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筑企业发展迅速。这是由于施工现场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的。由于在施工业务中难免会出现某种问题,施工企业只有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分析存在的管理问题,才能有效提高整个施工企业的施工水平,才能增强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建筑工程 现场施工管理 对策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水利建设的不断推进,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范围逐渐增加。就现阶段而言,我国仍有部分水库大坝是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修建的,受限于当时的建设水平,相关工序以及施工的设计标准相对较低,同时受施工技术落后的影响,建筑的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不仅如此,经济发展的局限性也使得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是十分有限的。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该类水利工程成为了典型的“三边”工程,也就是“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但也正是该阶段的探索,为后期的水利工程发展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在近些年环境遭受到巨大冲击的条件下,该类水工结构单薄的坝体已经难以满足防洪抗洪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水利管理的有效性,为一方安全提供可靠保障,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措施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将其切实落实到实处,切实发挥作用才是关键。一般情况下,该类水利工程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坝体出现结构裂缝,而其也是工程出现更大规模异常的先兆,短期内其并不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但是在长期的水流冲击作用下,其携带的隐患是不容忽视的,严重的坝肩崩塌、坝基渗漏都与结构裂缝直接相关。本文主要分析水闸水工混凝土结构裂缝处理技术应用。

  • 标签: 水闸水工 混凝土 结构裂缝 表面涂抹 内部填充 结构补强
  • 简介:摘要:近年来,中国水电站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然而,由于中国河流的多沙性特点和环境破坏引起的水土流失,对其抗冲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国内运行的>70%的水电站大坝泄水混凝土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磨破坏,对水电站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提高水工建筑物抗冲磨破坏性能逐渐成为人们科学研究和广泛关注的课题。水工建筑物的主要材料为混凝土,混凝土耐久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抗冲磨性能。本文主要分析水工建筑物抗冲磨蚀性能提升对策。

  • 标签: 含沙水流 冲磨蚀 提升对策 水工建筑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在结肠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获取结肠腺癌数据集,分析GPX4在结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总生存(OS)的预测价值。选取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提供的2009年11月至2010年5月行手术治疗的结肠腺癌组织93例及其配对癌旁组织87例,应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PX4蛋白表达水平。分析GPX4蛋白表达情况与结肠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OS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建立和绘制预测OS率的列线图。结果对TCGA数据库数据分析显示,380例结肠腺癌患者中GPX4在结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位每千个碱基的转录每百万映射读取的片段数(FPKM)值:85.654(20.351~356.237)比56.230(48.783~63.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150,P<0.05);GPX4高表达组(FPKM ≥83.614)的OS较GPX4低表达组(FPKM<83.614)差(中位OS时间84.40个月比94.03个月,5年OS率58.6%比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结肠腺癌组织GPX4蛋白高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38.0%(35/92)比7.3%(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27,P<0.01);GPX4在左半结肠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高于右半结肠腺癌组织[47.2%(25/53)比25.6%(1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P=0.036);GPX4高表达组患者的5年OS率低于低表达组患者(25.7%比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51,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N1~N3期)(HR=2.241,95% CI 1.242~4.046,P=0.007)和GPX4高表达(HR=2.783,95% CI 1.598~4.848,P<0.01)是结肠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应用上述因素建立预测结肠腺癌患者预后的列线图,C指数为0.739,提示该列线图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结论GPX4在结肠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且其高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及不良预后相关。

  • 标签: 结肠肿瘤 腺癌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STEMI)患者住院期间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及其预测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某市友谊医院心脏中心CCU住院治疗的233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及与各种危险因素的相互关系。结果17例(7.3%)STEMI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了上消化道出血,其临床危险因素包括既往消化性溃疡病史(P=0.01),和上消化道出血病史(P=0.004),肌酐>2mg/dl(P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上消化道出血 预测因子
  • 简介:摘要:由于之前受到了一些传统主流经济学思想的影响作用,人们觉得环境保护只是一种公共的产品,而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提供,所以形成了“环境保护靠政府”的片面理解,所以会把广大的人民群众排斥在环境保护工作之外。在我国,政府部门是环境治理的重要主体,在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随着人民群众对环境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也逐渐地参与到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工作中,形成了以环境治理作为核心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新模式。基于此,本文就环境管理与保护的主要形势和对策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环境管理 保护 形势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虽然目前腹腔镜下的三角吻合和重叠式三角吻合术已逐步应用于完全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中,但其疗效对比评估却并未在已发表文献中提及。故本研究探讨重叠式三角吻合技术在完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2017年5月至2020年10月期间,行完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病例入组标准:(1)年龄为18~75岁;(2)体质指数(BMI)18.5~30 kg/m2;(3)术前结肠镜病理证实为降结肠及乙状结肠近段的结肠腺癌。排除标准:(1)结直肠多原发癌;(2)患有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病未控制或控制不佳者;(3)伴有严重肠梗阻患者;(4)左侧横结肠癌及结肠脾曲部位腺癌;(5)经胸腹盆部增强CT发现肝脏、肺及其余脏器的远处转移者。根据以上标准,共115例左半结肠癌患者入组。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分为重叠式三角吻合组(60例)和传统三角吻合组(55例)。比较并分析腹腔镜下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对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等的影响。结果重叠式三角吻合组60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57.3±10.4)岁,BMI为(25.0±3.1)kg/m2。传统三角吻合组55例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56.7±9.9)岁,BMI为(24.4±2.9)kg/m2。两组的性别、年龄、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TNM分期、术前腹部手术史、术前新辅助化疗史以及术前营养状况的指标(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前白蛋白及白蛋白等)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所有患者均获得R0切除,无中转开腹及转为腹腔外吻合患者。重叠式三角吻合组消化道重建时间少于传统三角吻合组[(15.1±1.7)min比(15.9±2.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3,P=0.042)。而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肿瘤大小、近远切缘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重叠式三角吻合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1.5±0.5)d比(1.7±0.5)d,t=-2.028,P=0.045]和首次排粪时间[(3.1±0.6)d比(3.4±0.7)d,t=-2.095,P=0.039]均短于传统三角吻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叠式三角吻合组与传统三角吻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4/60)和7.3%(4/5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6,P=0.898)。其中重叠式三角吻合组2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1例出现肺部感染,1例腹腔内感染;传统三角吻合组3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例出现腹腔内感染;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两组均无肠梗阻、腹腔出血、吻合口狭窄、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及再次手术患者。结论腹腔镜下重叠式三角吻合技术与传统三角吻合技术相比,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更快,且未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满意的近期疗效。

  • 标签: 重叠式三角吻合 消化道重建 完全腹腔镜手术 结肠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完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中使用吲哚菁绿荧光成像(FIGFI)对肠管血流灌注进行评估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58例左半结肠癌患者的资料。男性39例,女性19例,年龄(57.0±10.1)岁(范围:28~75岁)。根据术中是否使用FIGFI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22例)。采用t检验、χ²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58例患者均完成完全腹腔镜手术。研究组1例患者因裁剪系膜后出现肠管血运欠佳(Sherwinter评分1分)而扩大切除范围直至肠管血运良好(Sherwinter评分≥3分),对照组1例发生术后吻合口漏(A级并发症)。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156.3±43.5)min比(180.4±41.3)min,t=-2.083,P=0.042],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除肠管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范围:18~37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缺血性肠炎及吻合口狭窄等远期术后并发症。结论FIGFI评估完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吻合口及肠段血供安全可行,操作方便,有望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 标签: 结肠肿瘤 结肠切除术 荧光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布局的不断完善,商业建筑越来越多,而对于商业建筑而言,最关心的就是商业建筑的安全性,只有保证其安全性,才能够有效的保证人们的安全。商业建筑自身属于人流密集区域,应该做好防火措施,制定详细的安全疏散方案,让商业建筑能够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作用。本文就先了解商业建筑火灾事故的特点,然后说明商业监护防火及安全疏散的现状,最后说明商业建筑防火及安全疏散设计方案内容。

  • 标签: 商业建筑 防火 安全疏散 设计方案
  • 简介:摘要:110kV高压电缆是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存在,尤其是近几年来,敷设里程不断增加、供电范围不断扩大,对高压电缆的施工技术和质量安全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本文就110kV高压电缆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展开修昂应的研究,从实际工程项目为例,针对该工程项目中面临的施工问题展开分析,提取出其中关键性的施工技术进行介绍,并且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案,以此保证110kV的高压线缆可以稳定的展开供电工作。

  • 标签: 110kV高压电缆 施工技术 质量控制 施工难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体内重叠三角吻合技术行消化道重建的完全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86例左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完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TLLC)组(25例)和传统腹腔镜辅助左半结肠切除术(LALC)组(6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TLLC组无中转开腹病例,LALC组有1例患者中转开腹。TLLC组和LAL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64.5±42.3)min和(171.0±43.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6)。但TLLC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36.4±22.7)ml,明显少于LALC组[(52.9±32.2)ml,P=0.026];吻合时间为(39.1±6.5)min,明显长于LALC组[(24.9±5.4)min,P<0.001];术后排气时间为(2.6±0.5)d,明显少于LALC组[(3.3±0.8)d,P<0.001];切口长度为(4.2±2.2)cm,明显短于LALC组[(7.0±2.5)cm,P<0.001];切除肠管长度为(21.0±7.3)cm,明显长于LALC组[(17.5±5.4)cm,P=0.037];住院时间为(6.2±1.9)d,明显少于LALC组[(7.9±1.5)d,P<0.001]。TLLC组和LALC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和4.9%(3/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3)。两组患者均无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出现。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再次住院手术,未出现肿瘤转移和复发。结论在左半结肠癌患者中应用体内重叠式三角吻合技术的TLLC安全可行,并具有切口更短、恢复更快、术后住院时间更短等较好的近期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结肠肿瘤 完全腹腔镜手术 消化道重建 重叠式三角吻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西妥昔单抗是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重要的分子靶向药物,可增加化疗疗效并延长患者生存期,但是部分患者对该类药物存在不敏感或耐药现象,其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揭示。随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通路研究的深入,KRAS、BRAF、PTEN、PIK3CA等基因的改变以及微小RNA(miRNA)的多态性逐渐被证实与西妥昔单抗耐药相关,最新的研究亦表明Wnt信号通路及其负性调控因子RNF43可能与西妥昔单抗耐药相关。总结mCRC西妥昔单抗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可为后续寻找治疗药物奠定理论基础。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分子靶向治疗 分子生物学 抗药性 分子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套袖式吻合技术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采用套袖式吻合技术完成的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征、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肛门功能等资料。结果共有40例患者成功完成应用套袖式吻合技术的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2例患者术中因结肠残端血供较差行预防性回肠造口,其中21例(52.5%)患者术前行新辅助治疗,肿瘤距肛缘中位距离为4 cm,中位手术时间为166.5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20.0 mL。肿瘤中位长径为2.5 cm,中位近端切缘长度为10.3 cm,中位远端切缘长度为1.0 cm,中位淋巴结检出数目为13.10枚。患者术后中位下地时间、进食时间、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9.0 h、12.5 h、20.5 h和6.0 d,中位住院费用为47 646.0元。随访过程中,结肠残端回缩入盆腔的中位时间为12.0 d,其中4例(10%)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漏,行临时性肠造口手术后逐渐好转,1例(2.5%)患者术后出现结肠残端出血,4例(10%)患者术后出现肛周粪水性皮炎,2例(5%)患者术后出现肛周疼痛,均予对症止处理后好转。术后3个月采用低前切除综合征(LARS)评分量表评估肛门功能,其中,8例(20%)无LARS,23例(57.5%)轻度LARS,9例(22.5%)重度LARS。随访期间无患者肿瘤复发或者转移。结论应用套袖式吻合技术的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安全可行,避免了常规预防性造口,近期疗效较为满意,其远期疗效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腔镜 超低位直肠癌 套袖式吻合 保肛手术 肛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洛铂用于预防性结直肠癌术中腹腔灌洗化疗过程中的药代动力学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含有120 mg/L浓度的洛铂溶液,在结直肠癌手术结束时灌入患者盆腹腔中,采集不同时点静脉血及腹腔引流液,应用LC_MS/MS方法,测定洛铂在血液和腹腔引流液中各时点药物浓度。结果11例患者灌注洛铂后0 h,0.5 h,l h,2 h,3 h,4 h,6 h,10 h,24 h,检测静脉血中洛铂的平均药物浓度分别为(333.50±333.00)ng/mL,(428.40±321.98)ng/mL,(425.90±347.70)ng/mL,(318.20±291.92)ng/mL,(198.90±196.85)ng/mL,(158.40±186.53)ng/mL,(68.90±66.06)ng/mL,(21.50±19.10)ng/mL,(6.70±0.00)ng/mL;腹腔引流液中洛铂的平均药物浓度分别为(62 940.20±29 786.14)ng/mL,(58 635.50±29 220.12)ng/mL,(50 559.60±27 661.24)ng/mL,(23 873.90±20 655.82)ng/mL,(15 440.80±19 075.12)ng/mL,(14 382.20±21 208.10)ng/mL,(12 929.70±20 245.06)ng/mL,(10 775.30±19 995.77)ng/mL,(64.00±111.93)ng/mL。洛铂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药动学符合二室模型拟合,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最大血药浓度Cmax为(532.65±383.76)ng/mL,消除半衰期(t1/2z)为(1.84±0.32)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为(1 788.402±1 543.580)h•ng/mL;引流液中洛铂最大药物浓度Cmax为(69 055.0±27 587.55)ng/mL,消除半衰期(t1/2z)为(5.994±8.397)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为(257 421.876±288 148.148)h•ng/mL。结论洛铂腹腔灌洗化疗在腹腔中可持久维持较高的有效药物浓度,且血液吸收少,从而副作用较少,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药代动力学 手术 洛铂 腹腔化疗 术中化疗
  • 简介:摘 要 : 电力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企业应当注重电力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及故障排除工作,以提升供电质量。 在输电线路的运行过程中,经常因为各种原因产生故障,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作。基于此,本文 对 输电线路故障 及 应对措施 问题进行了分析 。

  • 标签: 输电线路 故障 措施 影响
  • 简介:本期封面文字是“宾”。甲骨文的“宾”字,最开始写作,屋子下面有一个人(即兀字,在这里代表人);后来写作,加了一只从外而至的脚的形象,使宾客的意思更加显明。

  • 标签: 甲骨文 代表人 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