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中国古人始终将自然与人工的山水环境视为城市营造的依据,街区与所处山水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增益,同作为居民生活与价值观念的载体。而在现当代风景园林语境中,传统山水正逐渐走向“看不见”的状态,具体表现为实景的消逝、意象的迷失和时空关系的隔断。源于西方的“图面设计法”虽加快了设计的生产速度,却也带来“孤立、静止、片面、脱离真实”的副作用,主客分离的创作立场隔断了人与所处山水环境的联系。基于此,对风景园林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山水诗画时空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 标签: 中国传统山水诗画 时空观 山水意境
  • 简介:摘要景观规划要素体系,交织于时空之间,正如时间与空间的交替,谱写着生命的轨迹,时间与空间的边缘,能够营造出景观最富于自然规律的内涵。

  • 标签: 景观规划边缘 边缘效应 时空边缘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增长、农业和工业用水需求量的增大以及全球环境的变化,干旱化趋势在进一步发展中。干旱已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生产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指数是干旱监测和预测的基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经研究了不少干旱评价的指标和方法,但尚未有相关工作研究气候变化下钱塘江流域的未来干旱情况,随着全球变暖,湿润地区干旱的预测和评估也同样引起了众人的关注。

  • 标签: 干旱 多时间尺度 SPI 统计降尺度 支持向量机 干旱烈度 钱塘江流域
  • 简介:摘要:沥青混合料生产对高速公路建设特别重要,沥青混合料拌合站的高效运行、合理规划和先进管理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根据热再生沥青拌合站的构造,系统地区分拌合站的功能区域,以及与时间、空间的关系。经过分析,获得了新的集料输入、储存、运输的工艺流程和模型,得到了一种优化的空间布局。

  • 标签: 沥青混合料拌合站,时空布局,优化,
  • 简介:摘要土地整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研究中国土地整治时空变化及未来发展方向,对发挥土地整治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中国土地整理、开发、复垦新增耕地面积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表明,2001-2008年土地整理、开发、复垦新增耕地分别占土地整治新增耕地的21.8%、63.2%和15.0%;土地整理新增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区域,土地开发新增耕地以西部和东部地区为主,土地复垦新增耕地在区域与年际方面变异性较大,没有明显的规律性;2001-2011年土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积加权重心逐渐向中国西部移动,2010-2011年与2001-2006和2007-2009年相比,向西移动的距离为769.59和603.44km;土地开发新增耕地面积加权重心在2001-2006年位于中国地理重心的北部和西部,且有从西部往北部移动的趋势,2007-2011年呈从东部往西部移动的趋势;土地复垦新增耕地面积加权重心移动的方向存在不确定性。基于以上分析,认为在中国进行生态建设和耕地面积基本稳定的背景下,应通过土地整治规划,减少土地开发项目,并在区域间合理布局土地开发项目,防止土地开发新增耕地面积加权重心向西部移动;土地整治应以土地整理提高耕地质量、建设优质农田为主;充分发挥土地复垦对局地的生态修复及建设作用。

  • 标签: 中国 土地 整治 新增耕地 时空变化 分析
  • 简介:摘要论文利用1949-2013年西北太平洋台风数据,借助MySQL数据库平台及Python编程语言,研究该期间西北太平洋台风起源的时空分布规律。主要结论有(1)1949-2013年西北太平洋台风发生频数整体呈下降趋势。(2)西北太平洋台风起源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和月际变化。主要发生在6-11月,2月发生频数最少,8月最多。(3)西北太平洋台风起源位置集中分布在我国南海中北部偏东洋面、菲律宾群岛以东以及加罗林群岛。(4)西北太平洋区域台风起源位置存在季节性差异。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疆河流大多为直接或间接发源于山区,山区自然降水形成了河川径流的水源,河流年总径流量884亿m3(新疆河流水质调查及评价),南北疆大致各占一半。河流水源的补给主要靠山地降水和三大山脉的积雪、冰川融水,共形成大小河流570多条,干旱区河流不仅是重要的水资源、环境资源,而且是重要的气候资源,它对干旱区人类生存、经济社会前进是不可缺失的基础。本文对新疆主要河流径流量变化现状简单介绍,并选取乌鲁木齐河流作为详细说明。

  • 标签: 新疆 主要河流 时空特征
  • 简介:摘 要:复杂条件下施工的基坑工程,由于缺乏成熟的经验和准确的定量分析方法,在实际施工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采取有效的监测措施,及时掌握基坑围护结构变形及周边环境的变化,确保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安全。通过分析12号线流塘站基坑(先建基坑)施工期间的监测数据,得到了流塘站先建基坑开挖变形的时空规律,主要包括:桩顶水平位移、桩顶沉降、桩体水平位移以及地表沉降的时空规律。

  • 标签: 车站基坑 基坑变形 变形规律 施工监测 数据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电力能源是当今社会生活当中入们赖以生存的主要能源之一,在现阶段尚无法被其他能源所取代。由于电力的发展是在国家支持下才开始运作并进行的,因此从事电力能源供给的电力企业属于核心垄断企业。电力企业的利润主要来源在于电费收取,而电费收取的标准的制定在于电能计量技术是否科学,不够准确的电能计量方式会直接影响电力企业的利润。本文将就电力企业在过往电能计量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谈到,解读电能计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标签: 供电企业 电能技术 重要性 计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基于2006~2021年MERRA-2再分析产品中的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结合趋势分析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等方法,分析了时间区间内中国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间(季节)和空间(地域范围)变化特征。望以此数据为对时空异质性视角量化自然地理和人类活动对气溶胶光学厚度的综合影响,提供研究数据支持。

  • 标签: 气溶胶光学厚度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时空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圣人”是儒家文化的一大核心内容,在“圣”的显现和发展中,“圣”成为一种理想的人格所代表的意义,“圣人”也逐步开始平民化,圣人也慢慢演变成系统的理论思想。儒家的圣人从产生,到后续不断发展壮阔,对其时代的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乃至今时今日,其影响力犹存。先秦儒家的圣人以孔孟为代表,确立了后期圣人的基本面貌,积极影响着社会生活的质量,并奠定了后期诸子百家圣人的基调。

  • 标签: 圣人观 仁政 孟子 性善
  • 简介:摘要传统的社会课堂教学往往是“满堂灌”,表面上环环相扣,设计严密,实际上丝毫没有学生思考和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师生身心疲惫,教学效果低下。本文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出发,在导入之机、预习之时、提问之际、重难之处、整理之契、结束之余恰当地留下思考的时空,将思考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体会知识的生成过程,体会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 标签: 思考 时空 自主学习 基础
  • 简介:摘要规划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性的工作,涉及到多个方面。为了保证城市在建设过程中的发展符合客观规律,就需要对规划内容进行论证评价,确保规划内容的合理性,从而促使城市在未来建设工作中质量达到预期要求。

  • 标签: 城市规划 时空动态评价 工作方法
  • 简介:摘要由于价值澄清理论具有实用性、现实性、可操作性等特点,现阶段已被学校和教师广泛接受和使用。本文以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交友的智慧》中的第二部分《网上交友新时空》为例,基于价值澄清理论的设计思想,根据价值澄清的实施方法即三阶段七步骤,进行了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价值澄清的教学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正意见。

  • 标签: 价值澄清理论 教学设计 教学问题 教学反思
  • 简介:摘要: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是在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基础上,将各个曾经孤立的、服务内容单一的、但具备城市管理功能的空间信息、动态信息和公共信息等城市信息聚合成为面向大众的、跨领域、跨系统的社会化信息服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和基础。本文研究分析了时空大数据建设发展,基于ArcEngine开发建设了如皋市时空信息云平台。

  • 标签:
  • 简介:摘 要:换乘地铁车站具有开挖深度大、平面形状复杂、结构受力复杂以及施工难度高等特点,共建换乘车站无论是从围护结构本身还是基坑周边的地层来说,其变形规律一定会呈现出明显的时空效应。因此,在施工之前,必须分析换乘车站基坑共同建设过程中地层以及围护结构变形的时空规律,为基坑的安全施工提供有力保障。基于深圳地铁12号线和15号线的换乘车站流塘站基坑工程,利用Midas GT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土岩组合地层换乘共建地铁车站基坑的三维数值模型,模拟了基坑分步开挖的全过程。15号线流塘站基坑的开挖显著增大了换乘节点处(12号线流塘站基坑与15号线流塘站基坑的连接部位)的地表沉降和坑底隆起,而且改变了换乘节点处坑底隆起的形态。

  • 标签: 车站基坑 基坑变形 变形规律 有限元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