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70年代末,发生在凤阳县的“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凤阳大包干”的成功实行与时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同志的启迪、应允、支持分不开。时任中共凤阳县委办公室秘书的陈怀仁同志对五次来凤阳调研现场记录进行整理,于1980年5月撰写此文。2018年是纪念中国农村改革40周年、同志诞辰102周年,陈怀仁同志特对此文稍做修改。本刊一并刊登,以飨读者。

  • 标签: 万里 凤阳大包干 农村改革
  • 简介:<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题中之义。中国共产党人在漫长的历程中,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人民解放和国家独立,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并在这个进程中,创立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项根本任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马

  • 标签: 资本主义 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泽东思想
  • 简介:今年的12月1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诞辰120周年。在这特殊的日子临近之际,作者作为朱德的嫡孙,深情地回忆了他在爷爷的最后岁月所知道的一些片断。

  • 标签: 朱德 爷爷 怀念
  • 简介:中国话语的关键是“中国”,强调的是话语及其理论支撑的民族性、特殊性。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是打造中国话语的总体要求。中国话语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反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和经验启示;中国话语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讲清楚中国道路的“中国特色”为根本任务,讲好中国故事,讲清中国道理;中国话语应当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其作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国话语要把世界最关注的中国问题说清楚,对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提出主张,强化议题设置能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改变长期以来“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

  • 标签: 中国话语 中国特色 中国风格 中国气派
  • 简介:中国精神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实现伟大中国梦需要高昂的中国精神,培育和弘扬中国精神,能够坚定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是抓住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追寻梦想的实践砥砺和凝练了中国精神,中国精神的力量源泉在于追寻梦想的实践,其本质和生命力也在于其实践性。我们必须要进一步以中国精神助推中国梦,自觉以推动实现中国梦作为起点和归宿,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国精神,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融合起来,以中国精神塑造好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

  • 标签: 中国精神 中国梦 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
  • 简介:明晰中国精神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的价值意蕴,厘清中国精神对中国梦的作用机理,是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的理论前提。以中国梦的主体为视角,中国精神是国家之基、民族之魂、个人之道;以中国梦的内涵为视角,中国精神是国家富强的基本维度、民族振兴的力量源泉、人民幸福的内在需求;以中国梦的实现为视角,中国精神是达成奋斗目标的动力、高扬思想旗帜的保障、彰显发展道路的标识。

  • 标签: 中国精神 中国梦 时代精神
  • 简介:中国梦蕴含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从内涵层面来看,中国梦是民族复兴之梦,具有增强执政党使命感的感召力;中国梦是人民幸福之梦,具有团结中华儿女的凝聚力;中国梦是和平发展之梦,具有提升国家国际形象的亲和力。从实践层面来看,中国梦是可实现之梦,具有激励民众为之奋斗的精神动力。中国梦所蕴含的文化软实力只有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地去圆梦,才能被激活和释放。

  • 标签: 中国梦 民族凝聚力 文化软实力 统一性
  • 简介: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中国经济复兴”概念。中国经济复兴思想导源于丰富多彩的近代民族复兴话语体系,同时受到国际冷战格局下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强烈影响。中国经济复兴构想的核心是要通过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中国经济复兴构想并非追求历史辉煌的简单重现,而是内含着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价值意蕴。同时,这一意蕴潜藏着政治理想与经济发展的双重诉求,双重目标相互缠绕的思想模式深刻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道路。

  • 标签: 毛泽东 中国经济复兴 新民主主义 社会主义 现代化
  • 简介:延安时期党在“排除难”中创造辉煌奇迹的历史,蕴含着极为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主要是:在思想路线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最重要的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政治路线上.把现实纲领与远大理想相统一,最根本的是坚持“走历史必由之路”不动摇;在组织路线上,坚持以培养和造就领导骨干为中心.最关键的是建立稳定成熟、全党拥戴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工作路线上,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和一切依靠人民群众相统一,最核心的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政策策略上.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最有效的是运用统一战线“法宝”,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精神动力上,坚持倡导和弘扬时代需要的伟大精神,最突出的是坚定信念,藐视困难,艰苦奋斗。

  • 标签: 延安时期 排除万难 创造辉煌 经验启示
  • 简介:绿丛中一点红──读《毛泽东的世界》丛书典典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毛泽东的一生经历,研究毛泽东思想的方方面面,乃是近年来图书市场一个热闹的题材。如何以比较全面、生动、朴实、流畅、简洁的笔触反映毛泽东的工作、生活及其个性,则成为各家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毛泽东...

  • 标签: 毛泽东 一点红 大读者 毛泽东思想 爱国主义教育 青年读者
  • 简介:正确认识中国的经济成就,有助于阐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因而构成"原理"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的经济数据,准确地反映了我国经济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全国人民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数据支持。学术界和媒体中个别认为我国经济数据质量不高的论调,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试图弱化甚至否定我国的经济成就,对思政课的教学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我们认为,有必要正本清源。只有从根本上正确认识中国经济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深刻理解中国的经济成就是真实不虚的,才能真正地推进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头脑,进心灵。

  • 标签: 十九大精神 “原理”课堂教学 新时代经济成就 统计数据质量
  • 简介:乌尔希·布兰德从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入手,对当今主流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观点作了重要的修正和补充。他认为这些主流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观点正是因为没有考察霸权控制下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阶级差别,忽视了国家的所发挥的作用,致使他们的生态观点有所缺失。布兰德区别分析了霸权结构与霸权策略两者之间的关系,他提出要想真正实现生态文明,就要从根本上否定帝国主义生产和生活模式,扭转国家的角色,从而实现社会生态转型。

  • 标签: 葛兰西 霸权理论 帝国主义生产生活模式 社会生态转型
  • 简介: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各种涉外场合抒发中国梦的情怀,阐释中国梦的内涵,突出强调中国梦与世界梦是相通的,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这些中国梦的国际宣示,赢得了国际上的理解和支持,成为中国软实力的重要表现。

  • 标签: 中国梦 国际宣示 和平发展 国际融通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以坚定的自觉和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道路在近40年的前进过程中,创造了世人瞩目的奇迹。中国道路的选择和自信,来源于历史的必然、真理的探索、实践的证明、人民的选择、清晰的世界定位和党的领导。

  • 标签: 中国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自信
  • 简介:经济特区肩负着为全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探索道路的使命,它的经验和成就表明:“中国的经济特区是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区,而不是资本主义的政治特区。”

  • 标签: 中国 经济特区 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 资本主义 经验
  • 简介: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中国女性不再作为阶级整体中的一部分而存在,而是作为一个性别群体与中国男性相对立,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凸显出中国社会的性别问题;另一方面,女性群体内部因其受教育程度的不同而发生了急剧的分化,形成了女性的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从而使中国的社会性别问题变得分外复杂。中国女性问题的出现暴露了中国女性解放的不彻底性,即中国女性的解放仅仅停留在阶级解放的层面上.并没有深化到社会解放的层面。从中国社会变革的角度看,中国女性解放的不彻底性又是由中国的社会革命停留在宏观领域决定的。中国市场经济的建立推动着中国社会革命向微观领域的拓展,中国女性主义问题的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所发生的这场变革运动。因此,研究中国女性主义问题,对于我们思考中国社会的结构及其有关变革的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的和方法论的意义。

  • 标签: 女性主义 中国女性主义 性别研究 中国社会革命
  • 简介:中国梦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顺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新要求,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注入了新的科学内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征程。

  • 标签: 中国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境界
  • 简介:有效的政治实践有赖于文化理论的突破,城市文化的理论与实践也需在如此互动中有所推进。本文意在提示当前形势下中国城市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责任,认为不能再把"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作为比照性的文化形态进行画地为牢式的区分,而要将城市作为文化发展的公共平台,有意识地整合历史和现实社会实践中极具标志性,却也极易被忽略的各种经验、资源及其文化政治要素等,借此突破狭义的"城市文化"概念,重建以城市文化为主体的中国文化,由此拓展出一种不同于西方模式的"中国城市文化"的大观念、大格局。

  • 标签: 中国经验 文化自觉 城市文化 中国文化 大众文艺
  • 简介:文化是人类社会中最复杂的现象之一,又是对人类社会发展最有影响的领域之一。对一个领导着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对领导文化建设规律的掌握程度,是衡量一个政党领导经验成熟的重要标志。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建设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党 社会主义国家 政治生活 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