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腹腔直肠根治的护理配合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腹腔手术治疗的60例直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程的手术配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焦虑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焦虑、抑郁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全程护理配合措施在腹腔直肠根治手术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腹腔镜 直肠癌根治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下肾癌根治性切除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36例腹腔下肾癌根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围手术期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患者经过我们有计划的精心护理,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36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康复出院。结论腹腔下肾癌根治性切除围手术期采用积极、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腹腔镜 肾癌根治性切除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纤维支气管肺泡灌洗吸痰治疗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的64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常规组(n=30)和治疗组(n=34),常规组予以常规的抗感染、呼吸机通气以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症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纤维支气管肺泡灌洗吸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常规组总有效率为76.7%,治疗组中总有效率为94.1%,组间比较,差异显著,χ2=4.016,P<0.05,常规组中机械通气时间为(12.8±2.1)d,平均住院时间为(20.3±3.4)d,治疗组中机械通气时间为(9.1±2.5)d,平均住院时间为(14.3±3.8)d,常规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长于治疗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纤维支气管肺泡灌洗吸痰治疗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效果明显,缩短了平均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吸痰术 重症监护室 肺部感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个体化饮食调护改善肠癌化疗患者营养情况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法,任意选择2021年7月-2022年11月收治的100例肠癌化疗患者为研究目标,并将其任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观察组接受个体化饮食调护,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照分析个体化饮食调护后肠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此推测患者营养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饮食调护可以改善肠癌化疗患者营养状况,从而减轻化疗副作用和并发症。因此,推荐个体化饮食调护作为一项常规的护理方式。未来研究可以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的结论并探讨个体化饮食调护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个体化饮食调护 肠肿瘤 药物疗法 营养情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于脑室—腹腔分流基础上采用早期颅骨修补对改善患者功能评分的作用。方法:样本收录自我院接收的脑外伤患者,共计64例,收录时间均于2017.1——2022.1之间,随即行规范性分组,给予不同治疗方案,对照组在脑室—腹腔分流后及脑损伤3-6个月内行颅脑修补;观察组于脑损伤2个月内行Ⅰ期脑室—腹腔分流与颅脑修补手术。统计所纳入不同组别患者的疗效统计值。结果:开展治疗措施前组间昏迷、瞳孔评分参数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呈提升状态,且观察组评分更优,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更佳,优良率更高,P<0.05。结论:在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于脑室—腹腔分流基础上采用早期颅骨修补对改善患者功能评分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脑外伤 早期颅骨修补 肢体功能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腹腔巨噬细胞NAD依赖性蛋白脱乙酰酶3(Sirt3)表达在右美托咪定抑制脓毒症小鼠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SPF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64只,7周龄,体重约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6):假手术组(S组)、脓毒症组(Sep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右美托咪定+Sirt3抑制剂3-TYP组(TYP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的方法制备小鼠脓毒症模型,DEX组于制备模型前1 h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5 ml,30 min后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50 μg/kg(生理盐水稀释至0.25 ml);TYP组于制备模型前1 h时腹腔注射3-TYP 5 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0.25 ml),30 min后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50 μg/kg。S组和Sep组于制备模型前1 h和30 min分别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S组仅进行开腹、取出盲肠操作,不结扎穿孔。于术后24 h时腹腔灌洗,提取腹腔巨噬细胞贴壁培养,采用qRT-PCR法检测巨噬细胞Sirt3、IL-1β和TNF-α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Sirt3的表达,ELISA法测定腹腔灌洗液IL-1β和TNF-α浓度,观察各组小鼠10 d生存情况。结果与S组比较,Sep组、DEX组和TYP组腹腔巨噬细胞Sirt3及其mRNA表达下调,IL-1β和TNF-α mRNA表达上调,腹腔灌洗液IL-1β和TNF-α浓度升高,小鼠10 d生存率下降(P<0.05);与Sep组比较,DEX组腹腔巨噬细胞Sirt3及其mRNA表达上调,IL-1β和TNF-α mRNA表达下调,腹腔灌洗液IL-1β和TNF-α浓度降低,小鼠10 d生存率升高(P<0.05);与DEX组比较,TYP组腹腔巨噬细胞Sirt3及其mRNA、IL-1β和TNF-α mRNA表达上调,腹腔灌洗液IL-1β和TNF-α浓度升高,小鼠10 d生存率降低(P<0.05)。结论腹腔巨噬细胞Sirt3表达上调参与了右美托咪定抑制脓毒症小鼠炎症反应的过程。

  • 标签: 抗衰老酶3 巨噬细胞 右美托咪啶 脓毒症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胃癌(EGC)黏膜下浸润的特征表现,通过联合白光内及窄带光成像结合放大内(ME-NBI)检查提高EGC浸润深度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因术前怀疑EGC于北京友谊医院行内黏膜下剥离或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收集患者基本信息、病灶特征及术后病理等信息,分析EGC黏膜下浸润的特征、黏膜下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EGC浸润深度的模型。结果195例患者(207处病灶)纳入研究。207例病灶以2∶1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138处)及测试组(69处)。在建模组,病灶位于胃上1/3(OR=12.949,95%CI:2.148~78.070,P=0.005),胃中1/3(OR=7.534,95%CI:1.044~54.360,P=0.045),病灶长径>2 cm(OR=6.828,95%CI:1.657~28.136,P=0.008)及存在扩张血管(OR=6.856,95%CI:1.577~29.805,P=0.010)是病灶黏膜下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独立危险因素构建浸润深度预测评分系统(DPSS)(病灶位于胃上1/3、病灶位于胃中1/3、病灶长径>2 cm、存在扩张血管各为5分、4分、4分、4分)。在建模组及测试组,DPSS预测病灶黏膜下浸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4(95%CI:0.809~0.960)及0.799(95%CI:0.684~0.914)。界值为8分时,建模组及测试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3.3%、71.4%,特异度分别为76.2%、74.5%。结论联合普通白光内及ME-NBI建立的DPSS可以较好地预测EGC浸润深度。

  • 标签: 胃肿瘤 早期诊断 肿瘤浸润 预测模型 窄带光成像结合放大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分析。方法:本次探究实验类型为对比实验,实验的时间区间为2018.3-2021.1,实验对象为42例脑动脉瘤患者,并且按照对比实验的要求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的治疗措施为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栓塞,经过应用不同的治疗措施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脑动脉瘤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采取了不同的手术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有效率,实验组患者有效率为90.48%高于对照组61.90%,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相关的指标,实验组患者的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动脉瘤患者治疗的时候,选择显微手术夹闭手术治疗,患者的疾病治疗疗效更好,在患者治疗中,可以选择此种治疗措施。

  • 标签: 显微手术夹闭 血管栓塞术 脑动脉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血清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水平对胆道闭锁患儿活体肝移植后围手术期脑损伤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40例胆道闭锁患儿作为研究组,均行活体肝移植手术,年龄4~12个月,体重4~10 kg,美国麻醉学医师协会分级Ⅲ或Ⅳ级,选择同期进行肠套叠或腹股沟疝手术的40例患儿为对照组。研究组分别于麻醉前(T0)、麻醉后切皮即刻(T1)、无肝期30 min(T2)、新肝期1 h(T3)、新肝期24 h(T4)时采集右颈内静脉血样,对照组分别于麻醉前(T0)和手术后24 h(T4)采集右颈内静脉血样,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NSE和S-100β浓度,记录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分析活体肝移植受者围期血清S-100β和NSE水平的变化规律。术前1 d,术后2周及术后1个月时利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评价所有患儿神经认知情况,结果以智力发展指数(MDI)、运动发展指数(PDI)表示;采用儿童麻醉苏醒期谵妄评分于拔管后30 min、2h、4h评价患儿苏醒期谵妄情况。结果研究组中无肝期和新肝再灌注期血清S-100β和NSE变化显著。下腔静脉阻断后,血清S-100β和NSE浓度明显增高(P<0.05),新肝再灌注期上述指标逐渐恢复(P<0.05),两组患儿T0、新肝再灌注期及T4的血清S-100β和NS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与术前1 d比较,研究组患儿术后2周MDI、PDI有所下降(P<0.05),术后1个月较前上升(P<0.05);术前及术后2周均低于正常水平,术后1月研究组患儿MDI和PDI基本能达到术前水平。对照组中,患儿术前1 d、术后2周和术后1个月的MDI和P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患儿拔管后30 min测得谵妄率高达30%,拔管后2 h及4 h谵妄发生率较小。对照组中,患儿拔管后30 min、2 h及4 h谵妄发生率均较小(P<0.05)。结论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水平对评价活体肝移植患儿围手术期的脑损伤具有临床意义,可判断及预测患儿术后谵妄及认知障碍。

  • 标签: 肝移植 胆道闭锁 颅脑损伤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舒适护理干预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将2022年8月-2023年8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900例接受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患儿作为本次测试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配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n=450)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干预,n=450),对两组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的预后效果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接受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患儿在经过舒适护理干预后相较对照组有着更高的护理总有效率(P<0.05),且观察组的患儿相较对照组有着更低的疼痛程度(P<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效果有着显著的提升效果,能够有效提升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应用采纳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干预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Sonoclot分析仪监测的凝血和血小板功能指标与肝移植患儿术后早期血栓形成的关系。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200例行亲体肝移植的胆道闭锁患儿的病历资料,术后1周内由床旁超声多普勒观察术后早期血栓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血栓形成组和无血栓形成组。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早期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缺血再灌注后1 h Sonoclot分析仪监测的ACT用于术后早期血栓形成诊断的准确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ELD评分、肝脏冷缺血时间和再灌注1 h时ACT是肝移植患儿术后早期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onoclot分析仪监测的ACT诊断肝移植患儿术后早期血栓形成的曲线下面积及其95%可信区间为0.92(0.934~0.983),灵敏度为94.7%,特异度为80.2%,最佳截断值为228.5 s。Sonoclot分析仪监测的ACT是肝移植患儿术后早期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维持ACT≥228.5 s可减少术后早期血栓形成的发生。

  • 标签: 血液凝固 肝移植 儿童 血栓形成 手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