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长春地区住院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谱及临床特点,为其病原学诊断和针对性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长春市儿童医院住院的618例临床诊断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采集患儿咽拭子和肺泡灌洗液标本。应用病毒分离、细菌培养、飞行时间质谱和PCR/RT-PCR技术检测标本中的核酸和蛋白质谱。结果住院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高峰年龄段为7~12月龄小儿。发病多集中在冬春季。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毒检出率最高,为56.15%(347/618);检出一种病毒病原阳性73.49%(255/347),其中前5位的是呼吸道合胞病毒(27.8%)、甲型流感病毒(23.9%)、乙型流感病毒(16.1%)、鼻病毒(12.2%)和偏肺病毒(10.2%);两种病毒阳性19.88%(69/347);3种病毒阳性4.32%(15/347);4种病毒阳性2.31%(8/347)。非典型微生物感染占29.77%(184/618),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占95.65%(176/184)。细菌感染17.31%(107/618),以肺炎链球菌(39.25%,42/10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4.30%,26/107)为主。多种病原混合感染7.61%(47/618),其中肺炎支原体和肺炎链球菌、病毒混合感染分别为40.43%和34.04%。高热、呼吸增快和口周发绀是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OR值和95%CI分别为7.71和4.56~13.04、2.43和2.02~2.93、3.53和2.56~4.86);病毒混合感染36.96%(34/92)出现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心肌损害等并发症;肺炎支原体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35.29%出现胸腔积液。结论长春地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以病毒为主,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优势病原,肺炎支原体次之,细菌病原以肺炎链球菌为主。高热、呼吸增快和口周发绀是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多病原混合感染易出现严重并发症。

  • 标签: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病原谱 临床特点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人工合成CpG寡聚脱氧核苷酸(CpG oligodeoxynucleotide, CpG-ODN)作为佐剂对灭活人腺病毒55型(human adenovirus type 55, HAdV-55)抗原诱导BALB/c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HAdV-55 QS原型株经噬斑纯化构建疫苗候选株种子库,将疫苗候选株扩增产物经0.05% β-丙内酯灭活,纯化后制备成全病毒颗粒抗原。纯化HAdV-55抗原按低剂量组(0.2 mg/ml)和高剂量组(1 mg/ml)分别与CpG-ODN和氢氧化铝佐剂等体积混合,乳化后接种BALB/c小鼠,同时设PBS对照组,间隔21 d加强免疫1次。分别在初次免疫后21 d和35 d采集小鼠静脉血并分离血清,采集末次血清时分离小鼠脾脏淋巴细胞。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微量中和试验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中HAdV-55特异性IgG抗体和中和抗体水平,酶联免疫斑点法(enzyme 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检测小鼠分泌IL-4和IFN-γ细胞因子淋巴细胞水平。结果无论有无佐剂,随着免疫次数和接种剂量的增加,灭活HAdV-55抗原诱导BALB/c小鼠产生的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显著升高;而中和抗体只有在加强免疫后才能达到可检测水平,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在1:11~1:23之间;使用不同佐剂对小鼠免疫应答有显著影响,低剂量抗原联合CpG-ODN和氢氧化铝混合佐剂可诱导小鼠产生较高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其特异性IgG抗体和中和抗体水平分别是单独使用氢氧化铝佐剂组小鼠的2.2和1.8倍,分泌IFN-γ淋巴细胞数是其2.3倍。结论新型CpG-ODN佐剂免疫能显著提高灭活HAdV-55全病毒抗原在BALB/c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同时使细胞免疫应答向偏向Th1型。

  • 标签: 人腺病毒55型 免疫原性 CpG寡聚脱氧核苷酸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河南省漯河市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ARI)病例人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HAdV)基因特征。方法对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SARI病例中鉴定的HAdV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后,扩增并测定其Hexon基因的Loop2区域,初步鉴定病毒分离株型别。然后根据初筛结果,分别使用HAdV各型特异性引物扩增病毒株3个靶基因(Penton base、Hexon和Fiber)的序列全长,并与各型原型株以及国内外相应型别代表株进行系统发育和序列同源性分析,以确定HAdV病毒株型别并了解其基因特征。结果从河南省漯河市783份SARI病例中鉴定的27份HAdV阳性咽拭子标本中,共分离获得18株病毒分离株,分子分型结果显示,这些毒株分属于B亚属(HAdV-3、HAdV-7和HAdV-55)、C亚属(HAdV-1、P1H2F2、Px1/Ps3H5F5、P89H5F5和HAdV-6)和E亚属(HAdV-4)。其中C亚属HAdV-1分离阳性率最高(33.3%),其次为B亚属HAdV-3(22.2%)和C亚属P1H2F2(11.1%)。本研究4种HAdV病毒株(HAdV-3、HAdV-4、HAdV-7和HAdV-55)基因组序列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显著的保守性和稳定性特点,而HAdV-C鉴定了3种基因重组模式(P1H2F2、Px1/Ps3H5F5和P89H5F5),其潜在的公共卫生意义需进一步研究证实。结论2017—2019年河南省漯河市SARI病例HAdV感染主要以C亚属为主,其次为B亚属和E亚属,该数据为当地腺病毒相关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 人腺病毒 基因分型 基因特征
  • 简介:摘要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严重威胁儿童生命健康。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对于该类疾病的临床诊疗及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核酸检测方法因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得以快速地在临床推广应用,成为呼吸道感染病原体诊断的主要方法。为规范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核酸检测的临床应用,提升病原体的诊断水平,特组织相关领域专家,撰写《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核酸检测专家共识》,以指导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核酸检测,整体提升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诊断能力。

  • 标签: 儿童 急性呼吸道感染 病原体 核酸检测 共识
  • 简介:摘要人副流感病毒(HPIVs)是引起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根据其血清学及基因组特征,可分为HPIV1~HPIV4四种血清型别。不同血清型HPIVs导致的临床疾病谱、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都有所不同。基于病毒结构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差异,HPIVs可进一步划分为具有不同时空分布特征的基因型和基因亚型。标准的分子分型方法有助于阐明HPIVs在人群传播过程中的基因进化和传播模式,然而,由于国内外至今未建立统一且标准化的分子分型方法,阻碍了对HPIVs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就HPIVs的病毒特征、基因组结构、现有的基因分型方法及进化加以综述,并筛选出分子分型参考株,以完善对HPIVs基因特征以及分子分型的认识,为我国开展HPIVs分子流行病监测和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 标签: 分子分型 基因型 进化 人副流感病毒
  • 作者: 黄琪 刘方遥 毛乃颖 孙静怡 董梅 谢会 刘锋 张恒 于霞丽 董建平 许文波 黄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100069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预防所 北京市预防医学科学院 北京市结核病控制研究与防治所,北京100013,北京市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科,北京10009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北京102206 卫生部医学病毒和病毒病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06,北京市海淀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北京100080,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预防所 
  • 简介:摘要为探讨新型生物标本口腔液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和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采集2021年10—11月北京两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的7例确诊病例的口腔液及配对的呼吸道和血液样本。采用荧光定量PCR和血清抗体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SARS-CoV-2核酸和IgG抗体,同时采用新建的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口腔液标本SARS-CoV-2 IgG抗体。结果显示,3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鼻咽拭子、咽拭子和口腔液标本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其中2例病例口腔液双基因循环阈值(Ct值)与咽拭子相近,1例高于咽拭子。获得1例确诊病例口腔液标本全基因组序列,属于VOC/Delta变异株。口腔液和配对血清标本SARS-CoV-2 IgG抗体均为阳性,口腔液的S/CO值较血清低。其中,采集到口腔液系列标本的病例,口腔液抗体水平在发病后11~32 d呈上升趋势。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抗体检测 口腔液
  • 简介:摘要自2022年1月以来,欧美多个国家出现了不明原因儿童急性严重肝炎病例,实验室检测发现43.8%的病例为人腺病毒(HAdV)阳性,且部分病例鉴定为HAdV-41。然而,引发此次儿童严重肝炎疫情的病因还需要更多的病原学、基因组学、肝脏病理、免疫组化和电镜等证据来确定。目前,HAdV导致的肝炎尚无系统的监测研究,因而无法判断我国目前是否存在类似肝炎病例,因此急需开展以临床症状监测为基础的HAdV病原学监测,尽快收集相关临床、流行病学和病毒学监测数据以及风险因素信息,研判不明原因儿童急性严重肝炎在我国发生的潜在风险,同时也为我国HAdV相关疾病的防控、预测预警以及疫苗和药物的研发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 标签: 儿童急性严重肝炎 腺病毒,人 监测
  • 作者: 崔爱利 朱贞 毛乃颖 谢智博 关路媛 胡孔新 朱汝南 吴巨龙 李岩 马英伟 李芳彩 王文洋 郜振国 张燕 许文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学病毒和病毒病重点实验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麻疹室,北京 102206,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西安710054,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卫生检验与检疫研究所,北京 100176,首都儿科研究所病毒研究室 儿童病毒病病原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0,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济南 250014,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防治所,石家庄 050021,长春市儿童医院 精准医学研究中心,长春 130061,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科,长沙 410005,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淮南 232001,新疆维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九省份发热呼吸道症候群(FRS)监测病例中常见病毒感染情况。方法研究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信息管理系统”中九省份(安徽、北京、广东、河北、湖南、吉林、山东、陕西和新疆)2009年1月至2021年6月间的FRS病例监测数据,最终将具有8种病毒[人流感病毒(HIFV)、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人腺病毒(HAdV)、人副流感病毒(HPIV)、人鼻病毒(HRV)、人偏肺病毒(HMPV)、人冠状病毒(HCoV)以及人博卡病毒(HBoV)]核酸检测结果的8 243例FRS监测病例纳入研究。采用χ²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不同年龄组、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病例的病毒检出率差异。结果8 243例FRS病例年龄M(Q1,Q3)为4(1,18)岁,<5岁以下儿童占56.56%(4 662例);男性占58.1%(4 792例);病例主要来源于门、急诊病例和住院病例,其中门急诊病例数为2 043例,住院病例数为6 200例。FRS病例的病毒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RSV、HIFV、HPIV、HRV、HAdV、HMPV、HCoV和HBoV。有524例病例同时检出两种及两种以上病毒,占病毒检测阳性病例数的15.66%。不同年龄组中病毒检出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岁以下儿童的病毒检出率较高(49.96%)。南方任一病毒阳性检出率高于北方(P<0.001)。FRS病毒阳性病例全年均有检出,HRSV检出率在秋、冬季较高,HIFV检出率在冬季较高,HMPV检出率在冬、春季较高;而HPIV、HRV、HCoV和HBoV的检出率在夏、秋季节较高,而HAdV在不同季节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2009—2019年相比,2020—2021年的任一病毒阳性检出率有所下降,由原来的41.37%下降至37.86%;HIFV检出率由原来的10.62%急剧下降至1.37%;HPIV检出率由原来的8.24%下降至5.88%。而HRV和HBoV的检出率则由原来的5.43%和1.79%,分别上升至9.67%和3.19%。结论2009—2021年中国九省份FRS病例以HRSV和HIFV感染较为常见,8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流行特征存在年龄、地区和季节差异。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发热呼吸道症候群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监测
  • 简介:摘要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是婴幼儿发生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每年都会导致全球疾病流行,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目前只有帕丽珠单克隆抗体(Palivizumab,Synagis®)可用于预防早产儿和免疫低下的儿童感染HRSV,但尚未引进国内进行临床应用。经过近70年的研究,仍没有被批准使用的HRSV疫苗,因此抗病毒生物制品的研究显得更加重要,尤其是一些特异性好、靶向性强的抗体类生物制品,其中纳米抗体ALX-0171、预防用单克隆抗体Nirsevimab和MK-1654在临床试验里已经展现出了令人惊喜的结果。本文梳理了HRSV抗体类生物制品的最新研究进展,希望加快我国抗体类生物制品的研发和临床试验的开展,减少婴幼儿HRSV感染的疾病负担。

  • 标签: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 抗体类生物制品 研究进展
  • 作者: 申昆玲 许文波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1年第36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45,Email:kunlingshen1717@163.com,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北京 100026,Email:xuwb@ivdc.chinacdc.cn
  • 简介:摘要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是世界范围内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毒病原,也是导致1岁以下婴儿罹患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首要病毒因素,严重危害儿童健康。为全面梳理我国HRSV相关疾病负担、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诊断策略及HRSV感染防治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于2020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呼吸道合胞病毒防治关键理念与技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HRSV相关领域研究现状及医学需求,交流探讨后形成了我国HRSV防治行动倡议,亟需在全国:(1)建立全国多中心的HRSV监测网络;(2)规范HRSV实验室诊断标准,促进HRSV感染相关病例的发现和报告;(3)积极开展HRSV感染相关疾病的监测和多中心临床研究;(4)提升被动免疫用于预防HRSV感染相关疾病的认知;(5)搭建HRSV学术交流平台,提高对于HRSV感染和流行的认知。专家一致倡议应尽快开展多中心参与、多学科联合的系列研究,为HRSV感染相关疾病的诊疗和防控工作提供依据与参考。

  • 标签: 呼吸道合胞病毒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儿童
  • 简介:摘要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是婴幼儿发生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严重危害儿童健康。近年来HRSV疫苗和抗体类生物制品的研发已有较大突破,其研发及之后的使用策略均离不开HRSV流行和病毒变异特征的监测。世界卫生组织(WHO)高度重视HRSV流行及其变异特征的监测,但我国缺乏全国层面的、多中心的HRSV监测数据,各实验室所用的监测病例定义不一致,HRSV检测和监测方法不统一,不同实验室的结果难以进行比对分析。因此急需在我国建立全国层面多中心的HRSV监测网络,采用标准化的HRSV检测方法和监测方案进行HRSV流行特征和病毒变异特征的持续监测,为单克隆抗体和疫苗的研发、使用和评价提供基础科学数据。

  • 标签: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 病毒监测 病毒变异 实验室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国2013-2018年手足口病病例分离的柯萨奇病毒A组8型(CV-A8)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及对全基因组各编码区进行遗传进化分析。方法对我国不同地区手足口病患者分离的11株CV-A8的全基因组序列,采用Sequencher 5.0、MEGA 7.0等软件对获取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序列比对显示11株CV-A8基因组长度在7 393~7 400 bp之间,与原型株比较,在编码区无碱基插入或缺失,在非编码区存在个别碱基的插入或缺失。11株CV-A8毒株VP1区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8.3%~98.6%和92.6%~99.7%;与CV-A8原型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8.3%~98.2%和92.6%~99.7%。对CV-A8的VP1区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可将CV-A8分为5个基因型:A、B、C、D和E,本研究11株CV-A8分属于C(1株)、D(2株)、E(8株)3个基因型。11株CV-A8毒株全基因组序列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1.3%%~98.8%和95.9%~99.5%,P2区进化树图显示,本研究的8株E基因型CV-A8和CV-A4、CV-A14和CV-A16原型株进化距离最近,P3区进化树图显示,本研究8株E基因型CV-A8和CV-A5、CV-A16、CV-A14和CV-A4进化距离最近。结论本研究中11株CV-A8其衣壳区呈现基因多样性,非衣壳区呈现重组多样性,提示CV-A8正在经历变异动态变化; CV-A8有可能成为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原体,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CV-A8。

  • 标签: 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A组8型 分子进化 重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7—2019年河南省漯河市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SARI)的病毒性病原谱特征。方法通过“SARI病例监测平台”,收集2017年11月到2019年2月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的SARI病例。最终纳入783例SARI病例,所有病例在入院24 h内采集咽拭子,并记录人口学特征、发病时间、临床特点等信息,同时进行病毒检测和鉴定,并分析不同年龄和时间SARI病例的病毒检出情况。结果783例SARI病例年龄M(P25,P75)为3(1,5)岁,范围为1月龄~95岁,以<5岁儿童为主(71.01%);男性(61.81%)多于女性(38.18%)。783份SARI病例咽拭子标本中,共有64.88%(508/783)咽拭子标本检出至少1种病毒,共检出9种病毒。流感病毒、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率较高,均为20.18%(158例)。各病毒混合感染率达15.84%(124/783),其中双重感染最常见,占混合感染病例的85.48%(106/124);混合感染病例中主要以人呼吸道合胞病毒、人鼻病毒、人流感病毒最常见。<5岁儿童与60~95岁老人两个年龄组病毒检出率较高,分别为68.71%和63.27%。冬春季以流感和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为主,夏季以人副流感病毒感染为主。结论2017—2019年河南省漯河市SARI病例咽拭子标本以流感病毒和人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要病毒,各病毒的流行特征存在年龄和时间差异。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病毒 住院病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泉州2018—2019年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流行情况和基因特征。方法样本来自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福建省泉州市儿童医院送检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样本,共141份。采用RT-PCR法进行HRSVG基因3′末端靶基因扩增,使用sequencher 5.0以及MEGA5.05软件进行序列编辑、进化树构建和基因特征分析。结果HRSV阳性样本25份,17份样本成功获得靶基因序列,其中HRSVA 13份,HRSVB 4份;共鉴定出两个基因型:ON1基因型(13份,HRSVA)和BA9基因型(4份,HRSVB)。5条ON1基因型靶基因序列与2012—2015年北京、长春和浙江流行的ON1基因型序列汇聚为一簇(Cluster1);1条(FJ19-02)与2012—2015年我国多个地区流行的ON1基因型序列汇聚为一簇(Cluster2);其余7条为独立的一簇(Cluster-FJ)。HRSVB亚型中FJ18-02、FJ19-14、FJ19-15与2015年在吉林长春流行的BA9基因型序列汇聚在一起;FJ19-13则与2013年在广州和浙江两地流行的BA9基因型序列具有较近的亲缘性。ON1基因型和BA9基因型均在重复插入的72和60个碱基片段区出现了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Cluster-FJ分支靶基因序列出现了特征性氨基酸突变(H266L);FJ19-13出现了H261Q和Q265L的独立突变。结论2018—2019年福建泉州流行的HRSV基因型为BA9和ON1,Cluster-FJ为新发现的独立传播链,有可能在泉州建立了本土循环流行。

  • 标签: 呼吸道合胞病毒,人 基因型 基因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国流行性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进行深入分析,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和Poisson回归分析方法,探讨流行性腮腺炎报告事件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2004—2020年中国流行性腮腺炎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5 229起,总体呈波动性下降;报告事件总数居前5位的地区是重庆、湖南、贵州、广西、甘肃;报告事件级别以一般事件为主;发生地主要在小学和初中;事件报告较及时,但处置时间较长(最短30 d)。2008年全国开展1剂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后各年报告事件起数未超过2008年水平;实行2剂疫苗接种的北京、上海、天津报告事件数较少;2008—2020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事件数均高于同期实行2剂免疫策略的麻疹、风疹,提示免疫接种对防止疫情暴发产生了一定的效果。2020年流行性腮腺炎突发事件报告数量达到报告以来最低,提示我国在采取严格防范措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同时也预防了流行性腮腺炎的暴发流行。流行性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因素Poisson回归发现,突发事件的数量与各地年报告发病率和免疫接种策略有关,1剂免疫接种地区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是2剂地区的3.924~32.284倍。结论接种疫苗是防止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从2020年6月开始实施2剂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的免疫策略,预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量呈进一步下降趋势。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免疫策略 Poisson回归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变电站逐渐感到薄弱,甚至有些变电站无法满足变电站的正常需求,带来了许多潜在的安全隐患。因此,迫切需要对这些旧变电站进行改造。变电站改造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变电站的安全性,而且能更好地满足当今变电站的发展需要,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 标签: 变电站改扩建 变电一次设计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麻疹IgG抗体亲和力试验对判定麻疹病例的价值。方法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13-2015年天津市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和麻疹排除病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追溯保存的病例血清,开展麻疹IgG抗体亲和力试验,重新对麻疹排除病例进行归类。结果共收集到326例麻疹病例血标本,其中实验室确诊病例267例,排除病例59例,≥20岁病例占92.33%(301/326)。麻疹IgG抗体亲和力试验显示,确诊病例和排除病例中麻疹IgG高亲和力抗体的比例分别为66.95%(158/236)和91.23%(5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3,P<0.001)。根据判定标准,15.25%(9/59)排除病例被重新判定为麻疹病例,其中8例是高亲和力抗体,有含麻疹成分疫苗(MCV)免疫史,判定为继发性免疫失败病例;1例为低亲和力抗体,有典型的麻疹临床症状,无MCV免疫史。结论麻疹IgG抗体亲和力试验能够提供有参考意义的血清学证据,可以减少麻疹急性期血清学诊断中由于IgM抗体假阴性而造成的错误排除。

  • 标签: 麻疹 IgM抗体 IgG抗体 亲和力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4年湖南省C亚属人腺病毒(HAdV-C)分离株的基因特征。方法2014年从湖南省长沙市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病例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一株HAdV-C病毒株(Hunan2014-s024),分段扩增目的基因片段,拼接后获得全基因组序列,同时下载GenBank数据库中国内外流行的HAdV-C代表株全基因组序列构建HAdV-C数据库,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分析。结果Hunan2014-s024株与2006年山西省健康儿童粪便标本中分离到的HAdV-C病毒株(MK041244-CHN-2006)的同源性最高,并以该病毒基因组元件为主要骨架,在penton base基因上交换了2012年湖南省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离株(MK041246-CHN-2012)的基因片段。结论2014湖南株(Hunan2014-s024)为2006年山西省病毒株(MK041244-CHN-2006)与2012年湖南株(MK041246-CHN-2012)的重组病毒,由于其致病性可能发生了改变,因此有必要加强HAdV-C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以了解其潜在疾病负担和公共卫生意义。

  • 标签: 湖南省 C亚属人腺病毒 基因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长春地区住院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谱及临床特点,为其病原学诊断和针对性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长春市儿童医院住院的618例临床诊断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采集患儿咽拭子和肺泡灌洗液标本。应用病毒分离、细菌培养、飞行时间质谱和PCR/RT-PCR技术检测标本中的核酸和蛋白质谱。结果住院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高峰年龄段为7~12月龄小儿。发病多集中在冬春季。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毒检出率最高,为56.15%(347/618);检出一种病毒病原阳性73.49%(255/347),其中前5位的是呼吸道合胞病毒(27.8%)、甲型流感病毒(23.9%)、乙型流感病毒(16.1%)、鼻病毒(12.2%)和偏肺病毒(10.2%);两种病毒阳性19.88%(69/347);3种病毒阳性4.32%(15/347);4种病毒阳性2.31%(8/347)。非典型微生物感染占29.77%(184/618),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占95.65%(176/184)。细菌感染17.31%(107/618),以肺炎链球菌(39.25%,42/10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4.30%,26/107)为主。多种病原混合感染7.61%(47/618),其中肺炎支原体和肺炎链球菌、病毒混合感染分别为40.43%和34.04%。高热、呼吸增快和口周发绀是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OR值和95%CI分别为7.71和4.56~13.04、2.43和2.02~2.93、3.53和2.56~4.86);病毒混合感染36.96%(34/92)出现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心肌损害等并发症;肺炎支原体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35.29%出现胸腔积液。结论长春地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以病毒为主,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优势病原,肺炎支原体次之,细菌病原以肺炎链球菌为主。高热、呼吸增快和口周发绀是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多病原混合感染易出现严重并发症。

  • 标签: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病原谱 临床特点 儿童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引起的新发传染病。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多种特异性抗体,来减弱或清除病原体对机体的影响。研究新冠病毒感染后人体内特异性抗体动态变化特征对于疾病认识、诊断、以及疫苗研究与防控策略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国内外关于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同类型特异性抗体产生和持续时间、抗体水平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分析,从而增进对新冠病毒感染后机体免疫学特征的了解。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抗体 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