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合并壶腹周围憩室(PAD)临床特征及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发生困难插管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我国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等15家医学中心收治的1 920例行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15例,女1 005例;年龄为(63±16)岁。1 920例患者中,228例合并PAD,1 692例未合并PAD。观察指标:(1)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特征。(2)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术中及术后情况。(3)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发生困难插管的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或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特征。合并PAD和未合并PAD胆总管结石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合并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胆总管直径,胆总管直径分类(<8 mm、8~12 mm、>12 mm),结石长径,结石数目(单发、多发)分别为(69±12)岁,(23.3±3.0)kg/m2,16例,(14±4)mm,11、95、122例,(12±4)mm,89、139例和(62±16)岁,(23.8±2.8)kg/m2,67例,(12±4)mm,159、892、641例,(10±4)mm,817、875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5、2.45,χ²=4.54,t=-4.92,Z=4.66,t=-7.31,χ²=6.90,P<0.05)。(2)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术中及术后情况。合并PAD和未合并PAD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下球囊扩张长径,术中出血,出血处理(黏膜下注射、止血夹、喷雾止血、电凝止血、其他),内镜下塑料支架置入,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机械碎石,取净结石,困难插管,延迟插管,>5 次插管尝试,插管时间,X射线暴露时间,手术时间分别为10.0(8.5~12.0)mm,56例,6、5、43、1、1例,52例,177例,67例,201例,74例,38例,74例,(7.4±3.1)min,(6±3)min,(46±19)min和9.0(8.0~11.0)mm,243例,35、14、109、73、12例,230例,1 457例,167例,1 565例,395例,171例,395例,(6.6±2.9)min,(6±5)min,(41±17)min,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31,χ²=15.90、26.02、13.61、11.40、71.51、5.12、9.04、8.92、9.04,t=-3.89、2.67、-3.61,P<0.05)。(3)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发生困难插管的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总胆红素>30 μmol/L、结石数目>1个、合并PAD是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发生困难插管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31,1.48,1.44,95%可信区间为1.06~1.61,1.20~1.84,1.06~1.95,P<0.05)。进一步分析,1 920例行ERCP胆总管结石患者中,469例发生困难插管和1 451例未发生困难插管患者PEP发生率分别为17.271%(81/469)和8.132%(118/1 45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31.86,P<0.05);1 692例未合并PAD胆总管结石患者中,395例发生困难插管和1 297例未发生困难插管患者PEP发生率分别为17.722%(70/395)和8.250%(107/1 29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9.00,P<0.05);228例合并PAD胆总管结石患者中,74例发生困难插管和154例未发生困难插管患者PEP发生率分别为14.865%(11/74)和7.143%(11/15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3.42,P>0.05)。结论与未合并PAD胆总管结石患者比较,合并PAD患者老年比例更高、BMI更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比例更高、结石长径更大、结石数目更多。PAD增加胆总管结石患者的ERCP插管难度及机械碎石比例,并降低取净结石比例,但不增加术后并发症。总胆红素>30 μmol/L、结石数目>1个、合并PAD是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发生困难插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壶腹周围憩室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困难插管 并发症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und,EUS)引导下经胃内引流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时,不同型号塑料支架的引流效果。方法对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外科内镜中心2014年3月—2020年12月所施行的EUS引导下经胃内引流治疗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置入“双猪尾”10 F双塑料支架组和置入“双猪尾”7 F双塑料支架组,比较这两组塑料支架的引流效果、并发症及远期疗效。结果共纳入29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其中10 F双塑料支架组11例,7 F双塑料支架组18例,两组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48.2±8.0)min及(34.7±5.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P<0.001)。术后腹痛[18.2%(2/11)比5.6%(1/18)]、发热[9.1%(1/11)比11.1%(2/18)]及出血(均无)等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个月后复查CT,10 F双塑料支架组、7 F双塑料支架组嚢腔完全消失率分别为90.9%(10/11)和88.9%(16/1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结论对于符合EUS引导下经胃内引流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标准的患者,7 F与10 F支架的引流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相当,但7 F支架具有手术操作便利、时间较短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胰腺假囊肿 腔内超声检查 引流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训学员发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相关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12名ERCP初训学员的临床资料。ERCP初训学员均在内镜专家带教下施行标准ERCP。观察指标:(1)初训学员发生ERCP相关不良事件情况。(2)初训学员发生ERCP相关不良事件影响因素分析。(3)初训学员发生ERCP相关不良事件预测模型构建。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回归系数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以曲线下面积进行效能评价。结果(1)初训学员发生ERCP相关不良事件情况。12名初训学员施行300例ERCP,发生ERCP相关不良事件52例,无不良事件248例。初训学员发生ERCP相关不良事件的ERCP难度分级(1~2级、3~4级),进镜时间,插管时间,完成插管(是、否),网篮取石(是、否),狭窄扩张(是、否),造影解读,实施合理治疗,达到预期目的分别为22、30例,8(5~10)分,20(9~20)分,24、28例,11、41例,0、52例,(39±17)分,(39±19)分,(44±23)分;无不良事件初训学员上述指标分别为146、102例,6(4~9)分,12(8~20)分,163、85例,94、154例,20、228例,(52±22)分,(80±20)分,(52±23)分;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4.79,Z=-2.46、-2.72,χ²=7.01、5.30、4.49,t=-4.00、-2.97、-2.29,P<0.05)。(2)初训学员发生ERCP相关不良事件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RCP难度分级、进镜时间、插管时间、完成插管、网篮取石、造影解读、实施合理治疗、达到预期目的是影响初训学员发生ERCP相关不良事件的相关因素(优势比=1.95,1.11,1.08,0.45,0.44,0.97,0.98,0.98,95%可信区间为1.07~3.58,1.02~1.22,1.02~1.14,0.24~0.82,0.22~0.90,0.96~0.99,0.96~0.99,0.97~1.00,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RCP难度分级、造影解读是初训学员发生ERCP相关不良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2.08,0.95,95%可信区间为1.10~3.96,0.92~0.99,P<0.05)。(3)初训学员发生ERCP相关不良事件预测模型构建。根据临床培训重要结局指标及多因素分析结果,纳入ERCP难度分级、进镜时间、插管时间、造影解读4项建立初训学员发生ERCP相关不良事件预测模型,结果显示:预测评分>0.4分是发生ERCP相关不良事件的高危人群。该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2(95%可信区间为0.65~0.79,P<0.05),最佳截断值为0.40,灵敏度为76.9%,特异度为63.3%。结论ERCP难度分级、造影解读是初训学员发生ERCP相关不良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预测模型预测评分>0.4分的初训学员是发生ERCP相关不良事件的高危人群。

  • 标签: 胆道疾病 胰腺疾病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标准化培训 不良事件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