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事物都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安全生产也是如此。如果不掌握规律而盲目施策,必然埋下安全隐患。因此,抓安全必须掌握规律,有的放矢。要掌握安全生产周期规律。安全工作与安全状况的波动呈反向运动.安全状况平稳之日正是松懈麻痹之时:安全问题出现之后,往往又是扭转被动局面之机。在这种长期的波浪式运动中就形成了安全周期规律。掌握了这一规律,就必须保持居安思危的责任意识.树立安全生产永远在路上的长期作战思想,坚持常态化、持续化抓安全,特别是在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的时候.更要防止麻痹松懈现象。做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 标签: 安全生产形势 安全状况 反向运动 内在规律 安全隐患 周期规律
  • 简介:分别采集某焦化厂新、老厂地面站,炼焦焦炉和成品焦仓的4个排放筒粉尘样品,通过超声波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对炼焦过程中几个排污节点排放粉尘中富含的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分析。数据显示:炼焦焦炉排放筒中PAHs的质量浓度最高,达86.95μg·m^-3;新厂地面站排放筒中PAHs的质量浓度最低,为6.09μg·m^-3;从粉尘中PAHs单组分的分布特征来看,4个点位粉尘样品中共检出14种PAHs,菲和荧蒽的含量均很高,其中炼焦焦炉排放筒粉尘中苯并[b]荧蒽的含量最高;4个样品粉尘中不同环数PAHs的分布规律为,主要以低环数的PAHs为主,仅炼焦焦炉排放筒中的分布规律不一致,以高环数的PAHs为主;从排放筒排放物污染水平分析,以炼焦焦炉排放筒最为突出,粉尘的质量浓度为国家3级标准的75.7倍,苯并[a]芘的质量浓度介于1级和2级标准之间。可见,焦化厂排放物对环境的污染严重,而炼焦过程中产生的多环芳烃对环境的污染更甚。

  • 标签: 环境学 炼焦 粉尘 多环芳烃 分布特征
  • 简介:为分析和预测天然气泄漏的扩散距离、扩散面积及扩散后的不动火区域,有效控制事故发生及降低事故后果,以某天然气储罐为例,对天然气瞬时泄漏的扩散规律进行了数值仿真。首先,确定适用于轻气的高斯烟团模型;然后,基于高斯烟团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绘制天然气瞬时泄漏扩散的等质量浓度曲线和动火燃爆区域;第三,分析泄漏量、大气稳定度、地表粗糙度等因素对天然气扩散的影响,并分别确定不同条件下的动火燃爆区域;最后,基于数值仿真分析结果,提出天然气泄漏后的应急疏散和救护措施。结果表明:天然气扩散距离和面积随泄漏量增大而增大;大气越稳定,扩散的距离和范围越大;扩散距离随地面粗糙度增大而减小。

  • 标签: 安全工程 天然气 瞬时泄漏 高斯烟团模型 扩散规律 扩散距离
  • 简介:为研究煤炭地下气化过程中覆岩的运移规律,以乌兰察布煤炭地下气化试验区工程地质条件为研究背景,首先进行了高温下煤层顶板的物理力学特性测试,获得了不同温度下岩体(粉砂岩、泥岩、细砂岩、粗砂岩、砂质泥岩)的比热容、导热系数、单轴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其次建立了相似材料物理模型,分析了燃空区覆岩运移规律。结果表明:在100~1000℃内,随温度升高比热容及导热系数呈现下降趋势,而在100~750℃内,随温度升高单轴抗压强度呈现增大趋势;乌兰察布煤层气化时,覆岩运移规律与井工开采类似,具有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特征,初次来压步距为42m;亦存在明显的三带分布,即冒落带、垮落带和弯曲下沉带,导水裂隙带高度为28m;覆岩运移过程中对燃气管亦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1#燃气管在煤层顶板上方26~28m处受到的水平应力最大,为最易变形断裂位置;在现场用钻孔探测法进行验证,得出导水裂隙带的高度为31.21m,与相似模拟试验得出的数据吻合,证明了相似材料物理模型的合理性。

  • 标签: 安全工程 煤炭气化 热力学 覆岩结构
  • 简介:易燃液体燃烧痕迹识别对助燃剂放火火灾调查至关重要。选用丙纶地毯和PVC地板革作为纤维和塑料地板的代表,以工业酒精作为易挥发助燃剂的代表,研究酒精用量、灭火方式等对燃烧痕迹形成及痕迹稳定性的影响。通过与未加载酒精的痕迹对比,发现丙纶地毯因热稳定性较差,燃烧后往往能形成烧坑或烧洞,其燃烧轮廓以典型的灰化形式存在,加载酒精的部位熔融严重,与地面紧紧粘连在一起;PVC地板革因为表面光滑,酒精在其表面不断流淌,燃烧后会留下清晰的轮廓,类似于细线状的印痕,而地板革本身基本不会燃烧。燃烧熄灭的方式也会对其炭化程度、燃烧图痕、残余形状产生影响。

  • 标签: 安全工程 助燃剂放火 工业酒精 燃烧痕迹 火灾调查
  • 简介:在分析广西晚二叠世煤类及其平面分带的基础上,探讨了该期煤的变质规律;根据影响煤变质的因素——温度、压力以及温度与压力持续的时间所引起的结果,比较详细地阐述了广西晚二叠世煤变质作用的类型和特征,并且指出区域深成变质作用起着主导地位。

  • 标签: 煤类 煤变质规律 深成变质 动力变质 接触变质
  • 简介:本文作者通过对烟在建筑物内部蔓延路径和规律的研究,提出了将顶棚射流高度、烟气、热量积聚的特定规律作为进行自动消防设施安装的依据的观点.

  • 标签: 蔓延规律 自动消防设施 设计安装
  • 简介:以河南省郑州市明化镇组细砂热储层为岩土介质,模拟地热水温度环境,分别开展溶质溴、亚硝酸盐和氨氮的室内土柱淋滤模拟试验,对比研究其运移规律。结果表明,由CXTFIT2.O拟合穿透试验数据得到Br^-在松散孔隙型细砂热储层中的纵向弥散系数在40℃时为3.735cm^2/h,20℃时为2.057cm^2/h。NO2^-在运移过程中存在硝化作用,40℃时的硝化作用比20℃时强。NH4^+—N在岩土介质中存在较强的吸附作用。由CXTFIT2.0拟合试验数据得到氨氮在40℃和20℃的阻滞系数Rd分别为79.14、107.3,但其硝化反应可以忽略。并且淋滤过程中,氨氮淋滤液的pH值逐渐上升,40℃时从7.46。7.68增大到8.78,20℃时最大值达到9.04。

  • 标签: 地球化学 细砂热储层 运移规律 纵向弥散系数 亚硝酸盐 氨氮
  • 简介:为了验证在钢铁企业中人的失效过程同服役年限有某种规律的联系,采用马尔萨斯模型对人的服役年限——工龄与伤害事故频数之间的规律进行机理推证。在对典型钢铁企业40年间工伤事故数据库中的1465起伤害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回归模型后,结论显示伤害事故频数y与受害人员的本工种工龄x存在显著指数相关关系:y=167.13e^-0.012x、相关系数R=0.93,证实了马尔萨斯模型应用于“工龄-伤害事故频数”指数规律的准确。改进后的指数规律模型对实际钢铁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指导意义,且可以在其他领域中进行探索和推广。

  • 标签: 安全技术及工程 事故统计 工龄 指数规律 马尔萨斯模型 钢铁企业
  • 简介:<正>沙林(Sarin)是一种军用神经毒剂,制成化学武器后在战场上用来杀伤敌方有生力量,其毒害作用,比常规武器的弹片具有更大的杀伤威力,称之谓速杀毒剂。1995年3月20日日本邪教组织奥姆真理教在东京地铁内使用沙林杀

  • 标签: 神经性毒剂 沙林 毒害作用 化学武器 奥姆真理教 中毒症状
  • 简介:每年的春季都是哮喘的高发季节,而职业哮喘作为哮喘的~种更是不容忽视。职业哮喘是由于接触职业环境中的致喘物质后引起的哮喘,其发病率与工业发达程度密切相关,属职业病范畴。近年来由于合成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得职业哮喘发病人数逐年增多。在世界范围内职业哮喘患者仅为哮喘总人数的2%~7%,而在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国其职业哮喘约占总哮喘患者的15%。随着工业发展,我国职业哮喘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 标签: 职业性 哮喘 工业发达国家 化学工业 发病率 世界范围
  • 简介:铅(Ph).灰白色金属,原子量207.20,比重11.34,熔点327.5℃,沸点1620℃,加热至400℃~500℃时,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并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铅.而凝集为铅尘,随着熔铅温度的升高,可进一步氧化为氧化铅、三氧化二铅、四氧化三铅,但都不稳定,最后离解为氧化铅和氧。

  • 标签: 铅中毒 职业性 预防 氧化铅 三氧化二铅 四氧化三铅
  • 简介:电焊时电焊弧光能产生相当大强度的光辐射,除有一定量的紫外线外,还有大量的红外线。因此,所戴的防护镜不仅能完全防止紫外线的透射。还要能防止红外线的透射。

  • 标签: 电光性 治疗 预防 眼炎 紫外线 红外线
  • 简介:11月22日上午,省安委办联合广州市政府在广州市黄埔区举行“广东省、广州市2013年液氨泄漏事故应急演练”。省安委会副主任、省安全监管局局长黄晗出席并讲话。省、市两级安委会成员单位、有关地市和广州市各区(市)安全监管部门、涉氨企业和危险化学品专业救援队伍负责人260余人现场观摩了演练。

  • 标签: 液氨泄漏 事故应急 广州市 市政府 演练 科学性
  • 简介:高温作业环境易引起职业中暑。高温作业有3种类型,即夏季露天作业、高温强辐射作业、高温高湿作业。中暑的发生,也与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个体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中暑常以头晕脑胀、口渴多汗、全身疲劳、心悸、发烧、恶心、呕吐、胃肠不适、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为先兆症状。若不采取措施,则会发生轻症中暑,除先兆症状加重外,还出现面色潮红、大最出汗、脉搏快速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 标签: 职业性 中暑 高温作业 预防 急救 作业环境
  • 简介:盐酸、硝酸、硫酸、冰醋酸等酸性化合物,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石灰水等碱性化合物,以及其它某些化学物质溅入眼内会引起眼部灼伤。通常,碱性物质比酸性物质具有更大的破坏。碱性物质可与组织脂肪发生皂化反应,生成既能水溶又能脂溶的化合物,从而使碱性物质很快穿透眼组织,造成角膜穿孔或失明。若接触氨水,10秒钟角膜变混,15秒内进入前房;若接触5%氢氧化钠,30秒钟内眼内房水pH值升高。酸性溶液多具水溶性,可使组织蛋白凝固坏死,在结膜及角膜表层组织形成焦痂,减缓酸性物质向深部组织扩散。

  • 标签: 应急处理 灼伤 眼部 化学性 酸性化合物 组织蛋白
  • 简介: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与综合国力的增强,城市的规模不断的增大,城市人口流量也在增加,城市的交通也显得特别拥挤和繁重.为了改善交通环境,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其中兴建地下铁道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地铁建设在大多数城市中正在进行或即将纳入计划当中.地铁建设虽然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但也给城市带来了另外的压力,那就是安全的问题.地铁的突发公共事件作为近年来严重威胁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个严峻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公安机关在防范地铁突公共发事件中也感觉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和责任.因此,公安机关针对地铁的突发事件,应提高公安民警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社会责任;建立健全防灾救灾的应急机制;掌握基本的安检排爆知识和技能;加强人防、物防和技防的相互配合;及时获取准确的情报信息;采取有效、可行的防范措施;加强地铁派出所的基础建设.

  • 标签: 公安机关 安检排爆 公共突发事件 安全防范
  • 简介:LNG(液化天然气)泄漏后产生大量的蒸汽,蒸汽的扩散受液池尺寸、泄漏区域地面类型、环境条件的影响,为了研究以上因素对LNG蒸汽扩散的影响,以方便采取事故预防措施,采用ALOHA软件对以上因素影响甲烷UFL(爆炸上限)、LFL(爆炸下限)、1/2LFL在下风向扩散的最远距离进行了定量分析,划分了可能发生火灾或者爆炸的危险区域,得出LNG泄漏到水面、混凝土地面、湿沙层、干沙层上危险依次降低。选取水面温度分别为5℃、10℃、15℃、25℃,围堰尺寸分别为400m2、600m2、800m2、1000m2,环境温度分别为-10℃、0℃、10℃、20℃、30℃、40℃时,对下风向甲烷体积分数分布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甲烷UFL、LFL、1/2LFL扩散最远距离随水面温度、围堰尺寸、环境温度增加而逐渐增大。

  • 标签: 安全工程 ALOHA 爆炸上限 爆炸下限 定量
  • 简介:化学损伤职业眼病是由化工产品溅入眼睛导致的一种职业病,会给劳动者带来不可逆的伤害,常常出现于氢氟酸、石灰等酸碱性化工产品生产线中。

  • 标签: 化学损伤 职业性 眼病 防护 化工产品 职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