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心血管系统畸形与染色异常的相关。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8月在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72例胎儿心血管系统发育异常孕妇的临床资料。72例心血管系统发育异常胎儿均为单胎。最终结局为45例终止妊娠,6例孕妇失访,21例正常妊娠。结果72例心血管异常胎儿中共检出异常核型22例(30.6%),包括18-三10例、13-三3例、21-三2例、染色嵌合1例和染色结构异常6例。胎儿染色非整倍体病例中,18-三数量最多,占非整倍体核型66.7%(10/15)。所有病例中,单一心血管系统畸形29例,异常核型3例(10.3%);心血管合并其他系统畸形43例,异常核型19例(44.2%);后者异常核型率显著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 5)。胎儿单一心血管系统畸形在孕24周以下8例,异常核型1例;孕24~28周17例,异常核型1例;大于孕28周4例,异常核型1例。胎儿心血管合并其他系统畸形在孕24周以下24例,异常核型11例;孕24~28周16例,异常核型7例;大于孕28周3例,异常核型1例。心血管分别合并泌尿生殖、颅脑、面颈部、骨骼四肢畸形异常核型检出率为100%(3/3)、71.4%(10/14)、58.8%(10/17)和52.9%(9/17);而8例心血管合并胃肠道系统畸形病例中未检出异常核型。结论染色数目或结构改变与胎儿心血管系统发育异常密切相关。

  • 标签: 胎儿 心血管畸形 染色体 核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从细胞遗传学、基因组及单基因水平探讨染色核型分析、染色微阵列分析(CMA)及全外显子测序(WES)技术在孤立胼胝发育异常(CCA)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1年4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及清远市人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超声及MRI检查诊断为孤立CCA并行侵入产前诊断的胎儿。对所有胎儿样本行染色核型分析和(或)CMA[或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检测,对染色核型分析和(或)CMA(或CNV-seq)检测结果未见异常的胎儿及其父母样本进一步行WES检测。结果65例孤立CCA胎儿中,行染色核型分析38例,检出异常染色核型3例,检出率为8%(3/38)。共计49例孤立CCA胎儿行CMA(或CNV-seq)检测,检出致病CNV 6例,检出率为12%(6/49),其中,染色核型分析结果异常,进一步行CMA检测的检出率为1/1;染色核型结果正常,进一步行CMA(或CNV-seq)检测的检出率为14%(3/21);以CMA检测为一线检测技术的检出率为7%(2/27)。共计25例染色核型分析和(或)CMA检测结果阴性的孤立CCA胎儿行WES检测,检出致病基因9例,检出率为36%(9/25)。染色核型分析、CMA及WES三种检测技术的梯度遗传学诊断使26%(17/65)孤立CCA胎儿得到明确的遗传学诊断。结论对孤立CCA胎儿进行产前遗传学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CMA检测的检出率高于传统的染色核型分析技术。CMA检测可作为孤立CCA胎儿的一线检测技术,染色核型分析和(或)CMA检测结果阴性时,WES可额外提高孤立CCA胎儿的致病检出率。

  • 标签: 胼胝体发育不全 产前诊断 核型分析 微阵列分析 全外显子组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