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对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采用延续护理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 方法 :以 2002 年 3 月份到 2019 年 3 月份中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380 例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研究对象,并按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例数均等为 190 例,对对照组患者应用的是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采用延续护理方式,延续护理持续时间为 180 天,并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如观察组患者的情感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54.8±7.6 )分 > ( 33.1±6.9 ) 分 。 结论:在对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应用延续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延续护理,肾衰竭,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人性化护理在神经内科重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有效。 方法 : 在我院 2019 年 2 月至 2020 年 2 月神经内科需要进行重症护理患者中选择 80 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 40 例常规护理研究组 40 例人性化护理,比较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结论 :对 神经内科需要进行重症护理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其护理内容更为细致,患者的体验也更为良好,能极大程度上改善预后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神经内科 重症护理 有效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治疗儿童多发难治抽动症的安全及有效。方法 选取本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9月收治的 76例多发难治抽动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8例,其中对照组患儿仅常规给予肌苷片治疗,而观察组患儿则给予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耶鲁抽动严重度量表( YGTSS)总分、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以及服药期间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的 YGTSS总分未见明显差异( P>0.05);治疗后总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以观察组更为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到 86.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65.79%;而副作用发生率 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5.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多发难治抽动症患儿利用丙戊酸钠治疗,不仅临床效果显著,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

  • 标签: [ ] 丙戊酸钠 儿童多发难治性抽动症 安全性 有效性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和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新的社会环境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从行为、娱乐到学习和思维等多个领域都发生了转变。对于电力企业而言,由于涉及到产业结构化改革的浪潮,许多企业已经不再具有铁饭碗的优势,因此寻求新的发展成为各大电力企业普遍面对的问题。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发现,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巧妙融合并不断创新能够为企业带来崭新的企业文化,不但能够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与创造,同时也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基于此,文章分析并探讨了提升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效的措施。

  • 标签: 新时期 思想政治工作 职工管理
  • 简介:摘要:现阶段,我国的电力工程发展迅速,农村是中国社会的最基层,是国家的战略后方。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国家逐渐重视农村地区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让农村获得更多的发展资源。但农村地区人民对于电网高稳定性与可靠的需求与目前农村电网可靠、稳定性较差的情况形成一对矛盾。目前的农村电网以及电力调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农村发展的现状,也无法满足农村人民的需求。将农村电网进行智能化建设,替代传统的农村电网模式,提高农村电网的性能指标,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农村电网是中国电力网络的末尾节点也是范围最广的节点,建设智能的农村电网具有积极的发展意义。

  • 标签: 配电工程管理 重要性 改进研究
  • 简介:摘要:地理教师需要在理念革新基础下对学生开展高质量的知识讲解,对核心素养进行全面地分析,重视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多个层面的教育和能力培养。研究指出地理教师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对初中生进行地图素养,实践能力与人地观念等优秀思想教育,让班级学生在感受学科特色的基础上也能树立正确的思想认知,推动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所以本文主要分析地理教师怎样在核心素养指导下开展高效课堂,希望可以给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 标签: 核心素养 地理教师 高效课堂 初中生 全面发展
  • 作者: 杜鹏 李宁 蒋玮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08
  • 出处:《国际遗传学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遗传学教研室,广州 510080;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临床基因检测诊断中心 510623,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临床基因检测诊断中心 510623,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遗传学教研室,广州 510080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个泛酸激酶相关神经变性病(pantothenate kinase-associated neurodegeneration,PKAN)家系进行致病变异鉴定并对已发表的文献进行综述,为以后临床诊断、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用PCR扩增PANK2基因并进行Sanger测序。根据ACMG/AMP指南对新变异进行致病分析。同时通过数据库查询已发表的病例并对其进行综述。结果在先证者中发现2个可能的变异,其中c.1355A>G(p.D452G)来自先证者的母亲,为已知的致病的变异,c.833G>A(p.R278H)来自先证者的父亲,为新变异,根据ACMG/AMP国际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将其定义为可能致病的变异。通过查询数据库回顾了80篇文献中的263个患者,详细总结了临床表型和变异位点,对基因型和表型的相关进行分析,发现肌张力障碍是PKAN最常见的表型,142个致病的变异位点中最常见的变异为c.1583C>T(p.T528M)(43/526)。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报道的变异位点随机分布在PANK2基因的c.390C之后,但在c.390C之前未报道任何致病的变异。结论c. 833G>A(p.R278H)是引发PKAN的新的可能致病变异。已发表病例的总结能够为今后相关患者的临床诊断、遗传学诊断及生育指导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泛酸激酶相关性神经变性病 PANK2 新变异 致病性鉴定
  • 简介:摘要:阅读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仅次于作文,因其具有容量大、文体多样化、覆盖面广等特点,是学生容易失分的项,如何上好阅读课,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教学的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并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拓展自己的视野。”可见阅读的重要。但是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一直存在“高耗低效”的现象。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成为广大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下面我就当前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对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做了以下几方面探索。

  • 标签: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和黄斑功能评估仪(MAIA)微视野计分别测定高、中、低度近视及正视者视网膜黄斑区微循环及黄斑区视功能,并分析其相关。方法:横断面研究。选择2019年2─8月至南昌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患者及志愿者共112例(112眼),其中高度近视组(A组,屈光度≤-6.00 D)46例、中度近视组(B组,-6.00 D<屈光度≤-3.00 D)37例、低度近视及正视组(C组,-3.00 D<屈光度≤+0.50 D)29例。使用OCTA和MAIA微视野计分别测定各组视网膜黄斑区微循环及黄斑区视功能。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各OCTA参数及各MAIA微视野计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视网膜黄斑区微循环与黄斑功能的相关以及各OCTA参数、各MAIA微视野计参数与眼轴长度(AL)的相关进行分析。结果:A组、B组、C组深层黄斑区毛细血管密度(MVD)分别为44.5%±6.6%、47.2%±7.4%、48.4%±5.3%;3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49,P=0.035);两两比较中,A组低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A组与B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浅层MVD、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C组视网膜光敏感度(RS)分别为(27.7±2.2)dB、(28.0±1.8)dB、(29.2±1.0)dB,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16,P=0.004);两两比较中,A组低于C组,B组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1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C组黄斑完整指数(MI)分别为47.7±31.0,40.9±27.2,25.1±22.6,3组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18,P=0.004);两两比较中,A组高于C组,B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24);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固视稳定性(FS)指标(P1、P2、63%BCEA、95%BCEA)及检测时间(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浅层MVD与RS无相关(r=0.184,P=0.052),深层MVD与RS呈正相关(r=0.281,P=0.003),FAZ面积与RS呈负相关(r=-0.277,P=0.003)。深层MVD与AL呈负相关(r=-0.254,P=0.007),浅层MVD、FAZ面积均与AL无相关。RS与AL呈负相关(r=-0.439,P<0.001),MI、t均与AL呈正相关(r=0.386,P<0.001;r=0.276,P=0.003),FS指标(P1%、P2%、63%BCEA、95%BCEA)均与AL无相关。结论:OCTA联合MAIA微视野计对研究高度近视及其他屈光度近视患者的视网膜形态及功能变化有意义,OCTA检查中的深层MVD以及MAIA微视野计检查中的RS、MI可用于检测不同度数近视患者的视网膜形态及功能变化。

  • 标签: 高度近视 黄斑区毛细血管密度 视网膜光敏感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微视野计
  • 简介:摘要: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是一个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但是现如今在英语的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所以如何能够更好更高效的去进行英语教学是很多教师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更多的学校和教师开始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英语高效课堂的发展。

  • 标签: 核心素养 高中英语 高效课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前后MRI指标与预后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5-2017年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初治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具有放疗前、后MRI且接受手术且随访资料完整患者96例,均接受术前长程同步放化疗,放疗后6~13周接受根治手术。对放化疗前4周内及之后4~8周的直肠MRI进行评价,并与3年无瘤生存(DFS)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全组患者T3、T4期者分别为80例(83%)、16例(17%),N0、N1-2期者分别为14例(15%)、82例(85%),直肠系膜筋膜受侵[MRF (+)]者69例(72%),肠壁外血管侵犯[EMVI (+)]者58例(60%)。全组患者接受术前放疗中位剂量为50 Gy,均接受同步化疗增敏。同步放化疗后T分期降期率及N分期转阴率分别为24%和50%,MRF (+)率、EMVI (+)率分别降至37%(P<0.001)和27%(P<0.00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放化疗后MRI显示N分期、EMVI状态转变与患者3年DFS相关(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后MRI显示EMVI持续阳性、N1-N2期是DFS预后不良因素,提示改进治疗的必要

  • 标签: 直肠肿瘤/同步放化疗 磁共振成像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患者早期心脏损伤的发生情况,探讨大分割放疗与心脏损伤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前瞻入组103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行全乳±淋巴引流区放疗患者,根据患者呼吸控制能力,选择采用深吸气屏气(DIBH,54例)或自由呼吸(FB,49例)下放疗。分别在放疗前后定期进行心脏随访和相应心脏检查(B型脑钠肽前体、心电图、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观察亚临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分析心脏剂量参数、心血管相关肿瘤药物治疗因素和个体因素(Framingham评分)对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全组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8岁,心脏平均剂量(Dmean)、冠脉左前降支(LAD)Dmean、左心室Dmean和右心室Dmean分别为4.0、16.9、6.3和4.4 Gy。中位随访13.4个月,全组患者未出现有临床症状的心脏事件。放疗后1、6和12个月的亚临床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3.5%、31.6%和41.3%。DIBH组与FB组比较,全心脏、LAD、左心室和右心室的Dmean、最大剂量(Dmax)和V5~V40均明显降低(均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心脏Dmean>4 Gy、LAD V40>20%、左心室Dmean>6 Gy、右心室Dmean>7 Gy和蒽环或紫杉类药物累积剂量>300 mg/m2的亚临床心脏事件发生率升高(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左心室Dmean和右心室Dmean是亚临床心脏事件发生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接受大分割放疗的患者可早期检测到亚临床心脏损伤,亚临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与心脏剂量有关。

  • 标签: 乳腺肿瘤 术后放射疗法 亚临床心脏损伤 心脏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程度近视及正视人群脉络膜、视网膜黄斑区微循环及视敏度变化,初步分析其与眼轴长度(AL)的相关。方法横断面观察研究。2019年5月至2020年11月于南昌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不同程度近视者及同期志愿者142名142只眼纳入研究。受试者均行综合验光、OCT血管成像(OCTA)及微视野检查以及AL测量。采用频域OCTA仪测量黄斑区6 mm×6 mm范围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SVD)、深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DVD)、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和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空白区(FD)百分比。采用黄斑完整评估仪测量黄斑10°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MS)和黄斑中心凹2°、4°固视率(P1、P2)、63%和95%双曲线椭圆面积(BCEA)。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检验。结果142名142只眼中,男性68名68只眼,女性74名74只眼。依据不同等效球镜度数(SER),将受试者分为正视组、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分别为31、36、44、31只眼。4个组受试眼SER (H= 132.776)、AL (F=61.1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视组、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受试眼SVD (P=0.003、0.002、0.003)、DVD (P<0.001、<0.001,P=0.001)均高于高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视组受试眼FAZ面积高于中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受试眼脉络膜毛细血管FD百分比高于正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30)。高度近视组受试眼视网膜MS显著低于正视组、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P=0.035)。正视组、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受试眼63%BCEA、95% BCEA、P1、P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6.936、7.041、5.450、4.239,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黄斑区SVD (r=-0.256,P=0.002)、DVD (r=-0.465,P<0.001)、FAZ面积(r=-0.308,P<0.001 )与AL呈负相关;脉络膜毛细血管FD百分比与AL呈正相关(r=0.170,P=0.043)。视网膜MS与SVD (r=0.252,P=0.003 )、DVD (r=0.298,P<0.001)、FAZ面积(r=0.334,P<0.001)呈正相关;与AL呈负相关(r=-0.439,P<0.001 );与脉络膜毛细血管FD百分比不相关(r=-0.061,P=0.473 )。结论随着近视屈光度和AL增加,黄斑区SVD、DVD、视网膜MS均呈下降趋势;视网膜MS下降与SVD、DVD减少相关。

  • 标签: 近视 脉络膜 视网膜 微循环 视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肾积水合并外伤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其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0例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致肾积水合并外伤破裂患儿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4例。年龄8~10个月3例,4岁1例,7~12岁6例。病变位于左侧7例,右侧3例。受伤原因:坠落伤6例(坠床3例,坠房、坠单杠、坠三轮车各1例),撞伤4例。临床表现为腹痛10例,血尿4例,腹部包块3例,发热1例。病程:伤后48 h内3例,1周内2例,3~4周4例,外院肾造瘘术后1年1例。10例术前均行超声和增强CT检查确诊。结果9例行开放式肾盂成形术,术中见肾实质变薄,厚度为2~4 mm,破裂位于肾实质4例、肾盂4例、位置不详1例;余1例外伤后未及时治疗,因合并肾周感染行肾造瘘术。10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10年,9例行肾盂成形术患儿患肾功能良好,2例已到青春期,未出现血压增高;1例因肾周感染行肾造瘘患儿术后6个月复查肾核素扫描示患侧分肾功能<5%,行肾切除术,术后未再出现泌尿系感染。结论儿童肾积水受外伤可致肾盂或肾实质破裂,术前超声和增强CT检查表现为肾实质变薄、肾盂扩张、尿液外溢,可明确诊断。如果患儿生命体征平稳,专科医生在修复裂伤同期可行肾盂成形术;如医生或患者一方条件不能满足肾盂成形术时可暂行肾造瘘术。

  • 标签: 肾盂积水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肾外伤 治疗
  • 简介:摘要:息肉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起源于胃黏膜上的赘生物,而且具备多发性以及家族的特点,通过内镜发现就能够进行切除。因为内镜技术发展,要使用内镜下息肉摘除的办法进行,使用高频电切以及电阻治疗技术是当前治疗的主要办法。与外科手术比较损伤小,并发症少,可以让患者减少痛苦,降低损伤,获得比较好的疗效,所以手术之前要进行比较周密的准备,要掌握比较熟练的技巧,通过正确的护理措施,才能够进行成功的治疗,现在将使用高频电切手术进行护理的报告如下。

  • 标签: 胃息肉 高频电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控制手术治疗外科肝胆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肝胆损伤患者共48例,施行常规手术、控制手术治疗,比较患者恢复效果、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和甲组相比,乙组术后恢复效果较佳、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于外科肝胆损伤患者,控制手术治疗模式既可增强机体恢复效果,还可预防或降低术后并发症,可推广。

  • 标签: 控制性手术 外科 肝胆损伤 恢复效果 并发症总发生率
  • 简介: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一方面在于学校老师的教育方法,学校教师是学生前进道路上的指引者,教师的教学模式会直接对学生的学习成效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也有榜样的作用,不管是在形象还是在行为上,都会对学生有所影响。所以我们来探究课堂教学有效和教学的提高策略,就要从老师的传输和学生的接受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提出有效建议。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的提高策略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从业人士参考。

  • 标签: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提高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开窗术治疗非寄生虫肝囊肿(NPHC)的术前评估、术中处理及预防复发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天津市南开医院行腹腔镜开窗术的82例NPH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54例;平均年龄(65±13)岁。单纯囊肿60例,合并胆囊结石7例、胆囊息肉7例、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8例。单发囊肿63例,多发囊肿19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术前根据CT检查对囊肿复发风险进行评估。术中根据囊肿位置及显露情况,先行囊肿穿刺抽吸囊液,然后用高频电钩、超声刀或切割吻合器切除囊壁裸面完成囊肿开窗,应用带蒂大网膜固定填塞囊肿残腔。结果78例行一期腹腔镜开窗术,4例行二期腹腔镜开窗术,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53±15)min,术中出血量(60±17)ml,术后住院时间(6.5±1.4)d。未发生与开窗术相关的出血、胆漏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患者随访时间6.0~1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9.4个月,随访率88%(72/82)。术后CT检查发现囊肿复发6例,其中4例术前评估存在复发风险,术前评估准确率97%(70/72)。影像学检查囊肿复发率8%(6/72),其中肝Ⅶ、Ⅷ段复发各2例,肝Ⅳa+Ⅳb、Ⅱ段各1例。结论术前对囊肿复发风险的充分评估是腹腔镜开窗术成功治疗NPHC的前提,广泛囊壁切除、良好残腔暴露及妥善术后引流是防止囊肿复发的保障。肝Ⅳa、Ⅶ和Ⅷ段囊肿存在解剖高复发倾向,应注意预防。

  • 标签: 肝囊肿 腹腔镜 开窗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肠道准备方式对菌群移植(FMT)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期间,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肠道微生态诊疗中心自愿接受FMT治疗的1 501例患者的治疗及随访资料。根据FMT治疗前肠道准备情况,分为无肠道准备组(216例)、抗生素预处理组(383例)、肠道清洁组(267例)和抗生素联合肠道清洁组(635例)。比较各组间FMT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治疗后4周和8周的有效率。在第3个月和第6个月由于疗效下降或无效重复行FMT治疗的患者;根据是否再次行抗生素联合清洁肠道的肠道准备方案,分为无肠道准备和肠道准备组,比较两亚组有效率。结果全组男性588例,女性913例,年龄(43.3±13.7)岁,体质指数(20.2±2.1)kg/m2,移植疗程共(3.3±1.7)周。包括便秘564例,克罗恩病157例,溃疡结肠炎142例,肠易激综合征158例,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CDI)106例,自闭症84例,放射肠损伤133例,放射肠炎133例,非CDI慢性腹泻60例,其他155例。4组间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1%(467/1 501),其中呕吐41例(2.7%)、恶心91例(6.1%)、腹泻49例(3.3%)、腹痛41例(2.7%)、腹胀79例(5.3%)、咽喉部疼痛72例(4.8%)、头晕38例(2.5%)、发热51例(3.4%)、肺部感染3例(0.2%)以及肠源性感染2例(0.1%);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消失。4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MT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63.5%(902/1 420);无肠道准备组FMT有效率为57.6%(114/198)、抗生素预处理组为64.2%(231/360)、肠道清洁组为60.2%(154/256),抗生素预处理联合肠道清洁组66.5%(403/606),4组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659,P=0.084)。FMT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为61.3%(729/1 293);无肠道准备组有效率为54.0%(88/163),抗生素预处理组为62.2%(202/325),肠道清洁组为57.4%(132/230),抗生素联合肠道清洁组为64.4%(370/575),4组间有效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20,P=0.003);其中抗生素联合肠道清洁组及抗生素预处理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无肠道准备组(分别为χ2=5.789,P=0.016;χ2=10.117,P=0.001)。亚组分析中,第3个月重复FMT治疗结束4周随访发现,无肠道准备组与肠道准备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1%(184/306)比61.5%(115/187),χ2=0.091,P=0.763]。在第6个月重复FMT治疗结束4周随访发现,无肠道准备组有效率明显低于肠道准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4%(89/173)比61.2%(161/263),χ2=4.229,P=0.040]。结论FMT治疗安全有效,抗生素联合肠道清洁的肠道准备方案可提高FMT总体疗效。对疗效下降需FMT重复治疗的患者,3个月内再次行抗生素联合肠道清洁方案对FMT有效率无明显影响,但在第6个月,再次的肠道准备是必要的。

  • 标签: 菌群移植 肠道准备 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