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马克思创立共产主义学说的哲学基础是唯物辩证法,其中包含着马克思的辩证矛盾概念,即认为辩证矛盾是一种能动的内在的关系。内在关系如何外在化,涉及唯物辩证法如何可能的问题,却鲜有人问及。作为内在关系的辩证矛盾只有通过主客体关系才能正确地客观化和外在化;唯物辩证法所讲的客观的现实的矛盾,只能是主客体的对立同一关系,不可能是不同的客体对象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认为万物都是主客同一体,由此保证了辩证矛盾的客观普遍性。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不只是"对立"和"同一"两重性,而是与历史过程相一致的"同一"、"对立"、"对立同一"三重性。

  • 标签: 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 内在关系的外在化 辩证矛盾的客观化 主客体的对立同一
  • 简介: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的思想是在批判继承费尔巴哈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如果说费尔巴哈从所谓“抽象的人”的本质出发揭穿了宗教神圣形象的非神圣基础的话,那么马克思则从“现实的人”出发进一步阐明了非神圣世界自我分裂和异化的本质根源。马克思“类本质”规定具有鲜明的二重性特征,其中具有终极意义的人本学理论存在于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共产主义思想之中。在现代条件下,弘扬其现实批判精神,同时对其所蕴含的一般人本学理论进行具体辨析和重新诠释,这对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扬弃自我物化,提升精神境界,实现自我超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费尔巴哈 类本质 人本学
  • 简介:哲学消亡是目前哲学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它的触角几乎延伸到当代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现代性问题紧密相关。实际上马克思早就谈论了这一问题,而且重要的是,今天关于哲学消亡的讨论的许多问题,马克思已多有共识:譬如科学技术与哲学消亡、意识形态与哲学消亡诸问题等,但是也有一些重大的原则区别,那就是,马克思对哲学消亡是从进步的、积极的意义上理解的,而且,他关于哲学的消亡就是哲学的实现的思想与时下相关的主流观点相比,无疑是真正革命性的。

  • 标签: 马克思 哲学丧失 否定哲学 消灭哲学
  • 简介:奥·维吉教授与海克·费德纳教授是齐泽克研究与批判理论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已出版相当数量有影响的论著。目前两人共同担任英国卡迪夫大学齐泽克意识形态批判研究中心主任。2016年9月下旬第五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召开期间,笔者在杭州约两位学者进行了访谈。话题由齐泽克理论出发,延伸至资本主义批判、拉康理论和马克思学说,两人与我们分享了他们的最新理论思考和重要学术成果。

  • 标签: 齐泽克 资本主义危机 拉康 马克思 批判理论
  • 简介:<正>整个20世纪,在具有激进思想传统的法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一直没有中断过。而自"二战"之后,法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更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50年代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引领一代潮流,60年代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盛极一时,七、八十年代法国后结构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解构策略也是大展风采,而八、九十年代以来,法国"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学派又以其独特的思想面目和理论创造力彪炳于世。在苏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研究 现代性问题 元结构 资本主义 资本论 理论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