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6 个结果
  • 简介:高精度时间和频率不仅在基础研究领域,如地球动力学研究、相对论验证、引力波检测、脉冲星周期观测与研究、人造卫星动力学测地等等,而且更多地在应用研究和国民经济活动中,如能源(电力联网)通讯、交通、计量测试、地震测定等,以及在军事和空间活动中,如习行器测控、制导、通讯和数据传输、卫星定位、军事测绘、武器试验和国防新技术研究等,都具有广泛应用。在这些应用中,高匠时上尖标准源,谷称原子钟,毫无疑问这些时频活动基础。因此,如何科学地、因地制宜地选择标准源,便是我们需要考虑问题。在这篇资料中,我们目前实用商品原子钟进行了一些调查,列出了它们一般特点和性能比较,也给出了它们一些应用例子。通过比较,我们认为,根据我国国情,使用国产氢原子钟无论从性能、价格上考虑,还是从寿命和售后服务上考虑都是合算

  • 标签: 频率标准 氢原子钟 时间 售后服务 使用寿命
  • 简介:天文国介一般都从地球大气局部运动来解释天文时纬残差波动原因,但长期得不出确定结论。本文从残差波动异常同台站周围强震活动关系出发,论述了地下物质运动与构造活动也是产生天文时纬波动异常可能原因,其中关键地方铅垂线变化。作者认为,天文时纬仪器特长能检测铅垂线连续变化,若经改进,它即能铅垂线变化,又能对地震预测提供有益信息。

  • 标签: 天文时纬观测 地球物理 残差波动异常 地震 构造活动
  • 简介:在巨分子云聚合形成过程中,一般都包括了分子云间非弹性磁撞与分子云间自引力。本文主要对分子云间自引力在这一形成过程中作用进行分析,得到结论分子云间自引力对分子去成团至关重要

  • 标签: 旋涡星系 分子云 恒星形成 自引力 非弱性磁撞
  • 简介:上海天文台年刊百年折射了中国社会沧桑变化,反映了上海天文事业发展里程。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有关历史情况,本刊特作为文献资料发表已故老一辈著名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奠基人李珩先生在1951年9月撰写《余山天文台过去历史和未来展望》一稿,希望能以此使读者了解此前上海天文事业状况,从而理解当时天文年刊在天文科研事业中发挥作用,也以此缅怀李珩先生天文年刊指导和关心。

  • 标签: 佘山天文台 天文年刊 赤道仪 天文观测
  • 简介:本文讨论了GPS相对定位中基准站作用。通过实测资料解算表明,在区域网GPS相对定位解算中,为了克服参数之间强相关性,得到非奇异解,应该固定基准站坐标或给于它强先验限制。本文也分析了基准站坐标偏差基线长度影响。

  • 标签: 全球定位系统 天文地球动力学 GPS 基准站 定位精度
  • 简介:介绍了双得统计演化方法和手段,并激变星形成进行了Monte-Carlo模拟,模拟显示,激变变星诞生度、白矮子星质量分布、轨道周期分布理论结果与观测结果保持一致。另外,还研究了激变变星形成与模型参量之间关系,这些参量包括公共包层抛射效率、双星初始质量比分布、年龄、金融丰度等。

  • 标签: 恒星演化 双星 白矮星 激变变星 蒙特卡罗模拟 诞生率
  • 简介:滚动导轨精度取决于导向精度、运动灵活性与平衡性、刚度与稳定性、耐性以及温度变化不敏感性。然而,滚珠(柱)保持架优劣也会间接影响导轨精度,这是本文讨论内容

  • 标签: 滚动导轨 导向精度 滚珠 保持架 精密机械 刚度
  • 简介:在混合程对流理论基础上建立了湍流压恒星结构与演化理论,以及在对流外壳中出现动力学非稳定性判据。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初始质量为2.8M⊙星族I恒星从主序星到碳AGB星质量非守恒演化。结果表明,在RGB星和AGB星阶段,靠近恒星表面区域内湍流压可以达到总压强30%。且湍流压效应可能导致RGB星和AGB星靠近表面区域产生了动力学非稳定性,从而造成物质向外逃逸原因,我们认为湍流压效应可能就是造成有效温度低因而辐射压也低RGB星产生强星风,以及AGB星产生超星风物理原因,还发现当氦燃烧层源厚度与层源质量比值小于0.04R⊙/M⊙时,层源内会出现热核反应非稳定现象,即出现热脉动,且2.8M⊙AGB星经过6次热脉动后,恒星表面的C/O超过1,恒星演化成碳AGB星。

  • 标签: 恒星形成 恒星演化 AGB星 碳星 红巨星支 湍流压
  • 简介:本文给出了两双星月掩星光电观测结果,它们SAO075627和SAO098245,其掩星光变曲线和计算拟合曲线分别由图(1)和图(2)所示,计算结果列于表2。

  • 标签: 双星 月掩星 光电观测 光变曲线
  • 简介:计算了日本海M2,S2,K1和O1等4个主潮波东亚9个VLBI站负荷位移参数和重力改正,得到日本VLBI站径向和水平方向信移量分别为3-12mm和1-3mm,上海VLBI站和韩国Daejeon站相应径向量分别为1mm和3-4mm。估计了上海至日本鹿岛和水Chi站负荷基线变化分别可达±7.6mm和±28.4mm。此外,日本水Chi、野边山、鹿儿岛和Usuda站负荷重力变化分别可达0.8-0.9μGal,它接近于目前绝对重务测定观测精度(±μGal)。计算还表明,不同地球模型计算负荷位移之差在目前测地学精度水平下可以忽略。

  • 标签: 潮汐作用 重力漂移 经度变化 纬度变化 日本海 VLBI站
  • 简介:1987年9月23日发生日环食期间,由于电离层受太阳活动突然扰动,Loran-C天波时号传输呈现明显变化,我们在上海天文台这种影响进行了观测,并观测数据进行了计算和分析。与通常情况下得到数据比较,我们发现对时间可能产生1.0-1.5微秒偏离,而五分钟内定时精度和校频精度两都降低约50%-100%。在上海区域内,这种影响达到峰值时刻延迟了约30分钟,这是处于扰动电离层状态中天波反射点变化反映。

  • 标签: 日环食 电离层 太阳活动 食甚 Loran-C天波时号传输 上海天文台
  • 简介:给出了矮新星EGCnc在1996-1997年爆发期间光变曲线和光谱。光变曲线显示了它在下降过程中有较大这度波动及mini-outburst。光谱从爆发时蓝吸收谱演化为守静期有双峰巴尔末发射线谱。静期CCD快速测光,得到它轨道周期为0.0575±0.0026天。Matsumo-to观测到了爆发期superhump。由于EGCnc具有大变幅爆发(≈7mag),缓慢下降,爆发间隔长(19年),极短轨道周期和superhump等特征,我们认为这是一颗较少见WZSge型矮新星。

  • 标签: 激变变星 矮新星 EGCancri 光变曲线 光谱
  • 简介:采用球状星团M3两组不同绝对自行值,其中有一组为基于Hpaarcos星表参考新绝对自行值,推导出M3于银心坐标系空间位置和速度,并利用Dauphole和Colin银河系质量分布模型,计算了M3轨道,考察了绝对自行取值不同对其轨道计算结果影响。

  • 标签: 银河系 球状星团 绝对自行 轨道 银心坐标系 空间位置
  • 简介:利用变质量天体力学方法研究了太阳质量变化小行星轨道根数影响。质量变化包括因光子辐射和太阳风造成质量损失以及因太阳吸积周围星际物质造成质量增加两个联合因素。利用Gyld啨n-Meshcherskii(G-M)型变质量天体轨道根数变化方程一阶和二阶解7颗小行星轨道根数长期和周期性影响作了数值计算。在一阶解中太阳质量流失小行星轨道半长轴、轨道偏心率和近点辐角变化率产生增大作用,而质量吸积起减小作用;在二阶解中两均起增大作用。不过质量流失大于质量吸积作用,故总趋势使半长轴、偏心率和近点辐角变化率增大。

  • 标签: 太阳质量 太阳风 质量损失 小行星 轨道根数
  • 简介:3颗彗星(哈雷、百武和海尔—波普)在不同时间、不同位置情况下5次过近地点,这5次彗星过境对地球磁层可能引起影响进行了资料分析和统计研究。文章中指出,根据等离子体彗尾特征完全可以对磁层引起扰动,但是这种扰动有严格制约条件,不是每次彗星过境都很容易对地球电磁环境产生影响。

  • 标签: 彗星 彗尾 离子彗尾 磁层扰动 地磁场骚扰
  • 简介:利用变质量天体力学方法研究了太阳质量变化小行星轨道根数影响,质量变化包括因光子辐射和太阳造成质量损失以及因太阳吸积周围星际物质造成质量增加两个联合因素,利用Gylden-Meshcherskii(G-M)型变质量天体轨道根数变化方程一阶和二阶解7颗小行星轨根数长期和周期性影响作了数值计算,在一阶解中太阳质量流失小行星轨道半长轴,轨道偏心率和近点辐角变化率产生增大作用,而质量吸积起减小作用,在二阶解中两起到增大作用,不过质量流失不大于质量吸积作用,故总趋势使半长轴,偏心率和近点辐角变化率增大。

  • 标签: 太阳质量 太阳风 质量损失 小行星 轨道根数 吸积作用
  • 简介:本文中,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了接收参数--信噪比(SN)、仰角(EL)、方位角(AZM)、电离层(ION)GPS时间比对精度(在数据跟踪持续时间15分钟内取样平均时间为10秒时间起伏均方差)影响一些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信噪比这个参数在多数情况中影响GPS时间比对精度主要因素。

  • 标签: 全球定位系统 时间比对 逐步回归分析 GPS接收机 精度 信噪比
  • 简介:本文运用自洽三流体方程组,考虑了尘埃充电过程,得到均匀磁化尘埃等离子体中垂直于磁场传播尘埃磁声波色散关系,结合空间环境讨论了尘埃电荷相关涨落尘埃磁声波影响。

  • 标签: 尘埃等离子体 电荷涨落 尘埃磁声波 彗星 行星环
  • 简介:通过仿真、计算及优化对比等方式,分析了束光学组件中关键参数变化氢原子束流产生影响,主要涉及氢原子钟电离泡温度、准直器束流散射角、选态器长度、选态器内孔尺寸、磁钢充磁强度、氢原子自由出射距离及泡口尺寸等七个参数。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束光学组件设计中,降低电离泡温度波动,有效控制散射角及截获角,精密检测选态器尺寸及充磁强度,优化选择氢原子自由出射距离与泡口尺寸等。研究结果氢原子钟束光学组件工程设计及实际应用具有十分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氢原子钟 束光学组件 选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