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概况应英国爱丁堡大学地学系系主任SimonF.B.Tett教授的邀请,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气科院”)陈阳于2018年3月17日至4月5日访问了爱丁堡大学,开展合作交流。本次访问是在英国牛顿基金会资助的中-英创新研究计划——气候变化应对与服务框架下的一次重要交流。

  • 标签: 爱丁堡 大学 英国 地学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合作交流
  • 简介:将边界层相似性理论同线性热力学理论结合,间接地以观测实验事实证明大气边界层内线性唯象关系是成立的,而且线性湍流输送系数同相应的线性唯象系数成正比关系.但实验事实表明,大涡对流的混合层线性唯象关系是不成立的,混合层内湍流输送过程是一种强的非线性过程.所以,对流边界层是一种远离平衡态非线性区的热力学状态.地转风和热成风是一种大气系统特有的动力过程和热力过程的交叉耦合现象,这是大气系统交叉耦合现象的一个实际例证.

  • 标签: 大气系统 线性热力学 线性唯象关系 湍流输送系数 大气边界层
  • 简介:7.1综述陆地和海洋生物系统中的动物和植物,在调解气候和维持地球生命栖息环境方面发挥着各种功能。这些功能包括水、碳、氮和其他陆地,海洋和大气营养要素的循环;减轻土壤浸蚀,洪水和干旱;为对于农作物和药物十分重要的各种物种提供栖息;

  • 标签: 生态系统动力学 土地利用变化 生物多样性 栖息环境 生物系统 地球生命
  • 简介:陕西省一市和市一县通信租用两条2Mbit/s线路,电信SDH电路是主线路,移动SDH电路是备份线路。两条电路采用OSPF动态路由协议交换路由信息,当电信SDH电路出现故障,能够自动启用移动SDH电路,保证网络畅通。待电信SDH电路恢复正常,通信自动切换到电信SDH电路。

  • 标签: 通信质量 控制系统设计 市级 动态路由协议 SDH 主线路
  • 简介:1.引言本文对瑞典气象和水文研究所(SMHI)使用的某些热力学指数作预报雷暴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这些指数主要用于作有/无(Y/N)雷暴预报的指标,在瑞典新的预报系统中(PROMIS)也要求一种雷指数。在思路上,这种方法不仅是可做出有/无雷的预报,而且也可以得出闪电频率的指示,即

  • 标签: 无雷 预报系统 相关系数 资料集 水平散度 相对涡度
  • 简介:用一个正压原始方程模式实施了六组试验,研究了东移低涡的动力学.结果表明:无论是切变基流与低涡的相互作用,还是涡块与低涡的相互作用,都可引起低涡强度在短暂时段内增强,但整个积分时段内低涡强度的演变仍呈下降趋势.切变基流、低涡和多个涡块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变下降的趋势.正相对涡度切变基流中低涡和涡块的合并,是东移低涡强度得以维持和发展的一个直接的原因.

  • 标签: 东移低涡 大气动力学 切变基流 涡块 相互作用 低涡强度
  • 简介:目前,台站地面测报业务已经微机化处理,但是台站地面测报质量报表还没有统一的制作、打印系统,大多仍用手工统计制作.所以,对于一套地面测报质量统计程序而言,必须充分体现它的灵活性、便捷性及效果.针对以上特点,用VB语言开发出一套地面测报质量统计程序.只需在操作时输入班序号或由当班输入各自代号,即可实时打印排班表及到月末输出质量报表.

  • 标签: 制作打印 台站地面 地面测报
  • 简介:地表形变与地震、火山爆发和山崩有着直接的联系。地表形变观测可用来预测地震的可能性,预报火山爆发和山崩的地点和时间。对地表形变的全球观测会推动地震科学的发展,有助于减少结构性危害,提高民众的健康和安全水平。监测地表形变对改善开采碳氢化合物赴的安全性和效率管理地下水资源以及为今后提供碳封存管理信息非常重要。

  • 标签: 地表形变 生态结构 动力学 地震科学 火山爆发 管理信息
  • 简介:8.1总论固体地球是获得支持生命的原始物质的仓库,并且开发地球新资源、或者开发支撑社会机能的已知资源的新方法在连续不断被发现。我们的资源和栖息环境,是我们星球内部动力过程的最终结果,这些过程也同时是危险的来源。

  • 标签: 自然资源 地球灾害 固体地球 动力学 栖息环境 动力过程
  • 简介:本文对本底台《大气特种监测资料的质量监控系统》的设计、数据质量指标的确定等进行阐述,给出了系统的设计思路及时间序列检查、参数有效范围检查程序流程图,介绍了系统的功能和特点,同时,还提出了系统今后的发展和完善思路。

  • 标签: 特种监测 质量监控 系统
  • 简介:用合成分析方法探讨MCC热力学结构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MCC整个生命史里,对流层中下部为正涡度区,200hPa以上为负涡度区;发展时刻辐合区突然抬升;MCC前期的垂直上升速度最大中心高度低于后期的;MCC的高低空的冷心、中层暖心的温度结构在成熟期以后不明显

  • 标签: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 热力学结构 合成分析
  • 简介:逐小时自动站数据对于气象灾害预警、决策服务及预报预测等十分重要。以国家级自动站小时观测气温数据为基础,分析研究小时气温数据的疑误形式,针对各种疑误数据,利用国家级台站建站以来的日最高、日最低以及4时次(北京时02、08、14时和20时)定时观测气温数据,研制形成适用于中国自动站(区域站和国家站)逐小时气温数据质量控制系统,并将此系统应用到2006--2010年中国27000多自动站小时气温观测数据中。结果表明:区域站的正确率、可疑率、错误率分别为99.43‰、2.24‰和3.45‰,国家站则分别为99.82‰、1.27‰和0.49‰;区域站和国家站数据的可疑率相当,但错误率国家站明显比区域站低一个量级。通过历史数据质量控制分析,证明自动站气温质量控制系统设计合理,可以判断出错误数据和可疑数据.旦有可用性.

  • 标签: 小时气温数据 质量控制 区域自动站 国家级自动站
  • 简介:根据《气象部门城市紫外线预报质量考核和管理暂行办法》中的方法,采用VB6.0语言编程技术,提取紫外线预报质量考核数据,建立紫外线预报质量考核自动评分系统,并投入业务使用。结果表明该评分系统科学有效,操作简单,运行稳定。

  • 标签: 紫外线预报质量考核 自动评分 系统设计 程序制作
  • 简介:为了研究AMDAR(AircraftMeteorologicalDataRelay)资料对GRAPES(GlobalRegionalAssimilationandPredictionSystem)系统的影响,针对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实时库检索的业务AMDAR资料,分析了该资料的偏差和标准差等质量特性;利用GRAPES数值预报系统,做了两个月的同化预报循环试验。选取资料和试验的时间是2013年5月、6月,同化窗口6h,预报时效7d。结果表明,与背景场该资料的温度要素的平均偏差在0.2℃,标准差在2℃,风的平均偏差在0.2m/s,标准差在3m/s,偏差基本符合正态分布;AMDAR资料对同化和预报效果均有改善。

  • 标签: AMDAR资料 GRAPES系统 资料同化 数值预报
  • 简介: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对电源的要求是:三相电压380V+10%,频率50HZ+5%。龙岩红尖山雷达站市电经敏视达雷达有限公司技术人员用“有效值电压监测仪”24小时的现场测试,认定红尖山市电电源正常,符合雷达运行供电的技术要求。

  • 标签: 供电系统 雷达站 电能质量 天气雷达系统 技术人员 电压监测仪
  • 简介:简要回顾了数值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可预报性研究的若干动力学方法,包括用于研究第一类可预报性问题的线性奇异向量(LSV)和条件非线性最优初始扰动(CNOP-I)方法,以及Lyapunov指数和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方法。前两种方法用于研究预报或预测的预报误差问题,可以用于估计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的最大预报误差,而且根据导致最大预报误差的初始误差结构的信息,这两种方法可以用于确定预报或预测的初值敏感区。应该指出的是,LSV是基于线性化模式,对于描述非线性大气和海洋的运动具有局限性。因而,对于非线性模式,应该选择使用CNOP-I估计最大预报误差。Lyapunov指数和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可以用于研究第一类可预报性问题中的预报时限问题,前者是基于线性模式,不能解释非线性对预报时限的影响,而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方法则考虑了非线性的影响,能够较好地估计实际天气和气候的预报时限。第二类可预报性问题的研究方法相对较少,本文仅介绍了由我国科学家提出的关于模式参数扰动的条件非线性最优参数扰动(CNOP—P)方法,该方法可以用于寻找到对预报有最大影响的参数扰动,并可以进一步确定哪些参数最应该利用观测资料进行校准。另一方面,通过对比CNOP—I和CNOP-P对预报误差的影响,可以判断导致预报不确定性的主要误差因子,进而指导人们着力改进模式或者初始场。

  • 标签: 天气 气候 可预报性 最优扰动 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
  • 简介:1概况根据江苏省气象局与奥地利中央气象与地球动力学研究所(ZAMG:ZentralanstaltftirMeterologieundGeodynamik)达成的合作协议,江苏省气象台副台长俞剑蔚于2016年6月20日至12月15日赴奥地利ZAMG研究所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工作访问。

  • 标签: 力学研究所 奥地利 气象局 地球 中央 合作协议
  • 简介:将BP(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方法引入到奥运空气质量预报工作中,利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搭建运行平台,将高时效性的观测结果与多模式集成实时预报系统的模式输出结果相结合,做出BP神经网络拟合预报结果。在对北京大学医学部站点2008年7月7日到8月26日模式模拟结果、观测结果以及BP神经网络拟合结果的对比研究中发现:BP神经网络能大大提高模式预报效果,平均误差率减少34.7%,相关系数提高39%,特别是在模式模拟效果较差的情况下,对提高预报效果更明显。对BP神经网络样本问题进行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样本数目多少并不是决定拟合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应选取具有稳定映射关系的样本,才是提高拟合预报效果的关键。

  • 标签: BP神经网络 空气质量预报 北京奥运会
  • 简介:介绍了广州空气质量多模式系统并评估其对2010年9月广州市的气象要素和PM10日均浓度的24h的预报效果。评估结果表明:模式系统较好地预测了气象要素的变化,但高估了风速;各空气质量模式能合理预测广州PM10浓度的时空变化,预报效果均处于可接受范围内(平均分数偏差MFB小于±60%且平均分数误差MFE小于75%),部分模式可达到优秀水平(MFB小于±30%且MFE小于50%),但同时各模式在郊区均预测偏高而在市区偏低;总体上,模式在广州郊区的PM10预报效果优于市区。模式问对比表明,在本次业务预报实践中,不存在最优的单模式,同一模式对不同的统计指标、不同的站点,其预报效果可能存在差异,基于算术平均集成各模式结果未能获得最优的预报效果。优化排放源空间分布并引进更好的集成预报方法(如权重平均、神经网络、多元回归等)是未来改进广州空气质量多模式系统预报效果的可能途径。

  • 标签: 空气质量 多模式 PM10 广州 亚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