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8 个结果
  • 简介:意识形态批判面临着这样一个困境,一方面,当今社会存在某些状况与社会支配形式依然需要意识形态批判;另一方面,现有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呈现出一些悖论性特征,它不再能满足批判社会现实的需要。要恢复意识形态批判需要对意识形态批判本身进行理论上的重构。基于这样一种理论与实践上的需要,作者在对意识形态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从意识形态的两个悖论性特征入手,从内在批判的视角对意识形态批判进行了理论上的重构,尝试着为意识形态批判打开一个领域,为意识形态批判的复兴提出充分理由。

  • 标签: 意识形态批判 外部批判 内部批判 内在批判
  • 简介:实践美学的元范畴是"实践"。"实践"是与人的"劳动"紧密相关、甚至二位一体的概念,而"劳动"曾被界说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实践"是在"社会关系"中进行、并反映"社会关系"的,所以,人的特性、本质又被界定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两种观点是万无一失的吗?如何准确理解二者的关系?本文就此展开重新检讨,希望对实践美学反思赖以立足的元范畴是否逻辑自洽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 标签: 劳动 社会性 意识性 根本特性 亚特性
  • 简介: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马尔库塞的代表性著作逐渐被译为中文,他的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经历了由冷到热、由浅及深的过程。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1980年代,中国学者围绕马尔库塞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性质等问题,从批判马尔库塞思想的阶级立场逐渐转向对马尔库塞重要著作和代表性观点的研究,这一时期的文化氛围推动了普通读者特别是青年大学生阅读马尔库塞著作的热潮;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学者成为阅读、研究马尔库塞著作的主要群体,国内马尔库塞研究经历了研究立场和研究主题的转型,逐渐突破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视域,拓展了研究领域,并且开始关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更新了研究视角。今后推动国内马尔库塞研究,有必要重视马尔库塞新近发现的文本,凸显马尔库塞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提升马尔库塞研究的中国问题意识。

  • 标签: 马尔库塞 中国 回顾 反思
  • 简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改革方针,以此作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工作内容,以便处理好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互融合的关系,创新基本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围绕“混合所有制”命题,理论上还存在一定的认识差异.“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与坚持公有制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实践中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以一种什么样的图像展开?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的改革效应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创造条件,进一步推进改革深4157对这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可以为稳健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贡献思想的力量。

  • 标签: 混合所有制经济 公有制 资源配置方式 所有制实现形式
  • 简介:刘召峰在《当代经济研究》2016年第3期撰文认为,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思想的新贡献在于:在深刻领悟马克思关于商品生产、价值规律的历史性质的论述的基础上,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存在补充了“生产力条件”;提出了区分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新标准;突破了斯大林关于商品的活动范围“只限于个人消费品”的限定,

  • 标签: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 《当代经济研究》 毛泽东 反思 个人消费品 价值规律
  • 简介:<正>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上,是一部划时代的经典著作,它的发表既标志着毛泽东文艺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又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全面继承、丰富和发展。《讲话》发表60年来,以其不灭的真理光芒,照耀着中国革命文艺前进的航程,成为广大追求进步的作家、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探求真理,鞭挞邪恶,繁荣文艺,服务人民,创造辉煌的指路明灯。

  • 标签: 毛泽东文艺思想 《讲话》 文艺创作 文艺工作者 革命文艺 社会主义文艺
  • 简介:张明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年第1期撰文认为,海外毛泽东研究作为一项学术研究领域的正式确立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它在60余年的发展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一系列曲折变化,而方法论资源上的特殊性是催生海外毛泽东研究不断凸显鲜明“异域特色”的重要原因。以海外毛泽东研究中所惯用基本方法论为切入点,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流行的方法论进行分析与解读,可以大致勾勒出海外毛泽东研究的基本面貌与“三个二十年”的基本断代,

  • 标签: 毛泽东研究 批判性反思 海外 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 方法论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30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使得国外奢侈品逐渐走进中国消费者的视野,成为大众消费者梦寐以求的消费目标。消费视阈下的奢侈品消费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消费活动,不仅表明消费者个人对商品物的使用权,同时也表明消费者对他人劳动的支配权,同时更重要的是表明社会对消费取向的诱导,促使奢侈品消费陷入集体无意识状态,使得奢侈品消费的权利诉求走向自身的反面,具有辩证的性质,最终确立资本逻辑对所有消费者的总体操控权。

  • 标签: 奢侈品消费 资本逻辑 总体操控权
  • 简介:本文梳理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法国哲学中诞生、发展与衰落的过程。以对“我思”的批判与超越为主线,着重阐发了萨特的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前提以及海德格尔对其思想的批判;并以后者的批判为转折点讨论了以列维-斯特劳斯以及阿尔都塞为主线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对“我思”问题的否弃及其暗中的回归。由此凸显了主体性原则在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无法逃避的理论命运。

  • 标签: 我思 人本主义 主体 事件
  • 简介:男女平等与两性发展是人类社会追求的崇高理想,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要想填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关于性别平等的缺失,可以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入手,从理论层面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关于女性解放与性别平等的理论宝藏,从实践层面积极将这些理论资源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不仅有助于促进女性的全面发展,更有利于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

  • 标签: 性别平等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女性解放
  • 简介:本文就以往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所存在的直观论、纯认识论和教条主义倾向作了简略的评论,并认为造成这些倾向的思想根源从哲学上来看,是由于一方面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混同于"精神与物质的关系",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仅仅是在总结现实主义文学经验基础上形成的"认识论文艺观"而未能深入发掘它的"人学"內涵。另一方面,由于不理解"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在实践基础上所形成的动态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因而也不理解任何理论的真理性都是相对的,它只有借助一定的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才能转化为其体的真理。

  • 标签: 直观论 纯认识论 教条主义
  • 简介:全球化以前历史时期的人类社会处于比较封闭的状态或者说闭关自守的状态。因为,在全球化以前的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的生产只能在狭隘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进行,各民族、国家的社会分工和内部交往也都没有充分发展起来,这种状况使得各民族、国家之间只能处于彼此隔绝的状态中。

  • 标签: 对外开放政策 中国 全球化 经济政策 先进生产力
  • 简介:没有独立的理论建构就没有话语权,而没有理论自主就不可能有独创性的理论建构。理论自主性是党的独立自主性的重要前提和内在组成部分,毛泽东对党的理论自主性做出了重大贡献,科学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理论自主性的科学内涵,清理了党内理论依附性的思想根源,反对和批判了各种错误思想对党的理论自主性的影响,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自主性理论建构,并把这种理论自主性用于实践探索,在道路、制度、政策等方面实现了自主性的创新。毛泽东的理论自主性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发展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 标签: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 理论自主
  • 简介: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和正确处理文化整合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文化整合的意识和发展程度制约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水平,牢固树立文化整合的自觉意识,大力开展文化整合的社会实践是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在中国.树立文化整合的自觉意识和开展文化整合的社会实践必须以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

  • 标签: 文化 整合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 简介:人本之"人"和人本之"本"究竟是什么?政治学和哲学从其各自学科出发,对此作出了不同的解答。分析二者的联系和区别,特别是通过这种比较阐明哲学如何在政策学、政治学的基础上,对人本问题所作的寻根究底的终极性追问,对于我们从理论和实践、抽象和具体的结合上,从多学科的视角更深入地全面地把握矛盾的、复杂的和多维的人,从而找到解开"人本之谜"的钥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 标签: 人本 物本 现实的人 自由
  • 简介: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国际话语是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际话语权和软实力的关键要素。而现有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国际话语并不能客观完整地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内涵,这成为制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软实力的重要因素。坚定制度自信,积极回应国际社会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同观点,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际话语的基本要求。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国际话语 制度自信 中国故事
  • 简介:<正>20世纪文论史上,文学的政治性一直是聚讼纷纭的问题,而这个话题的焦点之一,就是文学形式有否政治性。在形式一结构主义将文学形式当成文学的本体所在的观点具有极大权威性和影响的时代,要证明文学的政治性,最重要的问题是要证明文学形式具有政治性,克服了它,其他的方面就比较容易解决。正因为这个问题的难度和重要性,所以,它也成为文学非政治论者抵制政治论诗学的最有力武器和最重要的堡垒。如果弗·杰姆逊关于一切历史的、社会的"归根到底都是政治的"判断是合适的,那么,从根本上讲,从人类社会历史视角切入对文学问题阐释的马克思主义文

  • 标签: 政治论 文学批评理论 文论史 历史视角 俄国形式主义 杰姆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