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导管固定贴固定中心导管的有效性。方法将留置中心导管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50例用导管固定贴固定中心导管;对照组50例用胶布做蝶形固定。比较两组导管固定效果。结果实验组固定松动率、导管脱出率分别为20%、4%明显低于对照组46%、26%(P<0.05)。结论导管固定贴固定中心导管比用胶布固定更有效。

  • 标签: 导管固定 中心静脉 脱管
  • 作者: 钟志蓉 朱庆莉 李文波 张冠南 吴斌 刘炜 马莉 任新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08
  • 出处:《中华外科杂志》 2020年第11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 100730(现在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超声科 52840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继发肠缺血的超声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经外科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或CT检查证实为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继发肠缺血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52.8±11.9)岁(范围:34~81岁)。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超声声像图表现,并与CT影像学表现进行比较。结果11例患者症状均表现为腹痛,便血2例,呕血1例,呕吐2例,腹泻1例。6例有腹膜炎体征。9例合并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所有患者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D-二聚体均升高。11例患者均接受CT检查,1例为平扫,未提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10例增强扫描均显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诊断率为10/11;CT显示肠壁增厚11例,肠腔扩张5例。8例行肠系膜上静脉超声检查,7例明确诊断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诊断率为7/8。10例行腹部超声检查,5例明确显示肠道病变,包括肠壁增厚4例,肠腔扩张1例;10例显示腹腔积液,与CT一致。10例行手术治疗,1例行保守治疗。结论超声可以准确诊断肠系膜上静脉主干血栓形成,显示肠壁增厚、肠腔扩张及腹腔积液等肠道缺血表现。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肠系膜静脉 超声检查 肠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甲减患者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90例甲减患者,采取随机的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着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的评分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依从性97.78%,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甲减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有效改善了患者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且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及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

  • 标签: 甲状腺功能减退 心理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迅速进步,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方面的发展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社区卫生服务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其中电子档案信息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要管理工作内容,尤其是在信息化逐渐普及以及不断深入发展的当下,更应该进一步的去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电子档案资料管理工作,以此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质量以及效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充分考虑这一问题,尽全力去实现电子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 标签: 社区服务中心 电子档案 信息化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优质护理模式对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输液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梗患者在急诊冠脉介入术中心室纤颤风险因素。方法:选取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于我院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 100例急性心梗患者患者,回顾分析患者资料。结果:性别、年龄、血清钾和血糖不是急性心梗患者介入术中心室纤颤的影响因素( P> 0.05);心肌梗死溶栓试验( TIMI)分级、再灌注心律失常是急性心梗患者介入术中心室纤颤的影响因素( P< 0.05)。 TIMI分级低、再灌注心律失常,是急性心梗患者介入术中心室纤颤的独立因素( P< 0.05)。结论:急性心梗患者介入术中心室纤颤的风险因素较多,在对患者进行介入手术治疗时,需要关注急性心梗患者介入术中心室纤颤情况,制定合理预防方案,控制心室纤颤的发生。

  • 标签: 心梗 冠脉介入术 心室纤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视喉镜联合支气管封堵器与可视喉镜联合双腔支气管导管对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在胸外科气管插管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进行临床教学,每组25人。试验组采用可视喉镜联合支气管封堵器,对照组采用可视喉镜联合双腔支气管导管。比较两组插管时间、纤支镜定位时间、插管即刻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程度、插管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学员考核成绩。采用GraphPad Prism 6.0软件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试验组学员气管插管时间[(95.3±10.1)vs.(137.5±13.5)]和定位时间[(100.8±11.7)vs.(155.4±15.3)]均短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学员插管即刻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小(P<0.001)、插管成功率高(92% vs. 68%)(P<0.001)、并发症低(P<0.001)、学员考核成绩高(P<0.001)。结论胸外科手术麻醉教学中气管插管时应用支气管封堵器比双腔支气管导管更能缩短气管插管时间,降低患者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减轻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提高气管插管成功率和增强学员自信心。

  • 标签: 支气管封堵器 双腔支气管导管 气管插管 教学
  • 简介:摘要由于临床上手术等其他治疗手段的高复杂性和高风险性,药物成为人类在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中治疗疾病的一种必要手段,但不合理地使用药物,会对人体产生一些不良反应,特别是儿童,他们身体的各个方面还处于未成熟阶段,医生在用药时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如何对儿童更安全、有效的用药是现代医学中噬待解决的问题,同时,这个问题也逐渐的进入大众的视野中,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

  • 标签: 儿内科用药 合理用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鼻腔鼻窦曲菌病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6例鼻腔鼻窦曲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鼻腔鼻窦曲菌病临床资料,以此总结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结果本组16例患者,右上颌窦9例,左上颌窦7例,全部治愈,无一例复发。结论针对鼻腔鼻窦曲菌病患者,应在充分了解疾病临床特点的基础上,借助相关辅助检测,从而明确诊断,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鼻腔鼻窦 曲菌病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上对心房颤动并发脑栓塞较好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0月到2010年12月门诊房颤并脑栓塞病人30例,采取对房颤并脑栓塞患者进行脑保护,改善血液循环,抗凝,扩血管等方案治疗。结果2例因肺部感染并大面积脑栓塞死亡,16例痊愈,12例好转。结论脑栓塞是引起心房颤动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对心房颤动高危病人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的关键是进行抗凝治疗。

  • 标签: 心房颤动 脑栓塞 诊断和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13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新生儿甲亢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新生儿甲亢患儿7例,胎龄(35.8±2.3)周,5例为早产儿,确诊日龄中位数16 d(7~18 d)。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心率增快、易激惹、低热、多汗、食欲亢进、体重不增、腹泻、黄疸等。7例均有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升高,促甲状腺素(TSH)降低,2例甲状腺B超提示甲状腺增大伴血流丰富。仅4例患儿母亲主动提供了甲亢病史,其余3例系新生儿疑诊后追查母亲甲状腺功能发现异常后确诊。7例均给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2例给予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率。抗甲状腺药物使用时间中位数40 d(7~58 d),2例(系早产儿)用药过程中出现轻度FT4减低,7例FT4均在TSH之前恢复正常。结论新生儿甲亢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无论母亲是否提供甲状腺疾病史,临床医生均应及时对疑诊者完善甲状腺功能检查并监测,早期诊断和治疗,以防止不良结局发生。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婴儿,新生 甲状腺功能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7月到2013年7月间收治的73名慢性盆腔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对照组36例,入院后都进行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还使用特定电磁波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使用常规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7例患者中,有显著效果的22例,好转13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4.6%;反观对照组36例患者,有显著疗效的15例,好转12例,无效9例,治疗有效率只有75%。结论:临床上使用特定电磁波治疗的效果明显,值得广泛使用。

  • 标签: 慢性盆腔炎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85例科患者,对其进行“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结果经过和病人进行有效沟通,观察组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在腹腔镜手术中成功运用人性化护理策略,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使病人的满意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妇科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脑创伤患者应用强化输液护理的作用。方法:将我院自2021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70例重症脑创伤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各35例。参照组行一般护理,实验组加用强化输液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强化输液护理可以全面有效地提高重症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患者的康复机会,并提升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强化输液护理 重症脑创伤 治疗效果 护理满意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持续质量改进措施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河北省儿童医院NICU收治的胎龄<34周且日龄<7 d的早产儿进行前瞻性研究,将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未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时收治的早产儿列为基线年组,2016年5月实施降低医院感染相关质量改进措施后至2017年4月收治的早产儿列为干预1组,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早产儿列为干预2组。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3组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和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738例早产儿,其中基线年组216例,干预1组295例,干预2组227例,各组早产儿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发生率经质量改进后明显降低,3组分别为15.3%、10.2%、7.5%,干预2组与基线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共80例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败血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尿路感染所占比例分别为85.0%、13.8%、1.2%。与基线年组比较,干预组手卫生依从率明显提高,经外周中心置管天数缩短,抗生素使用天数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严重颅内出血或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组总住院时间短于基线年组和干预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可降低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早产儿相关并发症也可能减少。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 医院感染 质量改进 婴儿,早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在良性卵巢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以促进腹腔镜手术在卵巢肿瘤治疗中的推广。方法  120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 ,随机分为开放组 (59例 )和腹腔镜组 (61例 )。开放组行开放手术治疗 ,腹腔镜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第 3天性激素 (血清雌二醇、黄体生成素 )水平。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 (59.45±16.12)ml少于开放组的 (116.42±27.53)ml,术后住院时间 (3.79±0.66)d短于开放组的 (7.82±1.2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开放组并发症发生率 16.95%高于腹腔镜组的 1.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第 3天 ,开放组患者血清雌二醇 (66.12±3.93)pmol/L以及黄体生成素 (16.56±2.15)mU/ml均高于腹腔镜组的 (58.19±3.55)pmol/L、 (10.28±1.59)mU/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用于良性卵巢肿瘤的治疗 ,创伤小、康复快 ,安全性高 ,与患者的要求高度相符。

  • 标签: 妇科 腹腔镜 手术治疗 良性卵巢肿瘤 61例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结核性脑膜炎(TBM)预后的因素。方法对62例TBM患者的病程、发病年龄、分型、治疗时的病期、脑脊液参数、EEG表现、影像学改变等相关因素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的因素为治疗时病程、病期、分型、脑脊液参数。结论早期诊断、规范治疗、病期、分型、脑脊液参数变化等对结脑预后影响明显。

  • 标签: 脑膜炎 预后 结核病 分型 脑脊液参数
  • 简介:摘要粘连性肠阻梗是腹部手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为提高粘连性肠阻梗的临床护理水平,需不断总结其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并探讨其护理效果,为今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资料。

  • 标签: 腹部手术 粘连性肠阻梗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烙治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 2018年 3月 -2018年 6月期间在我科门诊使用烙治法治疗的 30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总结。结果:治愈 26例,好转 4例,临床治愈率 86.67%,总的有效率 100%。结论:烙治法对于患有慢性扁桃体炎的患者有非常显著的疗效。

  • 标签: 慢性扁桃体炎 烙治法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1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76例白内障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8)和研究组(n=38),常规组采用基础护理,研究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住院时间、护理满意率进行观察。结果 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90.52±4.01)、住院时间为(7.05±1.36)d,均要好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为97.37%,常规组护理满意率为81.58%,研究组护理满意率要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白内障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具有确切效果,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白内障患者 患者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