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组合移植修复上肢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的初步效果。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上肢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5例。术前Doppler探测确认并标记股前外侧穿支。根据创面形状及大小设计布样,根据"提捏实验"判断供区所能切取的皮瓣宽度,裁剪布样,以供区能直接闭合为原则,选择合适的穿支设计皮瓣,皮瓣切取面积最小15 cm×7 cm~8 cm×7 cm,最大33 cm×10 cm~32 cm×10 cm。携带"T"形血管蒂,组合移植修复上肢创面,吻合供区与受区血管,重建皮瓣血运。供区均直接闭合。结果术后14例患者皮瓣均顺利存活。1例患者一侧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其中一叶于术后第二天出现静脉危象,及时探查,重新吻合皮下静脉,实施内减压术,术后皮瓣完全存活。所有皮瓣受区均Ⅰ期愈合。全部病例随访3~36个月,平均12个月,受区外观、功能恢复满意,供区仅残留线性瘢痕。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组合移植是修复上肢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外科皮瓣 治疗结果 股前外侧穿支 软组织缺损 组合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组合移植修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采用双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组合移植,一期修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35例。创面涉及小腿部17例、足踝部12例、小腿及足踝部6例;缺损面积17.0 cm×12.0 cm~33.0 cm×18.0 cm。创面经彻底清创后,设计双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组合移植修复,供区创面一期直接闭合。19例合并有胫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则先行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创面采用VSD治疗5~7 d,伤情稳定后行皮瓣修复。皮瓣血液循环重建采用远端皮瓣的降支血管蒂串联于近端皮瓣的降支远端或降支的粗大分支血管。皮瓣携带股外侧皮神经,缝接于创面周缘、创面内的感觉神经。术后随访皮瓣的颜色、质地、感觉、继发溃疡及患肢功能。结果本组34例组合皮瓣完全成活,1例小腿和足部损伤严重,术后皮瓣坏死,最后截肢。皮瓣供区一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38个月,平均17.6个月,皮瓣的颜色、质地均正常,感觉恢复S3~S4级,恢复正常行走功能。结论双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组合移植修复组织缺损面积大,手术安全可靠,供区损伤小,是一种修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下肢 修复 组合移植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膝关节周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膝关节周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9例,患者均有膝关节开放并不同程度的关节囊缺损。术前通过"皮肤提捏法"判断供区所能切取的皮瓣宽度并通过HHD探测并标记股前外侧区域各穿支位置。术中按照创面大小及形状设计布样,以供区能直接闭合为原则设计单叶或者分叶穿支皮瓣,裁剪布样,选择合适的穿支设计并切取皮瓣。皮瓣切取面积最小14.0 cm×5.0 cm,有1例双叶皮瓣面积最大,分别为17.0 cm×9.0 cm和18.0 cm×8.5 cm,并依据关节开放的位置和程度切取嵌合组织瓣(肌瓣或阔筋膜瓣)。嵌合组织瓣封闭关节腔,皮瓣修复膝关节创面,吻合供区与受区血管,重建皮瓣血运,关节腔置管冲洗引流,供区均直接闭合。通过门诊随访其恢复效果。结果术后9例患者皮瓣均顺利成活,未发生血管危象。1例患者皮瓣受区因冲洗引流不彻底渗出较多,经换药引流后延期愈合,其余皮瓣受区均Ⅰ期愈合。全部病例随访3~36(平均12)个月,受区外观、功能恢复满意,供区仅残留线形瘢痕。结论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是修复膝关节周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 标签: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嵌合穿支皮瓣 膝关节 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2017年1月,收治1例双下肢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患儿,采用显微削薄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F)修复右小腿创面,左侧显微削薄Flow-through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F)、右侧显微削薄ALTPF和左侧改良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左小腿和足部创面。术后2年随访,双下肢皮瓣无明显臃肿,左足底皮瓣感觉恢复至S3,行走、跑步无障碍,双侧大腿、腹部和背部皮瓣供区仅遗留线形瘢痕。

  • 标签: 小儿 下肢 软组织缺损 特殊形式穿支皮瓣 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