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5 个结果
  • 简介:共享发展理念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包含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四个层面的内涵,其提出是我们党把握共享发展规律、聚焦共享发展难题、深化国家治理认识的伟大创举。共享发展理念有深厚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其理论依据在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关于对共同富裕价值的追求和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其现实依据则在于人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需要、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根本要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增强人民的福祉与增加各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

  • 标签: 习近平 共享发展理念 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
  • 简介:克罗齐在精神哲学的理论坐标中对美学独立性的论证,破解"实践美学派"与"后实践美学派"之间的争论提供了可能的借鉴。应首先区分作为整体的"实践活动"与对"实践活动"的掌握方式,然后厘定审美活动、科学活动、经济活动与伦理活动之间的边界,进而才可能将实践的观点真正贯彻到美学研究中去。

  • 标签: 实践 美学 克罗齐
  • 简介: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当今中国正面临的重大课题。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比较早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可持续发展这一重大社会现实问题上,比较完整地提出了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想。概括起来,邓小平可持续发展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经济可持续推进:加快改革发展,保持社会稳定。为了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协调而持续地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二是人口可持续控制: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坚定不移地实行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三是资源可持续利用: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环境保护。要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节约资源;开发利用资源必须加快开放,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发新资源;把发展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作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染。四是生活可持续提高:逐步消灭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五是社会可持续进步:坚持全面发展,推进两个文明。社会主义必须是富强、民主、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邓小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奠定了坚定的思想理论基础。

  • 标签: 邓小平理论 可持续发展思想 马克思主义 社会形态 经济体制
  • 简介:从自律/他律的美学指向重新探析布莱希特美学,更能凸显其理论张力。在与俄国形式主义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布莱希特的"陌生化"在形式本体基础上的政治意味和批判色彩。布莱希特关于艺术的娱乐与教育功用的统一、艺术与现实等方面的理论阐述体现其"自律与他律"问题上的复杂和辩证。对艺术自律与他律问题的探析触及到许多现代性的艺术命题,足见其对于20世纪美学(甚至整个美学史)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布莱希特 自律/他律 陌生化
  • 简介:基于明确界定的“城市可持续性”概念,本文在对英国部分城市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其做了三种具体类型的分类:可持续性城市、传统工商业城市和向可持续性转型城市,并进一步阐述了欧洲国家城市的这种可持续性与未来生态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它的基本观点是,欧洲城市整体形象中“灰色的建筑”、“懒散的工作心态”、“接近零增长的经济”、“静滞的社会”和“稳态的政治”等侧面,的确包含着某些绿色文明的元素,尽管这并不意味着欧洲国家已经是或必定会走向激进生态主义者所设想或认可意义上的“生态文明”。

  • 标签: 城市可持续性 生态文明 英国 欧洲
  • 简介:在阿尔都塞哲学的启发下,立足于当前'消费'为主导的社会现状,本文对'自由'和'询唤'提出了新的解读:自由,与传统定义不同,是决定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形态交互作用的社会媒介;询唤,与阿尔都塞哲学对其的解读不同,被用以解释各种社会建设为核心的世界观的思想体系.在当前社会,消费已渗入生活的每个部分,意识形态领域也不能幸免,所以自由和询唤会新的形式呈现.

  • 标签: 自由 询唤 意识形态 媒介 消费
  • 简介:无论是纵观近20年来客观的历史现实还是考察福山在这期间所做出的对美国的批评和对中国的赞扬,考察福山如何从高调鼓吹'终结论'到被迫唱起'衰败论'(即承认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衰落),都说明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已终结了。对于正行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上的中国人民来说,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从轰动走向衰落是个难得的'历史事件',因为研究这一'历史事件',即研究福山的这一理论是如何走向衰落的以及为什么会走向衰落,可以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把握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更能认清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规律,增强对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 标签: 福山 《历史的终结》 黑格尔的历史观 金融危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简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并对这个体系的基本内容作了科学界定,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科学论断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现实依据

  • 标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现实依据 价值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荣辱观 马克思主义
  • 简介:康有为是戊戌维新时期中国先进分子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大同》是康有为一生诸多著作中,最为完整地抒发其政治见解、描述其欲达到的理想社会境界的著作。该书的核心内容在于揭示中国社会存在的各种弊端及其危害,并向世人描绘了一个'人人极乐''愿求皆获'的'太平之世',认为这将是'天下为公,无有阶级,一切平等'的'极乐世界'。然而《大同》未能提出实现其大同理想的具体方法、步骤,当然找不到通往大同的道路。

  • 标签: 康有为 大同书 人类大同
  • 简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等五个文本基础,根据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双重逻辑,即生产逻辑与资本逻辑的联系与区分,对马克思分工理论的哲学意义进行新的探讨。在生产逻辑的视野内,马克思对分工的理解并没有真正与古典经济学区别开来。在资本逻辑中,社会分工与工场内部分工的区分、分工对于资本生产的意义才得以真正呈现出来。

  • 标签: 生产逻辑 资本逻辑 分工 资本权力
  • 简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独特、独有、独到优势的论断,是2014年以来,习近平同志总书记的党中央所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规律的深刻理解。协商民主的优势,建立在其具有的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之上。本文通过对这四大基础的探析,深化对协商民主优势的认识,以期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提供更加新颖的现实视角和理论素材。

  • 标签: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独特 独有 独到 文化基础 理论基础
  • 简介:学习毛泽东的科学预见思想———兼论超前认识的主、客体依据○余源培一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出理论概括而形成的科学思想体系。科学预见在这个理论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

  • 标签: 科学预见 《毛泽东选集》 超前认识 学习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者 《论持久战》
  • 简介:阿多诺的身份与思想是复杂的,既包括改造传统哲学的理论尝试,又包括面向特定现实而展开的文化批判。而无论是哪一个方面,都或明或隐地显示出阿多诺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统之间的内在关联。由此,尽管阿多诺的理论创作仿佛是诸种理论要素编织而成的,但马克思主义在其中所占据的地位依然是首要的或主要的。而在更宽泛的意义上,阿多诺这一范例将指明,除了经典马克思主义之外的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重要一支,包括阿多诺在内的有关马克思主义的多元化'讲述'方式是可行的,也是合法的、可以被借鉴的。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阿多诺 启蒙 辩证法 文化批判
  • 简介:在迅猛发展的现代化过程中,现代性焦虑成为现代人普遍常见的心理状态,并因此使许多人常常陷入自我认同危机之中。这导致了现代人有一种强烈的返乡归家的精神需要,怀旧、返乡和回归自然已经成为当下的普遍性情绪。在这种语境下,作为地方性经验的民歌,由于它的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音乐特色,也由于它与传统过去、故乡、土地和大自然的联系,具有了一种强大独特的缓解现代性焦虑的文化功能。本文陕北民歌例,探讨了这一文化现象。

  • 标签: 陕北民歌 现代性焦虑 认同
  • 简介:要理解尼采的哲学思想,悲剧只是提供了一个维度,把悲剧仅仅作为艺术范畴进行审美解读是无法理解尼采哲学思想的全部的。本文运用法国后现代哲学家列维纳斯的"他者"理论,在确立悲剧作为艺术主体地位的同时,运用哲学、美学、伦理、宗教、神话等非艺术的"他者"视角对尼采的悲剧观进行多视角、多维度的解读。

  • 标签: 他者 悲剧观 艺术哲学思想
  • 简介:在总结"大跃进"经验教训的基础上,1959年下半年到1960年初,毛泽东逐步提出了"农业基础"和"工业为主导"的思想。1960年初,"农业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完整表述,出现在国务院部委报告中。1961年初,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明确提出"农业基础"的方针,但全党认识程度和贯彻力度还不够。在全面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关键时刻,1962年9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最终将"农业基础、工业为主导"确立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这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的独创性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发展。

  • 标签: 毛泽东 农业为基础 工业为主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简介: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复杂内涵的理解的角度考量,甄别和辨析“马克思一恩格斯思想关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一方面有助于改变过去国内学界存在的过于宏观和笼统的毛病,提升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专业化水准,另一方面有助于矫正西方学界有的学者过于纠缠细节和个案而出现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情形,注重实证,但又不“唯实证论”。就《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看,马克思是其核心思想的主导者和首创者,恩格斯参与了这项理论建构工作,是绝大多数文稿的誊写者、修改者,二人在思想的容量、视野的扩展、思维的推进、逻辑的力量和思考的深刻等方面存在一致性,但又有一定的差别。

  • 标签: 马克思 恩格斯 思想关系 一致 差异
  • 简介:官僚主义是党和人民事业的大敌,历来为人民群众所深恶痛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民族复兴的时代高度,深刻指出官僚主义的根源及危害,无比坚定的决心和攻坚持久并举的有力举措,坚决遏止官僚主义的蔓延,清除官僚主义的病原体。同时,深化社会革命,促进社会政治生态的根本改善,铲除官僚主义的生存土壤,反对官僚主义提供了全新思路,取得了良好效果。

  • 标签: 习近平 党中央 反对官僚主义 决心 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