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当代道德生活中底线伦理问题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学科基础。对于“底线伦理,,问题的考察,必须把它纳入到关于整个社会道德生活的理论框架中去。底线伦理确立社会制度的基本道德和个人行为的基本规范,成为解决重大道德问题的共同信念的伦理基础,又受到在根基和多元互动中的终极关怀的支撑和超越,有机地形成了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结构。作为个人行为规范的底线伦理的保障,主要有待于“文化生态,,的完善;至于作为社会制度道德的底线伦理的保障,则呈现出更复杂的状态:以合理界定国家和公民之间相互性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为核心,处理好和平、自由和正义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底线伦理 道德结构 文化生态 政治正义
  • 简介:我国伦理学界近来关于德性(美德)伦理的研究,当然有其社会和伦理学发展的国内背景,但毕竟还得益于来自当代荚美伦理学“德性的复兴”之推动,这就提出了“多元视角中的德性伦理学”问题。西方德性伦理学首先是在荚美伦理学界实现“复兴”的,其实质是要求道德生活更具体化、更人情化,更重视个人德性及其在道德生活中的作用,其形式可以概括为“行为分析中的德性伦理学”。但是,鉴于现代化的尚未完全实现,对于发展当代中国“转型社会中的德性伦理学”更为重要的则是麦全太尔的“现代性批判中的德性伦理学”。

  • 标签: 德性伦理学 行为分析 现代性批判 转型社会
  • 简介:自确定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来,中国伦理学发展中的一个现象值得注意:一门新兴的学科———经济伦理学正在兴起。为此,笔者从当代中国经济伦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它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课题等几个方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经济伦理学”问题作一概括和...

  • 标签: 经济伦理学 儒家经济伦理 世纪之交 当代中国 发展生产力 共同富裕
  • 简介:在当代德国经济伦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霍曼(KarlHomann)的"经济秩序伦理学"、科斯洛夫斯基(PeterKoslowski)的"伦理的经济学"、乌尔利希(PeterUlrich)的"整合性的经济伦理学".这些基本学派的产生及其理论论争,不仅构成了德国经济伦理学发展的独特景观,而且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澄清了道德和市场经济的关系,有利于提高现实经济生活的道德质量;形成了独特的理论风格,丰富了当代世界的经济伦理学.因此,为发展中国特色的经济伦理学,我们应该自觉地借鉴当代德国经济伦理学及其学派论争的成果,积极展开经济伦理学的学派论争.

  • 标签: 德国经济伦理学 主要学派 理论论争
  • 简介:【摘要】:“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尽管具有全球性的一般涵义,但它在不同国家的经济伦理学之中,仍然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美国的经济伦理学之中,“企业社会责任”处于中心地位,而德国经济伦理学则在制度伦理的框架内讨论“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这种不同地位的形成,固然与不同的学术传统相关,但更重要的是美国和德国的经济制度差别在学科上的反映。因此,中国经济伦理学对待“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更应该在实践上和理论上形成自己的重点和特点:鉴于当代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问题的出现,固然与企业制度不完善、企业家个人素质低下有关,但更与整个经济生活的不完善和不成熟的体制背景相关。因此,为合理地理解和处理当今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学术界应该采取制度伦理学为主、企业伦理学为辅的战略和策略。

  • 标签: 中的企业 企业社会 伦理学视野
  • 简介:全球化是充满变数的人类文明模式的选择过程,面对政治、经济、文化,包括伦理道德的挑战,我们应正确应对.赫尔穆特·施密特的一书就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伦理重建对于我们有很多启示:伦理学要与时俱进、反映新时代精神;充分发挥职能精英的道德责任,树立公共道德的榜样:正确处理道德生活中基本的问题和关系;伦理在各国虽有不同表征,但全球化伦理的真谛却是相同的--尊重和宽容.

  • 标签: 全球化 伦理 道德
  • 简介:全球化是充满变数的人类文明模式的选择过程,面对政治、经济、文化,包括伦理道稳的挑战,我们应正确应对。赫尔穆特·施密特的《全球化与道德重建》一书就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伦理重建对于我们有很多启示:伦理学要与时俱进、反映新时代精神;充分发挥职能精英的道德责任,树立公共道德的榜样;正确处理道德生活中基本的问题和关系;伦理在各国虽有不同表征,但全球化伦理的真谛却是相同的——尊重和宽容。

  • 标签: 《全球化与道德重建》书评 伦理学 施密特 中国 职能精英 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