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智能化煤矿供电监控系统是针对煤矿工作环境特点而设计的关键系统之一。本文就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现有监控系统通常包括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和预警等功能,以提高矿井供电安全性和效率。未来发展趋势表明,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化监控系统将成为主流,实现供电设备的自动化管理和预测性维护,以应对煤矿复杂多变的供电环境。

  • 标签: 煤矿供电监控 智能化系统 大数据分析 安全性 效率。
  • 简介:摘要:随着风能成为全球能源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成为了研究和实践的重要方向。本文分析了双模风力发电机组的技术改造方案,该方案通过在传统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基础上增加全功率运行模式,旨在有效提升风电机组在不同风速条件下的发电性能,为风电领域提供一种提升发电效能的新思路。

  • 标签: 双模风力发电机组 发电效能 效能提升
  • 简介:摘要:10kV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线损管理与降损措施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减少能源浪费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10kV配电网存在的问题,本文对10kV配电网的线损管理方式与10kV配电网的降损措施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建立健全线损监测体系、制定科学的设备维护策略、技术降损、管理降损等方式,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

  • 标签: 10kV配电网 线损管理 降损措施
  • 简介:摘要:煤矿生产下自动化技术应用范围广泛,特别是在井下生产与监控管理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价值。下面文章对电气为自动化技术进行分析,探讨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优势与具体应用策略。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建筑行业发展下,对高层房屋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层房屋建筑中最容易发生破坏的部位之一,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最为重要,所以需要采取有效的抗震加固措施,以此来提高其抗震性能。高层房屋建筑梁柱节点的抗震加固方法主要包括直接和间接加固方法两类,需要根据具体的建筑结构和加固要求进行选择和使用。文章将建筑抗震加固方法的概念,并分别分析几种常见的方法,通过详细介绍这些加固方法的原理、特点和适用范围,希望能够为建筑从业者提供一些借鉴。

  • 标签: 高层房屋 梁柱节点 抗震加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误1周以上伴骨痂生成且有移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骨科医学中心收治的36例延误1周以上伴骨痂生成且有移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患者资料。男22例,女14例;年龄为(6.7±2.7)岁,范围值为2.3~12.8岁;骨折均为Gartland Ⅲ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儿分为2组: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CRPP)组15例(单纯采用CRPP治疗)和杠杆组21例(经肘后克氏针撬拨"杠杆技术"辅助CRPP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复位质量和肘关节运动范围恢复时间,末次随访时的肘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术后随访(26.2±16.3)个月(范围值为6~96个月),均获可接受的复位,术后4~6周骨折临床愈合。杠杆组手术时间[(28.2±6.8)min]和透视次数[(27.0±6.0)次]均少于CRPP组[(40.8±10.8)min和(43.3±11.4)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RPP组患者术中Baumann角(78.1°±1.6°)、侧位肱头角(58.3°±2.6°)和水平旋转率(109.5%±3.0%)相比较,杠杆组(73.7°±4.1°、49.6°±5.2°、103.2%±4.9%)更优,术中复位质量更接近正常平均值,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肘关节运动范围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杠杆组Baumann角(75.4°±2.8°)和侧位肱头角(53.2°±3.6°)均优于CRPP组(78.3°±1.5°、57.5°±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肘关节活动度、VAS评分、MEP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患者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延误1周以上伴骨痂生成且有移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实施经肘后克氏针撬拨"杠杆技术"辅助CRPP是一种高效、精准的治疗方法;相较于单纯CRPP,其能获得更满意的复位质量。

  • 标签: 肱骨骨折 儿童 骨痂 肱骨髁上骨折 复位 延误
  • 简介:摘要:新时期社会发展下煤矿机电设备对安全生产活动意义重大,要做好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还需要从实际问题入手,提高维修管理水平。文章对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的意义进行分析,探讨机电设备维修现状与维修管理策略。

  • 标签: 煤矿机电 机电设备 设备维修 维修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加心理干预、石膏或支具固定以及手术治疗对儿童习惯性髋关节脱位(habitu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HDH)的临床疗效;采用系统文献复习的方法,探索HDH流行病学特征和维持髋关节稳定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21年3月治疗并获随访的11例(12髋)HDH患儿相关资料,其中男2例,女9例,首次脱位年龄2.25(1.66,3.75)岁,确诊时年龄4.33(3.33,6.17)岁。同时检索1932年至2022年相关文献,并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确认24篇HDH个案和临床报道纳入研究,获得文献中33例(38髋)HDH患儿资料,男5例,女28例,首次脱位年龄2.00(1.50,2.00)岁,确诊时年龄4.00(2.55,5.00)岁。分析共计44例(50髋)HDH患儿性别、首次脱位年龄、确诊时年龄、激发脱位方式、脱位侧别和方向、伴随症状、家族史、外伤史、影像学检查等数据获得HDH流行病学特征。对41例HDH患儿(3例缺少治疗描述,被剔除),采取观察加心理干预19例(46.34%),石膏或支具固定13例(31.71%),手术治疗9例(21.95%)。对治疗前后骨盆正位X线片和髋关节脱位瞬间"真空现象"采用AutoCAD软件测量颈干角、髋臼指数、中心边缘角(central edge angle,CE角)、Reimers不稳定指数。采用Harris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同时记录脱位消失时间。结果44例(50髋)HDH患儿随访时间(4.05±2.93)年,治疗后脱位消失的时间(1.28±1.19)年。其中女37例,男7例;首次脱位年龄(2.64±1.54)岁,确诊时年龄(4.52±2.64)岁;右侧脱位30例,左侧8例,双侧6例;屈髋、内收、内旋或屈髋、内收作为激发脱位方式39例;后位脱43例;脱位时伴有响亮的"咔哒"声41例;无痛性脱位36例;脱位瞬间捕捉到真空现象37例。所有患儿均无特定家族史和明显外伤史。观察加心理干预组、石膏或支具固定组和手术治疗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脱位瞬间Harris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CE角和Reimers不稳定指数与治疗前和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7.51,P<0.001;H=55.70,P<0.001;H=54.69,P<0.001)。与手术治疗组术后脱位即刻消失相比较,观察加心理干预组和石膏或支具固定组脱位消失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0.83,P<0.001)。结论无特定家族史和明显外伤的幼儿期女孩,无痛性髋关节后脱位伴"咔哒"声以及脱位瞬间真空现象是HDH显著的流行病学特征;观察加心理干预、石膏或支具固定建议作为初始治疗方案,当保守治疗无效,需手术治疗迅速稳定髋关节。

  • 标签: 髋脱位 髋关节 流行病学 儿童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后采用0. 25%左旋布比卡因局部浸润治疗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83例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术前排除37例可能影响术后疼痛测量的患儿,排除2例手术时间>1 h的患儿,最终144例患儿纳入本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0. 25%左旋布比卡因组(72例)和对照组(72例)。左旋布比卡因组中,男39例,女33例;年龄为(71. 67±11. 33)个月,体重为(22. 76±5. 07)kg;受伤侧别左侧38例,右侧34例;从受伤到入院间隔时间为(6. 54±5. 55) h。对照组中,男45例,女27例;年龄为(73. 29±11. 46)个月,体重为(23. 19±4. 76)kg;患侧侧别左侧46例,右侧26例;从受伤到入院间隔时间为(5. 83±4. 78) h。记录术后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的剂量和给药时间,评估两组患儿术后疼痛的严重程度。结果所有患儿手术均顺利完成,无骨筋膜室综合征、医源性神经损伤、局部麻醉药全身反应等并发症。3例发生浅表感染,其中对照组1例,左旋布比卡因组2例;144例患儿均无深部感染发生。①在术后疼痛评分方面,术后第一天对照组有48. 6%(35/72)发生重度疼痛(CRIES疼痛评分>7分),且全部发生在术后≤8 h,重度疼痛患儿中术后4 h发生的占45. 7%(16/35),术后6 h发生的占40. 0%(14/35),术后8 h发生的占14. 3%(5/35)。术后第一天左旋布比卡因组仅有2. 8%(2/72)发生重度疼痛,1例发生在术后6 h, 1例为术后8 h。术后第一天重度疼痛的发生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P<0. 05)。②在术后服用布洛芬方面,第一天对照组有76. 4%(55/72)口服了布洛芬,首次服药时间在术后2 h的占7. 3%(4/55),术后4 h和6 h各占36. 4%(20/55),术后8 h占16. 4%(9/55),术后12 h占3. 6%(2/55),55例患儿中术后第一天有6例服药2次。左旋布比卡因组有33. 3%(24/72)口服了布洛芬,首次服药时间在术后4 h的占4. 2%(1/24),术后6 h占29. 2%(7/24),术后8 h占33. 3%(8/24),术后12 h占20. 8%(5/24),术后16 h占4. 2%(1/24),术后20 h占8. 3%(2/24),24例在术后第一天无2次服药患儿。对照组术后首次服药时间为术后(5. 71±2. 29) h,左旋布比卡因组为术后(9. 25±4. 45) h,明显迟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1 )。术后第一天布洛芬消耗量在对照组为(9. 22±4. 33 )ml,左旋布比卡因组为(6. 42±1. 50) ml,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3)。术后前3 d内布洛芬的总消耗量对照组为(10. 89±5. 57) ml,左旋布比卡因组为(8. 33±3. 34) ml,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4)。结论局部浸润0. 25%的左旋布比卡因,是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后有效的镇痛方法。

  • 标签: 肱骨骨折 术后镇痛 局部浸润 左旋布比卡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甲状腺手术患者给予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以我院于2020年1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113例甲状腺手术患者做为此次试验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心理特征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更优,且恢复时间相对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手术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感,提升满意度。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手术室护理 心理状态 影响
  • 简介:摘要: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社会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对于建筑有了更大的需求,推动了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为使建筑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需要将动态管理应用到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工作中,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情况下,提高工程造价的质量,进而实现企业的经济最大化,推动建筑行业良好的发展脚步。

  • 标签: 建筑工程造价 动态管理 有效控制
  • 简介:摘要:对于现代建筑企业,造价控制是其发展的基本环节之一,注重开展该环节,可以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企业应借助全过程造价控制的措施,在合理范围内将工程建造过程所涉财力控制在最小,保证小投入建需求的工程,助力建筑企业理想的经济目标的实现,为建筑企业持续、良好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 标签: 建筑工程管理 全过程造价 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个体化改良与常规方案治疗肢体长骨骨巨细胞瘤(GCTB)的临床效果,评估个体化改良方案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05年1月—2017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天津医院两个骨肿瘤中心178例手术治疗的四肢长骨GCTB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5例、女83例,年龄8~75(35.7±11.7)岁。178例中,2005年1月—2011年12月70例患者设为常规组,其中男39例、女31例,年龄8~68岁,55例采用病灶内常规刮除加骨水泥、异体骨或自体骨填充,15例瘤段切除人工假体重建术;2012年1月—2017年12月108例患者设为改良组,其中男56例、女52例,年龄16~75岁,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Campanacci分级、病理骨折与否,采用95例改进的病灶内磨削术加骨水泥和或异体骨或自体骨填充,13例瘤段切除人工假体(膝关节为改进假体)重建等个体化改良方案。观察并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复发转移情况及5年累积无复发生存率;末次随访时采用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评分标准比较术后两组患者肢体功能。结果17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4~117(56.9±26.1)个月。(1)术后有1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常规组11例(15.7%,11/70)、改良组4例(3.7%,4/108),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改良组,主要发生于瘤段切除关节重建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39,P<0.05)。(2)178例患者中,24例(13.5%)复发。常规组和改良组术后总体复发率分别为22.9%(16/70)和7.4%(8/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91, P<0.05)。常规组中病灶内常规刮除术患者的复发率为27.3%(15/55),改良组中病灶内扩大刮除术患者的复发率为7.4%(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27,P<0.05);两组瘤段切除重建术患者分别有1例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总复发率13.5%(24/178),其中桡骨远端和股骨近端复发5例(5/12)。178例患者5年总体累积无复发生存率为90.8%,其中常规组78.5%、改良组9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3, P<0.05)。(3)178例患者术后肢体功能MSTS评分为(28.7±2.3)分,常规组和改良组分别为(27.61±3.13)分和(29.33±1.29)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5, P<0.01)。两组患者中病灶内刮除的术后MSTS评分均较瘤段切除关节重建术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20、2.177,P值均<0.05)。结论采用个体化改良方案治疗后GCTB复发率较低,且患者肢体功能佳,瘤段切除联合改良假体重建可以改善肢体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

  • 标签: 骨巨细胞瘤 复发 临床结果 肿瘤治疗方案 肱骨 股骨 胫骨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手术室护理配合的重要性,分析其在胆结石腹腔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70例我院收治的胆结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入院年份为2019年,入院月份为1月至8月间。这70例均在我院接受胆结石腹腔镜进行治疗,并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成两组(参照组、研究组),分别纳入35例患者,接受不同的护理服务(常规护理与手术室护理配合),并对不同护理所实施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此次观察疗效的指标共计两项,其中一项为负性情绪评分,分别为焦虑、抑郁评估,对比护理前的评估指标显示无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对比护理后的评估指标则显示(p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配合 胆结石 腹腔镜
  • 简介:摘要:大型机电设备在运行上需要较大的能源支持,为缓解机电设备运行多造成的能源损失和浪费,采用变频节能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文章对变频节能技术在大型机电设备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 标签: 变频节能 节能技术 大型设备 机电设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保护素(OPG)/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及微小RNA(miRNA,miR)-217的靶向调控在骨巨细胞瘤(GCT)中作用。方法在建立肿瘤异种移植模型和体外培养GCT0404细胞的基础上,分为空白对照组,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组(miR-217类似物组),转染miR-217组。评估各组骨巨细胞瘤的活性、增殖及迁移水平;检测miR-217、OPG、RANK、RANKL、自噬相关蛋白5(ATG5)、自噬相关蛋白7(ATG7)、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在骨巨细胞瘤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组间比较采用多重极差最小显著性差异(LSD)。结果(1)miR-217在肿瘤异种移植模型和体外培养GCT0404细胞的调控都显著抑制GCT细胞的增殖和肿瘤细胞的发生[对照组吸光度(A)值为0.620±0.019,inhibitor NC组为0.640±0.019,miR-217 inhibitor组为0.950±0.030,inhibitorNC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iR-217 inhibitor组与inhibitor 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600,P<0.01)]。(2)miR-217抑制GCT细胞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并抑制OPG/RANKL/RANK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OCN 1.41±0.06,OPG 1.41±0.04,RANKL 0.54±0.01,ATG 50.65±0.12,ATG 70.67±0.03,Beclin-1 0.56±0.10,LC3 0.83±0.04,F=265.100,P<0.01)。结论miR-217可能通过抑制OPG/RANKL/RANK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来抑制GCT自噬,从而抑制GCT的发生。

  • 标签: 骨巨细胞瘤 微小RNA-217 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 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自噬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closed reduction and percutaneous pinning,CRPP)和使用经尺骨鹰嘴操纵杆技术辅助闭合复位治疗儿童多方向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结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39例分别进行CRPP和经尺骨鹰嘴操纵杆技术辅助CRPP治疗的多方向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资料,其中男27例,女12例;年龄(6.68±2.52)岁(范围2.17~13.75岁)。23例(58.97%)单纯采用CRPP治疗(CRPP组);16例(41.03%)采用经尺骨鹰嘴操纵杆技术辅助下CRPP治疗(操纵杆组)。计量资料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复位质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术后16周和末次随访时与健侧相比较,患侧Baumann角、提携角、侧位肱头角、肘关节功能和活动范围之间的差异。结果39例随访时间(1.98±1.43)年;术后4~6周均获骨折临床愈合。CRPP组手术时间(48.59±15.75)min,透视次数(49.65±23.83)次,操纵杆组为(27.17±9.68)min和(24.25±5.9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术后侧位肱头角均恢复正常。CRPP组术后16周患侧冠状面Baumann角77.70°±2.16°,健侧73.78°±4.04°,操纵杆组分别为73.06°±1.81°和72.81°±3.45°;末次随访时CRPP组患侧冠状面Baumann角77.13°±2.20°,健侧74.17°±4.17°,操纵杆组分别为72.69°±1.70°和73.38°±3.48°,操纵杆组冠状面复位质量明显优于CRPP组(P<0.05)。术后16周CRPP组Flynn标准肘关节功能优良率82.61%,肘关节屈曲134.13°±8.61°,肘关节伸直-3.48°±6.47°,操纵杆组分别为81.25%,132.19°±9.48°和-3.44°±4.37°;末次随访时,CRPP组Flynn标准肘关节功能优良率91.30%,肘关节屈曲140.14°±5.76°,肘关节伸直-0.65°±3.79°,操纵杆组分别为93.75%,141.88°±5.12°和-0.31°±3.86°,两组Flynn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和运动范围相似。结论使用经尺骨鹰嘴操纵杆技术辅助CRPP治疗儿童多方向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方法,该技术在不增加并发症的基础上,可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透视频率和提高复位质量。

  • 标签: 肱骨骨折 骨折,闭合性 内固定器 评价研究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髓内针直径与髓腔峡部直径之比(nail diameter/medullary canal diameter ratio,ND/MCD)的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08例股骨干骨折儿童纳入前瞻性研究对象。年龄5.2~11.7岁,平均8.6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19.7 kg/m2;其中男187例,女121例;左侧163例,右侧145例;不稳定骨折130例,占42.2%(130/308)。所有患儿均采取逆行弹性髓内针内外侧穿针技术治疗,手术操作由同一位资深高级职称医生主刀或指导完成。术前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A、B两组,A、B两组分别为154例。A组选择弹性髓内针时要求其直径满足ND/MCD>60%而<80%;B组直径要求满足ND/MCD≥80%。两组患儿在术前一般资料及影像学表现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前准备、手术步骤、术后治疗及康复训练相同。记录并比较两组畸形愈合、骨折不愈合率,以及手术时间、内固定物取出时间、感染、针尾激惹发生比例。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A组8.7个月,B组8.9个月。两组患儿在畸形愈合率、骨折不愈合率、感染率、针尾激惹发生比例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手术时间、内固定物取出所需时间A组明显较B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儿内固定物取出前患肢功能及步态均恢复正常。结论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ND/MCD>60%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且与≥80%时相比,ND/MCD在60%~80%时手术操作更容易。

  • 标签: 儿童 弹性髓内针 股骨干骨折 前瞻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操纵杆技术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治疗25例儿童肱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性骨折。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范围为2~14岁。均使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术中利用操纵杆技术。术后进行影像学检查结果、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无肘内翻、针道感染、复位丢失、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其中1例发生医源性尺神经损伤,术后1个月完全恢复。末次随访采用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估结果:优19例,良5例,可1例,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儿童肱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性骨折是一种罕见而且极具挑战性的骨折,通过操纵杆技术使得传统闭合复位简单化,减少复位及透视次数,是一种可行的治疗选择。

  • 标签: 骨折固定术 肱骨远端骨折 闭合复位 操纵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尺骨鹰嘴穿针操纵杆技术辅助闭合复位治疗儿童多方向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39例儿童多方向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12例;年龄(6.68±2.52)岁,范围在2.17~13.75岁。实施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closed reduction and percutaneous pinning, CRPP)固定23例(58.97%),为第1组;行尺骨鹰嘴穿针操纵杆技术辅助CRPP治疗16例(41.03%),为第2组。所有患儿术后随访时间均在16周以上。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χ2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后Baumann角、提携角、肱前线与肱骨小头交叉点、肘关节功能和活动范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所有患儿平均随访(1.98±1.43)年,术后4~6周骨折均获临床愈合。第1组平均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分别为(48.59±15.75)min和(49.65±23.83)次,第2组则分别为(27.17±9.68)min和(24.25±5.92)次,均较第1组明显下降,平均下降21.42 min和25.40次(95%可信区间,12.43~30.40 min和14.74~36.06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肱前线与肱骨小头关系均恢复正常。第1组和第2组术后末次随访Baumann角分别为(77.13±2.20)°和(72.69±1.70)°,提携角分别为(10.39±2.19)°和(12.96±2.37)°,两组比较,第2组冠状面的复位质量明显优于第1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未出现术后即刻并发症。末次随访时,两组Flynn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和运动范围相似。结论使用经尺骨鹰嘴穿针操纵杆技术辅助闭合复位治疗儿童多方向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该技术在不增加并发症风险的情况下,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透视频率和提高复位质量。

  • 标签: 儿童 肱骨髁上 骨折 内固定 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