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2 个结果
  • 简介:《词语和对象》(WordandObject)2是蒯因最重要著作。这本书写作时间比他其他著作都要长。从1951年当罗曼·雅各布森(RomanJacobson)"为在他指导下一套丛书所定制并且由于秘书帮助让我获得了洛克菲勒基金时"3开始写作。九年后这本书完成。考虑到蒯因工作习惯,这本书所花时间异常长。他通常抱以极大热情,每周工作一百个小时。

  • 标签: 蒯因 工作习惯 写作时间 JACOBSON 命题态度 ROMAN
  • 简介:马克思主义人学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科学。以对“现实的人”科学规定为出发点,马克思构建了自己的人学体系,并区别于其他关于人学说。人之所以为人,不因为他是生物实体,而在于他是社会实体,亦即社会存在物。因此,马克思主义学特别强调人社会本质。现实的人在物质生产劳动中诞生和发展,是具体,历史,是自然存在物和社会存在物统一,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统一,它包括“有生命个人存在”,“现实的人物质生活条件”和“现实的人活动”。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人学认为,人实现-物质生产活动-是整个现实世界一切变化基础。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说明人、自然、社会及其统一,构建起马克思主义人学科学体系。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人学 “现实的人” 社会 物质生产 存在物
  • 简介:“先验-偶然知识”是克里普克研究指称理论时做出一个引人注目的认识论断言.“标准米”“海王星”与“朱利叶斯”是与三大指称理论密切相关经典案例.断言与案例合法性问题共同构成当代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热点与难点.指称与指称对象区分是一个新颖方法论,借助它不仅可以澄清三大经典案例合法性论争中混淆与错解,而且可以为先验-偶然知识何以可能提供一个新研究视角.

  • 标签: 指称固定 先验 从物-知识 指称 指称对象 偶然
  • 简介:人类进入21世纪,学者们对21世纪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给予了最大关注,特别是对如何构建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如何处理“中、西、马”三大哲学流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世纪生长点问题,阐发了众多很有新意观点。本文通过对这些重点问题综述,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如何建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形态 研究综述 21世纪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 简介:何朝安(以下简称“何”):老师,两次听您讲授“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课程,感觉您对整个分析哲学有自己独到理解,我们学生很受启发。很荣幸借《哲学分析》约稿机会,让我与您进行一次对话。为此,我认真查阅了我听课笔记,也阅读了一些相关资料。

  • 标签: 分析哲学 对话 语言哲学 哲学分析 听课笔记 “何”
  • 简介:在20世纪分析哲学中,许多哲学家讨论过事实概念。维特根斯坦事实概念,对20世纪20年代以来分析哲学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逻辑实证主义就是那些关注将事实解释为世界逻辑成分哲学流派之一。但是自从逻辑经验主义者揭示了科学本性以来,更多科学哲学家将事实当作观察命题证据来探究,他们并非着眼于事实概念意义,而是着眼于对世界中事实解释。因此,对于科学哲学家们来说,至关重要问题在于:事实是否可以用一种科学方式而被解释为证据,以及我们如何将它们解释成与表达事实观察命题相一致。

  • 标签: 分析哲学 事实 证据
  • 简介:建构主义源远流长,其促进自我发展学术策略在于制造分歧:在元哲学层面上,有新康德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之争;在方法论层面,有激进主义与温和主义之争;在政治取向上,有历史主义与改良主义之争,等等。正是这些内部思想冲突,形成了社会建构主义不断自我超越不竭动力。这值得我国学界关注。

  • 标签: 社会建构主义 新康德主义 文化相对主义
  • 简介:历史上,康德第一次较为清晰地指出所有语句要么是分析语句要么是综合语句,同时给出了划分分析性语句与综合语句依据,并明确认为分析性语句是不扩展知识。康德给出区分分析与综合语句依据会带来明显问题。弗雷格继承并发展了康德对于分析性观念基本想法,在《算术基础》一书中给出了自己分析性命题刻画,尝试论证算术真理是发展了逻辑真理、是分析性命题相。相较于康德对分析性命题刻画,弗雷格刻画有明显优点,克服了康德定义带来几个明显问题。同时,弗雷格也明确反对康德分析命题并不扩展知识这一想法,尝试着指出在一种意义上分析命题是扩展知识

  • 标签: 分析性 康德 弗雷格 概念分析 概念形成
  • 简介:二战以来,发展观经历多次嬗变,从发展客体论经济发展主体论、主—客钵相关论转向全球多极主体交往论,展开了一个复杂变化历程,同时也展现了发展观全球化转向清晰轨迹。本文认为,二战以来国外发展理论全球化转向在分析范式上表现为发展观全球化转向和思维方式上全球主义转向新全球主义。发展理论全球化转向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启示。

  • 标签: 发展理论 全球化转向 范式 现代化理论 依附论 世界体系论
  • 简介:加拿大哲学家瑞比通过反省一些哲学咨询师理论及其应用,提出了哲学咨询四阶段法.“自由漂浮”是哲学咨询第一阶段,哲学咨询师在此阶段鼓励来访者随意自在地说出任何想说的话语,使用苏格拉底式“助产术”方式帮助来访者将问题浮现后,随即就进入到了“即刻问题解决”第二阶段.哲学咨询师协助来访者找到澄清问题解决方案,帮助他们发展出一套哲学理性思维能力,从而能解开困扰其自身问题症结.当来访者对即刻问题解决获得满意时,哲学咨询师与来访者都要进入哲学咨询第三阶段,即“有意向性教与学”.哲学咨询师在此阶段不仅要与来访者讨论哲学问题,而且还要帮助来访者将哲学推理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从而进入哲学咨询第四阶段,即“超越”阶段.来访者通过与哲学咨询师多次对话后,发展出推理能力和对话技巧,学会如何超越个人目前状况,使自己不再沉溺于过去痛苦,建立起一套属于自我价值体系.哲学咨询作为哲学践行一种社会应用形式,其方法及其实践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自由漂浮 即刻问题的解决 意向性的教导行为 超越
  • 简介:作为“规范、规则”意义上制度,其功能是对人社会行为进行控制。“控制”就是引导人社会行为,而“引导”既包含“约束、限制”.也包含“激励、促使”。对人行为进行控制不同于对机器系统控制,人行为是由内控指令和外控指令相互作用进行控制。制度控制功能分为对人社会行为进行激励、迫使、禁止三种基本类型。根据制度功能.把制度分为激励型制度、迫使型制度和禁止型制度三种基本类型。这三种制度控制规则和控制机制是不同。有些制度侧重某种功能,而有些制度则具有综合功能。制度实施过程,就是用制度规则控制人行为过程。

  • 标签: 制度 控制 激励 迫使 禁止
  • 简介:陈常燊(以下简称“陈”):江老师,您好!您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活跃于国内学术前沿。以您硕士论文《罗素意义理论》为发端,历经维特根斯坦哲学、语言哲学、分析哲学、英美与欧陆哲学比较、中西哲学比较到近几年哲学拓扑学研究,您长达30年多年哲学思考之旅,在哲学中心与边缘之间、历史与前沿之间不断变换论题。请问其间一以贯之东西是什么?能否为我们给出几个关键词将您数十年哲学运思串联起来?

  • 标签: 分析哲学 学术前沿 20世纪80年代以来 访谈录 中西哲学比较 教授
  • 简介:历史上许多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和不少重要伦理学及哲学流派,都自觉不自觉地关注“幸福概念”及幸福本质问题。这样那样地给“幸福”下过定义。但总的说来,在马克思哲学产生以前所有旧哲学中,并没有建立起系统而完整科学幸福观,也未能真正揭示出“幸福”问题内在本质。不同幸福“定义”及其相关经典命题,一般总是反映着不同幸福本质观。因此,对哲学与伦理学界传统幸福本质观评析.实质上也就是对西方幸福论有关经典命题及其传统幸福“定义”评析。根据西方幸福思想发展史上关于幸福本质问题认识逻辑发展,可以把西方幸福论诸多经典命题及其伦理学幸福“定义”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传统及流行多数幸福定义,虽然都有自己存在合理性,但都还存在着某些偏颇不当之处.有必要从幸福本质角度对其中较为具有代表性三种类型经典命题进行分析

  • 标签: 西方幸福论 幸福本质观 经典命题
  • 简介:西方哲学史上存在着三组基本而又非常重要哲学概念:分析与综合、先天与后天、偶然与必然。按照对这三组概念一种理解(如逻辑经验主义):分析陈述=先天陈述=必然陈述。康德打破了分析性与先天性之间联系,克里普克打破了先天性与必然性之间联系,奎因打破了分析与综合区分。上述哲学家洞见对我们深入理解三组哲学概念以及与之相关哲学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最近三十年来,一些分析哲学家进一步研究这些概念之间关系:卡普兰打破了分析性与必然性之间关联,策尔塔打破了必然真与逻辑真之间关联,从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深入分析性概念。通过区分两种必然性(语言必然性和事实必然性).再根据此种区分对三组概念分分合合展开全面的梳理分析,并依据策尔塔对逻辑真的解释对分析性重新给予界定,一种薄版本分析性概念可得以坚持:分析命题就是逻辑为真的命题,而并非必然为真的命题。

  • 标签: 分析性 先天性 必然性 逻辑真理
  • 简介:国内学界传统观点认为,“分析法学”、“实证主义法学”、“法律实证主义”基本上是相同概念,分析法学就是哲学中实证主义思想运用于法学理论产物。但以哈特、凯尔森为代表20世纪新分析法学却是建立在与实证主义哲学极为迥异哲学立场之上。作为一种法哲学流派,新分析法学虽然在法学上主要继承了法律实证主义传统,但无论是作为哈特法律理论之基础日常语言哲学,还是作为凯尔森纯粹法学之基础新康德主义哲学,它们在哲学品格上都表现出反对实证主义哲学特征,特别是反对实证主义哲学所具有的经验主义和科学主义倾向。因此,新分析法学实质上是一种反实证主义法哲学,法律实证主义与哲学实证主义也不是同一种意义上“实证主义”。

  • 标签: 分析法学 实证主义 反实证主义 哲学品格
  • 简介: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奠基》第一章中列出了三条道德理性知识原理:(1)你行动准则要出于义务而不仅仅符合义务;(2)出于义务行动道德价值只在于它准则普遍性形式,而不在于任何质料;(3)义务就是由敬重法则而来行动必然性。这三条原理正是要从普通道德理性知识中过渡到哲学道德理性知识,从而为向下一章即道德形而上学提升打下一个基础。这三条原理其实已经暗示着道德形而上学至上原理即定言命令内在结构了,这就是在义务概念中所包含主观准则、客观法则和由敬重而实现出来主客统一必然性三个环节,它们后来扩展为定言命令三个变形公式。当然,这三个环节真正意义单凭形式逻辑分析和停留于词句表层上是看不出来,只有深入到康德思想深处才有可能真切地把握到。

  • 标签: 道德形而上学 义务 准则 敬重 定言命令
  • 简介:一种纯语义学意义概念是能够得到界定,因而除了与数学和/或逻辑有关那些承诺,并不需要妄称其他更多东西。自然语言语义学可以充当一种逻辑分析法,而且这能为分析性与综合性之间严格分界提供辩护。事实上,奎因并非驳斥而只是拒绝了对于自然语言进行逻辑分析思路,因此,分析与综合之间区分并不过时。

  • 标签: 分析性 综合性 内涵 构造 概念 语用学
  • 简介:2013年9月25日,第六届《哲学分析》讲堂在上海社科院分部哲学所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堂邀请到了两位著名科学哲学家主讲——一位是拉卡托斯奖得主、不列颠科学院院士、英国科学哲学学会前主席、牛津大学教授哈维.布朗(HarvevR.Brown),报告题目为《从亚里士多德到爱因斯坦运动理论》;另一位是德国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科学伦理学与哲学中心主任保罗·霍伊宁根一许纳(PaulHoyningen—Huene)教授,报告题目为《论物理知识局限》。

  • 标签: 哲学分析 物理科学 讲堂 综述 历史 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