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作者: 李洋洋 石路 叶聪 王菁 徐伟哲 张延猛 刘晓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200231 上海,上海交大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日本千叶大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 ,深海载人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日本千叶大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海深载人潜水舱室不同驾驶位人员长时间保持不规则体位后的下肢血流量和表面肌电图变化,为舱室设计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分为主驾驶坐位、副驾驶坐位和副驾驶观察位三部分。不同驾驶位的方案1为有挡板支撑,方案2为无挡板支撑。单次主驾驶坐位试验时长为2 h,单次副驾驶坐位和副驾驶观察位试验时长均为1 h。分别在主驾驶位、副驾驶位及观察位测定受试对象的下肢血流量、斜方肌、竖脊肌及股直肌的表面肌电图。结果与主驾驶静息对照值相比,主驾驶坐位两个方案的下肢血流量均有所增加,且方案2的下肢血流量较方案1有减小趋势;与副驾驶静息对照值相比,副驾驶坐位两个方案和副驾驶观察位两个方案的下肢血流量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驾驶坐位方案2中竖脊肌在2 h时的平均频率较方案1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副驾驶静息对照值相比,副驾驶坐位两个方案和副驾驶观察位两个方案的斜方肌、竖脊肌和股直肌表面肌电平均频率和平均功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副驾驶坐位和观察位方案1相比,副驾驶坐位和观察位方案2的股直肌平均频率和平均功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趋势。结论全海深载人潜水舱室内如配置可伸缩的活动挡板,可以兼顾副驾驶坐位和观察位的生理特征,减低肢体疲劳,提高作业绩效。

  • 标签: 下肢血流量 表面肌电图 全海深载人潜水器 作业绩效
  • 作者: 石路 徐伟哲 李洋洋 王菁 叶聪 张延猛 刘晓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200231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日本千叶大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 ,深海载人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上海交大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200231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日本千叶大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界面位置下的人员行为学指标和眼动数据,为全海深载人潜水舱室界面设计提供参考。方法由E-prime软件呈现模拟全海深载人潜水舱室界面7个区域的视觉刺激。视觉刺激过程中记录受试对象对刺激反应的正确率和反应时间,同时连续记录受试对象的视觉停留时间、视觉摄入次数、视觉摄入平均时间、平均瞳孔直径、眼跳幅度、眼跳平均加速度和眼跳平均速度等眼动数据。结果正确率由高到低的区域依次为3、6、7、2、1、4、5;反应时间由快到慢的区域依次为3、2、4、6、7、1、5;区域3和区域4的停留时间均较其他区域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区域3和4的视觉摄入次数均较其他区域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区域3的视觉摄入平均时间较其他区域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区域6和7的平均瞳孔直径较除区域3外的其他区域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区域间的眼跳幅度、眼跳平均加速度和眼跳平均速度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全海深舱室界面设计时优先考虑将关键信息的显示位置布局在区域3和4,重要信息布局在区域1、2和5,次重要信息布局在区域6和7。

  • 标签: 全海深载人潜水器 界面设计 正确率 反应时 眼动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