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2 个结果
  • 简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又称白细胞抗原复合体(SLA),是基因组中基因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也是多态性最高的区域。许多研究表明SLA在抗原提呈及免疫调节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基因及基因组学研究在以为替代模型的人-器官移植、癌症、变态反应、的生产数量性状及对感染性疾病的应答、疫苗研制等方面都是热点。我们就目前Ⅰ类和Ⅱ类SLA分子功能基因多态性及与机体免疫水平、抗病育种和生产性状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 标签: 猪白细胞抗原 多态性 抗病育种 免疫水平
  • 简介: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是激活的T细胞表达的一种膜蛋白,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它通过与B7分子的结合来阻止共刺激信号的传递,抑制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化,起到抑制免疫反应及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CTLA-4在自身免疫病、过敏性疾病、感染、肿瘤及抗移植排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简要综述了CTLA-4的基因、分子结构,及其与T细胞应答的关系。

  • 标签: 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 负性调节 T细胞应答 CTLA-4-Ig
  • 简介:简要介绍了人白细胞介素6(hIL-6)的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通过对hIL-6突变体的研究,发现hIL-6分子上存在2个活性位点(位点Ⅰ和位点Ⅱ),其中位点Ⅰ识别hIL-6受体(hIL-6R)的分子量为80×10~3的配基结合亚单位,位点Ⅱ与gp130结合参与信号转导,这使得合理设计hIL-6拮抗剂成为可能。

  • 标签: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6拮抗剂
  • 简介:目的通过用中医的方法研究由于放化疗导致的白细胞减少的综合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到我院进行诊治的100名由于患有恶性肿瘤而采取放化疗的方法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然后使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00名研究对象化成2个不同的组别.分别是实验组应用中医辨证法治疗50名研究对象,针对对照组使用西药治疗50名研究对象.使用方法是口服药物治疗,疗程为4周,在完成治疗后对比并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愈后的不同程度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的50名研究对象的愈合程度按照我国规定的愈合程度分级可以看出,达到痊愈的研究对象有48名患者,愈后程度达到有效的有2名患者,所以可以看出治疗组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50名研究对象的愈合程度按照我国规定的愈合程度分级可以看出,达到痊愈的研究对象有9名患者,愈后程度达到有效的有11名患者,无治疗效果的有30名患者,所以可以看出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0%.结论用中医的方法,研究由于放化疗导致的白细胞减少的综合症状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使用传统西医对由于放化疗导致的白细胞减少的综合症状的的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中医 白细胞减少 愈合程度
  • 简介:白细胞介素4(hIL-4)是由Th2分泌的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人体免疫网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具有对T细胞、B细胞、胸腺细胞、造血干细胞等多种细胞的增殖效应,促进B细胞的分化,强化抗原表达,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能与IL-2、GM-CSF、IL-10等多种细胞因子产生正协同效应,因而对免疫缺陷、肿瘤、造血障碍、感染性炎症等可产生积极的疗效。国外正进行Ⅱ期临床试验。

  • 标签: 人白细胞介素4 纯化工艺 中试规模 细胞因子 造血干细胞 正协同效应
  • 简介:结核病仍然困扰着人类健康,我国是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早期正确的诊断以及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控制我国结核病流行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方法都存在着许多不足,新的诊断方法由于没有良好的生物标志物而受到了限制。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6(IL-6)在结核病中具有潜在的诊断价值。在此就IL-6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和诊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白细胞介素6 感染 诊断
  • 简介:目的:利用慢病毒载体建立稳定表达载脂蛋白B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蛋白3F(pAPOBEC3F,简称pA3F)的PK15细胞系。方法:以实验室前期构建的pBPLV-flag-pA3F质粒为模板,PCR扩增pA3F基因,克隆到pLenti-Puro-3Flag载体构建成pLenti-Puro-pA3F-3Flag质粒,Western印迹鉴定其在HEK293T细胞中的表达;将pLenti-Puro-pA3F-3Flag质粒与包装载体共转染HEK293T细胞,包装成Lenti-pA3F慢病毒并测定病毒滴度;将Lenti-pA3F慢病毒感染PK15细胞,通过嘌呤霉素压力筛选并结合有限稀释法,筛选稳定表达pA3F的细胞单克隆株,最终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单克隆株中pA3F的表达。结果:菌落PCR和序列测定表明pLenti-Puro-pA3F-3Flag质粒构建正确,Western印迹显示该质粒可在HEK293T细胞中表达pA3F蛋白;包装了Lenti-pA3F慢病毒,滴度为1.32×10^8TU/mL,慢病毒感染PK15细胞后可检测到pA3F蛋白的表达;经Western印迹鉴定,筛选得到的单克隆细胞可稳定表达pA3F蛋白。结论:建立了稳定表达pA3F的PK15细胞单克隆株,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内源性反转录病毒在pA3F作用下的免疫逃逸机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猪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蛋白3F 慢病毒载体 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
  • 简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从炭疽芽孢杆菌减毒株YB1中扩增其保护性抗原(PA)的编码区基因,将其克隆至pGEM-T载体中,并分步测定其序列。序列测定表明,该基因长2205bp,编码735个氨基酸残基,与文献报道的标准菌株Sterne株的PA序列只有4个碱基的差异。

  • 标签: 炭疽杆菌 保护性抗原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 简介:目的:构建蜱传脑炎病毒(TBEV)结构蛋白E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重组蛋白。方法:PCR扩增E蛋白全长基因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并转化大肠杆菌进行诱导表达,镍柱纯化、复性。结果:E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表达量达60mg/L;重组E蛋白能与人抗TBEV多克隆抗体产生特异反应;用重组E抗原免疫家兔后,能检测到较高的抗体水平。结论:原核表达的E抗原蛋白具有抗体结合活性,可用于制备ELISA诊断试剂。

  • 标签: 蜱传脑炎病毒 E蛋白 原核表达
  • 简介:神经鞘脂酰胺存在于细胞的双层脂肪外膜,多年来人们认为它在此外膜中只是具有结构上的功能。但是,现在已知,这类脂肪也能从细胞膜中释放出来,用作重要的二级信使,诱发细胞凋亡和生长停滞。

  • 标签: 细胞死亡 细胞凋亡 细胞膜 外膜 脂肪 鞘脂
  • 简介:目的:建立检测常见致病菌的反向斑点杂交方法。方法:将23SrRNA基因芯片用的针对12种细菌的25~30mer探针加长到30~38mer,2对通用引物序列不变。用地高辛标记下游引物,以尼龙膜为载体制备膜芯片,检验探针/膜杂交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另外设计1条大肠杆菌K88基因探针、一段带K88探针的报告基因和1对报告基因的反向PCR引物,在PCR体系中增加封口的K88报告基因和反向引物对,被检样品扩增后进行膜杂交。结果:修改的13条探针与参考目标菌株在膜上成特异性杂交,对52个参考菌株和野外分离株的检测准确率为92%;膜杂交的敏感性与玻片芯片接近,最小检出量为100fgDNA;在尼龙膜上增加K88探针,与3重PCR产物杂交,可以检测到大肠杆菌K88毒力基因。结论:建立的反向斑点杂交方法简便快速,检测成本低,可用于仪器设备不足的实验室,同时可以加入检测如大肠杆菌K88等致病基因,提高基于保守基因的芯片的诊断能力。

  • 标签: 反向斑点杂交 RRNA基因 猪致病基因 反向PCR
  • 简介:通过PCR方法扩增并分析了恶性疟原虫多抗原表位融合基因awte序列,再分别克隆于温度诱导型融合表达载体pEX31b和IPTG诱导型融合型表达载体pGEMEX1中,并进行了诱导表达,并对表达产物MS2-AWTE和T7Ф10-AWTE融合蛋白进行间接ELISA检测,证实MS2-AWTE和T7Ф10-AWTE都具有免疫学活性.另外,同样将a1wte基因分别克隆于温度诱导型和IPTG诱导型非融合表达载体pBV200、pKEN中并进行诱导表达,但在SDS-PAGE中并未检测到可见的AWTE表达带.

  • 标签: PCR 基因克隆 表达 融合蛋白 ELISA 恶性疟原虫
  • 简介:细胞培养过程中的细胞自然凋亡是细胞受环境压力的影响而发生的现象。随着细胞自然凋亡的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研究的深入,对以动物细胞产品生产为目的的细胞培养产业将产生极有价值的影响。采用DNA重组技术把预防细胞自然凋亡的基因导入细胞和在培基中加入具有抗细胞自然凋亡的化合物等手段已用于预防或减缓细胞培养过程中的细胞自然凋亡。这些技术将大大延长细胞达到饱和密度后的培养时间,从而使细胞培养系统的生产效率得以显著提高。

  • 标签: 动物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自然凋亡
  • 简介:利用DNA重组和细胞体内同源重组技术,分别获得了P7.5启动子和P11启动子单独带动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和同一个重组痘苗病毒中含有P7.5和P11启动子分别带动一个HBsAg基因(正反两个插入方向)的四种重组痘苗病毒,比较了它们对HBsAg表达的影响。含P7.5启动子的比含P11启动子的重组痘苗病毒表达的HBsAg水平更高些;在同一个重组痘苗病毒中P7.5和P11两个启动子分别带动HBsAg基因时,两个启动子同向转录表达的HBsAg水平较低,而两个启动子又向转录时表达的HBsAg水平较高,但均没有单一P7.5启动子带动的HBsAg基因的表达水平高。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重组痘苗病毒 启动子
  • 简介:Apoptin是一种能够特异性地诱导肿瘤细胞和转化细胞凋亡的小蛋白质。简要综述了Apoptin的来源及其分子生物学特性、Apoptin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特点和分子机制、Apoptin在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Apoptin作为一种抗肿瘤制剂的应用前景。

  • 标签: APOPTIN 细胞凋亡 肿瘤
  • 简介:目前有关造血的基因重组的细胞因子不断出现,如EPO、TPO、G-CSF、SCF及多种白介素等等。如何评价这些细胞因子的生物活性,已成为重要研究课题,基中对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分化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途径。本文就常用的几种体外培养体系及方法作一探讨,以提供检测基因重组细胞因子活性的有效方法。①培养体系的选择,大致分为二大类:琼脂培养法主要用于粒-巨噬系祖细胞CFU-GM;培养甲基纤维素法,用于CFU-E、BFU-E、

  • 标签: 生物活性 重组细胞因子 细胞培养方法 放射医学研究所 基因重组 医学科学院
  • 简介:目的:构建α-1,3-半乳糖转移酶(GGTA1)基因的正负筛选打靶载体。方法:以原代胚胎成纤维细胞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长程PCR方法扩增出GGTA1基因的2条片段;以长约2kb包含部分第9外显子的片段为同源短臂,在XbaI和ClaI位点插入pLoxP质粒正筛选标记neo基因的3’端;以长约5.4kb包括部分第8外显子、全部第8内含子及部分第9外显子的片段为同源长臂,于NotI位点插入该质粒中聊D基因的5’端;2.7kb的负筛选标记船基因位于载体中同源短臂的3’端外侧。结果与结论:酶切、PCR及测序结果表明,同源臂被正确连接至质粒pLoxP,成功构建了GGTA1基因正负筛选打靶载体pSL/GT。

  • 标签: α-Gal表位 猪α-1 3-半乳糖转移酶 基因打靶 异种移植
  • 简介:2009年3月在美国和墨西哥流感样患者的呼吸道标本中鉴定出新的源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该病毒可人-人传播,已蔓延到112个国家和地区。为了遏制不断重组或重配的流感病毒,各国学者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复制周期及实验室诊断做了细致的研究,以研发相应的药物或疫苗,这些成就为世界各国防控今年新鉴定的源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就源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鉴定、基因组结构特征做一综述。

  • 标签: 猪源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 基因组 重配
  • 简介:PerkinElmer公司提供一组专用于细胞筛查的产品,产品中LumiLuxuHTS系统能够进行冷发光超高通量细胞筛查,使用1.536微孔板筛查所有类型的细胞。LANCEcAMP系统的分析特点是单一步骤的实验设计,达到高灵敏度,在每个孔中干扰非常低,能满足最小细胞的需要。

  • 标签: 细胞 PerkinElmer公司 筛查 实验设计 高灵敏度 P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