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现代新墨家是新近出现的一个学术派别.他们以复兴墨学为职志,以对墨家文本的现代解释为途径,寻求回应现代问题的文化资源.该文从知识社会学角度,对现代新墨家的产生、学术活动、工作思路、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给予简要的评析.

  • 标签: 现代新墨家 现代新墨学
  • 简介:本文之所以要讲解释学分类,因为研究、实施解释学的人往往有三个忽略:(一)不注意海德格尔为什么要中断解释学循环;(二)不反省“现代人比古代人更好的理解古代人”的启蒙教条;(三)还原解释经验比作为知识学的解释学更能面向事物(文本)本身。

  • 标签: 解释经验 解释学 解释学分类
  • 简介:针对本质的模态主义解释,范恩发展了一个著名论证来反驳它。范恩试图证明,成为必然属性是成为本质属性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通过对范恩的论证给出新的分析,文章将表明,范恩的反例都建立在"对象反身性"属性的构造上,其论证贯穿着"同一性本质"和"识别性本质"的混淆,从而其针对模态主义解释的挑战是不成立的。

  • 标签: 范恩 本质 模态主义 对象反身性
  • 简介:<正>在近代哲学史上,休谟看到了人类理性的消极一面和局限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辩护归纳法或一般扩展性推理的疑难。他认为,在人的经验里,没有发现任何东西足以辨明必然联系或因果概念是正当合理的。因而,人们不能由原因必然地推知结果,不能为因果关系辩护。扩展性推理或称扩大知识的推理是以其结论的内容大于诸前提合取的内容为特征的,

  • 标签: 中介逻辑 归纳问题 归纳推理 逻辑系统 推理规则 合取
  • 简介:十九世纪初,施莱尔马赫的柏拉图研究开启了西方柏拉图研究的一代新风,影响备及二十世纪;一个半世纪以后,施特劳斯的柏拉图研究也开启了西方柏拉图研究的一代新风,其影响之深远,现在还难以估量。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是:施特劳斯如何看待施莱尔马赫的柏拉图研究。通过析读施特劳斯的一篇早年未刊文章《显白的教诲》中论及施莱尔马赫的小节,本文力图把握施特劳斯对学人道德的看法。

  • 标签: 施莱尔马赫 施特劳斯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伦理学
  • 简介:浪漫主义者施莱格尔关于“浪漫诗”的理论旨在强调精神自身的发展、变化,反对当时站在强势地位的理性主义哲学关于把历史纳入逻辑的形式框架中的诠释,突出了历史的偶然性、多样性和变动性等特质,把历史视为变化着的生命体的运动。其理论基础是费希特的“行动”哲学,目的在于使传统哲学在其自身内所不可克服的主客关系矛盾在有限和无限的永恒“生成”中达到统一,其方式是采用“断片”的形式以对抗理性主义的“体系”,他的主张和理论诉求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德国历史哲学所继承。

  • 标签: 浪漫诗 历史 生成 断片
  • 简介:本文针对当今"复归"、"走近"马克思的观点,运用当代解释学进行了新破解.本文依据马克思哲学的根本原则,运用当代解释学的积极合理成果,立足于现代思维范式的新视域,对建国以来理解马克思哲学的三个不同阶段、不同结果进行了新破解,肯定了三个不同阶段及结果的合理性及存在的价值,明确指出破解对马克思哲学理解的理解,必须摒弃形而上学的"非此即彼"、以及追求那种所谓"马克思哲学本真精神"的绝对思维方式.运用独特的新视角,指出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是一个开放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及结果,只要实现了实践、理解主体、理解对象三者的具体、历史统一,就都具有真理性,就都是马克思哲学本真精神的显现;与此同时,还通过这一问题的探索揭示出了该过程的内在逻辑.

  • 标签: 复归 马克思 解释学
  • 简介:<正>读了宗桂同志所撰书稿《中国文化概论》,欣喜之余,禁不住要写几句话,既祝贺它出而问世,也谈谈当前“文化研究热”的一些问题,由于没有深入研究,谈的恐怕只能是即兴式的借题发挥。中断了近40年之后,文化学老专家或早已改行,或已谢世,可说凋零殆尽。可喜的是,有志于文化学研究的中、青年学者们,正以充沛的理论勇气,冲破了以为历史唯物主义包揽

  • 标签: 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概论 文化研究 文化学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 封建社会
  • 简介:方东美指出:具有道家精神的中国文化讲究“和”,道家的和谐精神通过“有”“无”双回运行体现,并对儒家和佛教的和谐文化思想产生积极影响;西方文化重视“分”,这种价值观源于柏拉图的“理念”说,形成于中世纪的神人“恶性二分法”,发展于近代的知、情分离价值观实践。

  • 标签: 方东美 道家精神
  • 简介:<正>文化哲学是当代研究文化问题的重要课题之一。文化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化的本质、文化与历史、社会的关系,各种文化的冲突、交流、比较,文化与宗教、道德、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以及文化与哲学本身的关系等。第十七届世界哲学大会已经由科学哲学转向文化哲学,此届大会“具有一个极为广泛和普遍的议题——哲学和文化。科学技术问题已

  • 标签: 价值观念 马克思恩格斯 文化哲学研究 传统文化 东西文化 主体
  • 简介:宋代道学家于儒家的精神和价值传承有着较为明确的道统观。杨时自29岁问道程颢就确立了一以贯之的道统观,认定儒家有着"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曾子→子思→孟子→程颢(程颐)"的道统体系。即三代有圣王授受,《六经》为这一授受的记载;三代以降至秦,有孔孟宗传,与之相应有"四书"的传承接续;孟子而后,程颢(程颐)接续孔孟得儒家圣人之道而传,二程的同道张载和邵雍也在一定程度上得道、传道。杨时的道统观是人物谱系、经典体系、学说的统一。其承程颐、启朱子,既推动了道学的广泛传播,又因学术与政治的纠缠,有排斥异己的流弊。

  • 标签: 杨时 道学 道统
  • 简介: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锦全先生是我国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中的知名学者。为庆贺其十八寿辰,去年本刊第4期曾刊发《思想史的“两重性”探求及意义衍生——李锦全先生对中国思想史本质的诠释》。今年6月中山大学哲学系主办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承传和创新暨庆贺李锦全教授从事教学科研五十五周年”学术研讨会。本刊现特发李锦全先生此文,以飨读者。

  • 标签: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矛盾 融合 承传 创新
  • 简介:本文针对西方“毛泽东学”的一些学者夸大传统文化对毛泽东的影响,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说成是“儒学化”的观点,着重通过对毛泽东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具体分析,揭示了毛泽东哲学的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指出:夸大传统文化对毛泽东的影响,夸大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独创性及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相异性,实际上是割裂马克思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发展,也就看不到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开放的体系,从而也就降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义,不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毛泽东哲学的文化特征。

  • 标签: 毛泽东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文化特征
  • 简介:"文化自由主义"与"文化激进主义"在内涵外延上有诸多交叉重叠,因此可以合并为一个概念.中国近现代语境中的"文化激进主义"主要指"西化主义"和"反传统主义",但由于西化和反传统的程度不同,又可以区分为"萌芽的文化激进主义"、"温和的文化激进主义"和"典型的文化激进主义",本文尝试对这些不同层面或类型的文化激进主义进行爬梳和厘析.

  • 标签: 文化激进主义 萌芽的文化激进主义 温和的文化激进主义 典型的文化激进主义
  • 简介:一百多年来中国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可以归纳为四种:一是“以西律中”,主张中国走西方的路;二是“以中释中”,主张中国走传统的老路;三是姓社姓资、两军对垒,主张走完全排斥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道路;四是走综合创新的路。前三种路径都是形而上学的,尽管在某一阶段可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始终没有能够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主流选择路径,只有综合创新才是符合中国文化发展方向的路径选择。对综合创新路径的研究,是当。前文化哲学研究的重要工作,“马魂、中体、西用”论对于进一步阐述综合创新理论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 标签: 综合创新 路径选择 “马魂、 中体、西用”
  • 简介:现有的书院研究注重于其教学、藏书功能方面,而对于祭祀活动及其社会意义,缺乏必要的关照。书院并非单纯的教学组织,应该是具有多重功能的社会组织。书院祭祀仪式中的符号崇拜和符号消费,展现了书院在传播社会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书院祭祀所体现的文化载体功能,表明了它作为社会组织在文化传播活动中的独特地位。

  • 标签: 书院祭祀 仪式 文化 传播
  • 简介:<正>认识和掌握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思想文化观念的转变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提出要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并不是今天的事,这一思想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就已经明确地提出来了。可是至今总体效果并不明显。这是为什么呢?这里有复杂的、多方面的原因,主要

  • 标签: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思想文化观念 观念的转变 社会主义现代化 集约型 粗放型
  • 简介:存在主义作家伽缪在其《西西弗的神话》中通过“背谬”概念表达了对于人的存在意义的反思。这一意义体现于人的有限性和其完美与大全的理念(超越性)之间无法消解的张力。该文在确定这一点的同时,指出了这种背谬意识是西方文化隐密的本质,也是其异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根据。

  • 标签: 伽缪 背谬 超越性 西方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