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的护理方式对CVC感染的影响。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肿瘤化疗患者总计87例,分为两个实验小组,即实验A组(44例)和实验B组(45例),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比较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实验A组共有11里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其所占比例为25%;实验B组共有3里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其所占比例为6.7%,则实验B祖辈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较少一些。实验A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态度、专业度、细心度、感染管理、沟通评分低于实验B组对护理人员的态度、专业度、细心度、感染管理、沟通评分。结论:不同的护理方式对CVC感染的影响不同,使用感染护理的效果较好,可减少患者的感染情况,值得推崇。

  • 标签: 护理方式 肿瘤化疗 中心静脉置管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护理体系,分析总结在手术中护理经验,总结护理决策和方法。方法:在临床上应用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患者卧床休息、康复训练等方式进行患者治疗,从而促进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结果:本次选取的36例患者中,有28例患者完全康复,6例状况好转,2例因为并发肺动脉血栓而死亡。结论:为了保证化疗的效果合格,达到预期的效果,除了需要做好药物使用观察外,还要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病症问题,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消除并发症的影响。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护理要点 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预防肺癌患者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进行肺癌手术的患者5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在术后实施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术后实施互动式健康教育。结果研究组患者主动执行率、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6.0%(P<0.05),总满意率96.0%高于对照组72.0%(P<0.05)。研究组患者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肺癌患者术后实施互动式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能够提高患者在临床中的疾病及预防等方面的知晓率,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降低了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有利于加快患者的恢复

  • 标签: 肺癌 深静脉血栓 患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人员的经验和实验,探讨了条形码技术对提高消毒设备管理水平的作用。方法:比较各管理方法下同批消毒供应中心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器械管理情况。结果:条码技术在医疗器械感染、损坏、丢失、混淆及无菌物品不能及时送达等方面明显优于未使用条码技术的组, P

  • 标签: 条码技术 消毒供应中心 管理作用
  • 简介:摘要:“党建+”理念的提出和实践为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党建与中心工作相融合,国企可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引领企业发展与管理改革,实现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实践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确保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目标一致、统筹协调。同时,还需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政治过硬、具备专业技能的干部队伍,为国企党建与中心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和人才保障。

  • 标签: “党建+” 国企党建 中心工作 深度融合
  • 作者: 赵伟 石洪涛 刘瑞超 郑娇 杜杰 张海滨 陈晨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101149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内科 ,200032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 ,062550 河北省任丘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100029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教育部重塑相关心血管疾病重点实验室 ,101149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中美神经科学研究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噬相关基因5(Atg5)在小鼠下腔静脉移植术后静脉桥血管狭窄过程中的作用。方法30只雄性C57BL/6小鼠及20只Atg5+/-小鼠分为WT假手术组(10只),WT手术组(受体10只,供体10只),Atg5+/-手术组(受体10只,供体10只)。复制小鼠下腔静脉移植模型。HE染色观察下腔静脉管腔面积,Real-time PCR检测下腔静脉组织中Atg5、LC3 mRNA表达;Westem-Blot检测下腔静脉组织中Atg5、LC3蛋白表达,免疫荧光共染明确平滑肌细胞中LC3表达。结果WT小鼠下腔静脉移植4周后出现管腔狭窄[(4.21±0.32)×104 μm2比(1.63±0.15)×104 μum2,P<0.05],Atg5[(0.51±0.17)×10-3比(1.49±0.08)×10-3]、LC3[(1.9±0.4)×10-2比(3.8±0.9)×10-2] 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与WT小鼠相比,Atg5+/-小鼠下腔静脉移植4周后Atg5[(0.39±0.05)比(0.16±0.08)]、LC3[(2.17±0.46)比(0.78±0.19)]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均为P<0.05),平滑肌细胞中LC3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管腔狭窄明显减轻[(1.63±0.15)×104 μm2比(2.96±0.12)×104 μm2,P<0.05]。结论Atg5下调抑制小鼠下腔静脉移植术后静脉桥血管狭窄。

  • 标签: 静脉桥血管狭窄 平滑肌细胞 自噬 自噬相关基因5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的治疗时机、剂量选择对疾病转归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呼吸科使用IVIG治疗的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临床资料。根据IVIG治疗的时间分层,分为早期应用(病程5~10 d)和晚期应用(病程11~15 d);再根据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分组,方案1组:1 g/(kg·d),共2 d;方案2组:0.4~0.5 g/(kg·d),共3~5 d,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连续变量的2组分析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变量采用Fisher′s精确检验。结果共202例患儿入组,中位年龄为12(12,36)个月,其中128例(63.37%)为早期应用者,74例(36.63%)为晚期应用者。晚期应用患儿发热时长较早期应用患儿更长[18.00(14.00,23.25) d比11.00(9.00,14.00) d],对机械通气的需求增加(33.78%比20.31%),后遗症支气管扩张的发生率更高(9.46%比1.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于早期应用患儿,2种剂量组在高级生命支持的需求、预后和后遗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对于晚期应用患儿,方案1组较方案2组患儿发热时间缩短[18.00(14.00,21.00) d比21.00(15.50,30.75) d],体外膜肺(ECMO)的需求率明显降低(2.13%比18.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部后遗症,如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的发生率在2种剂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VIG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77%,2种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给予IVIG治疗对改善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的预后非常重要。对于晚期应用患儿,高剂量IVIG治疗可缩短发热时间,减少ECMO的使用。

  • 标签: 重症腺病毒肺炎 丙种球蛋白 策略 儿童
  • 简介:【摘要】本文从吗啡注射液的稳定性、给药方法等方面评价临床使用大剂量吗啡注射液静脉滴注给药的合理性,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吗啡注射液。吗啡注射液的静脉给药推荐静脉推注及应用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泵给药,不推荐大量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滴注给药。长时间静脉给药应注意给药时长及采取避光措施,并保证患者疼痛期均处于吗啡注射液的镇痛时间内。

  • 标签: 吗啡注射液 合理性评价 静脉滴注 癌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健康管理中心的检中工作实际开展中,健康教育路径方案的实施情况。方法:选择2021年1至12月期间在本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02例对象进行分析,通过随机数字表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参照组(51例)以及观察组(51例),参照组对象接受常规方式管理,而观察组对象则需接受健康教育路径模式干预,观察两组体检对象的满意度以及接受干预前后的生活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同时比较两组体检对象的依从性和体检时间。结果:观察组体检对象接受检中干预后的整体满意度高于参照组,且依从性更高,观察组体检时间更短,且接受干预后的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能力更强,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健康管理中心检中工作方式的选择而言,应用健康教育路径方案进行干预的效果更好,该方式的可行性较强。

  • 标签: 健康管理中心 健康教育路径 满意度 依从性
  • 简介:摘要:习近平在第十九次报告中表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命运的根本力量,应当走党的道路参与一切治理活动,人民追求美好生活作为奋斗目标的愿望取决于创立一个历史性的大企业。高校必须致力于新时代中国的新古典主义观,研究和落实 19世纪的报告精神,将“人民思想”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进程,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帮助人们提高认识,为实现“ 200世纪”目标和人民生殖的伟大中国梦发展可信的力量。

  • 标签: “以人民为中心”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及枣庄市妇幼保健院出生并接受治疗的208例极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BPD,将其分为BPD组(n=153)和非BPD组(n=55);再根据BPD严重程度分度,将BPD组极早产儿分为Ⅰ度BPD亚组(n=31)、Ⅱ度BPD亚组(n=17)及Ⅲ度BPD亚组(n=7)。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统计学比较BPD组与非BPD组,以及3个BPD亚组极早产儿出生与治疗情况、生后14 d内液体摄入量等。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极早产儿发生BPD及BPD极早产儿发生Ⅲ度BPD的影响因素。本研究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QYFYWZLL26841),并且与所有患儿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BPD组极早产儿出生胎龄、体重、头围及身长,以及生后1、5、10 min Apgar评分,均小于、轻于、短于、低于非BPD组;而孕母产前激素使用率,极早产儿出生窒息率、肺表面活性剂(PS)使用率及早发型败血症(EOS)发生率,以及有创及无创机械通气时间,均高于、长于非BPD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BPD组极早产儿生后第2、4、5、7、11、12天的总液体摄入量,以及生后第6、8~14天肠外液体静脉输注量,均多于非BPD组;生后第1~14天肠内液体摄入量,则均少于非BPD组,并且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极早产儿生后1 min Apgar评分低(OR=1.866,95%CI:1.063~3.274,P=0.030),有创机械通气时间长(OR=1.834,95%CI:1.158~2.905,P=0.010),无创机械通气时间长(OR=1.163,95%CI:1.067~1.267,P=0.001),发生EOS(OR=0.071,95%CI:0.011~0.465,P=0.006)是极早产儿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后第3、4、5天肠内液体摄入量多(OR=0.671、0.708、0.746,95%CI:0.483~0.932、0.511~0.846、0.583~0.955,P=0.017、0.004、0.020),是极早产儿发生BPD的独立保护因素。④3个BPD亚组极早产儿出生胎龄、孕母产前激素使用率、出生窒息率、EOS发生率及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生后第1、2、4、5、6天总液体摄入量及肠外液体静脉输注量,以及生后第1天肠内液体摄入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是,这16项因素均不是BPD极早产儿发生Ⅲ度BP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极早产儿发生BPD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减少出生窒息及EOS发生率,优化呼吸支持策略,增加生后第3~5天肠内液体摄入量,有望降低极早产儿BPD发生率。

  • 标签: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液体摄入 危险因素 呼吸,人工 婴儿,极度早产
  • 简介:【摘要】目的:小儿患者于其静脉输液方案中开展静脉留置针穿刺,对降低不良反应和提升小儿依从性的价值探究。方法:此次研究共计收录病例样本50例,均收录于2020.10——2022.10期间我院的小儿患者,样本入组后接受相应的治疗方案,并行规范性分组,通过给予不同的静脉输液方案开展对照分析研究,分别为对照组(常规钢针穿刺)、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穿刺)。统计组间样本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依从性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就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观察组统计值为4.00%,该参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值24.00%,P<0.05。测定两组小儿临床依从性,观察组测定值96.00%高于对照组68.00%,P<0.05。结论:小儿患者于其静脉输液方案中开展静脉留置针穿刺,对降低不良反应和提升小儿依从性的价值显著。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不良反应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小儿患者于其静脉输液方案中开展静脉留置针穿刺,对降低不良反应和提升小儿依从性的价值探究。方法:此次研究共计收录病例样本50例,均收录于2020.10——2022.10期间我院的小儿患者,样本入组后接受相应的治疗方案,并行规范性分组,通过给予不同的静脉输液方案开展对照分析研究,分别为对照组(常规钢针穿刺)、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穿刺)。统计组间样本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依从性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就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观察组统计值为4.00%,该参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值24.00%,P<0.05。测定两组小儿临床依从性,观察组测定值96.00%高于对照组68.00%,P<0.05。结论:小儿患者于其静脉输液方案中开展静脉留置针穿刺,对降低不良反应和提升小儿依从性的价值显著。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不良反应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癌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6家医疗中心收治的401例行意向性根治性手术的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和随访资料。其中男性153例(38.2%),女性248例(61.8%),年龄(62.0±10.5)岁(范围:30~88岁)。53例(22.2%)患者术前伴有黄疸症状。所有患者均接受意向性根治性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为R0或R1切除。采用X-tile软件以不同淋巴结清扫数目作为截断值,分组进行统计检验,分析不同截断值与预后的关系,寻找最佳截断值。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预后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预后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401例胆囊癌患者中,135例(33.6%)伴有淋巴结转移,其中N1期98例(24.4%),N2期37例(9.2%)。共清扫2 794枚淋巴结,每例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M(QR)]为6(5)枚,阳性淋巴结数目为0(1)枚,阳性淋巴结比例为0(0.20)。X-tile软件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清扫数目12枚和15枚为两个界值,据此将全部患者按淋巴结清扫数目分为1~11枚、12~15枚、≥16枚三组,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5.2%、74.5%、12.0%,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4,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清扫数目是胆囊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不同T分期分析结果显示,T1b期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1~7枚组患者预后优于≥8枚组(χ2=4.610,P<0.05);T2期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7枚组患者预后优于1~6枚组(χ2=4.287,P<0.05);T3+T4期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12~15枚组患者预后优于1~11枚组(χ2=5.007,P<0.05)及≥16枚组(χ2=10.158,P<0.01)。结论淋巴结清扫数目是胆囊癌意向性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T1b期患者推荐清扫<8枚淋巴结;T2期患者清扫>6枚淋巴结能改善患者预后;T3期以上患者推荐清扫12~15枚淋巴结,清扫≥16枚淋巴结不能改善预后。

  • 标签: 胆囊肿瘤 淋巴转移 淋巴结清扫数目 预后
  • 简介:清初画坛,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浓重的一笔,各绘画流派风格林立,百花齐放。由于明亡清兴的特殊时代背景,文人与画家们有着各自不同的际遇,从而针对外族统治所呈现出不一样的政治态度与处事方式。

  • 标签: 新安画派 金陵画派 清初 地域性 作品 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