,可谓千载一时,因缘殊胜。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后,在与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

  • 标签: 中华文化 交流合作 汉传佛教 东亚国家 历史经验 文化中心
  • 简介:一日,荷兰驻华大使杨乐兰访赵朴初赠《中荷交往史》、《文化战略》二书,并请赵朴初赐字。赵读此二书后,深有所感,用一百一十个字,阐述了东西文化交流的意义。用的是不歌而诵的赋体,而其内容则是用简练的文字精确的佛法,说明了东西文化各自不同的因缘,而唯有互相交流才能发扬光大。

  • 标签: 东西文化交流 《文化战略》 驻华大使 赵朴初 交往史
  • 简介:11月8日至14日,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张乐斌副会长率团赴台参加世界宗教博物馆十周年馆庆活动,并拜访了台湾佛道教团体和场所,与台湾佛道教代表人士及民间信仰活动场所负责人进行了友好交流

  • 标签: 文化交流 世界宗教 协会 中华 活动场所 馆庆活动
  • 简介:“中印友好,利在双方,惠及亚洲和世界。中印关系已经远远超出双边范畴,具有全球性意义。”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文化渊源,是在轩辕黄帝的上古道统思想文化基础上,形成了姜太公的道学理论、孔子的儒家思想,吸收了印度佛教文化为一体的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同时,法显、唐玄奘和义净等大德高僧到印度求法,将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文化传播到印度,奠定了中印两国思想文化交流的基础。

  • 标签: 传统思想文化 中印关系 文化交流 思想文化渊源 思想文化基础 轩辕黄帝
  • 简介:6月10日晚,西安南堂在圣堂内举办了圣乐分享交流会,特邀北京cathojoy圣音合唱团主演,西安圣爱合唱团、青年合唱团、英文合唱团及南京教区无锡堂区鲍思高青年团体一同参与了演出。

  • 标签: 交流会 圣乐 安南 合唱团 青年团
  • 简介:丝绸之路见证了世界诸多宗教的传播与交往,承载了不同宗教的思想创新与历史进程。今日丝绸之路在传播华夏文明过程中将焕发生机。彭树智教授在《文明交往论》中写道:"丝绸之路的开拓和后来的地理大发现即新航路的开拓一样,都是世界性的两大文明交往之路,都是人类文明史发展的阶段性的标志。"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尽管开始于政治军事,繁荣于商旅交通,但是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往。或者可以说,丝绸之路的核心作用之一,就在于人文交流,"民心相通"。

  • 标签: 文化交流 新航路 彭树智 华夏文明 历史进程 地理大发现
  • 简介:为加强福建与台湾的道教文化交流,共同探求两岸道教界在新时期继续开展友好交往的途径与方法,6月14日,福建省道教协会与台湾中华道教总会共同在厦门举办“闽台道教文化交流座谈会”。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张金涛,福建省道教协会副会长谢荣增,台湾中华道教总会理事长张柽以及两岸道教界人士与道教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近60人参加了座谈会。

  • 标签: 中国道教协会 文化交流 座谈会 厦门 闽台 道教文化研究
  • 简介:本刊讯9月26日至10月5日.中国佛教协会组团前往日本参加第八回中日禅僧交流修行体验活动,代表团由福建佛学院教务长振宇法师担任团长.闽南佛学院院长助理兼教务长传明法师担任副团长,成员包括闽南佛学院副教务长中观法师、福建佛学院办公室主任传峻法师、南京毗卢寺监院持德法师。9月27日至10月1日。代表团分成二组.

  • 标签: 交流活动 日本 修行 禅僧 闽南佛学院 中国佛教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