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食管结合部腺癌(AEG)患者的术后病理结果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不同Siewert分型AEG患者手术切除及淋巴结清扫范围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5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50例AEG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第三站淋巴结清扫在贲门癌根治术中的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350例AEG患者共清扫淋巴结6 718个,其中阳性淋巴结1 613个,转移率为24.01%。Siewert Ⅰ型AEG淋巴结转移以胸部纵膈为主,腹腔中第1、2、3、7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3.30%、20.16%、41.90%、20.87%,明显高于其他各组淋巴结;Siewert Ⅱ、Ⅲ型AEG淋巴结转移侧重于腹腔。研究结果显示:随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周围淋巴结转移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分化组和中高分化组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83.1%和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瘤体直径≥4 cm时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站淋巴结转移率的高低与肿瘤的侵犯胃壁深度、肿瘤瘤体的最大径、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结论肿瘤瘤体最大径、浸润体深度及分化程度是影响AEG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AEG Ⅰ型患者在根治术中应彻底清扫纵膈及下段食管周围淋巴结,腹部需重点清扫第1、2、3和7组淋巴结,可根据探查有无肿大的淋巴结再决定是否清扫其他各组淋巴结;对于Ⅱ、Ⅲ型AEG患者,当肿瘤侵犯胃壁全层、最长直径≥4 cm,并且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时推荐行保脾的全切除并行D2淋巴结清扫术。

  • 标签: 胃肿瘤 食管胃结合处 淋巴转移 病理学,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由于近端胃癌具有一定特殊性和复杂性,目前对其手术切除范围和消化道重建,学术界争议颇多。本研究旨在了解中国外科医生对近端切除及消化道重建的认知和态度以及治疗选择的现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研究对象:(1)全国范围内具有胃癌诊疗资质的公立三级甲等(省级和地市级)肿瘤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2)具有高年资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职称的外科医生。使用"问卷星"平台设计关于"近端切除及消化道重建"认知和治疗选择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含:医生基本信息,开展胃癌手术现况,对于近端胃癌手术方式及相关细节的选择和处理,近端切除及消化道重建方式的选择,近端胃切除术后相关并发症及营养状况监测等32个问题,并通过微信向调查对象发送问卷链接。2019年7月29日至8月25日,共发出问卷76份。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共纳入47家三甲医院,共发放调查问卷76份,回收问卷及有效问卷所占比率均为100%。对于早中期、尤其<4 cm的食管结合部腺癌(AEG),72.37%(55/76)的医生优先考虑行近端胃切除术,而22.37%(17/76)的医生选择行全胃切除术;90.79%(69/76)的医生认为早期AEG可以考虑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或者近端胃切除术,60.53%(46/76)的医生认为T3以下、肿瘤在4 cm以下的AEG优先考虑近端胃切除术,60.53%(46/76)的医生认为根治度较高的进展期AEG行近端胃切除术,残不小于1/2;若考虑抗反流效果、术后体质量恢复及临床效果好,适用范围广又容易推广,中国外科医生优先选择双通道重建;肿瘤专科医院的外科医生对施行近端胃切除术及认为Kamikawa吻合最不易被推广使用的认同率要高于省级及地市级综合三甲医院外科医生;年手术量在200例以上的外科医生对于早中期AEG选择近端胃切除术的比例高达8/9;认为"临床效果好,适用范围广又容易推广"而选择双通道重建比例较高的为年手术量在50~100例的外科医生(60.00%,15/25)。结论中国外科医生对于近端切除及消化道重建总体认知水平和接受程度一般,期待未来"近端切除消化道重建中国专家共识"的推广,可指导和优化近端胃癌的治疗。

  • 标签: 近端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认知 治疗选择 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