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死亡后器官捐献供者合并腹腔内广泛夹层动脉瘤,其供临床使用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在临床工作中,经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分配来的1例供,术中发现腹腔内血管广泛的夹层动脉瘤,累及腹腔干至动脉左右分叉以上,动脉重建极其困难,最后采用供者近脾门处脾动脉作为间置血管搭桥,重建成功。结果术后早期监测肝脏血流均满意,无外科并发症,顺利出院。随访至目前,术后13月余,血流满意。结论结合文献复习,有腹腔内夹层动脉瘤使用成功的案例,其夹层未累及远端固有动脉,重建难度不大,但面对夹层动脉瘤累及范围较广泛的情况时,应慎重使用。

  • 标签: 肝移植 供者 夹层动脉瘤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全右半-左半劈离式肝移植在成人-成人或成人-大体重儿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2019年1月至12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完成的4例完全右半-左半劈离式肝移植的供受者临床资料,分析劈离式肝移植的手术方式、冷缺血时间、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相关预后。结果4例完全右半-左半劈离式肝移植的受者包括3例成人和1例大体重儿童(45 kg),年龄范围14~48岁,体重范围45~61 kg,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分别为21、12、41和30分。移植物质量与受者体质量比为0.85%~1.35%。冷缺血时间457~650 min,手术时长460~575 min。4例患者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恢复顺利,均未出现小综合征。随访至术后6个月,其中1例出现胆道吻合口漏,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后治愈;1例出现胆道狭窄,经皮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后反复胆道感染;1例术后6个月死于肺部感染。结论在严格病例选择的情况下,可以开展完全右半-左半劈离式肝移植。

  • 标签: 肝移植 劈离式 完全右半肝-左半肝 技术改良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卒中危险因素的加剧,脑卒中成为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原因。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成人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也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血运重建术(包括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能够降低颈动脉狭窄患者远期卒中风险和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本文就颈动脉狭窄所致认知功能障碍机制及颈动脉血运重建术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认知障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本中心腹腔镜活体肝移植供切取的临床效果和技术改进,探讨活体肝移植供者全腔镜手术的临床特点和价值。方法回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移植中心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实施的76例全腹腔镜下活体肝移植供切取手术的临床资料。对76例供者及其移植物的围手术期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吲哚菁绿荧光显像在胆道劈分以及改进后的血管切开闭合器在静脉离断中应用临床效果进行初步的统计和分析。结果76例全腹腔镜活体供获取手术中,不包含中静脉的右半获取7例,左半获取12例(6例包含中静脉),左外叶获取55例,单独段(Ⅱ段)获取2例。所有供者手术均未输血,1例左外叶供者术后门静脉右支血栓形成,行开腹门静脉右支(经左支残端)取栓术,术后顺利恢复出院;余供者术后均无Clavien-Dino分级Ⅱ级以上并发症发生。除最初8例腹腔镜下左外叶切取术中未施行胆道造影外,其余68例腹腔镜供者手术均采用ICG荧光显像实时引导下离断胆道。69例供者手术(左及右肝移植物)采用改进的直线型血管闭合器(one-side stapler)离断静脉,仅3例需进行流出道的补片延长性重建。结论具备丰富的活体肝移植供者开腹获取手术和一定的腹腔镜肝脏手术经验是开展腹腔镜活体供获取手术的基础。对于腔镜下的胆道和静脉的离断,采用新的方法和器械有助于保障临床效果的同时提高手术操作的便捷性。

  • 标签: 肝移植 腹腔镜检查 供者
  • 简介:摘要随着磁共振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技术能够用于测量及评价脑血流灌注,已被逐步应用于临床实践。ASL技术具有安全、无创的独特优势,适合用于早产儿脑发育和脑损伤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影像学依据。因此,作者对ASL技术辅助早期诊断早产儿常见脑损伤的临床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早产儿 动脉自旋标记 脑损伤 磁共振成像 预后评估