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导管固定固定中心静脉导管的有效性。方法将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50例用导管固定固定中心静脉导管;对照组50例用胶布做蝶形固定。比较两组导管固定效果。结果实验组固定松动率、导管脱出率分别为20%、4%明显低于对照组46%、26%(P<0.05)。结论导管固定固定中心静脉导管比用胶布固定更有效。

  • 标签: 导管固定 中心静脉 脱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改进PICC固定方法,以降低导管移位发生率。方法随机选取106例PICC置管后的患者,采用导管固定方法为将体外导管呈“S”型放置,用无菌透明胶布固定导管圆盘部分,并外贴透明敷料,再交叉固定导管和透明敷料,记录胶贴标注穿刺者姓名、日期及臂围贴于透明敷贴上缘。结果本组导管向血管内移位0例,发生率为零,导管向穿刺点外移位2例,发生率为1.89%,导管断裂0例。结论改进后的导管固定方法,明显减少了PICC导管移位和折管断裂的发生率,保证了管道的正常使用及病人的安全。

  • 标签: PICC 固定方法 探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改进巴德增强型PICC导管固定方法,以降低PICC导管断裂和延长管产生气泡的发生率。方法对120例置入巴德增强型PICC导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将PICC导管外留部分常规呈“S”形、和“U”形固定,并应用思乐扣装置固定;观察组将导管外留部分沿血管走行反向留1.5-2.0cm的长度后,与手臂纵轴呈60°角弧行弯曲,使两翼、连接器、减压套筒及前端2cm的导管成一条直线,延长管下面(与皮肤接触处)垫厚(约32层)纱布,将纱布固定延长管上。结果对两组PICC导管断裂和延长管气泡的发生率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的固定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巴德增强型PICC导管断裂和延长管气泡的产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鼻腔导管固定器,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橡胶塞,其特征是在橡胶塞两侧固定设有鼻夹,橡胶塞中央设有三个条形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给病人进行插管治疗时能够牢固固定导管,且避免了胶布过敏反应,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 标签: 鼻导管固定器 临床 实践
  • 简介:摘要介绍一种PICC防水固定套的设计制作与应用方法,应用该套患者可有效固定PICC导管的延长端,有效防水,方便病人洗澡时佩戴;两端设有搭扣,便于固定和调节松紧度;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临床使用效果好,患者满意。

  • 标签: PICC 防水 固定套
  • 简介:淮安市淮安医院 江苏淮安 223200 【摘要】目的: 探讨在血液透析深静脉导管固定中应用自制新型固定带的效果。 方法: 选取 2019.1-2019.12 期间我院接诊的 60 例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患者,患者以抽签法分组, 30 例 / 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式固定处理,观察组接受自制新型固定带处理,对比 2 组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患者的固定效果。 结果: 观察组穿刺口 VAS 疼痛评分小于对照组,导管移位的程度小于对照组,观察组舒适度与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HAMA 评分、 HAMD 评分小于对照组, P < 0.05 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导管穿刺点渗血率和导管相关感染率小于对照组, P < 0.05 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 血液透析深静脉导管固定中应用自制新型固定带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减少穿刺点渗血,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满意度,是临床上较为安全的一种导管固定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自制新型固定带 深静脉导管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管固定装置+3L粘贴伤口敷料对老年血透患者股静脉导管固定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进行血透行股静脉置管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方法,实验组在常规基础上采用导管固定装置+3L粘贴伤口敷料固定,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导管滑脱率、局部穿刺点渗血率、血肿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导管滑脱率、局部穿刺点渗血率、血肿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导管固定装置+3L粘贴伤口敷料有利于老年血透患者股静脉导管固定,为临床老年血透患者股静脉导管的有效固定和管理方法。

  • 标签: 老年血透患者 股静脉导管 导管固定装置 3L粘贴伤口敷料
  • 简介:摘要PICC是一种经外周静脉穿刺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及并发症少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PICC较难固定牢固,容易出现导管移位现象。另外,外露导管固定易损伤皮肤完整性。针对上述情况,我科改进了PICC导管固定方法,有效的减少PICC导管留置期间的并发症,提高了护理服务的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 标签: PICC导管 固定方法 自粘性弹力绷带
  • 简介:摘要目的为进一步落实《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行业标准,提高静脉治疗质量和安全,推动静疗专科的发展。方法调研40个临床科室静脉治疗患者777人,选取静脉输液治疗专业小组成员组成调研人员,每2人组成一个调研小组,采取交叉调查方式,于同一时间到指定科室同时开始调研。结果输液工具选择留置针占69.11%、钢针占19.30%;穿刺部位选择手背占49.67%、关节部位占8.36%;导管或接头内有陈旧性积血/回血占24.58%;敷料固定与维护中胶布遮盖穿刺点占46.58%、标识无签名/日期占36.55%、敷贴上书写标识占26.64%、胶布缠绕过多占17.37%、敷贴卷边、松动占16.34%、固定方法欠妥占7.46%、敷贴内有积血或渗液占5.42%;并发症中穿刺点发红占3.47%。结论静脉治疗导管维护与敷料固定是操作中的重要环节,规范操作规程、加强护士培训是保证静脉治疗质量与安全、提高满意度的关键。

  • 标签: 静脉治疗 导管维护 敷料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监护室危重病人导管安全固定和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诊治的7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环绕固定法在术后硬膜外镇痛导管固定中的效果。方法实施硬膜外镇痛患者412例,ASA分级Ⅰ-Ⅱ级,性别不限,年龄18-71岁,体重45-102千克。根据硬膜外导管固定方法不同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普通固定法,B组为环绕固定法。观察两组术后24h内,48h内的导管脱落例数并记录。结果B组采用环绕法固定硬膜外导管,其脱落的例数明显低于A组的普通固定法(p<0.05),两组的患者的体重、年龄、导管留置在硬膜外腔内的长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环绕法固定硬膜外导管能明显降低导管的脱出和移位,镇痛时间延长,效果确切。

  • 标签: 硬膜外镇痛固定方法硬膜外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透析病人带管过程中,如何运用弹力绷带固定透析导管。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2015年1月—3月股静脉置管共2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对比。结果采用透明敷贴固定10例,其中有5例置管处皮肤瘙痒、红肿,2例导管脱出。采用弹力绷带固定16例,其中1例皮肤瘙痒,无红肿。无导管脱出。结论弹力绷带固定安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弹力绷带 透析导管 固定运用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